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央花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新北区中央花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常州市新北区中央花园小学新建校址位于三井一村路北侧,晋陵北路东侧,用地地面积约为23.7亩。
规划班级数为24班,全日制在校学生1080名左右(每班45人左右),教职工近80名。
总建筑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建设部、教育部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2.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区分局独立公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三、项目分析
〈1〉.规划原则:
a整体性原则———功能布局的关联性、空间的完整性、建筑造型的整体性。
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b功能性原则———最大限度的争取最佳的日照和景观朝向,并以此形成校园的肌理。
c 前瞻性原则———力求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体现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经
济利益、社会效益与学术效应的三者结合。
d 创新性原则———总体规划布局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但又要立足传统,吸
收传统理念、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
e 艺术性原则———典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与环境小品,是
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气氛。
f 标志性原则———建筑设计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个性化原则———在大空间完整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下,凸显单体建筑的个性化,展现校园充满青春气息的一面。
g 生态性原则———打造新一代“花园学校”,寓学于风景之中,寄情于园林之间。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
〈2〉.规划策略:
结合现有文化和地域特征,规划采取较为理性的设计思维与手段,整合校园功能布局,将校园内建筑空间布局所形成的校园空间肌理与周边地形地貌相契合。
〈3〉.构思理念:
3.1 这是一所传统的学校
本方案中通过理性分析,我们将主要建筑单体平行布置,通过校园内轴线的组织,形成性格各异的广场,并在建筑周围营造丰富的自然景观,模糊的界限、虚实的转换、丰富的光影带给人们对大自然的丰富联想。
3.2 这是一所现代的学校
本方案中院落及轴线的布局体现的是传统的学院秩序,曲折而舒展的室外环境则透射出时代特征。
由此而带来的不规则空间,多变的透视角度,均体现这一所现代学校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多面化、异质化的意向。
建筑单体方案中,造型的突破、色彩的运用,精美的细部结构,无不渗透出强烈的现代感,单体的艺术性塑造具有独特性和标志性,为校园和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 这是一个交流的场所
本方案正是着重考虑校园交往空间的设计,包括外部开敞空间和建筑内部的驻留空间。
这些空间的设计中,又特别注意到层次的多样性及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可以包含更多的人的自主活动。
对室内公共交通空间在尺度上适当扩大,提供驻留和交往的可能性,可大大加宽各类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3.4 这是一个生态的园区
我们将如何高效率地去使用这些绿化空间呢?我们的策略是采用形态成片区的布局方式。
方案中设计了景观广场、树林区、水面和花径等多种形态,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丰富了绿化的层次。
同时各种形态均集中成片出现,使其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避免出现剩余绿化空间。
3.5 这是一座艺术的宫殿
适应新时期小学的发展,设计中处理布置有:交流的场所、共享空间、展示长廊及设有雕塑群的花径等多层次空间。
鼓励同学们多元化、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
在建筑色彩方面,灰色和白色的大胆使用凸显文化氛围和艺术特质。
白色象征着宽广、恬静和纯洁;灰色象征着宽容、优雅和含蓄。
3.6 这是一所高效的学校
本方案以整合教育的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分成教学、体育、生活等几大片区。
各片区内建筑尽量集中,强调空间组织的整体性,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节约用地,而且有利于管理和节能。
教学综合楼中各教室呈“信息链"状的线性空间布置,两幢建筑间以庭院及廊道相连,给不同年级交流提供了场所,便于内部联系使用。
每问教室均配有网络接口和多媒体仪器,利于开展现代网络化教学。
四、规划结构
1.交通:“一轴二带三中心"的空间格局
“一轴”:贯通基地南北。
以南入口为起点的主轴线,静区、动区东西分立。
沿轴线形成校园主要的步行道路,自南向北依次布置南入口、行政楼、图书馆、教学区及生活区。
沿轴线形成百米长的多功能廊道,复合交通、散步、集体活动、交流、看书等功能,是校园活力的主心骨。
“二带”:与轴线相垂直,将教学区和后勤服务区、生活区分开,利用连廊将之联系起来。
“二带”是校园东西向交通的主要联系,东部端头为学校后勤入口。
“三中心":相对于老校区,新校区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
在基地南入口、中心部位、宿舍区前院布置三个开畅的活动中心,由建筑环绕的水体和下沉庭院共同架构了休息、集体活动、与朋友交流、看书、散步等户外活动中心。
在位置上的中心和功能划分形成的行为中心两个因素使得这里成为校园最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吸引力的场所。
在这里的活动也将成为校园给学生留下的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2.“两线三点四面"的建筑实体格局
“两线":行政楼和图书馆是整个规划设计中最体现革新精神的地方,由此形成从传统到未来的精神上的联系纽带。
首先,采用了线性的非中心形式,是对传统由图书馆办公楼作为校园中心标志性建筑的革新。
教学区的中心由下沉式广场通过架空的行政楼与南入口广场相连,耸立的入口广场雕塑为学生们竖立先贤的奋斗精神。
其次,建筑体量沿水平方向发展取代通常的垂直向上发展,以气势恢宏的展开面取代了威压的高度感,以精神上的体验代替视觉上的刺激,获得内在的校园核心地位。
“三点”:风雨操场、行政楼、科技楼以交错形式出现在南入口沿街面,圆润的弧线和挺拔的直线刚柔并济,相得益彰,使得入口建筑高低跌落,气势磅礴。
同时为周
围的环境界定出尺度合宜、半开半合的空间,开阔而不空乏。
“五面”:行政区、教学区、后勤服务区、风雨操场分成四组建筑群,分区明确又互有联系。
建筑群布置紧密,结构严谨,与开阔地带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建筑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空间感,兼顾采光、日照、视线和防噪音等舒适性要求以及院落尺度的亲切安全。
总结:通过空间的“一轴二带三中心"和实体的“两线三点四面"达到对整个基地空间上的合理而有传统韵味的风格,使室内外空问构成完美的穿插组合。
五、设计立意
1. 一座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学校要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根本,
艺术审美的培养是特色。
立足于此,我们认为唯有把:教学功能、视觉意向及深厚的文化气质二者结合起来,才真正把握住学校的设计要素。
1.1 教学功能
教学中的多元构架体系土要是指:把学校众多的教学、展示交流、体育活动等功能,有利的分区布局,合理的共享整合。
同时,便捷有序的交通体系成为总体布局与功能开展的纽带。
1.2 视觉意向
视觉是人们心灵的窗口,也是知识了解世界的最初源泉,学校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在视觉艺术上的享受自然成为设计优劣的最直观感受。
1.3 文化气质
文化是设计中的特色元素,它是整个学校的生命力。
温馨、典雅、和谐的“花园"学校的建立必须有两点作为支撑。
一是诗意化的空间感受,主要指建筑内部
或各建筑之间的层次变化及空间拓展。
二是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相互映衬的关系。
2.多元构架体系
在“整体化"与“个性化"的指导思想下,对整个方形教学基地进行分析布局。
泰州实验小学按功能配置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行政服务区和广场交流区五大功能区。
教学区位于地块南部,具有最好的景观朝向,营造宜人的学习氛围,与行政办公、图书馆共同形成学校中心区的感觉;生活区地处校区东、北侧,靠近校园东面后勤入口,对教学区和生活区均有良好的可达性;体育馆置于校园西北,预留单独的出入口,兼顾为村镇体育活动服务和分校的使用。
3.便捷的交通体系
便捷的交通流线是本次设计的立足点之一。
校区主入口设于南面,前设宽敞缓冲区,次入口设于东面干道上。
校区主路为8米宽景观道路,东侧辅以5米宽车行道路,连接两个入口,道路系统围绕中心教学区和生活区形成环路,通达各处,交通便利。
从师生的行动轨迹出发,以安排步行空间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的冲突,形成“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体系。
4.视觉意向
建筑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首先体现在其整体造型上。
我们以使用功能的需求为基石,深入挖掘视觉意向的魅力,认为具有时代性又极富文化味的建筑造型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因此,丰富的建筑语言与造型变化形成校园内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5.诗意空间
建筑造型的艺术化、形象化是设计者对建筑外表而的描绘,只是视觉享受的初步,而创造具有诗一般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特色,让人们无论身处于哪一个位置,都能领略到室内外空间拓展及空间层次变化带来的惊奇与喜悦,构成建筑内部与外部气质的相互辉映。
5.1 具有场所精神的交流空间
校园的绿地均围绕公共空间做文章,沿广场设置绿化小品和步行道。
广场都以开阔的绿化空间为主,波光粼粼的水面,精心营造的花园,优美的长廊……共同造就出一个学习、休闲的绝佳去处。
“有张有弛,有软有硬,有学习交流,有休闲娱乐”是景观轴线设计的构思立意,并在规划的各个层面上重新刻画这一生动的结构构图,展示自由舒展的空间形态,表达对完美校园理念的憧憬。
A.我们用建筑来限定场所,利用点、线、而三者的结合来围合塑造具有场所精神的交流共享空间。
点状的梯形教室、线装的教学主楼、大而积的景观广场及教学楼群体构成学校活动的主体场所空间。
设计突破了建筑与建筑因固定位置而造成的隔阂感,提供丰富的交流平台。
B.最舒适宜人的是景观中轴线上的广场,大量丰富的绿色植被,塑造自然生态。
并在绿化中置入照明设施,使灯光效果得以显露,灯光闪烁,星星点点,闪耀着勃勃的生命力。
夜晚,生活广场迸发出的璀璨光芒形成校园绚丽的亮点。
规整的教学楼,一年四季的植被造景变化,力图创造富有趣味的空间。
生动、活泼却秩序井然的空间肌理变化,实为具有场所精神空间的构成要素。
5.2自然风景化院落空间
通过地形的营造,形成大大小小的自然院落,反映出园林的风情和意境。
在视线的组织上,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营造优美环境。
借——收摄周围景色
漏——增加景物层次
对——形成趣味中心
同——烘托环境气势
6.环境效益
校园绿化植被设计依托地貌环境,以“生态性、园林化”塑造“绿色校园空间”为指导思想,筑山缘水、植物造景、别具特色、按不同功能组团的绿化要求,划分为五种风格各异、植被要素不等的多元化植物群落、绿色空间,分别是:行道树绿化、草坪绿化、广场景观绿化、休闲绿化。
7.院落布局
校园的建筑为组团式布局,形成校园的一系列广场庭院。
在每个建筑组团的内部,还通过建筑单体的围合,形成大大小小的多个院落,并赋予不同的主题,使之具备归属感与领域感。
同时大小院落相互渗透、层层相套。
并将院落结合平台,更加强了院落内向、交流的空间意向。
本设计功能分区根据地块大小,环境特点,整个学校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
〈1〉.行政区:布置在南入口广场,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相连。
教师行政楼和教学楼结合,方便教师办公及课间休息。
〈2〉.教学区:该功能是整个学校功能最重要的,包括教学楼、实验楼、计算机楼和图书馆。
布置在基地的中部,通过连廊将各个教学楼相连。
教师办公楼和教学楼结合,方便教师工作和休息。
〈3〉.体育运动区:风雨操场位于校区基地的西南侧临街布置,在南面设置独立的院落,方便体育馆的对外开放性要求,利用镂空围墙的分割,使体育馆在学生休息期间可以对外营运,最大限度的发掘体育馆的社会效益。
运动场地位于场地西侧,呈南北向布置,与教学区及室内体育活动用房有多条道路相连,便于学生课间活动。
通过绿化降低噪音,减少对教学区的影响。
〈4〉.后勤服务、辅助用房区:布置在校区的西北角,布置此处既顺应校区设计意图又合乎本地块的周边用地状况。
食堂、厨房等后勤用房布置在校区的西北角,后勤出入方便,又顺应本地主导风向。
六、园林绿化营造
绿色自然生态园将是二十一世纪学校发展的趋势,所以要求我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校园中绿化布置往往通过点、线、面的处理手法来达到营造园林绿化的效果,通过借景、造景与穿插,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园林空间,这些园林绿化与校园生活密切吻合,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游憩,都能随时感受到绿色的存在,在山水绿树中体会到江南园林的意趣。
七、人流交通组织
校园内的交通及出入流线的组织也极为重要,我们经交通规划、合理分区,创造环境为三统一原则进行出入口设置及路网规划。
〈1〉.道路的划分:学校内的道路网构成应以安全性、便捷性、合理性为原则,安全以人为本,人车分流,控制车行区域,减少相互交叉,主要机动尽量直达,并以道路的适当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通车质量,合理地以道路与环境相结合,整个校园内道路网以周边半环形成集团用房人流路网与内部步行区两种形式构成校区基本路网,机动车流线避开主教学区,教学区与生活区内部之间保持步行原则。
林荫内部步行道:与校园绿化草地相融合,舒展自然,既是交通联系的纽带,又是内部景观展示的序列。
〈2〉.停车场及自行车库:依据学生安全性考虑,机动车辆一般不进入校内的要求,在南侧出入口设置内部机动车停车位,并在行政楼底下设置一层底下车库,将校内机动车集中停放,学生非机动车在南入口西侧集中设置,最大限度降低校区内的车辆交通,保证学生安全,做到行车有秩序有管理。
八、消防安全系统
1.利用整个校区规划道路网,在各区域中形成顺畅的消防环线。
2.每个内院均设置消防车可以进入的通道。
3.根据教学建筑人流量大,并有间隙性的活动规律,在疏散要求高的场所出入口周围均沿道路或绿地及广场布置,结合开阔空间作不瞬时疏散面。
4.在主次干道的一侧每隔120米设立室外消火栓,以保证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5.单体建筑教学综合楼按多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九、环保、防疫要求
〈1〉.教学楼之间间距均大于25米,满足采光要求和噪音、视线卫生要求。
〈2〉.设置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安全卫生服务科室,餐厅使用卫生监测系统。
〈3〉.校区规划体现积极主动地环境意识,在保护的基础上更注意营造环境。
〈4〉.设置袋装垃圾收集点,收集生活和办公垃圾,由清洁车统一运出,减少二次污染。
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16081㎡
总建筑面积:18193㎡
地上总建筑面积:14513㎡
容积率:0.90
建筑密度:29.0%
绿地率:35%
机动车停车位:70辆
非机动车停车位:1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