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意义及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意义及趋势
作者:徐靖程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10期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从1.0时代走进2.0时代。

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特别邀请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荣良教授,带我们一起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回顾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审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价值及意义,并展望信息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记; ; 者:王教授,作为不同时代的亲历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重要节点。

王荣良:谈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必然涉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前身,即中小学计算机课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广泛地接受。

国家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带动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现代化,无论是电化教育,还是计算机教育进入中小学,都是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计算机就是当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而开启了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课程从实验走向普及,从高中走向全学段,从单一的BASIC语言教学发展为广泛的计算机应用。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这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标志性的会议,开启了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这一时期发展的一个新视点,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习拓展到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不仅是思路上的突破,也对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该次会议的重要决定,标志着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全面转为信息技术课程。

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并且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与学业要求。

2017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定义了课程的核心素养,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同时也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变革提供了样板。

随着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发布,结合国家信息化的总体发展,对中小学的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将会以更多样化的课程形态、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全面的育人目标在中小学中开展。

记; ; 者: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变化翻天覆地,取得了巨大成就,您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对这些成就的取得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和意义?
王荣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是芸芸学子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反映了上一世纪人们对数理化课程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基础教育理科类课程内容的经典与稳定。

计算机课程在中小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课程体系的稳定性。

当计算机成为了最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计算机课程则在中小学开设了一个小小的窗口。

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感受到学校教育与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这是以往基础教育所少有的现象。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转向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这一窗口,学校不仅感受技术发展促进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且通过互联网的窗口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先进的理念,并形成课程改革的动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带动着其他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提出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这不仅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从技术应用向学科思维教学的变革,同时也是信息社会环境下各学科教学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的先行探索。

为了顺利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他们不仅承担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

无论是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日常维护,还是新技术应用的引领与培训,或者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技术更新,信息技术教师一直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精力与智慧。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客观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储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缩影。

信息技术课程终将走向成熟与稳定。

信息技术课程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是课程研究的鲜活素材。

记; ; 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您如何理解這句话?
王荣良:无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之中,都是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的体现。

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入,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发展为跨时空的、自适应的、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实现规模化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教育的发展还是需要回归教育本源,技术只是起了外部的推动作用。

同样,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要回归其对应的学科本源。

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初期,对于当时的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在计算机课堂上接触到的是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此学生充满着新奇感。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所能体现的先进性在不断退
化,因为学生在家庭应用或学校其他学科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比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先进,也更有趣。

因此,新技术的产生,并不是仅仅为课程教学提供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为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宽泛的学习内容,而是需要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深层次的变革,特别是从课程的应用性转向课程的学科性,探索课程的核心价值。

记; ; 者: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来临,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新时代背景下,您对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有哪些期许和建议?
王荣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工作机会被“新型自动化”所取代等新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胜任力”,包括识别、定位、检索、存储、组织和分析数字信息,判断信息相关性的能力;数字环境中的人际交流、内容生产及相关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信息安全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

然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由信息技术一门课程就能解决的。

数字存在于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存在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基于信息与数据处理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就技术角度而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其智能化的目标就是降低工具使用者的技术门槛,这也为各类学科教学开展数字胜任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新时代背景下,与此相关的新技术也相继成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跟随时代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反映了课程的发展性。

然而,这种什么流行学什么的现状,也反映了对课程本源的不自信。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科“压舱石”。

当数字胜任力的培养普及于各个学科、各种应用场合进行时,课程应该关注生成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内驱力。

新时代所面对的各类新颖高端的信息技术,其核心仍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科的基本问题是可计算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总是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的。

如果说物理学科揭示了万物规律,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物理世界,那么计算机可以自动化地解决预设问题,也为学生展现了一个计算机世界。

当我们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本质,清晰什么问题是可计算的,什么问题是不可计算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自由地行走在物理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我们才能合理分配人和计算机资源,从而高效处理数据信息,形成数字胜任力的内驱力。

美国2016年发布了“K-12计算机科学框架”,提出了计算系统、网络与因特网、数据与分析、算法与编程、计算机的影响等反映计算机学科主要内容的五大核心概念,以及培养包容的计算机文化、围绕计算机展开合作、确认并定义计算问题、发展和利用抽象、创造计算产品、
测试并改善计算产品、关于计算机的沟通與交流等体现核心概念学习经历的7大核心实践。

这或许对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