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羌姆的现状与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卜楞寺羌姆的现状与意义
【摘要】羌姆是通过舞蹈形式来表现佛事活动的艺术形式,是拉卜楞寺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大法会的一项重要的宗教祭祀活动、1728年至1791年嘉木样管却久美旺吾活佛从西藏扎西伦布寺学习并带入至甘南拉卜楞寺,在整个传承的过程中羌姆能顺利、迅速的发展与嘉木样活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和独立的法舞体系,羌姆宗教祭祀活动开展对当地民众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都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羌姆;藏传佛教;舞蹈;意义;发展
藏族是一个热爱舞蹈并能歌善舞的民族,将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中的巫舞融合到藏传佛教的祭祀仪式当中,使得民众更直观、更容易接受藏传佛教教义,这样舞蹈与宗教相互依靠,相互发展,从而创造了蕴含丰富宗教内涵的“羌姆”这一表演形式以乐舞为主,舞者必须是寺院的僧人担任,舞蹈动作缓慢稳健,多由“拟兽舞”“法器舞”为主,音乐随着舞自节奏变化,内容以驱鬼正邪,弘法扬善为主,气势宏大,给人勇气与坚定的性念。

一、拉卜楞寺羌姆的现状
“羌姆”是宗教化了的舞蹈艺术。

与民俗舞蹈相比,它具有浓厚的宗教属性,是对宗教教义的表现。

拉卜楞寺作为甘南地区较早建成和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圣地而言:自建立起就背负着宣扬教义,教化民众的重责。

目前拉卜楞寺设立了“法舞学院”虽然相对其他学院还不够完善,也没有固定的僧人舞者,大多数是由金刚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僧人担任。

法舞学院内部分工明确,从有丰富法舞舞者中推选出三年一任的的管家藏语称“多丹巴”是学院的最高负责人、“舞管”藏语称“羌本”相当于领舞担任法舞中的重要角色、“教师”藏语“隔干”言传身教的舞蹈老师,传授法舞的表演技能、乐队由领经师和乐师组成领经师是乐队的最高负责人,藏语称“佳克尔悟则”负责领诵经文,乐师一般有四十人左右,乐器有鼓、海螺、钹、铜号,同时要求乐师的声音浑厚有力,因为乐师同时还需要诵读经文、“舞者”的要求很严格在训练中不参加寺院的其他活动,专心训练法舞,并认真的诵读经文使舞者从意念上全身心的投入,净化心灵,精神与身体完全的统一,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最神圣的宗教仪式舞蹈。

舞者一般有一百人左右,但是被选拔有机会上台的也只有30几人,舞者们学习和参加演出总共九年的时间,这九年里也是从中选拔出优秀的舞者,所以大多数的舞者一直都在默默努力的做着准备。

表演的场地安排在大经堂前面的空地上,场地上用白灰绘出不同角色的位置。

最先出场的是“刚热”舞,译骷髅舞,四位十岁左右的年幼僧人扮演,舞姿主要是单腿颤膝跳、缓慢的跨腿旋转、单腿深蹲。

随后是法王随从舞、黑帽师舞、明妃及随从舞主要以拟兽舞和法器舞等混杂
而成。

拟兽舞:黄色鹿面具、绿色牛面具,舞姿较轻吟矫健,双手叉腰深蹲旋转等动作。

法器舞:由一位黑帽师短暂的领舞后19位衣着华丽,手持法器的黑帽师由顺时针舞动成圆形,舞姿主要是双手绕弯掌心向上,随着音乐节奏的变换动作也由慢变快。

接下来乐声大起随着法王右手持人骨棒左手持绳头与明妃共舞,舞姿动作幅度大,难度加深加入单腿蹲,单腿膀下腰等。

接下来是表演最丰富阶段32为舞者全部上场黑帽师的领舞在最中央的圆中,法王在第二圈圆中,黑帽师在最外的圆中,这一段祭祀舞蹈时间最长,因为中间对各种法器如:金刚绳、月刀、匕首、镜子等一一拿出来诵经、做法然后在场外点燃油锅中的油,熊熊火焰冲天,火焰烧杀了魔鬼和邪恶,也表示烧毁了人们所有的烦恼,此时观拜的信徒们高呼“拉加老”(神胜利,神不可战胜)之意,此时整个法会进入高潮部分,领舞的舞者再次回到场地舞蹈,之后舞者一一退场稍作休息并进食补充体力,最后就是将场边的供品,抬至空旷处焚烧,身穿盛装的群众鸣枪点起火堆将供品焚烧寓意着妖魔、灾难、病痛全部销毁在火红的火焰中,此刻人群开始沸腾、欢呼,兴奋的迎接吉祥平安的一年。

二、拉卜楞寺羌姆的意义
羌姆是藏民族的重要标识,作为非自然的,人为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产物,文化对民族的意义极为深远,是藏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今天,当我们识别划分不同族群时,文化差异成为最重要的标准,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当中行成的文化传统艺术,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最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今天,由于社会的发展带入民族居住区域,语言等界限的模糊,文化的作用就更加的凸现。

羌姆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一体发展格局的时代中,对安多及其同边藏区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是从藏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羌姆最主要的特点是用舞蹈形式来修行或传达藏传佛教教义,用舞蹈自己特殊的舞姿语言讲述理念,传达情感,动作姿态是表达情绪、意愿、希望的特殊方式,羌姆的舞姿稳健、豪迈、恐怖、威武、有时还有点滑稽博来阵阵欢笑,以不同的特点诠释不同的角色风格,与此同时又能与神灵沟通得到庇护。

羌姆在丰富宗教的也丰富了高原群众的文化生活,对藏族民众生活情趣与审美观念都有积极的影响,表演的僧人身着昂贵绚丽的服饰,以各种不同的配饰、头饰、色彩来表演各种角色分明的神灵,在法会期间民众们也都会身着节日的盛装远道而来参加法会,观看羌姆据传说能亲眼目睹羌姆可以增加公德、坚定性念,勇敢,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当地的民众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影响。

在整个仪式中不仅实现了人与超自然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寺院与当地民众的沟通交流,所以羌姆是寺院僧人与藏族老百姓共同的宗教行为和民间传统习
俗,这些行为与民族民间传统习俗将寺院与群众直接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寺院与村落的交流,构建起了民间传统的社会形态。

“羌姆”是藏民族宗教与民间传统舞蹈艺术的结合,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严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对藏民族独特性艺术的张扬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项江涛.对西藏文化建构中羌姆艺术发展模式的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3期.
[2]闫小军.新时期西藏文化产业现关分析及发展策略[J].西藏科技,2010年第01期.
[3]登巴泽仁.羌姆仪式的宗教意义[J].魅力中国,2011年第5期.
[4]才让.藏传佛教格鲁派金刚法舞研究——以拉卜楞寺正月大法会位列[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