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195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改·1951

土地,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的命根子。对于无地少地的农民来说,能有自已的土地,一直是他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紧接着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土地改革法》具体规定了划分阶级成分的政策,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并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到1952年冬,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951年,时年19岁的茹遂初带着照相机,以西北新闻局摄影记者的身份前往青海省民和县和湟中县参加“土改”运动,同时担负摄影报道工作。这双重的身份让茹遂初更深入、真实地体验了这场运动。土地改革使农民梦想成真,当他们第一次在属于自已的土地上耕作时,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但是好景不长,1958年“人民公社好”的一声号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人民公社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土改中分得土地和原有土地的农民,统统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年已80,满头白发银须的茹遂初老人回顾这段历史时感慨地说。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令茹遂初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青海“土改”照片重见天日。“前几年我

买了一本国外出版的大型画册《CENTURY》,它以编年的方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二十世纪世界经历的一些大事。我无意中翻到了一张照片很眼熟,再一仔细看介绍,是青海‘土改’。这张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也萌发了我寻找这些照片的想法。最终在民族画报的"s:.youhaodu.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资料室找到这批照片,看到这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还保存完好的照片和底片时,我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图像资料不仅让我回忆起六十年前在青海农村度过的激情岁月,它传递的具像的历史"s:.pinhecha.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信息,也可以引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回顾、认识和思考”。如同茹老所说,本期BQ用影像的方式,客观的还原那段轰动全国的历史。民和县一区二乡为了"s:.67gu.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教育农民,用对比的方式举办了一次实物展览,图为展览会上的“农民的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徒四壁。展览会上的“地主的家”。参与示众的地主家里,除了家具一应俱全外,还有挂于家中的字画、椅子上的动物皮毛等。青海民和县,土改中贫苦农民同地主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磨沟村雇农冶金财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耕畜和农具。农民参观没收地主的部分财物,并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根据自报公议的原则进行分配。民和县一区二乡各族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扭着秧歌欢庆土改胜利。青海民和县川口区第二乡的农民代表,用投豆的方法选举农会委员。坐在前排的是候选人。湟中县上五庄回民马有义的儿子马伊斯麻,今年十四岁了,在旧社会他祖组辈辈都是睁眼瞎。土改后,村里办起冬学,马伊斯麻有了上学的"s:.ddxz8.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机会。这是他在放羊时复习功课。茹遂初1932年生,陕西三原县人。1949年从事摄影"s:.gerenzongjie.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工作,先后在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西北新闻局任摄影记者,1952年创建《西北画报》,任记者组组长。1954年调至人民画报社任摄影记者直至1993年离休,其间曾任人民画报社编委、高级记者。并曾应聘担任《大众摄影》

杂志编委多年,现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顾问、“中国知名摄影家作品档案网”编委会主任。1951年他以记者和土改工作队成员的身份,在青海连续参加了三期土地改革,拍摄了记录土改全过程的珍贵图片。上世纪70年代,他先后倡议并参与了《人民画报》“大河上下”、“万里长江”两个专栏连载的采访工作,是我国首批到达青海高原人迹罕至的江河源头的新闻工"s:.hbkxd.coupdate/"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作者之一。他先后采摄的“黄河源头行”和“大江之源”两组专题报道,第一次向国内外读者展现了江河源头壮丽的自然景观。上世纪70年代末,他倡议并参加《人民画报》“丝绸之路纪行”专栏连载的采访工作,除在《人民画报》连载外,还与法国一家出版公司合作,在法国出版了大型画册《丝绸之路》。1985年他又参加了《人民画报》“海上丝绸之路”的采访工作,先后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进行了摄影采访。除在《人民画报》刊用外,还有大量图片编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画册。他有数十幅摄影作品先后入选多届全国影展和一些国际影展、影赛,1959年作品“引水上山”,曾两度在国际影展上获金奖。此外,还有大量摄影作品和摄影图片编入近百本大中型画册。由他参与编辑和主持编辑的大、中型画册有《中国出土文物》、《丝绸之路》、《中国自然景观》、《中国的世界遗产》等十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