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注重实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新课改注重人文教育、人性化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这块实施新的主阵地上,怎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效应呢?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堂,注重实效,唱响课改主旋律,搞好课堂评议。今就如何立足课堂,搞好课堂评议注重实效这一论题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简单评议。

一、是否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施良方教授就曾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角度,分析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他认为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考察这个问题的实质。

隐喻1、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

隐喻2、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尽管球员要贯彻事先制定好了的打球方案和意图,而达到这个意图的具体细节则主要由球员来处理,他们要根据场上具体情况随机做出明智的反映。

隐喻3、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指挥家和乐队特别受欢迎,主要不是由于他们演奏的作品,而是他们对乐谱的理解和演奏的技巧。

这三则隐喻不仅涉及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而且还触及何为教学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即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是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

机融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范畴,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这是从课程层面上给教学带来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是否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师生是否和谐、互动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失败和困惑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有效的教学、什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通都是一种妄谈。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构建和谐、互动师生关系的过程。

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认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学生“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从而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基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习方式上来。

三、是否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

我国现行的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从功能上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即间接经验),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二者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价值都极为重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重书本知识传授被动局面,必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极为重要的切入口。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经验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关注经历过程与记取结论同样重要。因此,教学应成为师生沟通间接经验(知识)与直接经验(体验)交融的中介过程。如果在师生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这种

联结,就很难摆脱教学的低谷效应。

四、是否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一节课,一节好课,不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或培养训练了多少,还要看它是否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前提基础下能否成为一名有个性、独立、向上,有合作、探究、群体意识,有正义感的合格人才。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注意提高科学和文化素养。

五、是否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

有教育专家指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一直低调,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呐喊。而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运用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更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本质要求。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运用机制呢?:

(1)课程教学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

(2)要形成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

(3)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融入课改,融入教学,融入学生心田。

新一轮课程改革既给教学带来了一种“解放”,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有望有实质性、全方位地推进。而评课也可以说为品课则是推进新课改、服务新课改的助燃剂。它是新课改推进实施过程中的一面镜,扎实地、客观地记下了我们的欢与乐,喜与悦,悲与伤。最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争创教育辉煌的新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