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德育工作的不足和的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我主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已有几个年头,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工作经历,发现我校德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仅供参考:

我校的德育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不同的程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去年上级的年终目标考核项目中,我校德育工作项目得分较高,并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

比如: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格上师生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四是各班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没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不重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有个别班级个别老师,班主任的教育不能被家长接受和理解,甚至出现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抵触的现象。也有个别班主任,学生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家长。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年级和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结合学校实际,谈谈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我觉得,确定学校德育目标的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应适度。适度的要求是增强可接受性的前提条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方面都应提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要求,从而分出层次,循序渐进,以求实效。在低年级,主要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爱清洁,不打架,不骂人,认识国旗等。高年级应以“五爱”为核心内容,着重培养我国公民应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指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二是持因材施教。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德育的要求,如果不研究德育对象,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学生群体中,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除此之外,出于遗传、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

格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德育工作者既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的一一般特点,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家庭概况、学习环境等。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二、要有专职的教师

现在,各学科教学都配有专职教师,教学上要求很严格,而有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往往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任,似乎可有可无,上课也不正规,也没有严格要求,摆在所谓“豆芽科”的位置上,毫不重视。因为中考不考,有的老师甚至把思想政治课改上中考科目,就更不应该了。所以学校要加强检查,要有专职的教师担任德育课,更要经常加强德育专职教师的培养。

三、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的难点在于德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无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常常受到社会上流传的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的冲击,使学校教育失败,甚至出现“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庭退两步,到了社会退三步”的现象。我们应该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对策。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取得教育思想上的共识,让三者协调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加强以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为主的德育工作,社会和家庭是学生以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为主的德育实践基地。教师和家长是学生道德规范的楷模,只要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生就会受到积极的教育影响,他们的道德素质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学校工作只有把德育放在首位,消除“重智轻德”的思想倾向,全面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有所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