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测试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

德馨.()淤.()泥洗濯.()清涟.()

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是陋

室鸿.

()儒

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

不妖.()()不蔓.不()

亭亭

..净植.()()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

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

有? 之:

5.渔人甚异

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

是(朝代)著名诗人。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

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

的家,“元公”是他

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

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

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

人:、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

名:

(2)灵:

(3)德

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

是: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

(1)上联:吉羊辞旧

岁(2)上联:银羊摇尾去

联:

下联: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妖:②

益:③

植:

④鲜:⑤

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

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河中石兽》同步测试

班级:姓名:卷面满分:60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人。(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棹曳湮啮溯臆

3、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6分)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2分)

阅:棹:曳:

湮:啮: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6分)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4分)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6分)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