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因、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因和形式
一、前言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全球贸易增长自1982年以来出现了首次下降。《华尔街日报》2009年6月1日的报道中指出联合国在《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0年度中期报告》中开始调低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贸易下降了25%,预计2010年全年的世界贸易量将下降9.6%,创造了自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的下滑最大幅度。所以金融危机下的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而这种经济的衰退更是加剧了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日益巩固。然而在经历了长期的以出口为重点、以规模扩大为特征的贸易增长之后,虽然我国处于贸易大国的位置。但同时,这个位置上的我国也是贸易保护主义受害最深的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减少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成为我们考虑的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和拓展国际贸易市场和范围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今金融危机和区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与手段日益多样化和隐蔽化,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通俗的讲,就是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原因
谈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先了解一下国际贸易的好处以及国际贸易对于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得失,以此,我们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把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另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交换,使各国专注于生产自己有优势的物品,增加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可以说,从经济学方面分析,不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每个国际贸易的参与者都从中有所获益。简言之,通过重点从事本国最擅长的商品与服务生产,并与他国交换优质低价的其他商品与服务,各国都可从中得到好处。在这种安排下,各国的生产效率提高,消费者选择增多,商品与服务趋向价廉物美。加入了国际贸易,可使个人进入世界超市,不但
获取食品、服装以及其他制成品,而且得到作为现代经济基础设施的各种服务,从金融到电子通讯,从交通运输到教育,每个领域都可以从中获取利益。
2、国际贸易对于进出口国家的影响:
(1)出口国的得失:
①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量扩大了;②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量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量减少的部分;③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量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进口国的得失:
①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量扩大了;②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量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量减少的部分;③进口使生产者剩余量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降低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原因:
正是基于国际贸易的诸多优点和以上分析的进出口得失的比较,所以很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
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
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
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
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
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较之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
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2、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国际竞争加剧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竞争已不再作为单
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机,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不
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采用进口关税或出口补贴等保护手段有利于改善本国企业的收益和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外国企业或进口产品危及本国利益时,即使发达国家的政府也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特别是在“就业”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公共品的今天,由进口增加导致的失业问题已经具有了越来越突出的政治意义。当本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然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大跨国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以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争端为借口,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