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精选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情绪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过程的认知,情绪认知能力包括情绪状态的识别能力、情绪表达的理解能力、情绪产生的因果推理能力。情绪认知能力对小学生的情绪调节和社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平缓而渐进的过程,其不同能力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不均衡。

一、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的发展

1 情绪状态的识别能力

(1)对基本情绪状态的识别发展较早

在学前时期情绪识别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能根据表情线索和情境线索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能识别高兴、害怕、难过、生气以及惊奇等基本情绪,相比较而言,对积极情绪如高兴、喜爱的识别要比对发怒和害怕等消极情绪的识别容易。进入小学阶段后,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基本表情,对基本情绪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完善的水平。

(2)对于混合情绪的识别

混合情绪识别是指认识到同一情景可能会引发同一个体两种不同或矛盾的情绪反应。Harter在研究中发现,小学初期只能识别同一性质的情绪,例如,同为积极情绪,或者同为消极情绪;小学阶段中后期才能识别和理解存在一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情绪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体的现象。目前关于小学生能理解混合情绪

的年龄没有一致的结论,这与不同研究者对混合情绪的界定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有关。尽管如此,大多数研究者都承认,只有当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才具有识别和理解混合情绪的能力。

(3)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日益增强

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智力发展,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发展滞后于积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进入小学阶段后,主要的活动从游戏转向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产生由于成败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羞愧、内疚和自豪)逐渐发展起来。小学四至六年级是情绪自我觉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2 情绪社会功能的理解能力

(1)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能力迅速提高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用以指导特定社会情景下调节情绪表达,以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规则。小学生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水平与其情绪调节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有显著相关。Cole等人根据Saarni提供的实验范式发现,小学二年级儿童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情绪隐藏理解水平,并且在整个小学时期的发展没有出现质的飞跃。据此推断,小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情绪表达规则,能够认识到个体会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境,需要用不同于内心真实情绪体验的表情代替,或者掩饰内心的情绪体验,从而来调节自己的面部情绪。

(2)对情绪调节功能的理解能力初步发展

对情绪的社会调节作用的理解更直接地影响小学生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罗铮等人考察了小学生对愤怒、悲伤和恐惧这三种消极情绪的社会调节机能的理解是否存在着差异。研究发现,当小学生表达愤怒时,表明其力量强大,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支配地位;当表达恐惧和悲伤时,表明软弱或平等,在人际中处于非支配的地位。多数小学生认为,愤怒会诱发接受者的恐惧。这表明,小学生已经能认识到不同的情绪标志着表达者不同的人际地位,会诱发接受者不同的情绪和后继行为;能够认识到不同的情绪反映出表达者的社会目的,他们对情绪表达的社会调节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3 情绪产生的因果推理能力

小学生对情绪逐渐过渡到作出心因性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阶段运用各种复杂的情境信息来解释情绪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例如,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人际因素(如受到嘲弄、去别人家玩等)、学习成绩来解释人们的情绪反应,而采用幻想的情境(如有个怪物进到屋子里来了)来解释情绪的人次数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从“心理理论”来看,3~5岁处于“复制式心理理论”阶段,此时,儿童不理解心理表征在本质上是可以被解释的,他们只是事件的被动记录者,只有到了7岁才可以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7岁以后,小学生的共感理解和再加工的理解逐渐占了

优势,情绪认知开始体现出明显的主动性和批判性,表明小学生的情绪推理有了质的飞跃,此时,他们不仅关注认知对象的情绪体验,而且开始关注认知对象内在的、深层次的情绪表现的动机,开始对情绪产生心因性解释,认识到人们的情绪体验并不受当前的情境直接决定,外部事件通过个体的愿望和信念对情绪产生影响。

二、影响小学生情绪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亲子互动方式

父母作为子女的启蒙教师,对小学生情绪认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assidy等人发现家庭情绪表现、家庭情绪表露与情绪表现规则的理解有密切关系。父母关于情绪的讨论和直接指向他们的情绪反应,均可能对小学生的情绪认知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与关爱子女的母亲相比,忽视子女的母亲对小学生情绪表现的反馈、与他们进行的情绪讨论较少,对小学生的消极情绪报告较多。在控制智商的前提下,被忽视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发展比受关注小学生要差,如果不对其进行干预,他们较低的情绪认知能力会影响到他们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也会影响他们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2 家庭主导情绪气氛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一般而言,小学生情绪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母亲或抚养者的情绪表现对他们情绪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父母富于情绪表露,

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认识自己的行为如何引发别人的情绪反应。家庭主导的情绪气氛是小学生,情绪及其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积极的情绪环境有助于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知识,表现更多的积极情绪。

3 社会认知能力

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小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是以对其观点的假设或采择为前提的,要认识一个人,就必须理解他的观点并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动机和意图等影响、决定其外部行为的内部因素。只有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理解其感受、观点,推测其内部心理活动。

小学生对情绪接受者的情绪认知在10~12岁有明显的发展。有研究证实,10岁的小学生基本处在塞尔曼提出的“自我反省观点采择阶段”,即他们逐渐意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能考虑他人观点,并能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12岁小学生基本处在“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他们已经能够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随着小学生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四一六年级间他们逐渐能够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对隋绪接受者的情绪认知有了明显的发展。

4 言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