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基础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

文章主旨

本文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无言之美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值得玩味;“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拓展链接

有关“无言”的诗词名句

1.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温庭筠《菩萨蛮》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jìngyù( ),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 A.________(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一下,完全境遇便chénglù()眼前,B.________(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

(1)给加点字注音。

譬.如( ) 深巷.(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ìngyù() chénglù()

(3)根据括号里词语的解释在横线A、B处上填入适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B.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的原因,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C.德国莱辛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D.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3.文学常识填空。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整体感知

4.课文第一段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做到“无言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偷走了我们的美感

徐怀谦

①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近日在谈到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与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差距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不少北京观众一看《天鹅湖》就等着四小天鹅出场,或是数天鹅是24只还是25只,黑天鹅是不是旋转了32圈。

②北大教授、美学家叶朗指出,现实中不少家长逼迫孩子弹钢琴、学画画,只是为了考级,为

了升学考试时加分,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自然也谈不上欣赏音乐和绘画之美了。他强调,艺术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人文内涵,要使人感受到人生的美,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是美育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单纯地学技术,这样的艺术教育就不是美育。

③最应该发现美、享受美的艺术教育中都没有了美,那么在其他知识教育中,美更是一件近乎奢侈的事了。比如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的“数奥赛”,多半是对同一题型的反复练习,如此机械的题海战术泯灭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少在“数奥赛”中获奖的人都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再接触任何数学符号。

④读一读数学大师陈省身的话,我们会汗颜不已的。他说:“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数学有很多简单而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废寝忘食,经年不决。一旦发现了光明,其快乐是不可形容的。”这位老人在弥留之际,仍舍不得数学,“我要走了,要去数学的圣地希腊报到了。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

⑤“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这成了很多报纸的大字标题。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不独数学,很多大师都曾向我们描述过这类科学之美。当年,读懂了陈省身—韦伊定理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说,他感到“真的有触电的感觉”,而且还不止于此,“还有更深的、更触及心灵深处的地方。到头来,忽然间领悟到,客观的宇宙奥秘与纯粹用优美这一价值观念发展出来的数学观念竟然完全吻合,那真是令人感到悚然”。

⑥其实,并不是只有世界一流大师才能发现科学之美,普通人也能。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就说过:“我们不一定要成为科学家,但不妨碍我们欣赏科学中的美。”那么,为什么生活中美盲比科盲还要多呢?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美感?又是什么时候偷走了我们的美感呢?

⑦美在功利之外。一个人过于汲汲于名利,他的眼界就会非常狭窄,就无法欣赏更高层次的美。而如果没有了美感,只剩下技巧、分数,那么培养出来的只是考试机器。在他们中间,是产生不了大师的。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学艺术,都一样。人们常说如今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把科学和艺术变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之后,砖自然就丢了。美,夫复何言?

⑧只要应试教育的病根不除,那么,我们可能永远要在科学、艺术的大门外徘徊,我们还得不厌其烦地数舞台上有多少只天鹅,黑天鹅转多少圈。这样数的结果是,我们的数学没见有多大长进,而我们和艺术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选自《文汇报》)

6.本文谈论的是“美育”问题。作者认为“美育”的灵魂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