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措施和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今时代的迅猛发展,快速地增加了各国信息、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交换速度与效率。在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文化呈现出了视觉多维化、选择多样化的态势。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许多传统的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得到蓬勃发展,使我们的时空概念、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都发生了悄悄的变化。虚拟的空间、自由的平台、丰富的信息,在方便所需,获取知识、信息与服务的同时,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社会使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面临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开放的网络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给大学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欣喜与困惑

1.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校从研究

生、本科生,到专科、预科、成人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入学条件,使大学生的构成呈现多层次和复杂化,导致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带来许多教育和管理的新问题,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难度。

2.随着许多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膨胀,不得已而实施多校区办学。由于“条块分割”,教育活动成本增大,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问题。怎样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以及如何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高校两地办学面临的新问题。

(三)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制约并导向着校园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高校学生学习负担、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心理负担亦随之加重,为了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埋头于书本,专心于考证、过级,无暇顾及校园文化活动。在打破铁饭碗、社会竞争愈来愈剧烈、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形势下,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尤显重要,只有广泛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第一、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机会锻炼和砥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增加在就业、竞争中的砝码,才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

二、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或自己的阅读获得,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或从工作经验中获得,文化素质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自身努力和环境熏陶。高校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塑造功能,高校文化环境应该发挥其教化功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学生的品质、思想、人格、情绪等方面在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日渐成熟。文化的教化功能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和文化传统,其中包含着该校所有成员认可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构成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和风格凝练具有自身特点的校风,倡导优良教风,以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以激励情志,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高校应从建立规章制度入手,着力建设和营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建设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树立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校园风尚,有助于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构架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框架

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以科学的课程结构支撑大学校园文化的总体框架,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来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作用。一般说来,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发展方向、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表现在对一个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重要问题的认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没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地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我们要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完整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必须有涵盖文、史、哲、经、法、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各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高校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所需要的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形式上注重创新,开设文化素质必修课和选修课,对理工科学生重点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所开课程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人文与科学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以体现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态势。强调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通过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与探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知识基础,并尽快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切实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多渠道抓好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1.发挥学生社团等活动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活动、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学生社团是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重要实践平台,我们要加强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社团在大学校园中的功能与作用,通过社团阵地开展实践拓展、创新设计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2.开展适合大学生需求的文艺活动。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征文、诗歌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