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教案(II)苏科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教案(II)苏科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教案(II)苏科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教案(II)苏科版

教案1

例题解析

例:(即课本例1)

说明:(l)求解例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构造可以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本图形(图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把AB、BC作为两边,只要连结AC就构造了符合中位线定理的图形),证明过程可由学生完成。(2)证明完成后,让学生回答:若在例1的图中连结EG、FH,那么这两条线段有什么关系?学生不难说出EG、FH互相平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命题:连结任意四边形对边中点的线段互相平分。(3)如学生基础较好,如果课堂教学有时间的话,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课本例1中的四边形改成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其他条件不变,则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

课堂练习

1.课本例1后练习第2、3、4题。

2.(补充题,供参考)如图4.11-5.已知M、N、P、Q分别是线段AB、BD、CD、A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PQ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此题证法与例1类同,仅是图形作了变式,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打破在四边形中连结对角线构造三角形的思维定势。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

该定理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的逆定理。它提供了一种证明直线平行和线段数量关系的新方法。应用这个定理,关键是找出(或构造出)符合定理条件的基本图形。

作业:课本习题4.7A组第4、5、6、7、8题。

教案2

教学目的:

1、能说出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及梯形中位线定理,并能用推理论证的方法证明这个定理。

2、会用梯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3、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会把不规则的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的方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此外,进一步领悟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梯形中位线定理与应用;

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图4.11-6,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EF是ΔABC的线,EF与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过点A作AD∥BC交过点F的直线于点D,DF交BC于点G,则DF=FG,AD=CG,为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到,EF既是ΔABC的中位线,而在梯形ABGD中,EF也是一条很特殊的线段。

二、新授:

一、阅读课本第184-185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叫作梯形的中位线。

问题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并且。

已知:

求证:

证明:

问题3: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2)。

因为任意多边形都可以通过辅助线把它分割成,所以可以应用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任意多边形的面积。

二、例题评析:

例1: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图4.11-7),测得AB=26m,BC=10m,CD=5m,顶点B、C 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

例2、已知一个等腰梯形的腰是4cm,它的中位线长是5cm,一个底角是45°,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和上、下底边的长。

已知:

求:

例3:已知:如图4.11-8,梯形ABCD中,E、F分别是腰AB、DC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AD=a,BC=b,求EF、FH、GH的长。

课堂练习:

课本例后练习.

三、巩固练习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1) 教案

22.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1)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中线的复习和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图过程,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3.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的应用过程,感悟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三角形中的有关线段 三角形中的有关线段有哪些? 三角形中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分别有几条? 如果联结三角形中的任意两边的中点,这条线段也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如何命名?它有什么性质? 教学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中的有关线段入手,温习旧知,设置问题,如果联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中点,这条线段如何命名呢,自然生成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言简意赅地引出课题. 2.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联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几条?它和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差异? 教学设计意图: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进行定义,继续进行提问,对比三角形的中线,深化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的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差异. 二、新知探究 1.拼图操作,猜想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将手中的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为一个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如何拼,说出你的拼接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在数学拼图活动中,学生拼出的三角形、四边形有五种,其中拼出的三角形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进而猜想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并且拼出的其中一个四边形为我们论证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定理作出铺垫. 2.画图操作,验证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已知△ABC ,边BC=6厘米,∠B=70°.取线段AB 、AC 的中点D 、E ,联结线段DE . 思考:线段DE 和线段BC 有什么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什么? 教学设计意图:在数学画图等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测量角度和线段的长度,进一步验证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几何论证,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用符号语言表示定理. ∵ AD =BD ,AE =CE , ∴DE 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 DE ∥BC ,且BC DE 2 1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教学设计意图: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论证等课题性质研究一般过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1)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透视: 1. 让学生掌握等腰梯形的有关特征; 2. 会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 让学生熟悉梯形中的问题经常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 重点、难点透视: 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复习等腰梯形的特性和定义; 2、梯形问题的常用转化方法; 二、巩固练习 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 );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B 、一组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C 、两组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D 、有一组邻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0,它的上底是3厘米,腰长为4厘米,则下底为( );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D ,延长CB 到E ,使EB=AD ,连结AE ,试说明 B

实用文档 AE=CA 。 (第4题) (第5题)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AD=3厘米,BC=7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6、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A=900,AD=2,AB=BC=4,在线段AB 上有一动点E ,设BE=x ,△DEC 面积为y ,则x 与y 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 7、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CD 的中点,EF ⊥AB ,于点F ,AB=6㎝,EF=5㎝,求梯形ABCD 的面积。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48 习题12.3 1、2 2、课本P52 复习B 组 6、7 四、教学反思23979 5DAB 嶫31207 79E7 秧-=37012 9094 邔29952 7500 甀24872 6128 愨E34695 8787 螇34248 85C8 藈30230 7616 瘖{e W A C B · D F E

山东省郯城三中八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新授验收结果: 合格/需完善时间 分管领导课时 1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及其此判方法的证明。 重点、难点:理解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灵活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 1回顾上一节学习过的梯形的有关性质,常见辅助线作法,明确凡是梯形问题都可以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来解决. 2前面所学的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基本上是性质的逆命题.等 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命题: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问:这个命题是否成立?能否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求证:AB=CD. 等腰梯形判定方法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几何表达式:梯形ABCD中,若∠B=∠C,则AB=DC 三、探究新知 已知: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DB, 求证:等腰梯形ABCD 等腰梯形判定方法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几何表达式: 梯形ABCD中,若AC=BD,则AB=DC 四、尝试应用 1.已知等腰梯形的周长25cm,上、下底分别为7cm、8cm,则腰长为_______cm.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梯形常见辅助线作法:(1)作高(2)平移腰(3)平移对角线(4)延长两腰 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①先判定它是梯二 形, ②再用“两腰相 等”“或同一底 上的两个角相 等”来 ③ ④ ⑤判定它是等腰梯 形 先独立思考,发现思路,可从常规思路中思索,找到利用平移对角线的方法来将梯形问题转化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中去解决.即:过A作AE?∥BD交CB延长线于E.

2014年春季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8.3、梯形教案5

19.3 梯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118中的例1.它是等腰梯形性质的直接运用.题目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最好让学生分析、讲解、解答.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EAD 是等腰三角形时,要用到梯形的定义“上下底互相平行(AD∥BC)”这一点.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例2是一道计算题,例3是一道证明题,其用意一是为了巩固其概念,二是辅助线添加方法的练习,这两个题目的辅助线均是“平移一腰”,老师们在教学或练习中也可以再补充一些其它辅助线添加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多了解多见识.(但由于本教材在梯形这一部分知识中,并没有添加辅助线的要求,因此所选的题目不要太难.)通过题目的练习与讲解应让学生知道: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作用,掌握这些辅助线的使用对于学好梯形内容很有帮助. 四、课堂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 【观察】(教材P117中的观察)右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思考】(1)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2)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梯形(1)》教案 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总课时:12课时 第8课时:4、5梯形(1)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初步体会“联系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分析图形中的作用。 (2)运用平移,轴对称的知识研究梯形的性质,培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不断发展说理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乐于探究,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联系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来研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学生口答) (1)前面我们研究了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行?它有什么性质? (2)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类四边形应用也非常广泛,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图形?(展出梯子,跳箱,堤坝的横截面) 它们的几何图形是梯形。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0分钟,小组讨论,发现新知) 主要内容: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以及两种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议一议学生与老师共同对梯形下定义 做一做: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 (1)如何在平时做练习的横格本上画一个等腰梯形? (2)观察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3)连接对角线,发现了什么? (4)是轴对称图形吗?有无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为什么?结论: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活动方式:学生运用圆规、直尺尝试 第三环节合作与交流(10分钟,小组探究,全班交流)A D B C O

等腰梯形与以前所学图形有什么关系吗?它是否可以转化与我们熟悉的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图形? 活动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尝试例题学习(例题的主要内容见课本P120) 在讲解中注意分析和渗透化归的思想: 方法(1) 方法(2) 第四环节 提高与练习(10分钟,学生板演,全班交流) 课本 随堂练习1,2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的有关知识: 定义 梯形 有关概念 特殊梯形 2)在数学思想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称为联系与转化,即把未知的知识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把新的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转化为已知图形,从而解决了问题.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习题4.8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性质1: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性质2:对角线相等 (1) 等腰梯形 转化 等腰三角形 (2) 平移一腰AB 到DE 转化 平行四边形和 等腰三角形 (1) 转化 矩形和两个 直角三角形

数学:8.3《等腰梯形》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下)

8.3 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它具有下列性质: 1.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2.同一底上的来两个底角相等; 3.两条对角线相等. 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有关的计算题或证明题.现举几例,共大家学习参考. 一、 计算题 例1 如图1,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DC =AD =BC ,且对角线垂直于腰BC ,求这个梯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解:∵AB //CD ,DC =AD =BC , ∴∠1=∠2,∠1=∠3,∠DAB =∠B , ∴∠1=∠2=∠3, ∴∠B =∠DAB =∠2+∠3=2∠2, 又∵AC ⊥BC , ∴∠2+∠B =90°, ∴3∠2=90°,∠2=30°, 图1 ∴∠B =60°, ∴∠DAB =∠B =60°,∠ADC =∠BCD =120°. 说明:本题主要运用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底平行等性质. 例2如图2,等腰梯形ABCD 的上底和下底的长分别是3cm 和5cm ,一个角为45°,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解:作AE ⊥BC ,E 为垂足, ∵B =45°,∴∠BAE =45°, ∴BE =AE , ∵BE =2 1(5-3)=1, ∴AE =1, ∴梯形的面积为 21(5+3)×1=4(cm 2). 说明:求梯形的面积,知道两底,需要求到梯形的高,本题主要利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 图2 相等这个特性.

二、证明题 例3如图3,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BE⊥CD于点E,CF⊥AB于点F.求证:BE=CF. 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ABC=∠DCB, ∵BE⊥CD,CF⊥AB, ∴∠BFC=∠CEB=90°, 又BC=CB, ∴△BFC≌△CEB, ∴BE=CF. 说明:本题利用了等腰梯形同一底边的上图3 的两底角相等这一性质. 例4 如图4,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点P为BC边上一点,PE⊥AB,PF⊥CD,BG⊥CD,垂足分别是E、F、G. 求证:PE+PF=BG. 证明: 过点P作PH⊥BG于点H,则∠PHG=90°, ∵∠PFG=90°,∠HGF=90°, ∴四边形PFGH是矩形, ∴PF=HG,PH//CG, ∵AD//BC,AB=DC, ∴∠EBP=∠C=∠HPB, ∵BP=PB,∠BEP=∠PHB=90°, 图4 ∴△BEP≌△PHB,∴PE=BH, ∴PE+PF=BH+HG=BG. 说明:本题通过作辅助线,将等腰梯形问题转化为矩形和三角形全等问题解决.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梯形》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19.3梯形》 精品教案 梯形知识归纳 1.梯形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梯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四边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质,此外它的上下两底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要判断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比较困难,一般用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来判断. 3.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性质: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腰相等,两底平行,两对角钱相等,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底的中垂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钱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梯形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梯形仍是具有特殊条件的四边形,它与平行四边形同属于特殊的四边形,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等腰梯形又是特殊的梯形,它的许多性质和判定方法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本节的难点也是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由于等腰梯形又是特殊的梯形,它的许多性质和判定方法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虽然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等腰梯形,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容易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混淆,再加上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对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梯形的教学建议 1.关于梯形的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梯形的例子,小学又接触过梯形内容,学生对梯形并不陌生,梯形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防洪堤坝、飞机机翼,别致窗户、音箱外形等等; ②从小学学习过的旧知识复习引入; ③从发现的角度引入,比如给出一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就是梯形,然后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根据共同点对梯形进行定义以及性质、判定的研究; ④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梯形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关于梯形的概念 梯形的相关概念小学就已经接触过,但并不深入,在研究梯形的概念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加深对梯形相关概念的理解: 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不是梯形? ②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梯形教案一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四边形§19.3.1梯形(一) 科目数学主备人年级八时间 课题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3.1梯形(一)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 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性质、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学习数学 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 识在梯形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主动探索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法提示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 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梯形的图案吗?(学生举例,课件演示) 二、新课学习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 形. 3.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 决问题的思想). 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 线.

问题(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它的对称轴在哪里? (3)你能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吗? (4)相等的角有哪些? 结论: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边:两底平行,两腰相等 等腰梯形 角: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对角线:两条对角线相等 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AD ∥BC,AB=DC , A D 求证:∠B =∠C ,∠A =∠D 方法一、平移一腰 梯形 辅助线添加方法一(过程见课件) 方法二、作高线 梯 形辅助线添加方法二(过程见课 件) 三、例题分析 例1: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 的两腰BA 和CD ,相交于点E.求证:△EBC 和△EAD 都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延长两腰 梯形辅助线添加方法三(过程见课件) 变式:在例1的条件下若∠B=60°,AD=10,BC=18,求:梯形ABCD 的周长.(学生练习) 四、课堂练习P108 练习 五、课堂小结: 1、解决梯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 2、梯形的定义及类型 3、等腰梯形的性质 六、作业:习题 1、2、3、4、5、6 教学后记: B C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梯形 教案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4.5.梯形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初步体会“联系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分析图形中的作用。 (2)运用平移,轴对称的知识研究梯形的性质,培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不断发展说理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乐于探究,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联系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来研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研究了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什么是平行四边行?它有什么性质? (2)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类四边形应用也非常广泛,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图形?(展出梯子,跳箱,堤坝的横截面) 它们的几何图形是梯形。 第二:探究新知 主要内容: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以及两种特殊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议一议学生与老师共同对梯形下定义 活动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开与梯形的区别,明确它们是不同的两种四边形,并感受到数学定义的严谨性。 做一做:下面我们一起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 (1)如何在平时做练习的横格本上画一个等腰梯形? (2)观察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3)连接对角线,发现了什么? (4)是轴对称图形吗?有无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为什么? A D B C O

结论: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活动方式:学生运用圆规、直尺尝试 活动目的: 1.学会比较准确地画出一个等腰梯形:先在两条平行线上画上下底,再用圆规分别以上底(或下底)两个端点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另一底于两点,连接四个点,得一个等腰梯形。 2.类似与平行四边形,这里也从边、角、对角线、面积等角度认识等腰梯形,从而得到等于梯形的性质。第三:合作与交流 等腰梯形与以前所学图形有什么关系吗?它是否可以转化与我们熟悉的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图形? 例题学习(例题的主要内容见课本P120) 在讲解中注意分析和渗透化归的思想: 方法(1)方法(2) 第四提高与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1,2 第五环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的有关知识: (1) 等腰梯形 转化等腰三角形 (2) 平移一腰AB到DE 转化平行四边形和 等腰三角形 (1) 矩形和两个 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梯形教案3

梯形教案3 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 同学们看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想象这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业纸上将想象图形的另一部分补充完整,并在图下写出你所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达式。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梯形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自选学具。(每个小组发如下梯形图片和探究表各一份) 形状个数拼成的形状结论

(八年级数学教案)梯形教案2

梯形教案2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 想一想: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下关系图中的有关部分: 画一画: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下底,画出梯形的高。 问题教学

问题1:根据刚才的画图,请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并说说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与建议:(|)让学生自己给梯形下定义,有助于训练学生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定义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及例(2)对梯形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平行且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为什么?教师可用反证法的思想说理。然后,板书完成"想一想"中的关系图,并结合图表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3)梯形的高是指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在计算面积时高即为上下两底(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就是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画高时可以从上底任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一般常从上底的两端向下底作垂线段可方便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问题2:如图4.9-1,在(1)中:四边形ABCD的AD// BC,AB C[且CD丄BC 在(2)中, 四边形ABCD的AD / BC,AB CD且AB=CD请你给这两种四边形命名。(说明与建议:学生说出图(I)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图(2)是等腰梯形,通常不会有困难;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在图(1)中CD丄BC那么CD丄AD吗?(CD丄AD且指出:CD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当CD丄BC时,另一腰AB可以垂直BC吗?为什么?(若AB丄BC那么四边形ABCD就成为矩形了,不再是梯形。)在图⑵中,上底AD与下底BC能相等吗?(不能,否则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是梯形。)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I、2题。 问题3:观察图4.9-2中的等腰梯形ABCD青想它还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并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 二. 重点、难点: 1. 学习重点: (1)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性。 (2)理解等腰梯形的特性。 2. 学习难点: (1)理解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等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 一. 矩形: 1. 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也就是以前常说的长方形。如图1: 2. 矩形的特性: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矩形都有,但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还有一些特性。 (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因此可知矩形有两条对称轴。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实际上,如图1所示,若∠BAD是直角,由AD//BC知∠ABC是直角,由AB//DC知∠ADC 是直角。同理可知,∠DCB是直角,故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其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图中,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如果绕着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会发现将其旋转∠COD 的度数,AC与BD将会重合,故其长度相等。 例1. 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且∠AOD=120°,证明:AC=2AB。 证明:在△AOD中,∠AOD=120°,故其补角∠AOB=60° 即有OA=OB 而∠AOB=60° 故△AOB是等边三角形

有OA=OB=AB 故AC=2AO=2AB 3. 矩形的识别方法: (1)如果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能找到一个角是直角,则其是矩形。 如图3,先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其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2)如果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其对角线相等,则此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3,如果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有A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如果在一个四边形中,有三个角是直角,则此四边形是矩形。 如图3,如果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CBA,∠CBA,∠CDA中有三个角是直角,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 例2. 说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分析:此题应先作图,再写已知,最后说明。 已知:如图4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F、CN、DM分别是∠DAB、∠A BC、∠BCD、∠CDA的平分线。 说明:四边形HGO K是矩形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 所以∠DAB+∠ADC=180° 因为AE、DM是∠DAB、∠ADC的平分线 所以∠1+∠2=90°,所以∠AKD=90° 所以∠OKH=90° 同理,∠AOG=∠CHD=90° 故四边形HGOK是矩形 二. 菱形: 1. 菱形的概念: 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菱形,如图5所示,四边形ABCD就是菱形。 菱形即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共有两条对称轴。 2. 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如图5所示,在菱形ABCD中,AO=OC,OB=OD,且AC⊥BD。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将其分成四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 如图5所示:在菱形ABCD中,△ABO、△BCO、△CDO、△ADO是全等的,故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也相等。 例3. 如图6所示,在菱形ABCD中,∠BAD=2∠B,试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解: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BC 又∠B+∠BAD=180° 而∠BAD=2∠B 故∠B=60°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III)华师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III)华师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 想一想: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下关系图中的有关部分: 画一画: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下底,画出梯形的高。 问题教学 问题1:根据刚才的画图,请给梯形下一个定义,并说说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与建议:(l)让学生自己给梯形下定义,有助于训练学生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如果学生定义

时,遗漏了“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师可举及例(2)对梯形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一组对边平行且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为什么?教师可用反证法的思想说理。然后,板书完成“想一想”中的关系图,并结合图表指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3)梯形的高是指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在计算面积时高即为上下两底(平行线)间的距离,也就是夹在两底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画高时可以从上底任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一般常从上底的两端向下底作垂线段可方便地构造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 问题2:如图4.9-1,在(1)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CD,且CD⊥BC;在(2)中,四边形ABCD的AD∥BC,ABCD,且AB=CD。请你给这两种四边形命名。(说明与建议:学生说出图(l)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图(2)是等腰梯形,通常不会有困难;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在图(1)中CD⊥BC,那么CD⊥AD吗?(CD⊥AD,且指出:CD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当CD⊥BC时,另一腰AB可以垂直BC吗?为什么?(若AB⊥BC,那么四边形ABCD就成为矩形了,不再是梯形。)在图(2)中,上底AD与下底BC能相等吗?(不能,否则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是梯形。)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l、2题。 问题3:观察图4.9-2中的等腰梯形ABCD,猜想它还可能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并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说明与建议:(l)教师要用微笑、点头、赞叹、激励的表情和话语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2)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想:∠B=∠C,∠A=∠D,∠A+∠B=,∠C+∠D=,是轴对称图形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等腰梯形特有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底角相等。(3)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交流,教师给以引导,鼓励证明多样化,如课本第174页的证法。教师可提醒学生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一性质。并指出:这种证法的实质是把一腰平移,从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对于如图4.9-2(作AE⊥BC,DF⊥BC)所示的证法,教师可指出:通过作梯形的两条高,可以构造出两个全等的直三角形等。 问题4:如何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说明与建议:可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确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加以证明,如图4.9-3,延长等腰梯形两腰BA、CD相交于点E,易证△AED和△EBC都是等腰三角形。EF⊥BC,则EF⊥AD,EF所在的直线是两个等腰三角形EAD、EBC的对称轴。由轴对称图形可知,也是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因此,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八年级数学下册《梯形》教案1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3梯形

课 题 梯形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熟练应用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熟练应用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 在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②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③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⑤等腰梯形中不可能有直角; ⑥直角梯形中不可能有等腰; ⑦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⑧梯形一定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2. 如图所示,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 =AD =2,B ∠=60°,则下底BC 的长是 3.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DC BD ⊥,垂足为点D ,且C ∠=60°,若AD =5cm ,则梯形 的腰AB =cm . 4. 梯形ABCD 中,腰AB =2cm ,底角 60=∠ABC , 45=∠DCB ,上底AD =7cm ,则高的长为cm ,腰CD 的 长为cm .,梯形ABCD 的面积是2cm 。 二、例题讲解 考点1:梯形的边长及周长 1. 如图所示,梯形ABCD 的周长为28厘米,AE //CD 交BC 于点E ,ABE ?的周长是18厘米,则AD 的长等于。 2.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与C ∠互余, 若C ∠=30°,AD =2厘米,BC =8厘米,求AB=_________,及梯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3. 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70°,C ∠=40°,AD =6cm ,BC =15cm ,求CD =____________。 第2、3题图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I)华师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I)华师版 教学目的: 1、能说出并能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能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判定、论证和计算.会画出符合条件的等腰梯形.此外,让学生初步学会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来解决。 重点: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难点:辅助线的使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什么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有什么性质?说出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2、新授: 一、阅读课本第176-177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命题成立吗?能否加以证明? 结论: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和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的两种方法:(1)两腰相等;(2)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练一练:课本第177页练习第1题.

二、例题评析: 例1: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 求证: 证明: 说明: 1、此题有多种证法:(1)为平移一条对角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此法在上节“作业”的提示中已使用过,即课本第176页的证法);(2)如图4.9-7,作AE⊥BC,DF⊥BC,可证得Rt ΔBDF≌RtΔCAE,得∠1=∠2,进而由ΔABC≌ΔDCB,证得AB=CD。 2、本例与课本第175页例1的关系(互逆命题);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与两底构成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2:仿照课本例2后练习第2题改编画—个等腰梯形,使它的上、下底长分别为4cm和12cm,高为3cm。 例3:已知:如图4.9-8,在四边形ABCD中,∠B=∠C,AB与CD不平行,且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2021年八年级数学梯形(I)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透视: 1.让学生掌握梯形以及等腰梯形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特征; 2.会用梯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让学生熟悉梯形中的问题经常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解决。 重点、难点透视: 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透明的纸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那么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 二、新课探究,学习新知 结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强调:“只有”两字的意思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解决梯形问题的常用方法: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的组合。 探索:在透明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AD、BC的中点E、F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 1、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你能由此图说明∠B=∠C 吗? 其中DE ∥AB 三、 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例1. 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 的两腰 例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DC ∥AB ,CE ∥AD 。已知AB=8,DC=5,DA=6,求△CEB 的周长。 变式一、若△CEB 的周长为12厘米可,梯形的周长为22厘米,求CD 。 变式二、若DC=4,AD=5,AB=9, 求∠B 。 四、 课堂小结 1.通过本堂课的探索,你有何收获?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反思一下你所获成功的经验,课后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五、 布置作业 作业本(B) P13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梯形教案

华师版八年级数学梯形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2.3梯形 教材:华师大版 授课教师:黑龙江哈尔滨风华中学付振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 腰梯形特征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究等腰梯形特征的过程, 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等腰梯形特征. 难点 运用轴对称性和转化的思想研究等腰梯形的特征. 3.教学过程: (1)我欣赏 我发现 引例:欣赏一段录像,并观察录像中的物体可以抽象成哪些几何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梯形. 认识梯形的各元素,介绍 常见的等 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我实践 我感悟 活动一: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认识梯形相关元素 梯形 回顾 欣赏生活中的物品 几何图形抽象 矩形 梯形 引出课题

在你的黄色梯形纸板上画出一至两条线段,将梯形分割成已学过的几何图形. 分析、讲解分割的过程及结果. (3)我探究 我说理 活动二: 1.在半透明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 2.借助所画等腰梯形探究其特征,试着说明理由. 半透明的方格纸是由一张方格纸在其上面放一张半透明纸形成的,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方格纸的格在半透明纸上画出等腰梯形,并利用半透明纸的特点将所画的等腰梯形进行折叠等活动研究发现其特征 . 验证所得到的结论,从而归纳得出等腰梯形的特征. 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看看有什么发现,并写出求解的过程. (4)我应用 我能行 A B C D E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