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年级专业层次:09秋中原油田石油工程(采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1、任务书应附于完成的设计(论文)中,并与设计(论文)一并提交答辩委员会;2、除任务书外,学生应从指导教师处领取整个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进度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阶段的工作量及完成日期);3、任务书须由指导教师填写。
摘要注气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针对低渗油藏开发特点,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了混相驱的应用条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使用条件以及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总结了注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分析了注气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并总结分析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注气;低渗透;提高采收率;机理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河南油田杨坡区块地质概况 (4)第三章杨坡地区储层特征分析 (7)3.1 岩石学特征 (7)3.1.1 岩性组成特征 (7)3.1.2 岩石结构特征 (9)3.1.3 粒度特征 (9)3.2 物性特征 (10)3.3 渗流特征 (11)3.4 孔隙结构特征 (12)第四章“四性”关系研究 (14)4.1 岩性与物性特征 (14)4.2 岩性与电性特征 (14)4.3 物性特征 (15)4.4 电性与含油性特征 (17)第五章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8)5.1 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 (18)5.1.1 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 (18)5.1.2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3 泥浆侵入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4 地层水层矿化度不同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1.5 砂泥岩薄互层导致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2 成因机理 (22)5. 2.1 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2 低幅度构造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3 产层高束缚水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4 地层水矿化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24)5.2.5 油层层薄,油层内泥质夹层的存在对电阻率的影响 (2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现状
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研究现状梁祎琳【摘要】目前在国内外的众多盆地中均已找到深层油气藏,且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规模较大,表明深层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随着我国各大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的持续深入,今后深层油气藏必将作为研究勘探的重点方向.本文对国内外深层油气藏的分布、形成条件以及成因类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实践表明,深入研究深层油气田,可以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展.【期刊名称】《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6页(P85-90)【关键词】盆地;深层;油气藏;油气勘探开发【作者】梁祎琳【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随着全球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勘探程度的持续加深,深层油气藏渐渐成为对油气资源发展十分重要的新领域。
在研究不同的含油气盆地时,研究的目的层系和各盆地的地温梯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导致对深层的定义各有不同[1]。
国外对深层油气藏定义的深度各不相同,我国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在油气勘探领域,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对深层进行定义。
在东部地区,将深层定义为埋深在3.5~4.5 km,超深层的埋深大于4.5 km;而在西部地区,埋深相对较大,将深层定义为埋深在4.5~6.0 km,超深层的埋深大于 6.0 km[2-3]。
总体来说,现阶段深层大油气田的数量、总储量以及产量与全世界的相比,其所占的比例较少,但近十年来的勘探结果表明深层油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后,随着勘探技术的逐步提高和完善,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力度将大幅提高。
1 深层油气藏的研究现状全球深层油气藏分布较广,目前已经得到开发的油气田主要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交界的墨西哥湾海域、澳洲的西北环太平洋地区、巴西等中南美和尼日利亚等西非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区域,另外还有中东地区和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4]。
至今,国外已在21 个含油气盆地中探明了75 个深部油气藏,其埋深都超过 6.0 km。
大庆油田N地区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
通过研究分析 N 地区存在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
特征等综合分析,
认为该区存在4种易成藏的地质模式。
性—构造油藏等多种油藏类型,其中以岩性—构造油
藏类型最发育,主要有岩性—断鼻油藏、岩性—断层油
气藏两种类型;构造油藏类型以断块油气藏和断鼻油
参考文献:
[1]
气藏为主,局部见断背斜油藏类型;岩性油藏,低部位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1)03-0074-04
N 地区是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潜力区块,扶余油
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分析构造、断裂、储层、油源、测
层是该区主要目的层段,以往勘探和开发的研究结果
井解释、试油成果等资料,确定 N 地区整体及局部油水
表明,扶余目的层段具有油气水分布复杂、油藏类型多
5.27
3
4
构造单元
区块名
N35
肇源鼻状西翼
油源条件
近油源
7
肇源鼻状
N180-246
Hale Waihona Puke Z180-2466.29
近油源
8
模范屯鼻状
N212
Z212-1
12.37
近油源
9
肇源鼻状东翼
N243
Z241
8.7
一般
10
裕民构造东
N79
Z79
5.72
一般
11
肇源鼻状东翼
N243
Z266-366
0.13
一般
12
扶余Ⅱ号构造
圈闭均较发育。研究表明,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主要生
东向,受河道微相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呈明显北东走向
油层的大量排烃期为明水组末期,而区内构造形成均
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
层 理 、平行 层理 、沙 纹层 理 和水平 一 波状 层理 。岩 石 以 细砂 岩 为 主 ,分 选好 。志靖 安 塞 区块 由多个 小 油 区组成 ,化 子坪 位 于其西 北方 向。
2 构 造 和 沉 积 特 征
化 子 坪构造 主要 为在 西倾 单斜 背 景上 由差 异压 实作 用形成 的一系 列 由东 向西倾 的低 幅度 隆起 ,鼻状 隆起 轴 线近 于东 西 向 ,宽 度 3 ~4 k n ,东 西 向构 造 与 南 北 向砂 体 相 配 合 ,形 成 了 良好 的鼻 隆背 斜 型 圈 i
砂 级 ,含 量分别 为 2 4 . 2 5 和 7 3 . 5 4 % ,分选 好 ,其 中镰 1 2 7 井 区镰 1 2 7 井 的平 均孑 L 隙直径 为 1 2 4 . 1 4 m,
[ 收稿 日期]2 0 1 2—1 2 —2 4 [ 作者 简介]彭晓清 ( 1 9 8 7一 ) ,女 ,硕 士生 ,现主要从事沉积储层 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
飚
[ 摘 要] 志 靖 安 塞 地 区化 子 坪 构 造 是 在 向 西倾 斜 的地 质构 造 背 景 下 由 于 压 实 作 用 形 成 的鼻 隆 背 斜 圈 闭 ,是
有 利 的 油 气 圈 闭 。 对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志 靖 安 塞 地 区化 子 坪 长 2油 层 组 油 藏 特 征 进 行 了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化 子 坪 长 2油 层 组 的储 集 性 能 以 河 道 中心 主 流 线 部 位 最 好 ; 化 子 坪 长 2油 层 组 物 性 较 好 , 填 隙物 绿 泥 石 含 量 较 少 ,有 利 于储 集层 的 发 育 ; 化 子 坪 长 2油 层 组 油 藏 发 育 的 特 点 为 河 道 砂 体 和 鼻 状 的 走 向 基 本 一 致 ; 鼻 状 构 造 与 河道 砂 体 及 上 覆 泥 质 盖 层 的有 机 配 置 , 是 形 成 化 子 坪 长 2油 层 组 油 藏 的基 本 条 件 ; 沉 积 相 带
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储层特征研究作者:魏朋朋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针对某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开展精细储层特征研究,利用地震解释、现场勘探、室内实验以及综合分析软件,开展沉积相、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地址认识,为建立精确地质模型以及后续方案编制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岩心构造油藏;沉积相;储层物性;非均质性1 概况研究区块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北起K2-K4井一线,南至埕宁隆起北缘,东至矿区边界。
由北向南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的五条主干断层,受其控制发育多个局部构造,宏观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圈闭。
2 沉积相在开始接受新生代沉积物之前,该地区为长期遭受剥蚀的地区,前中生代地层遭受了明显的褶皱变形,出露地表的上部地层被削截,剥蚀下来的物质成为沉积区的物源。
关家堡地区自新生代开始接受沉积以来,古地形一直保持南高北低的大趋势,因此,南部埕宁隆起始终是该区沉积的主要物源。
沙三段沉积了一套不完整的正旋回粗碎屑沉积物,岩性为含砾不等粒岩屑长石砂岩,为盆地边缘粗碎屑相。
沙三段沉积只在羊二庄断层下降盘及断裂斜坡上的M1井发育,羊二庄断层以南没有沙三段沉积物。
沙二段基本未接受沉积。
沙一段地层沉积特征及其变化很大。
沙一段地层超覆在盆地边缘前中生界地层之上。
本区沙一下段在羊二庄断层以北的下降盘以及M1井附近的陡坡带为浅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区,该区以南到羊二庄南断层附近为滨湖相,沉积泥岩,局部发育少量滩坝砂。
沙一上段发育了一系列小型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NgⅠ油组为辫状河沉积。
砂岩分布范围大,单层厚度大,该套砂岩分布稳定,河网密布,多期辫状河叠加连片,在工区内砂体连片分布。
辫状河的流向大致呈南西-北东向。
沉积亚相包括河床和溢岸沉积,其中河床沉积根据电测曲线形态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微相。
明化镇组为典型“泥包砂”沉积特点,为曲流河沉积,沉积亚相包括河床与河漫两种,其中河床亚相主要包括点砂坝与河床滞留沉积微相,河漫亚相在本区以泛滥平原为主。
油藏背斜描述
油藏背斜描述如果说褶皱构造是油田的骨架,那么油藏背斜就是油田的血液。
所以一个完整的油藏背斜通常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储量丰富:形成油藏背斜的岩层都有很高的含油气和产油气的物性(见表1)。
2。
垂向上的边界比较清楚:油藏的生、储、盖等不仅在平面上分布均匀而且在纵剖面上也显示出连续而规则的递变关系。
水驱期。
储量增长快、速度大。
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储量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随着油水比的增加,储量不断增加。
有些地区还发现了裂缝型油藏,由于产层的裂缝和断层对储量的影响,目前正在研究中。
3.主要含水层砂岩分布广泛,这些层段容易出砂,对油井而言流动的砂比固相的更为有利。
同时,砂岩可以储存一定的石油,由于受到地层温度、压力及渗透率的影响,油层压力不同部位不同,在生产中要注意合理的开采时间,使砂岩油藏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情况对油井的施工工艺尤其重要。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裸眼完井,钻井过程中应避免对砂岩的破坏,避免或减少井筒的堵塞和垮塌。
保持压力稳定。
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并实现油藏开发的最终目标。
4.储集空间由于上述原因,油藏背斜的储层横向连通性好,几乎是一个储油空间;储层纵向延伸深,分布广,油藏非均质性好。
据统计,世界上发现的油藏中背斜油藏占80%,而我国内蒙古乌审旗苏吉盖油田油藏背斜所占的比例就更大。
此外,背斜中垂向上隔层发育,垂向上储层分布多样性,有些地区背斜又具有多期的层段接触,使得储集体多样化。
油藏背斜上方地形闭塞,通道不畅,纵向长,横向窄,形成很厚的“皮壳”油藏。
储量在1-2亿吨左右。
但是,油藏背斜虽然资源丰富,却具有形成时间早,开发难度大,油水损失严重,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故开发技术也十分复杂,针对其缺陷,应根据其特点,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
根据我国的地质条件,开发技术应该遵循:①在有利于防止污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油田的自然能力,提高油田采收率;②在保持和扩大油气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防止水和瓦斯突出;③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开发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发工艺;④在矿场上继续推广和应用油层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
背斜油气藏
成藏动力分析
背斜构造是油气成藏最主要的圈闭方式。从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背斜油藏萨尔图、喇麻甸、杏树岗和坨庄胜利村大油田,以及崖13-1大气田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地质背景条件是:
(1)处于盆地的湖相与平原相过渡带;
(2)具有大型河湖相三角洲砂岩体,砂岩体范围远大于构造范围;
(3)背斜构造或三角洲前沿均为深水、较深水有机质沉积相,三角洲前沿砂体与前三角洲烃源岩呈指状交替;
背斜油气藏的含油层系在油气藏范围内分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多层性。若各油气 层之间并未完全分隔,而且相互连通,这种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是形成巨大油气藏的重 要条件之一。如果多层储集层是被非渗透层封隔时,每一个储集层均可形成独立的圈闭和多个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大多数构造形态较完整,虽然经常有断层存在,但断距较小,不起分割油气藏的作用。如果断层 将背斜油气藏切割成具有不同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的独立单元时,其中背斜对油气聚集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仍称 为背斜油气藏,而断层对油气聚集起主要作用的那一部分,则称为断层油气藏。如我国的老君庙油田。
特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斜圈闭内聚集了石油和天然气,就形成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常具有以下特点:
在背斜油气藏内,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在 静水条件下,油气和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含气和含油边界都平行背斜储集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有的油气藏存在 明显的油水过渡带。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聚集严格受背斜圈闭的控制,超出圈闭范围即不含油。 一般轴部含油气性较翼部好,烃柱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闭合度。
背斜油气藏
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 (2)通道作用
• 断层另一种作用是破坏原生油气藏,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其结果是 油气运移至浅处,若遇圈闭可形成次生油气藏;若无遮挡油气逸散至地 面而散失。
• 图为柴达木盆地的油砂山油田,本来为一完整的背斜油藏,后因垂直构 造轴线发生一条大断距的断层,将东侧油层抬升暴露于地面,油藏则全
大 构造圈闭 类
1.背斜圈 闭
亚 2.断层圈 闭
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
1.岩性圈 闭
2.不整合 圈闭
1.构造鼻和阶 地型水动力圈 闭
2.单斜型水动 力圈闭
复合圈闭
1.构造-地层复合 圈闭
2.水动力-构造复 合圈闭
类 3.裂缝性 背斜圈闭
4.刺穿圈 闭
5.多因素 构造圈闭
3.礁型圈 闭
4.沥青封 闭圈闭
• 其特点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到 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 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此类背斜常成带 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syncline
• 滚动背斜的成因解释有两 种,一种是认为同生断层 下降盘靠近断层面的岩层 因重力下跌使地层下垂弯 曲而形成,另一种是认为 同生断层下降盘尤其靠近 断面处岩层厚度较大,促 使地层在断面附近向着断 层面“回倾”而形成。
(4)背斜圈闭的另一个特点是圈闭向下往往垂直延伸穿 过厚度相当大的沉积岩层。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
②重复褶皱;
③平行褶皱;
④不协调褶皱;
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
⑥不对称褶皱;
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
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 成的);
⑨不整合前的变形; ⑩逆掩断层(或推覆体)下 的背斜
背斜类型
Ⅱ′
Ⅰ′
-1850 坨庄
-1950
Ⅰ Ⅰ
-2000 海 拔 m -2500
利津 Es3
Ⅱ
Ⅰ′ Ⅱ Ed
Es2 Es3
逆牵引背斜油藏 断块油藏 岩性油藏
Es2 Es上3
Es中3 Es下3
Es上4
Es下4
Ng
Es2
Es上-中 3
Es下3
Ⅱ′
-2000
-3000 海 拔
-4000 m
4-5
-1450
-1400 -1350
A
34
36 - 206
B
3 - 12
-1375
-1325 -1275
-1425
-1350
-1400
A
18 - 1
明
4-3
馆段
沙
34
化
东 中
19
71
镇 陶
营
生
241
B
组
组
组
沙三段
界
沙一段
孤东油图田7-馆7 陶孤组东油油田藏馆构陶造组油图藏及构横造及剖剖面面图图 (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缝”→近断层位置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充填瞬间形成的空间(即“下滑”) 从而导致地层层面弯曲。
滚动背斜的主要特点:
⑴ 平面上:背斜位于向坳陷倾斜的同生断层下降盘,多为 小型宽缓短轴背斜或穹隆,有时也可以是长轴背斜;
⑵ 剖面上:轻微不对称,近断层翼稍陡,远断层翼平缓; ⑶ 背斜轴向:与断层线近平行,常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⑷ 构造幅度:中部较大,深、浅层较小; ⑸ 背斜高点:距离断层较近,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
▲ 地层厚度和岩性:若古地形规模较大,所形成的背斜表现 出:顶部(轴部)地层岩性稍粗,地层厚度较小,而翼部地 层稍细、地层较厚—具有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世界第二大油田(主要含油 层为中白垩统瓦拉砂岩及布尔 干砂岩,孔隙度25%~30%, 单井平均日产油量达1350t,可 采储量90亿吨 )。
此外,在北美墨西哥湾、
原苏联恩巴地区、西非部分地
区的许多背斜油气藏,也都属
于这类。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圈闭成因: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圈闭的分布:地台区 油气藏特点:
统; 2)钻井中常发生钻具放空,泥浆漏失、井喷现象; 3)室内实测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测定结果相差极大; 4)单井初产量高,递减快,井间产量相差悬殊;高产井、低
产井、干井交叉出现; 5)井间干扰明显。 6)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2、构造裂缝油气藏类型 根据储层岩性划分
1)圈闭核部为坚硬的块状岩石突起; 2)背斜形状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反映古突起形状 ; 3)圈闭的闭合度向上逐渐减少; 4)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 如: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基底:奥陶系石灰岩或白云岩 翼部:下第三系
顶部: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
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石盖油地构质学造—油。气藏类型分析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如:江汉盆地 王场油田 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在剖面上,地层倾角
上缓下陡,上部仅200,下部达60—70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
石油地质学—油气藏类型分析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中东地区科威特布尔干油田
1)两翼地层倾角平缓; 2)圈闭的闭合高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3)断层较少且以张性断层为主; 4)油气藏连片、成带,形成大型 隆起或长垣; 5)圈闭形成时间早。 是聚集油气、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的地区。 如: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莎尔图油田
第七章 7.2 构造油气藏
1965
白垩纪
砂岩
尚未开发
16 012
9.哈西勒迈尔
阿尔及利亚
三叠
三叠纪
砂岩
2 600
56
15 120
10.舍基特利
原苏联
塔吉克
1968
早白垩世
石灰岩
108
14 840
总计
5
202 295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6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胜坨油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1.毗邻生油中心—利津洼陷,油源丰富 2.近物源储集层发育
3.巨厚的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使油气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4.构造的形成与成油期相匹配
28
背斜圈闭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 储集层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 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和非渗透性岩层 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 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 层顶面的交线同构造等高线平行,且呈闭合的圆 形或椭圆形,具体形态取决于背斜的形态。烃柱 高度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断层与储层 之间 的裂缝对流 体进 入砂岩储集 层起 “单向阀” 作用
深部砂层 高压流体源
37墨Βιβλιοθήκη 哥湾Eugene岛330区块沿断层的油气二次运移
38
(三) 断层油气藏类型 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
① 断鼻油气藏
断层与鼻状 构造组成的 断层圈闭中 的油气聚集
断鼻构造平、剖面图
39
渤海湾盆地永安镇油田永12 断鼻油藏剖面图
油气藏的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塔里木盆地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储层特征
塔里木盆地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储层特征摘要:克拉苏构造带深部在埋深大于7000m仍发育优质储层,构造作用形成的垂向分层特征对于储层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应力作用于超深储层深部,使得同一断背斜内垂向上划分为张性带、过渡带、压扭带。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背斜圈闭下的储层物性、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及中和面模式控制下的储层孔隙分异特征。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断背斜;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特征1引言库车凹陷山前冲断带是塔里木油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区,以发育叠瓦式断背斜构造气藏为主。
近年以克深2、克深8、克深9为代表的深层断背斜气藏的发现,表明克拉苏深部构造带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1]。
前人研究认为深层挤压环境下碎屑岩储层存在中和面效应:即中和面之上为张性环境,中和面之下属于压扭环境,且中和面之上的物性优于中和面之下的物性[2]。
本文依据成像测井分层数据,划分出了张性带、过渡带、压扭带各个分带的深度段,结果认为,中和面模式控制下的孔隙特征存在垂向差异性。
2研究区地质概况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褶皱系之间,是一个中、新生代的盆地。
研究区主体位于库车坳陷内的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上。
库车前陆盆地自上而下发育第四系、新近系库车组、康村组、吉迪克组、古近系苏维依组、库木格列木膏盐群、白垩系砂岩层、侏罗系砂岩层及三叠系煤系地层。
3 研究技术路线综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岩心压汞数据及成像测井曲线等资料,通过岩石学特征、储层孔-渗特征、视压实率、岩石视密度、岩石面孔率、胶结物含量展开研究(图1),明确基于断背斜中和面控制下的垂向分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的发育位置。
图1.研究技术路线图4 储层特征4.1物性克深井区巴什基奇克组平均孔隙度为5.4%,平均渗透率为0.56mD。
垂向上,受到“断背斜应力中和面”的影响,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垂向上物性显示出分层性,储层上发育大规模张性裂缝,导致储层上部基质孔隙度较大;储层下部受到强烈的挤压应力的影响,储层下部发育走向杂乱的低角度网状裂缝,裂缝产状与储层上部具有明显分异特征[3]。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大庆长垣砂岩储层构造油藏油水界面控制因素研究 木
林景 晔 童 英 王新江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 发研 究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3 1 ) 6 7 2
摘 要 :大 庆 长垣 构造 上 的 喇 嘛 甸 、 萨 尔 图 、杏 树 岗油 藏 是 砂 岩 储 层 背 斜 构 造 油 藏 ,、 东 、西 两 翼 的油 水 界面 洫藏 深度 不一 致 , 去 有 水 动 力 及地 应 力等 许 多 种 地 质 成 因 解 释 。利 用 构 造油 气成 藏 重 力 分 异 的 物 理学 原理 ,根 据 毛 管力 与 过 浮力 平 衡 理 论 推 导 出 能够 刻画 油 水 界 面 分布 规 律 的毛 一 浮 方程 , 出油 藏 内任 意 位置 的油 水 界 面 深 度 是 由该 处 储 层 的 孔 指
1 № 320 C i e o u xIa0 1 3 07 h aPt l m Ep tn’ n re 1
维普资讯
2 构造 两翼油水界面分布及 已往认识
21 . 构造 两 翼油 水界面 深 度不 一 致 松 辽 盆地北 部 最为 典型 的构造 油气藏 ,应该是 长 垣 北部 的 喇嘛 甸 、萨 尔图 、杏树 岗,这 3 构造 的含 个 油柱高 度 均超 出局 部构 造 闭合高 度 ,表现 为 二级 构造 带控制 油 气聚集 。主要含 油 层是萨 尔 图 、葡 萄花 、高
台子 油层 连续 多层 位含 油 ,各层位 油 水界面 的高 度基
本相 当 , 大约 在 一15m左 右 。但 经过 大量 工作证 实 , 00 大庆 长垣 不 同的构 造部 位 ,其 两翼 油 水界面 的深 度发 生 变化。 。喇 嘛 甸北块 西 翼 比东翼 低 4 m;萨 尔 图油 田 南部 、杏 树 岗油 田北部 ,西翼 比东 翼 高 lm;杏树 岗 O 油 田南部 、太 平屯 油 田北部 ,西翼 比 东翼 高 2m ;葡 0
论于油气聚集有关的几种构造圈蔽
论与油气聚集有关的几种构造圈闭论文提要油气在生油层形成以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离开母体-生油层,以各种形式进行运移。
如果运移的途中畅通无阻,他们甚至可以流出地面,氧化散失于地表成为油气苗,如果遇到遮挡条件可以聚集起来,逐步富集成油气藏。
能够捕获分散油气并形成油气聚集的天然场所称为圈闭。
运移着的油气如果遇到阻止其继续运移的遮挡物,便停止运移,并且在遮挡物附近聚集起来,并形成油气藏。
圈闭可以说是捕获并聚集油气的地下天然容器圈闭有不同的类型,但基本形成条件是一致的,都必须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相互配置组成。
遮挡条件也称遮挡物,他的作用就是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它可以是盖层的弯曲也可以是封闭的断层面、不整合面、岩性或沥青封闭等。
储集层、盖层和遮挡条件成为组成圈闭的三个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具备时,油气才有可能在其中聚集,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圈闭,当然也就不能聚集油气。
在油气勘探中,所谓找“构造”,实际上就是找“圈闭”正文一、圈闭参数衡量圈闭的规模是以圈闭的容积为基础的。
圈闭的容积除了与构造圈闭的储积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有关外,还决定于以下几个参数(一)溢出点溢出点是指圈闭能够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
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意即若在比该点稍高的圈闭内油气就不会溢出。
确定圈闭的溢出应在储集层顶面平面构造图上展开。
由于受剖面的位置、方向的限制,剖面图有时难于真实地揭示溢出点的特征,尽管同时过溢出点和圈闭顶点的剖面图看起来很直观。
静水条件下圈闭的溢出点(Y)、闭合面积(斜线部分)、闭合度(H)及其中油气藏的油水和油气界面、油柱高度(H o)、油环举例(二)闭合高在静水条件下闭合高(或闭合度)是指闭合顶点到通过溢出点等势面的距离。
在动水条件下,闭合高情况是复杂的,不宜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但如果通过溢出点的等势面是平面,或者非渗透层面是平面,可以分别定义为:通过非渗透层面各点到通过溢出点等势平面的垂直距离中最大值,或者溢出点的等势面各点到非渗透平面的垂直距离中最大值。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1 地层 及 构 造 特 征
东 韩油 区位 于天 环 凹陷 , 一 东 高西 低 的宽 缓 为
() 3 根据沉 积相研究 表 明 , 延安 组 的河道 砂与延 长组 的分流河 道 、 口坝等沉 积微相是 油气 富集 的有 河 利地 带 。研究 表明 , 东韩油 区 内油藏 主要分布 在河道 砂 、 下分 流 河 道 、 口坝 和 前 缘 席 状 砂 等 微 相 中。 水 河
第3 0卷
第 1 期
延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o ra fYa a iesv ( trlS in eE io un o nn Unv ri Nau a ce c dt n l t i
Vo. NO 130 .1 M a . 0l1 r2
21 0 1年 3月
东 韩 油 区 延 安 组 、 长 组 油 气 分 布 规 律 研 究 延
孔 一特低 渗储 层 。Y O物 性较 好 , I 主要 是 中孔 一中 渗到 中孔 一特低 渗储层 。Y O储 层孔 隙度 主要 分布 I 在 1% ~1%之 间 , 均值为 1 .2 , 5 9 平 80 % 占总样 品数 的 7 .5 , 峰值 为 1% ; O储层 渗透率 在 1 89% 主 9 YI 1 x
储 盖组 合 , 也是 该 区最有 利 的一套储 盖组 合 ( 1 。 图 )
( ) 安组沉积 时, 1 2延 Y 0底 部 的 不 整 合 面不 仅
( 简3个具 有 2 )延 0 延 ( 0、9 等
工业 价值 的油层 。
起 到 了油 气运移 的通 道 , 同时 也 是影 响油 气 分 布 的
油藏 , 应根 据 其储层 和 油藏特 点 , 有针 对性 地建 立相 应 的地 质研 究方 法 和 开发 技 术 对 策 , 其得 到 使
13第六章-圈闭和油气藏各论
2020/7/26
(一)背斜油气藏的类型
2020/7/26
胜利油田坨庄——胜利村滚动背斜油气藏
2020/7/26
逆 牵 引
滚 动 背 斜 成 因 示 意 图
2020/7/26
江 汉 王 场 油 田 底 辟 油 藏 平 剖 面 图
2020/7/26
(二)背斜圈闭的特点
背斜的成因不同,其形态各异,其闭合度和闭合面积 也差异悬殊。
2020/7/26
4.不整合 前的变形:被 埋在不整合面 以下的褶皱, 在地面上多半 是看不出的, 但向下却变成 了褶皱,其构 造高点也发生 了变化。
2020/7/26
5.不对称褶皱作用:自然界不对称褶 皱很多,不对称褶皱的结果也会使同一 背斜,不同层位的构造高点随深度的增 加向平缓的一翼位移。
2020/7/26
(二)、裂缝性背斜圈闭形成条件
形成裂缝性背斜圈闭的基本条件主要是构造变动和局部产生 裂缝的岩石类型。
1.构造变动: 不言而喻,裂缝的发育主要是构造变动下形成的,不同构造 变动部位,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的轴部最易形成张性储油裂 缝。
2.岩石的性质: 地壳上所有岩石,经构造变动都会产生裂缝,但比较起来, 质纯、性脆、层薄的岩石,构造裂缝较为发育。
2020/7/26
2. 断层两盘存在有利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在盖层不被破坏,两盘储集层互不接触(或接触很少) 时,就能阻止油气横向移动,形成好的圈闭条件。
注意:断层封闭是比较复杂的,同一条断层,在一个地区封 闭;在另一个地区,因岩性和断距的变化,就可能不封闭。 在某一层位封,在另一层位,因断距不同深度的变化,就可 能不封。
2020/7/26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二、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三、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四、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五、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六、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1.地层圈闭定义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即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图4-1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图4-3 古潜山圈闭示意图
图4-4 任丘油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华北油田)
1.含油范围;2.高产井;3.侵蚀面等高线;4.见水井; 5.剖面线;6.断层;7.古潜山油藏;8.古近系东营组
图4-5 美国潘汉得尔油气田构造及剖面图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古潜山)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
背斜油气藏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储 量上占重要地位。
世界特大背斜油气藏基本地质情况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1)背斜圈闭 背斜圈闭按成因又可以分为:
挤压-背斜圈闭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披覆-背斜圈闭
逆牵引-背斜圈闭
(1)背斜圈闭 1.挤压-背斜圈闭
主要是在压应力作用下挤压形成,在褶皱区较为多见。
不整合面之下
潜伏剥蚀构造圈闭
原来古构造被剥蚀掉一部分,后来又被后期沉积物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
A
B
图4-6 潜伏剥蚀构造圈闭
北美最大的油田,石油储 量13.12亿吨,天然气 7362.4亿方。
图4-7 美国阿拉斯加普鲁德霍湾油田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古潜山)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
形成圈闭的遮挡条件类型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
地层不整合遮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针对某背斜圈闭内岩性-构造油藏,开展精细储层特征研究,利用地震解释、现场勘探、室内实验以及综合分析软件,开展沉积相、储层厚度、储层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地址认识,为建立精确地质模型以及后续方案编制提供技术保障。
标签:岩心构造油藏;沉积相;储层物性;非均质性
1 概况
研究区块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北起K2-K4井一线,南至埕宁隆起北缘,东至矿区边界。
由北向南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的五条主干断层,受其控制发育多个局部构造,宏观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圈闭。
2 沉积相
在开始接受新生代沉积物之前,该地区为长期遭受剥蚀的地区,前中生代地层遭受了明显的褶皱变形,出露地表的上部地层被削截,剥蚀下来的物质成为沉积区的物源。
关家堡地区自新生代开始接受沉积以来,古地形一直保持南高北低的大趨势,因此,南部埕宁隆起始终是该区沉积的主要物源。
沙三段沉积了一套不完整的正旋回粗碎屑沉积物,岩性为含砾不等粒岩屑长石砂岩,为盆地边缘粗碎屑相。
沙三段沉积只在羊二庄断层下降盘及断裂斜坡上的M1井发育,羊二庄断层以南没有沙三段沉积物。
沙二段基本未接受沉积。
沙一段地层沉积特征及其变化很大。
沙一段地层超覆在盆地边缘前中生界地层之上。
本区沙一下段在羊二庄断层以北的下降盘以及M1井附近的陡坡带为浅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区,该区以南到羊二庄南断层附近为滨湖相,沉积泥岩,局部发育少量滩坝砂。
沙一上段发育了一系列小型河流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NgⅠ油组为辫状河沉积。
砂岩分布范围大,单层厚度大,该套砂岩分布稳定,河网密布,多期辫状河叠加连片,在工区内砂体连片分布。
辫状河的流向大致呈南西-北东向。
沉积亚相包括河床和溢岸沉积,其中河床沉积根据电测曲线形态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微相。
明化镇组为典型“泥包砂”沉积特点,为曲流河沉积,沉积亚相包括河床与河漫两种,其中河床亚相主要包括点砂坝与河床滞留沉积微相,河漫亚相在本区以泛滥平原为主。
3 储层厚度
全区共分33个小层,其中含油小层17个,投入开发的含油小层为NmⅢ2、NmⅢ3、NgⅠ1、Es1s1、Es1s2、Es1s3、Es1x5、Es1x6、Es1x7等。
主要含油目的层为NgⅠ和Es1油组,其中NgⅠ油组细分为3个小层。
Es1油组为上下两个砂层组Es1s和Es1x,Es1s细分为3个小层,与下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Es1x 细分为3个小层。
Es1上砂层组:整个Es1油组地层厚度从西到东地层变薄,Es1s 砂层组3个小层均含油,其中在庄海4×1区块主力含油小层为2、3小层,小层
厚度平均为20-25m。
Es1下砂层组:Es1x6、7小层为主力含油层,厚度为15-20m,主要分布在庄海4×1井区块。
在M4×1区块下降盘的H断块,不仅有沙一段沉积,还存在东营组及沙三段沉积,沙三段沉积在M5-6、M5井发育4个小层,而到庄海5-1仅发育3个小层。
4 储层物性
本区储层岩石造岩矿物从沙河街组到明化镇组变化不大,都是岩屑长石砂岩类,只是石英的含量从沙河街组到明化镇组略有减少,岩屑含量略有增加。
岩石胶结物以泥质为主,但沙一段钙质胶结物略多一些,且随着地层逐渐变新,钙质胶结物逐渐减少。
岩石组份的风化程度一般中等,磨圆度不高,一般为次尖—次圆、次圆—次尖状,颗粒的分选也不是很好,下第三系分选差异大,从较差到好的分选都有,上第三系一般分选中等。
本区地层埋藏不深,成岩程度不高,上第三系岩石压实和胶结程度很低,岩石胶结类型一般为孔隙—接触式、接触—孔隙式,颗粒接触关系以点接触为主,或者点—线接触。
从粒度来看沙一上段粒度较粗,明化镇组粒度最细。
5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基本性质,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等特征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实际上就是要研究储层的各向异性,定性定量地描述储层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为油藏模拟研究提供精确的地质模型。
本区处于盆地边缘断阶带上,下第三系相带窄,相变快,横向非均质性较强,M8井区Es1x6小层平面非均质性最强,渗透率级差高达23.3,变异系数0.7;上第三系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平面分布相对稳定,为多期河道相互切割、叠加的效果,不同期次河道(心滩)砂体存在着物性差异,非均质性中等,NgⅠ1小层渗透率级差4.9,变异系数0.4;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明下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河道窄,延伸长,横向相变快,非均质性较强,NmⅢ2小层渗透率级差9.2,变异系数0.5。
M3井沙一上段取心井段做了比较详细的岩心分析,从压汞和常规岩石物性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层内非均质特征。
上部孔渗性能好,一般孔隙度在30%以上,渗透率在2000×10-3μm2以上,下部渗透性较差,一般孔隙度在20-30%之间,渗透率小于500×10-3μm2。
该井段渗透率级差2576.6,突进系数3.6,变异系数1.1,均质系数0.3,属于强非均质储层。
6 认识
自新生代开始接受沉积以来,该地区古地形一直保持南高北低的大趋势,因此,南部埕宁隆起始终是该区沉积的主要物源,地层埋藏不深,成岩程度不高,储层内小层砂体厚度不均,横向变化大,横向与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强非均质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