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肿瘤冠心病的诊疗进展

合集下载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节选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节选

一、AAD与CHD的流行病学及危险 因素
AAD和CHD均呈现出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且两者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 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高龄、男性是AAD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 约50%的AAD患者有高血压病。合并高血压的CHD患者发生AAD的概率较血压正 常者增加2~3倍。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和纤维化,削弱中膜强度, 易于撕裂。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急性主动脉夹层诊疗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指导急性期治疗、 评估手术风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 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 识》解读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是在总结国内 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性文件。该共识旨在提高临床 医生对AAD与CHD诊疗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5、严密观察与随访: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仍需继续观察和随访一段时间。以 评估治疗效果,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五、结论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充分了解急性 中毒的病因、症状和危害,掌握相应的诊疗流程。在处理急性中毒患者时,应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次演示提到的治疗原则和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 有效的救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在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方 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立即终止接触有毒物质,防止继续进入体内。对于已经摄入的 有毒物质,可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促进排出。
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呼吸困难时 给予吸氧,循环衰竭时给予抗休克治疗,肾功能损害时给予透析治疗等。

冠心病诊疗进展

冠心病诊疗进展

Lanza GA, et al. Circulation.2010;121:2317-2325
弥漫性 心内膜下缺血
缺血成点状 散布于小面积范围内
Group1:无症状 Group2:有症状但冠脉正常(0%狭窄) Group3:有症状且有非阻塞性冠脉狭窄
(1-49%的狭窄)
合并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LDL-C>130mg/dL、HDL-C<50mg/dL、CAD家族史、 BMD≥30、SBP>140mmHg 复合事件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心梗、心衰住院、卒中、心血管死亡
1VD:1支血管病变;≥2VD: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 瑞典冠脉血管造影和血管成形术注册研究,入选2006-2008年间12200例稳定性胸痛患者,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和心血管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检测冠脉造影发现和临床终点之间的关系
Johnston N, et al. Eur Heart J. 2011;32(11):1331-6
1.心绞痛患者均有冠脉粥样硬化性阻塞吗?
应用传统的年龄、性别以及基于心绞痛典型表现的 方法对将行冠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预估冠状动脉疾 病的可能性CONFIRM(多国冠脉CT血管造影评估
临床预后: 一项国际多中心注册研究)研究结果
Park SJ, et al. Circulation. 2011;124:951-957.
FFR:血流储备分数 MLA:minimal lumen area,最小管腔面
1VD:1支血管病变;≥2VD: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 瑞典冠脉血管造影和血管成形术注册研究,入选2006-2008年间12200例稳定性胸痛患者,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和心血管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检测冠脉造影发现和临床终点之间的关系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PPT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PPT

心肌酶学检测
心肌酶学检测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时释放的酶类物质,如肌 钙蛋白、肌酸激酶等,辅助诊断冠心病。
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多层螺 旋CT扫描冠状动脉,重建冠状动脉图像,有助于发现冠 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病变。
运动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心电图变化,辅助诊断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手术方法,通过移 植患者自身的一段血管或人造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 位,恢复心肌供血。
心肌细胞移植
心肌细胞移植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移植干细胞或 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改善心肌功能。
诊疗研究前沿
基因组学பைடு நூலகம்究
基因组学研究为冠心病诊疗提供 了新的视角,通过对冠心病相关 基因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诊
THANKS
感谢观看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 冠心病概述 • 冠心病诊疗现状 •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 冠心病诊疗未来展望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疾 病。
分类
冠心病主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 心肌缺血两种类型。
核医学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 技术评估心肌灌注和代谢情况, 有助于评估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观察运动时 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评估心
肌缺血和心功能情况。
03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新型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 标准,通过X线透视和注射造影 剂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 况,有助于准确诊断冠心病。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冠心病的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冠心病诊疗的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

一、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冠心病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冠心病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冠心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体征有心律失常、心音异常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心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3.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谱检查是确认心肌损伤的重要方法。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心肌细胞内的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酶的含量和活性,可以判断是否患有冠心病。

4.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向心脏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针对不同阶段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针对轻度和中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肌供氧需求。

2. 冠脉血运重建对于冠心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

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扩张血管并植入支架,恢复血液流畅。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冠心病诊疗的现状中国目前在冠心病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不断创新。

各大医院的心内科设备先进,专业医生队伍不断壮大,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诊疗条件。

抗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死亡 的发生风险为 4% ,对照组 为 1.3% ,所有左 心室射 血分 诱发 的心脏瓣 膜病 中起到相 似的病理 生理作 用 』。一项 关
的 问题 。本 文综 述 了 肿 瘤 患 者 接 受 药 物 治 发 生 、发 展影 响 的 研 究 进 展 。
1.药物 治疗 与心血管疾病
肿瘤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诱 发多种心 血管疾病 ,药物
治疗对 于血 管系统的损 伤 可表现 为冠 状动 脉和外 周循 环受 累 ,对 于心肌细胞 的损伤表现 为心 功能不全 、心律失 常等… 。 除全身药物 治疗 外 ,免疫治疗 已成为近年来 肿瘤治疗 的热点 领域 ,特别是在黑色素瘤 的治疗 中效果 不凡 。在心 血管并 发症上 ,个 别病 例报道 提示 ,程序 性死亡 受体 1(programmed death 1,PD一1)抗体免 疫治 疗后 导致 自身 免疫 性 心肌 炎 。 靶 向治疗如抗人 表皮生长因子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 tot receptor 2,HER.2)靶 向药物及抗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RS. 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靶 向药 物等也存在 着不 同程度 的心血管毒性 。
马 越 周 玉杰
[关键词 ] 肿瘤 ;药物 治疗 ;放射治疗 ;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 类号 ] R5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007-5062(2018)04-291-03
心血管疾病 和肿瘤是全世 界人 口死亡 的主要原 因 ,提高 组 织 。
预防和治疗水平 已成 为世界 卫生 组织 的主要 工作 重点 。近 年来 ,肿瘤早期 筛查和 治疗 有 了显著进 步 ,伴 随着人 口老龄

冠心病诊疗进展

冠心病诊疗进展

1 冠 心 病 与 心 血 管磁 共 振 近 年 来 ,心 血 管 磁 共 振 ( C a r d i 0 v a s c u l a r ma g n e t i c r e s o —
心 病 的 发 生 和 发 展 有 密 切 的联 系 _ 5 ] 。将 近 有 一 半 的 S AHS病
i n g l y h i g h.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e c h n o l o g y o n i t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g r e a t l y . Th e p r e s e n t a r t i c l e ma d e a r e v i e w o n r e l a t e d n e w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受 到 了脉 冲 后 并 生 共 振 , 并经过特殊材料接 收后 , 再 由 电脑 通 过软件重建 , 使 图像 得 到显 示 的一 种 医学 方 法[ 2 ] 。其 较 C T
3 4 6
血 管 康 复 医学 杂 志 2 0 1 7年 6月 第 2 6卷 第 3期 Ch i n J C a r d i o v a s c Re h a b i l Me d , J u n e 2 0 1 7 , Vo 1 . 2 6 No . 3
冠 心病诊疗进 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冠心病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现代西医对其主要从改善供血、减少心肌耗氧以及缓解症状等方面治疗,但是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而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得到了患者的青睐。

本文主要从冠心病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面论述,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系统、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堵塞、冠脉痉挛为发病原因,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高危疾病。

在中医学中虽无冠心病病名,但可将其归类于“胸痹”、“心痛”和“真心痛”等疾病,主要与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等致病因素相关,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是从实致病或从虚致病,从而演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现代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等,在疾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而中医防治从整体出发,同时注重局部症状,通过调肺气、通血脉、助心行血进行治疗,达到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阐述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因病机我国传统医学没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名,但其症状早在《灵枢·五邪》中就有记录。

后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才第一次提出“胸痹”,并对病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更系统全面的描述了本病的症状特点,更贴合临床,对其辨证论治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各个医家临证经验不同,对本病发生的见解也各不相同,查阅文献后发现:大多认为与寒邪、饮食、情志、年迈、体虚等因素相关[1],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心脉痹阻”,病理变化的重点在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021年度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度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不良心脑血筐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 MACCE)发生率均未见显著差异。
EROSION E的研究结果提示, OCT 用于指导制订和优化 STEMI 患 者的个体化再灌注治疗决策是安全可行的,首次证实了 OCT 指导下的基 于病理圭理机制和病变特征的再灌注策略可安全菁效地减少旱期罪犯血 管开通后的 STEMI 意者的支架置入率;且对于需要支架置入的意者,OCT 可进一步评估支架置入术后的即刻效果,减少支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但 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导致研究的安全性终点尚不具备统计学效力。 因 此,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面床研究进行验证及优化,从而使得研究 结果更具说服力。
该研究是自TUXEDO研究以来,头个在大规模糖尿病患者中对第二代DES 进行比较的强效研究,并获得了可观的结果。 相较于既往研究,该研究纳 入及排除标准宽松,不限制复杂病变、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降糖药物等情 况,因此更能反映真实世界人群,更具有代表性,为糖尿病患者PCI 提供 了更加高效的潜在选择。
础的佐他滔莫司DES(真厚度较Cre8 EVO支架更大)。 该t鹉金共纳入
1175例患糖尿病并需要行PCI的患者,随机分至接受Cre8 EVO支架治 疗组和Resolute Onyx支架治疗组。 主要终点为TLF(包括心原性死亡、
in 靶血管心肌梗死、 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随 1年后,
值得一握的是,新一代Firesorb BRS薄壁的设计更利于血管内皮修
复 , 支架璧厚度只高100 ~120 µm,远低于 第→'"t BRS的150 ~180 µ m , 在保证充分支撑力的同时 , 薄壁的设计有利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膜的

冠心病诊治原则及其进展简介2015

冠心病诊治原则及其进展简介2015

5.1 6 9.1 12.6 17.8 28.7
30
死亡率(%)
†WHO各成员国通过的世界性的定义
(非洲、美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
1. 世界卫生报告, WHO Geneva, 2002.
2.血栓形成及抗栓治疗 (Thrombosis)
2.1 红色血栓与白色血栓
白色血栓:血小板;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红/粒细胞等
⑴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
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⑵β- 阻滞剂: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劳力
型心绞痛首选(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⑶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 荷→心肌氧耗↓;扩张冠状A→增加心肌血供;
⑷抑制血小板聚集:aspirin
易损斑块
破裂出血
非闭塞性血栓(白色血栓) ST段压低和/ 或T波倒置 不稳定性心 绞痛 (UA) ST段不抬高的心 肌梗死 (NSTEMI) 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 ST段抬高 ST段抬高的急性 心肌梗死 (STEMI)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本诊疗原则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抗绞痛药物:β-受体阻滞剂、CCB及硝酸盐等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针对固定狭窄
终止心绞痛发作

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吸氧 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消心痛 扩张冠状动脉→心肌供血↑ 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
不推荐单硝酸盐用于终止发作或静脉应用!
冠心病二级预防(稳定期治疗)
Clopidegrel等
2.3凝血/抗凝体系及治疗靶点
内源性凝血途径 XIIa

合并肿瘤冠心病的诊疗进展

合并肿瘤冠心病的诊疗进展

合并肿瘤冠心病的诊疗进展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展,目前发达国家肿瘤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高达67%[1]。

肿瘤与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同时由于抗肿瘤治疗对心脏血管的毒副作用,使得肿瘤合并CAD患者越来越多见。

目前尚无CAD治疗指南完全适用于合并肿瘤的CAD 患者。

合并肿瘤的CAD患者诊疗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制定合理的方案。

1肿瘤与CAD共有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体力运动及不健康饮食等是CAD的危险因素。

目前硏究显示,这些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生也密切相关。

此外炎症和氧化应激是肿瘤和CAD发生发展共同具备的重要机制。

1.1共有的危险因素肥胖与多种肿瘤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2,甲状腺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和胆囊癌发生风险增加33%~59%。

有报道,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OR=1.2)。

Catarina等[2]观察244例乳腺癌患者发现,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组(G17mg/dL)患者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组患者肿瘤体积显著增大,生存率明显降低。

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收缩压>160mmHg人群肾癌风险增加94%,舒张压>90mmHg人群肾癌风险增加75%[3]。

吸烟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亚硝胺)、促炎症物质及氧化物均可促进肿瘤发生。

与不饮酒者相比,少量饮酒(每天<12.5g乙醇)者食管癌、口腔咽喉癌和乳腺癌等肿瘤风险均明显增加,重度饮酒人群(每周乙醇摄入男性超过196g,女性超过98g)肿瘤相关死亡率增加27%~86%[4]。

积极运动和健康饮食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维持能量代谢,预防肿瘤发生。

与较少运动人群相比,经常运动人群食管癌风险降低42%,肝癌风险降低27%,肺癌风险降低26%[5]。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200g蔬菜和水果可使肿瘤风险降低3%。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冠心病的防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冠心病的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首先,中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上升趋势,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消耗增加,导致患病风险增加。

另外,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现代生活方式也是冠心病患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然而,中国的医疗界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

一方面,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冠心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敏感。

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传统诊断方法得以持续改进,并且新的诊断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心肌断层扫描、核医学检查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另一方面,冠心病治疗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介入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通过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等方式,可以快速恢复狭窄的冠状动脉,减少心肌缺血。

在国内,介入治疗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部分县级以上医院都具备了介入治疗的能力。

此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然而,在中国冠心病的诊疗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在发达地区,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患者可以享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导致疾病进展和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中国冠心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仍然滞后。

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率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息息相关,因此,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对于改善冠心病的诊疗现状至关重要。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1. 诊断方法的进展(1)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检查造影结果,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在造影技术方面,进展主要在行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造影(MRA)方面,这些技术在放射线暴露和病人负担方面较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有优势。

(2)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心肌灌注显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监测心肌的血液灌注情况,对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作用。

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和心脏CT灌注成像(CTP)等,这些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估心肌缺血程度。

(3)生物标志物诊断技术: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指示机体生理或病理状态的物质,在冠心病诊断中使用的最多的生物标志物是血清肌钙蛋白(cTn)和心肌特异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过检查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部位。

(1)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插入到狭窄部位,以扩张狭窄部位并恢复动脉血流的方法。

随着支架技术和药物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目前,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已经成为介入治疗的主流。

(2)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它通过搭桥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恢复心脏血流。

CABG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或支架置入无效或不适用的患者,但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

(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针对中度或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减轻心脏负担、控制病情发展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改进。

未来,随着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问世,我们有信心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冠心病诊疗新进展
变异型心绞痛 多在夜间发作,但不是ST压低,而是ST抬高, 而
对应的导联ST↓,充分资料证明其发病机制是在冠脉狭窄根底 上伴
痉挛,其痉挛时间较长,可达2小时左右,也有认为是 心内膜下心梗
用硝酸甘油无效,用异搏定或硫氮卓尔有效,关键看有 没有心肌酶
的改变,如果有的话不排除心梗。 中间综合征 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其心绞痛时间可长达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二、急性心梗的治疗
心梗病人约2/3死亡发生在院外,因此缩短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并得
以积极的处理很关键,这一条在法院也作为判断是非的关键依据。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宜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病情容许情况
下才能转院。如果不许可也要建立静脉通道,适当处理,请会诊, 并告知转院风险,签字等。要求救护车有专门设备,如监护、除颤 气管插管及相关药物等。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4、自发心绞痛 又称休息性心绞痛〔卧位型、变异性、中间综合征、 梗后心绞痛〕
卧位心绞痛 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作的心绞痛;发作 时间较长〔和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无关〕;发作时病人烦躁 不安,起床走动,
硝酸甘油不明显;预后差,病情重;其发生机制有争论,可能和梦、
夜间血压降低、未被发现的心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等有关。
1、冠状动脉的内膜和局部中膜的血供由官腔直接供给,血中的氧 和营养物质直接透入内膜和中膜,因而脂质容易透入;
2、冠状动脉主干和主动脉根本上成直角,其近端及主要分支近端 受到血流冲击最大,内膜易受损;
3、胆固醇斑块形成脂梗→突起变硬→由于血管内和外的质地不一, 血压波动,斑块易脱落、出血、形成红血栓→致心梗;
一、命名的改变
1、2000年以前 冠心病诊断分为5型: 隐匿型或无病症冠心病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心血管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检测方法的发展,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冠心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及时。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加强也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对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冠心病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

对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受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有关。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冠心病患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生活方式因素也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都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指导性意义。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 (1)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 (5)四、抗癫痫药物治疗 (7)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 (9)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 (11)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13)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 (15)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17)十、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19)十一、脑卒中后癫痫 (22)十二、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3)十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弹簧圈选择 (25)十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27)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1.下列关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说法有误的是()A.轻度肝功能不全或轻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须调整剂量B.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C.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也可发生转氨酶增高和肌痛等不良反应D.可用于妊娠期E.禁用于哺乳期参考答案:D2.核酸化学修饰造就了Inclisiran独特的“胞内缓释系统”,从而实现()的超长药效A.一年一针B.一年两针C.一年三针D.两年一针E.两年三针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脑卒中说法有误的是()A.LDL-C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引起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B.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较高,二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C.LDL-C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D.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卒中新发/复发风险E.降脂治疗始终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之一参考答案:C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指出依折麦布与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用时,LDL-C降幅可>()%,且不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国内外权威指南将()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A.他汀类B.胆固醇吸收抑制剂C.PCSK9抑制剂D.贝特类E.烟酸类参考答案:A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1.根据CAS评分系统,斑块<()mm,为低风险斑块A.0.5B.1C.2D.3E.4参考答案:C2.典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其定义是:动脉断面上管壁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厚度的()倍A.1.5B.2C.2.5D.3E.3.5参考答案:B3.大脑仅占体重约()%A.1B.2C.5D.6E.8参考答案:B4.颅内管壁MRI技术的优势不包括()A.缩短扫描时间B.提高空间分辨率C.减少图像信噪比D.增加图像信噪比E.可实现高质量三维成像参考答案:C5.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隐源性卒中患者行MRI管壁成像,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偏心性斑块,且易损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1.下列关于烟雾病的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B.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进行性脑血管疾病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与遗传、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D.出血型及缺血型烟雾病的发病年龄不存在差异E.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延缓或者逆转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烟雾状血管的病理改变说法有误的是()A.弹力膜的降解B.中膜变厚C.纤维蛋白的沉积D.继发性形成微动脉瘤造成出血E.继发性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参考答案:B3.烟雾病好发地区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E.大洋洲参考答案:A4.烟雾病主要累及的血管是()A.颈内动脉系统B.眼动脉C.大脑静脉系统D.椎基底动脉系统E.豆纹动脉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属于烟雾病的典型症状()A.认知功能障碍B.癫痫C.偏瘫D.眼底改变E.舞蹈样运动参考答案:C四、抗癫痫药物治疗1.下列关于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说法有误的是()A.生物利用度低B.达峰快C.半衰期长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E.无活性代谢产物参考答案:A2.下列关于苯巴比妥说法有误的是()A.出现最早的一个抗癫痫药物B.是一个广谱AEDsC.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镇静、攻击性、抑郁、认知障碍、注意力缺D.适合儿童使用E.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是多动症参考答案:D3.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法是()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生酮饮食D.中医治疗E.心理治疗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左乙拉西坦说法有误的是()A.最有应用前途的新型AEDsB.适用于各年龄人群,所有类型的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自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综合征C.是局灶性发作联合用药的首选药物D.不良反应很少E.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参考答案:E5.下列不属于抗癫痫药的是()A.卡马西平B.拉莫三嗪C.丙戊酸钠D.左乙拉西坦E.保泰松参考答案:E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1.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有≤2个危险因素,且10年风险<10%,属于()风险A.低危B.中危C.高危D.很高危E.极高危参考答案:B2.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以分为()类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ACS相关IS/TIA的诊断要点说法有误的是()A.有危险因素B.确诊的ACSC.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典型临床症状,且与ACS发病间隔≤4周D.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MRI和MR血管壁成像特点E.静脉血可呈低凝状态参考答案:E4.世界卒中组织脑-心工作组指出,卒中-心脏综合征主要分为()类A.3B.4C.5D.6E.7参考答案:C5.下列对于ACS相关IS/TIA的急性期治疗说法有误的是()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治疗实施的紧迫性和时机、患者个体特征、心脑血管闭塞部位以及就诊医疗单位专业水平B.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以适当剂量的rt-PA静脉注射,然后进行PCI和支架置入术(如有必要)是合理的C.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在出现基底动脉闭塞或NSTEMI时,PCI优先于机械取栓D.ACS一旦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PCI或CABG,尤其是那些同时合并TIA或视网膜缺血症状,而无AIS者E.对于异时性CCI患者,应先积极处理AMI,而后处理IS/TIA参考答案:C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1.()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A.金刚烷胺B.左旋多巴C.司来吉兰D.恩他卡朋E.普拉克索参考答案:B2.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的说法有误的是()A.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病B.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C.根据目前治疗手段,可以治愈D.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开始早期治疗E.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参考答案:C3.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则说法有误的是()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遵循剂量滴定C.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D.强调个体化特点E.能突然停药参考答案:E4.下列属于MAO-B抑制剂的是()A.罗匹尼罗B.托卡朋C.雷沙吉兰D.罗替高汀E.金刚烷胺参考答案:C5.帕金森病在中医中属于“震颤”、“颤证”的范畴,其发病多因()所致A.肝肾不足B.气血两虚C.筋脉失养D.虚风内动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下列关于VBD合并症的说法正确的有()A.可合并代谢综合征B.可合并合并免疫相关性疾病C.可合并其他血管畸形、动脉瘤D.可合并合并感染性疾病E.以上均正确参考答案:E2.下列干预VBD说法有误的是()A.是一种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B.VBD 的出血风险与动脉扩张的程度和速度有关C.VBD相关脑神经疾病为多个脑神经受累D.临床上发现VBD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可以合并许多其他疾病E.VBD起病隐匿,可无任何症状参考答案:C3.VBD的CTA诊断标准是当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或基底动脉分叉点超出了鞍上池层面,即可诊断为过度延长,基底动脉任意一点的直径大于()mm,即可诊断为扩张A.2B.2.5C.3D.4.5E.6参考答案:D4.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脑干及颅神经受压症状D.梗阻性脑积水E.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参考答案:A5.VBD并发梗阻性脑积水较罕见,一般认为主要是延长、扩张的血管压迫了中脑导水管或()底部,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A.左侧脑室B.右侧脑室C.第三脑室D.第四脑室E.蛛网膜下腔参考答案:D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1.脑水肿最危险的阶段在发病后48-72h内,且高达30%的患者在发病()h内出现症状加重A.6B.12C.24D.48E.72参考答案:C2.大脑中动脉1/3供血区低密度影,MR扩散加权成像提示脑梗死体积超过()ml,或中线移位等早期影像学征象提示发病6h内较多脑组织受累,预测可出现严重脑水肿A.40B.60C.80D.100E.120参考答案:C3.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包括()A.头痛B.高血压C.癫痫发作D.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从术后血压管理应该重视的时间点上来看,诸多研究提示MT术后血压与长期预后主要决定于前()小时A.4C.12D.24E.48参考答案:D5.下列不属于脱水药物的是()A.葡萄糖B.甘露醇C.高渗盐D.利尿剂E.人血白蛋白参考答案:A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1.对于RLS诊断需同时满足的条件说法有误的是()A.有活动双下肢的强烈愿望,常伴随双下肢不适感或不适感导致了活动欲望B.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出现在休息或不活动时,或在休息或不活动时加重C.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可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D.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在傍晚或夜间加重,或仅出现在傍晚或夜E.身体不适能单纯由一种疾病或现象解释参考答案:E2.对于卒中相关失眠非药物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积极处理卒中患者的失眠症状,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并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B.睡眠卫生教育在卒中相关失眠治疗中作用不大C.认知行为疗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卒中患者失眠,而且有助于卒中患者疲劳、抑郁症状的缓解D.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E.个体化护理对卒中相关失眠有改善作用参考答案:B3.PSG监测是PLMS的主要诊断手段。

2021冠心病诊疗挑战及进展(全文)

2021冠心病诊疗挑战及进展(全文)

2021冠心病诊疗挑战及进展(全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

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

中国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016年AMI死亡率城市为58.69/10万,农村为74.72/10万。

大陆地区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保持稳定增长。

PCI术后患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直接PCI比例逐年增长[1]。

优化冠心病诊疗方法、直面当前冠心病领域的困境及挑战是当代心血管病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冠心病诊断新理念、新手段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SC 2019)上公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指南摒弃了既往稳定性冠心病的说法,首次提出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念[2]。

这一概念的转变体现目前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认识,强调了疾病持续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CAD病程呈现动态性、进展性,尽管冠状动脉疾病在急性事件之间往往是“稳定的”,但潜在的疾病状态却并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随风险因素、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控制情况而发生变化(进展、稳定、退化)。

冠心病的诊断方面,新指南提高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推荐级别。

更为重要的是,新指南强调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冠心病临床可能性选择诊断方法的重要性,提示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摒弃“one size fit all”、“一刀切”的做法。

类癌综合征和类癌性心脏病的诊疗新进展

类癌综合征和类癌性心脏病的诊疗新进展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2019YF0350)通信作者:彭瑛,E mail:pengying@wchscu.cn类癌综合征和类癌性心脏病的诊疗新进展梁婷 王慧 彭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类癌较为罕见,在临床中容易被误诊,其衍生的类癌综合征可出现血管舒缩、胃肠道动力增高、支气管痉挛和类癌性心脏病的改变,后者主要表现为右心瓣膜(以三尖瓣多见)开闭功能受限。

多模态心血管影像学在类癌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放射性核素肽受体介导治疗靶向给药,通过降低血中激素水平可有效治疗类癌综合征,同时,经导管右心瓣膜置换术也在少数类癌性心脏病患者中进行了尝试。

现就类癌综合征和类癌性心脏病的诊疗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供更优化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类癌;类癌综合征;类癌性心脏病【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1 11 002DiagnosisandTreatmentofCarcinoidSyndromeandCarcinoidHeartDiseaseLIANGTing,WANGHui,PENGYing(DepartmentofCardiology,West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Abstract】Carcinoidisrareandeasytobemisdiagnosedinclinicalpractice.Itsderivedcarcinoidsyndromecanappearchangesinvasomotorcontraction,increasedgastrointestinalmotility,bronchospasmandcarcinoidheartdisease.Thelatterismainlycharacterizedbylimitedopeningandclosingfunctionofrightheartvalve(mostcommonlytricuspidvalve).Multimodalcardiovascularimag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iagnosisandprognosisofcarcinoidheartdisease.Radionuclidepeptidereceptor mediatedtargetedtherapycaneffectivelytreatcarcinoidsyndromebyreducingthelevelofhormoneinblood.Atthesametime,transcatheterrightheartvalvereplacementhasalsobeentriedinafewpatientswithcarcinoidheartdisease.Thispaperreviewsthenewprogres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arcinoidsyndromeandcarcinoidheartdisease,inordertoenhanceclinicians’understandingofthediseaseandprovidemoreoptimizedtreatmentapproaches.【Keywords】Carcinoid;Carcinoidsyndrome;Carcinoidheartdisease 类癌是起源于消化道和其他器官的一类肿瘤的总称,恶性程度较低,病因尚不明确,因癌细胞内含有亲银性分泌颗粒,故又称亲银细胞癌或嗜银细胞癌。

参附注射液对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参附注射液对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2 年 第7卷 第1期 2022 Vol.7 No.1大医生· 22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参附注射液对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心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陈博婷1,罗孔亮2,郭小艳3*(1.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一科;2.西安市第九医院普外一科; 3.西安市第九医院肿瘤分院肿瘤内科,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目的 探究参附注射液应用于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术中心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手术方式及麻醉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予以参附注射液静滴,对照组患者在同时间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心功能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进入腹腔时、关闭腹腔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起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保护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中心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冠心病;结直肠癌根治术;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2.1.0022.03作者简介:陈博婷,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消化疾病的诊疗。

通信作者:郭小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内科疾病的诊疗。

E-mail:****************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肿瘤冠心病的诊疗进展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展,目前发达国家肿瘤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高达67%[1]。

肿瘤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同时由于抗肿瘤治疗对心脏血管的毒副作用,使得肿瘤合并CAD患者越来越多见。

目前尚无CAD治疗指南完全适用于合并肿瘤的CAD患者。

合并肿瘤的CAD患者诊疗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制定合理的方案。

1 肿瘤与CAD共有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饮酒、缺乏体力运动及不健康饮食等是CAD的危险因素。

目前研究显示,这些危险因素与肿瘤发生也密切相关。

此外炎症和氧化应激是肿瘤和CAD发生发展共同具备的重要机制。

1.1 共有的危险因素肥胖与多种肿瘤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2,甲状腺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和胆囊癌发生风险增加33%~59%。

有报道,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O R=1.2)。

Catarina等[2]观察244例乳腺癌患者发现,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组(≤117mg/dL)患者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组患者肿瘤体积显著增大,生存率明显降低。

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与血压正常人群相比,收缩压≥160mmHg人群肾癌风险增加94%,舒张压≥90mmHg人群肾癌风险增加75%[3]。

吸烟产生致癌物(苯并芘、亚硝胺)、促炎症物质及氧化物均可促进肿瘤发生。

与不饮酒者相比,少量饮酒(每天≤12.5g乙醇)者食管癌、口腔咽喉癌和乳腺癌等肿瘤风险均明显增加,重度饮酒人群(每周乙醇摄入男性超过196g,女性超过98g)肿瘤相关死亡率增加27%~86%[4]。

积极运动和健康饮食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维持能量代谢,预防肿瘤发生。

与较少运动人群相比,经常运动人群食管癌风险降低42%,肝癌风险降低27%,肺癌风险降低26%[5]。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200g蔬菜和水果可使肿瘤风险降低3%。

1.2 共有的发病机制炎症与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还能够引起DNA损伤,使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异常,导致肿瘤发生。

新近CANTOS 研究[6]观察10061例合并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炎症因子抑制剂组(重组抗人IL-1β单克隆抗体-卡纳单抗)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且300mg卡纳单抗组的肿瘤死亡率下降51%,新发肺癌发生率下降67%,致死性肺癌发生率下降77%。

该研究结果再次证实炎症参与CAD和肺癌的发生发展。

2 抗肿瘤治疗与CAD约50%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表现为血管损伤,增加CAD风险。

以氟尿嘧啶类、铂类、放射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等最常见。

2.1化疗药物2.1.1 氟尿嘧啶类药物氟脲嘧啶类药物能够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和RNA合成,多用于消化道肿瘤及其他实体瘤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是氟脲嘧啶类药物导致CAD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7]。

Lestuzzi等[8]观察228例既往无CAD患者,给予5-氟尿嘧啶46小时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发现6.9%患者运动时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2.1.2 铂类化疗药物铂类化疗药物能与DNA形成交叉键,抑制DNA复制,广泛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如卵巢癌、肺癌和睾丸癌等治疗。

直接内皮毒性作用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是铂类药物导致CAD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对睾丸癌幸存者随访20年发现,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相比,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CAD 风险明显增加(HR=2.6)。

Moo re等[9]对932例顺铂治疗肿瘤患者行动静脉血栓栓塞事件检测后发现,18.1%患者发生动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2%患者为动脉血栓事件。

2.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使组织活性氧、亚硝酰基和过氧化氢等物质增多,引起DNA、蛋白质和细胞膜损害,广泛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放疗在抑制肿瘤同时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

胸部放射剂量大于30Gy即可引起心血管损伤。

Van Nimwegen等[10]回顾性研究2524例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发现,与未行纵隔放射治疗者相比,行纵隔放射治疗者CAD风险增加4~6倍。

CAD多在放射治疗十余年后出现,年轻患者更易发生。

2.3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指药物特异性结合体内致癌位点,使癌细胞死亡而不影响周围正常细胞的治疗,常用的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 r, VEGF)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 r recepto r, EGFR)阻断剂等。

VEGF抑制剂可抑制VEGF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对肿瘤的血液供应。

VEGF抑制剂治疗多种实体肿瘤,但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使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增加(HR=2)[11]。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索拉菲尼和舒尼替尼患者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分别为1.7%、1.4%。

索拉菲尼还可导致血管痉挛。

3 合并肿瘤CA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者相比,有CAD病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史者行抗肿瘤治疗后CAD事件风险显著增加[12]。

因此肿瘤患者行肿瘤相关治疗前应详细询问CAD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史,筛查CAD高危因素,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经过(包括化疗方案和放疗累计剂量)。

大部分肿瘤患者CAD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对患者行心肌缺血评估和检查是诊断隐匿性CAD的关键。

2016年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指南[13]提出,化疗或放疗患者应每五年复查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若放疗患者年龄>60岁、具有一项或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既往CAD史,应于治疗两年后复查冠状动脉CTA。

对456例肿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 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5%患者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仅占15%。

由于放化疗具有神经毒性且部分患者接受止痛治疗,肿瘤合并ACS患者胸痛症状常不明显,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当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注意排查CAD。

抗肿瘤治疗除导致冠状动脉大血管损伤外,还可引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14]。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由直径<200微米的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

如肿瘤患者心绞痛症状典型但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异常,可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或心肌声学造影检查。

有报道约10%拟诊肿瘤合并ACS患者实际为应激性心肌病,多见于使用5-氟尿嘧啶、苏尼替尼和阿糖胞苷化疗者[15]。

有效鉴别应激性心肌病可避免ACS治疗所致出血风险。

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可参考梅奥中心诊断标准:(1)左心室中部室壁运动减弱、运动障碍或无运动,伴或不伴心尖室壁运动异常;室壁运动异常范围大于单支冠状动脉分布供血区,常同时存在应激刺激因素。

(2)无冠状动脉狭窄或斑块破裂证据。

(3)新发心电图改变(胸前导联ST段抬高或T波倒置)。

(4)无嗜铬细胞瘤、心肌炎或其他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疾病。

4 合并肿瘤CAD的治疗肿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多种机制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化疗合并血小板减少又使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合并肿瘤的CAD患者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制定合理的方案。

4.1 药物治疗合并肿瘤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以药物治疗为主。

CAD治疗药物首选能够同时改善肿瘤预后的药物。

一项来自丹麦研究显示,与未服用他汀的肿瘤患者相比,长期服用他汀的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死亡率显著降低(HR=0.85)。

对456例肿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HR=0.77)和β受体阻滞剂(HR=0.64)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Raebel等[16]发现,与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相比,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患者乳腺癌风险明显降低(HR=0.55)。

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者可给予尼可地尔等改善心肌微循环药物治疗。

4.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经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存在心绞痛症状,可考虑血运重建治疗。

合并肿瘤的ACS患者考虑血运重建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 ronary intervention, PCI)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o 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应充分考虑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恶性肿瘤分期和患者状态。

转移性肿瘤者或预期生存小于1年的肿瘤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且状态危重时如需血运重建首选PCI。

一项研究随访49515例肿瘤合并ACS患者十年发现,与未行PCI患者相比,行PCI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减低[17]。

多数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10%~25%实体肿瘤患者行化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并非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征。

血小板计数>50000/ml且无凝血异常时,PCI术中可使用标准剂量普通肝素(50~70U/kg)或比伐卢定抗凝;<50000/ml,术中应降低普通肝素初始剂量(30~50U/kg),ACT<250秒时追加肝素。

通常不推荐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仅在以下情况时考虑:(1) 血小板计数<20000/ml且伴其中至少一种情况(高烧、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其他凝血功能异常);(2) 血小板计数<20000/ml的实体瘤患者行出血高风险手术;(3) PCI术后发生出血事件。

PCI入路首选桡动脉。

双侧ALLEN实验阴性、规律血液透析或双侧乳腺切除者应首选经股动脉径路。

近期需行肿瘤手术者,可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必要时待肿瘤手术结束后再行支架置入。

为避免术后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可选用裸金属支架,但术后再狭窄风险较高。

有证据显示,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 DES)置入患者术后所需DAPT时间可大大缩短,因此推荐合并肿瘤的CAD患者选用新一代DES[18]。

PCI术中尽量避免双支架术式和过长支架重叠。

推荐术中使用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或功能学(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微循环阻力指数)技术指导PCI。

抗肿瘤治疗常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血管闭合器不能减少出血风险且增加局部感染风险,肿瘤患者应避免使用。

肿瘤患者PCI术后DAPT应充分考虑肿瘤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