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和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三部分。
(一)样本采集
1、测定牛群要求
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最好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
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2、测定奶牛条件
测定奶牛应是产后一周以后的泌乳牛。
牛场、小区或农户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识(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初生重)等信息,在测定前需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
牛只编号规则详见附录1。
3、采样
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测试奶牛为产后一周这一阶段的泌乳牛,因为奶牛基本上一年一胎,连续泌乳10个月,最后两个月是干奶期。
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一次,两次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天。
每次测定需对所有泌乳牛逐头取奶样,每头牛的采样量为50mL,一天三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两次挤奶按早、晚按6:4的比例取样。
测试中心配有专用取样瓶,瓶上有三次取样刻度标记,具体采样操作规范见附录2。
4、样品保存与运输
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重酪酸钾0.03g,在15℃的条件下可保持4天,在2℃~7℃冷藏条件下可保持一周。
采样结束后,样品应尽快安全送达测定实验室,运输途中需尽量保持低温,不能过度摇晃。
(二)样本测定
1、测定设备
实验室应配备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箱、保鲜柜、采样瓶、样品架等仪器设备。
2、测定原理
实验室依据红外原理作乳成份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是将奶样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
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采样记录表和各类资料表格是否齐全、样品有无损坏、采样记录表编号与样品箱(筐)是否一致。
如有关资料不全、样品腐坏、打翻现象超过10%的,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将通知重新采样。
3、测定内容
主要测定日产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质、乳糖、全乳固体和体细胞数。
(三)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提供的内容
数据处理中心,根据奶样测定的结果及牛场提供的相关信息,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并及时将报告反馈给牛场或农户。
从采样到测定报告反馈,整个过程需3~7天。
牛场牛群资料报表和数据分析报告样表见附录3和附录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的项目指标:
日产奶量:是指泌乳牛测试日当天的总产奶量。
日产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当前实际产奶水平,单位为千克。
乳脂率:是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单位为%。
乳蛋白率:是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单位为%。
泌乳天数:是指计算从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样的时间,并反映奶牛所处的沁乳阶段。
胎次:是指母牛已产犊的次数,用于计算305天预计产奶量。
校正奶量:是根据实际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为泌乳天数150天、乳脂率3.5%的日产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的牛只之间产奶性能的比较,单位为千克。
前次奶量:是指上次测定日产奶量,和当月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于说明牛只生产性能是否稳定,单位为千克。
泌乳持续力:当个体牛只本次测定日奶量与上次测定日奶量综合考虑时,形成一个新数据,称之为泌乳持续力,该数据可用于比较个体的生产持续能力。
脂蛋白比:是衡量测定日奶样的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前次体细胞数:是指上次测定日测得的体细胞数,与本次体细胞数相比较后,反映奶牛场采取的预防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治疗手段是否有效。
体细胞数(SCC):是记录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体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单位为1000个/毫升。
体细胞分:将体细胞数线性化而产生的数据。
利用体细胞分评估奶损失比较直观明了。
牛奶损失:是指因乳房受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牛奶损失,单位为千克(据统计奶损失约占总经济损失的64%)。
奶款差:等于奶损失乘以当前奶价,即损失掉的那部分牛奶的价格。
单位为元。
经济损失:因乳腺炎所造成的总损失,其中包括奶损失和乳腺炎引起的其他损失,即奶款差除以64%,单位为元。
总产奶量:是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泌乳总量;对于已完成胎次泌乳的奶牛而言则代表胎次产奶量。
单位为千克。
总乳脂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脂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总蛋白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蛋白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高峰奶量:是指泌乳奶牛本胎次测定中,最高的日产奶量。
高峰日:是指在泌乳奶牛本胎次的测定中,奶量最高时的泌乳天数。
90天产奶量:是指泌乳90天的总产奶量。
305天预计产奶量:是泌乳天数不足305天的奶量,则为预计产奶量,如果达到或者超过305天奶量的,为实际产奶量,单位为千克。
群内级别指数(WHI):指个体牛只或每一胎次牛在整个牛群中的生产性能等级评分,是牛只之间生产性能的相互比较,反映牛只生产潜能的高低。
成年当量:是指各胎次产量校正到第五胎时的305天产奶量。
一般在第五胎时,母牛的身体各部位发育成熟,生产性能达到最高峰。
利用成年当量可以比较不同胎次的母牛在整个泌乳期间生产性能的高低。
根据不同牛场的要求,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中心可提供不同类型的报告,如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月报告、平均成绩报告、各胎次牛305天产奶量分布,以及实际胎次与理想胎次对比报告、胎次分布统计报告、体细胞分布报告、体细胞变化报告、各泌乳阶段生产性能报告、泌乳曲线报告等。
(四)信息反馈
生产性能测定反馈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报告、问题诊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
1、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是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奶牛饲养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报告全面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状况。
报告是对牛场饲养管理状况的量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依据,这是管理者凭借饲养管理经验而无法得到的。
根据报告量化的各种信息,牛场管理者能够对牛群的
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科学的判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效益。
2、问题诊断
测定报告关键是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能够得到快速、高效、准确地解决。
数据分析人员可以根据测定报告所显示的信息,与正常范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针对牛场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问题诊断,分析异常现象(例如牛群平均泌乳天数较低,平均体细胞数较高等),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
问题诊断是以文字形式反馈给牛场,管理者依据报告,不仅能以数字的形式直观地了解牛场的现状,还可以结合问题诊断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
3、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