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教师基本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流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十几年来,我校大批优秀的老教师早已经相继离开了学校;中年教师虽然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顶梁柱,但是骨干教师数量有限;而十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人数已达100多人,占全校一线教师总数的一半。为了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我校与同类学校的竞争力,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高质量,更卓有成效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也为了更切合实际地搞好老、中、青教师的衔接工作,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学校亟需深入了解年轻教师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力量。这已经成为我校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一、现状分析

1、思想素质方面

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安心工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乐于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有一部分教师能够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乐趣,对教育工作有感情,心态摆得较正;但也有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进取精神不强,竞争意识淡漠,只是把从事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发挥或稍有发挥,职业倦怠情绪较浓。

2、业务水平方面

我校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名校,基本功较好,但是多数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或偏重于理,或偏重于文,知识面较窄,对适应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中学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困难。这些老师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科知识缺乏宏观把握,对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有时不够准确;教师基本功,如教案设计、板书设计等缺少一定的理性思考,他们还不很懂得,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教学讲授教会自己的学生;面对课堂生成、课堂机智等问题,有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由于年轻,缺少人生的阅历,与家长沟通缺少一定的方法。

3、教科研素质方面

绝大多数教师教科研素养比较差,一部分人缺少热情,认为教科研与自己工作的关系不大,只要埋头教好书就可以了;一部分人有想法,但是能力不足,无法独立承担教科研工作;一部分人有热情,但是文字能力不强,加之略有懒惰,有了激发点,没有及时整理形成文字,很快就忘记了。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缺少教科研意识,怕吃苦,怕受累,再也坐不得冷板凳,主要表现就是发表的东西少之又少,高水平的著述就更少。当然,也有部分有意识的老师缺少发表的途径,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理性地分析上述情形,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从主观角度来说,更多地可以归结为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动力不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人的

需要具有层次性,并且逐层递进。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按照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的发展需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们的培训、引导、关心以及能够提供的平台不够。

从客观角度来说,一是成长规律使然,二是大环境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按年龄递进、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有其诸多复杂的内外制约要素和基本规律。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爬坡期——成熟期四个阶段。问题教师可能分属于不同时期。大环境的影响,是指现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高,家长的参与度也高,负面影响往往被人为放大,致使年轻教师得不到理解,心态失衡。

二、培养提高策略

我校以2009年为界,前后共组织了两种形式的青年教师的培养活动——“青蓝工程”和“青蓝工作室”。

1、青蓝工程

我校的“青蓝工程”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们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确定为两个重点:一是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二是青年骨干教师扶植计划。以此为核心,针对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我们实施“一三六九”工程,即一年适应、三年合格、六年骨干、九年学科带头人;针对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我们设计了“传业、推优、起步”三大工程;针对具体培养步骤,我们提出了“五子”方针,即“选苗子、结对子、压担子、让位子、结果子”;同时,在青年教师中全面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写一篇优秀的教案、上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开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获得一个微机合格证书。

“青蓝工程”一直实行到2009年。

2、青蓝工作室

我校的“青蓝工作室”启动于2009年3月3日。“青蓝工作室”是我校为充分利用现有名师团队的优势资源,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而特别启动的一项工作计划。该计划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校“向改革要效益,向课堂要效率,向研究要成绩,向校本要特色”的工作理念,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到了我校青年教师基本素质好、人数众多的客观实际。

“青蓝工作室”由校级领导、科研室、教务科、政教科相关领导组成核心领导团队,校长亲自挂帅;由我校现有特级教师、首席教师和部分高级教师组成研究工作团队,即导师团;以6年以下青年教师为主要帮助对象。“青蓝工作室”共由70人组成,人数占我校一线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有极大的覆盖性。

“青蓝工作室”采用听课、交流、同伴互助、专题式沙龙等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灵活多样地开展各项活动。

3、活动成果

“青蓝工作室”因为组建时间较短,目前还处于实行阶段。但是也已经初见成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青蓝工作室”共组织听课200多节,涵盖了所有学科的所有青年教师。组织专题式沙龙活动3次,分别探讨了“工作室活动感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等相关问题。组织专题式讲座三次,分别是由教务科副科长李强胜主讲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方向》、由教育科研室主

任何洪卫主讲的《学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教务科副科长王中华主讲的《如何上好一节课》。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蓝工作室”工作,学校还特别在“鞍山一中教师博客”上开设了“青蓝工作室”专栏,组织所有团队教师相互交流讨论。目前已先后发表教师博客交流文章50余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影响也已经深入所有团队成员之心。

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青蓝工作室”共组织了四次集体活动,举办了一项基本功大赛,组织外出学习研讨两次。

四次集体活动,主要围绕着如何开展“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来进行。惠馨蕊老师和于文喜老师先后上课,主动承担被测量的重任。车万里、张旭等八名教师首期制作观察量表,成为观察行动的先行者。第四次活动中,几乎全体“青蓝工作室”的年轻教师都制作了量表。研讨会上,与会的年轻教师运用统计数字,积极思索,认真探讨,理性思辨,主动发言,形成了我校近年来少见的研究氛围,让与会领导和老师兴奋不已。已进行的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以及由此凸显出来的研究型特性和可以预期的巨大发展上升的空间。

本项活动每次都有20名以上的年轻教师参加,总参与达到120多人次。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已经完成了全部比赛,共有27名教师全程参与。在板书比赛中,柯宏旭、杨帆、王华等老师的板书规范而又富有创造性,受到了评委的青睐;教案比赛中,王赫男、邱影、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