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当代中国大学文化正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和考验。大学校园文化的高校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高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

如果立足现实,面对未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文化中的困惑与问题,创造性地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对学校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的价值观、理念观、思维方式、道德情感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潜在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育人与教化、导向、激励、陶治等功能。是大学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所在。

近几十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侧重于校园物质文化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校园文化特色不特,千校一面,校训雷同,缺乏创新意识

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校园文化应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是高校建设应遵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个性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身份识别性,它和特定的、具体的校园文化内容相连,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定位趋同;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三是校区大规模建设趋同,即有大楼无建筑。

三、师德考核流行形式

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表现,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核。使师德考核成为一项例行公事,走走形式而已。至于考核成绩,则可以用业务成果来代替,一好遮百丑,谁业务成绩多谁就被评为师德考核优秀。由于存在这些不合理现象,因此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甚至还会使教师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产生负面效应。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

五、校园文化建设中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和功利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烙上市场经济的印记。

中国的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将很难立足于高校之林”。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中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更完善,应对其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对应的对策建设:

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

二、开拓多种渠道重塑大学精神,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的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兴趣。

三、建立上下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教师群体在育人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四、提高认识,全员共建

树立校园文化共建意识,学生的共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局面。

五、抛开功利,突出特色

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只有抛开功利性,才能彰显其个性,才能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特色。这种精神才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