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传播学的定义: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研究都可以成为传播学,这是从广义上来讲
的。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既有特殊性和确定性,又有普遍性和广
泛性。它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总之,凡是客观存在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传播学的宗旨: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探究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传播的本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传播本质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或特点。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其根本特点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传播媒介发展的五大规律:⑴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⑵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
⑶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⑷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⑸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信息接收的规律:⑴循序渐进的规律;⑵由浅入深的规律;⑶认知协调的规律;
⑷意向选择的规律;⑸惯性类化的规律。
·传播生态规律:⑴传播生态位规律;⑵传播食物链规律;⑶传播生物钟规律;⑷传播最小量规律;⑸传播适度性规律。
传播学的学科的特点:⑴整体性⑵互动性⑶开放性⑷综合性⑸发展性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⑴传播科学论⑵传播过程论⑶传播主体论⑷传播客体论⑸
传播载体轮⑹传播对象论⑺传播方法论⑻传播环境论总之,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确定,是以科学论、过程论为统辖,以主体论、对象论为中坚,以客体论为核心,以载体论为渠道,以方法论为辅助,以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估计传播效果及评估。
传播学的知识层次:理论传播学(研究的主干和核心)、历史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实用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和历史研究的落脚点)和边缘传播学(充实和提高)。
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①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②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③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④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⑤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一、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⑴传拉斯韦尔:传播学的奠基人。有“行为科学的达尔文”之称。拉斯韦尔是美国系
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在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b、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⑵勒温: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其代表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等。最早提出了
“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⑶霍夫兰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较完善地把心
理学控制实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与社会实践可能有一定的距离,但对传播的效果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预测。②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这两个因素,: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⑷保罗·拉扎菲尔德①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②舆论领袖;③有限效果论;④对研究方法也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将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开创社会调查的数学模型;首创的交叉列表方法
⑸李普曼:是美国著李普曼名的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开创被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早期思想;提出了刻板模式。
二、传播学完善者及其贡献(传播学科的建立)
威尔伯·施拉姆的贡献:
国际上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把传播学系统化、理论化的大师。
①对前人的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使传播学系统化和科学化;
②著作:代表性著作有:《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1954)、《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的责任》(1957)、《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等,其中《大众传播学》(1949)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正式诞生,而《人类传播概论》的问世又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已初步形成。
③扩大传播学影响:创建一个调查中心(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和四个传播研究机构,
形成了“施拉姆学派”,大力推进传播教育。带动了美国数以百计的传播学系的成立,并波及世界各国。他曾经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数次访华,室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④提出新观点和见解:传播的直线型观点,阅读的“即时报偿”和“延缓报偿”的看法,教育传播中的“知识沟”问题,对六种传播模式的精辟概括,开辟过新的研究领域,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等。
第二章传播
一、传播的定义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理解:1、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题和轴心。2、是信息的交流。3、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传播的特点:1社会性和阶级性2目的性和计划性3主动性和创造性 4协同性和互动性5永恒性和历史性
二、传播的分类
一、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五、跨国传播
⑴、内向传播
也称人内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也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⑵、人际传播
1、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特点: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3、人际传播的基本功能:①人际传播在个人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等);②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二级传播理论等)。
⑶、组织传播
1、定义: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的特点:①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②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③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2、组织传播的功能: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具体来说,组织传播的功能:
①内部协调。②指挥管理。。③决策应变。④形成共识。
3、影响组织传播效果的因素:①组织的可信度。②传播层级的多少
⑷、大众传播
1、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的特点: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