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较好地具备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为:
1 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等等,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2 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
象。
如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3 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如写作文《梅》,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借梅抒情,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
然后再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观活动,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写出自己心中的梅。
二、通过语言训练增强学生想象的表达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
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切实抓好以下三点:
1 语言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
如辅导赏析《荷塘月色》,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时,引导学生对这一“泻”字细加咀嚼、推敲,又以“流”和“淌”字与之比较,学生意识到用“流”与“流水”有重复之病,用“淌”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而
月光是无声的,这里的意境是极宁静的。
所以,用“流”和“淌”都显得意味不足,唯有“泻”字生动而传神地将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现在读者面前。
2 教学用语准确、生动
教师准确、生动的言语示范对学生语言训练起着重要作用。
如分析一篇洋溢着细腻情感的散文时,我通常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全文,以声音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领略其语言之美,品味描绘的意境,再加以分析。
对于某些抽象的材料难以用语言描绘时,我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比较,使语言形象化,帮助学生准确、轻松地理解讲课内容。
3 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想象的描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如教《沁园春·雪》时,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一幅祖国北方冬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表象重组”,形成想象的能力
想象决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规律“重新组合”,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
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观察入手,进而分析,再进入想象。
综上所述,表象是基础,语言是工具,重组是关键。
三者共同构
建起想象力培养的链条,结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