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数学家庭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新九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2019年新九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对的得3分,答错或不答一律得0分.
1.-2019的倒数是( ).
A.2019
B.-2019
C.
D.
2.计算:等于( ).
A. B. C. D.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4.我市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27,28,29,29,30,29,28(单位:℃),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
A.27
B.28
C.29
D.30
5.如图是某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这个立体图形是( ).
A.圆锥
B.圆柱
C.球
D.正方体
6.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
7.如图,已知BAC=45,一动点O在射线AB上运动(点O 与点A不重合),设OA= ,如果半径为1的⊙O与射线AC没有公共点,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8.实数0的平方根为.
9.马航客机失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Google网上,有近897 000 000条关于马航失联信息.将897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因式分解:=.
11.正十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
12.计算:.
13.已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为3 cm,下底长为5cm,则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________cm.
14.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15.已知A(3,)、B(4,)都在抛物线上,
试比较与的大小:.
16.如图,△ABC中,DE∥BC ,如果AD:AB=1∶3,则:(1)DE∶BC=
(2) := .
17.甲、乙两车分别从M、N两地相向而行,甲车出发1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并以各自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出发3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原方向各自行驶.如图
折线A-B-C-D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千米) 与甲车出发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
①M、N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千米;
②当时,小时.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以备借鉴。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