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免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例如:
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俗语)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其原因是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变化规律属于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可借以说明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一个“谁”字很有深意。“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
2、诗句与地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自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就可理解为是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青山相对出”。而在对喀斯特地貌的描写中,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地貌的极好诗句。其描写方位明确,贴切自然,表现出贵州高原地貌特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 苏东坡)的诗句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三山半落
青天外,二谁中分白鹭洲”(李白)“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唐"皇甫松)可说明河流冲积形成的河心洲沉积地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斛律金)却展现出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地貌,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与和平宁静的牧区图景。“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既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流向,也揭示了海陆间水循环的规律,陆地径流入海,而海水只能从空中通过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暗含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3、诗句与水能:水能资源的形成条件最基本的有三:河道峡谷、落差和水量。而描写这方面的诗句亦不少。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既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又可从中理解到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既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能资源集中丰富。“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清"施润章)等展现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同时也暗含潮汐能量巨大,若开发利用必将造福人类。
4、诗句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自转产生的视运动自然是地物向东,天物向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南宋"谢枋得)等,能恰如其分地用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视运动及昏线来临的万千景象。
二、诗句中的人文地理知识
在古诗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又的诗句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反映了男人烧山种地,女人下山背水。说明烧山种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对涵养水源的森林破坏,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贫困,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这是描写北方大草原人们的守猎活动,他们先放火烧草,后骑马射猎。反映出猎手们对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无知行为。“谁道群生
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得重要性。我们只有保护好森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水才清,源才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人类应认识这种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关人口分布知识的内容也有诗句描述,如“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出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而住房困难紧张,农村或城郊人口稀少分散。说明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从中可联想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唐"柳宗元)却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态度。“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最好用来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利国利民。“遍身罗绮者,不时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唐"张愈)借以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
我国-
古代诗歌,折射出我国历史沉淀了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其底蕴深厚、数量众多,我们学习不尽赏析不万。能表现以上气候、地形、水能、人文或其它地理知识的诗句亦非常之多。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诗时,把有关的诗句与之进行联系、赏析,在很大程度上能使我们激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规律、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我们的学习思路会更宽。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地理学习效率和审美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加大阅读量,在茫茫的文海中寻找优美动人的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句,并使之有机联系。
三.古诗词与月相
1.<<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月相、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
在我国古代,一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汉乐府·陌上桑)——根据日出方向可推断时间在冬半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阳坡与阴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以及我们国家的地势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热力环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敕勒川》)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地球自转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朱淑贞《生查子·元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下弦月 柳永《雨霖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月球与潮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新月
“是新月还是雪夜不见月?倒不如“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关于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南宋]赵师秀 《有约》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贺铸 青玉案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南宋]曾几 《三衢道中》
(为什么变成了“梅子黄时日日晴”了呢?原来是在三衢道中,位在福建,纬度偏低,梅子黄时,雨带已北上了。)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北宋]贺铸 《感皇恩》
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 应是行云归路,有闲泪、洒相思。想旗亭、望断黄昏月,又依前误子,红笺香信,翠袖欢期。
[北宋]晏几道 《好女儿》
数声[是鸟][鶗鴂(怪字打不出,杜鹃也),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