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介绍

合集下载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次演示成功地设计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康复 行走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高度智能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训练和优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得到了显著提高。
2、良好的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参数,满足个 性化的康复需求。
3、高度安全性:在系统中引入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患者在使用过程 中的安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运动 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运动数据的实时监测尚不完善,部分传感器数据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
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演示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1、需求分析:首先对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患者需求、现 有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整 体架构,包括机械结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原理基于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同时结合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体实现方法和 步骤如下:
1、硬件设备选择: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机械结构、电机、传感器、电路板 等。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选择轻便、耐用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 理的硬件设备。
3、设备性能方面,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提高设备的自适应性、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对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虽 然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 设备重量和穿戴舒适度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 材料选择等方式减轻设备重量、提高穿戴舒适度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工作原理

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工作原理

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医疗机器人技术,它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强有力的助力,帮助他们重新获得行走的能力。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来探讨:1. 传感器技术: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过精密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地感知人体的运动信号和力度,从而能够根据用户的动作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技术使得外骨骼机器人能够与用户的动作实时同步,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2. 动力学原理:外骨骼机器人内置了多种智能驱动装置和电机,能够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

这种动力学原理使得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力度和速度,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

3. 控制算法:外骨骼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运动需求,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控制。

这些算法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优化,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支持。

4. 结构设计: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也是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机器人能够在提供足够支持的保持足够的轻便和便携性,使得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更加自如。

总结来说,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传感器技术、动力学原理、控制算法和结构设计的多方面技术的综合运用。

它通过对患者的运动需求进行感知和分析,提供相应的动作支持,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为康复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也为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希望这种技术能够不断得到改进和推广,为更多的康复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

至此,对于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穿戴式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对行动不便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的医疗工具。

机械手-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机械手-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说明书摘要康复机器人技术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新应用;目前康复机器人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下肢康复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总体控制方案设计,并对重要零件进行校核。

本设计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共有5个自由度,其中每一条机械腿上有2个关节(2个自由度)模仿人体腿上的膝关节、髋关节和一个用于减重的减重系统(包括1个自由度)。

此系统能用于脑损伤、中风等病人的步态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减轻他人的帮助,提高效果。

关键词:康复训练,机器人,下肢外骨骼ABSTRACTThe rehabilitation robot technology is a new robot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recently, which is a new application in medical fields of robot technology. Currently the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robot has been one of the focu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rehabilitation robot technology is a synthesis of many subjects, which covers mechanics, electronics, control and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and so on; it has been a 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chatronics research. The main research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ttitude control gai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ystem design.In this paper,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obot applic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training robot's overall program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design and overall control; gait training on the robot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important parts to check. The robot gait training has a total of five degrees of freedom, each of which a mechanical leg joints have two 2 DOF to imitate human knee, hip and a weight relief for weight relief system including a degree of freedom. Th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brain injury, stroke, and to help patients bet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meets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s目录1 绪论1.1 概述1.2 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4 本章小结2 总体方案选择与论证2.1 步态分析2.2 方案的选择2.2.1 自由度的选择2.2.2 基本参数的选取2.2.3 驱动器的选择2.2.4关节结构的选择2.2.5连杆结构的选择2.2.6腰部结构设计2.2.7减重机构设计2.2.8整体结构设计2.3 本章小结3 机械结构的设计与计算3.1 人体参数3.2 各关节运动分析3.2.1 膝关节的运动分析3.2.2髋关节的运动分析3.3 关节力矩分析3.4 具体结构设计3.4.1 关节机构的选择3.4.2 连杆机构的选择3.4.3 腰部结构设计3.4.4减重机构3.4.5整体结构设计3.5 部分重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3.5.1轴承的选择及校核3.5.2连杆的计算及校核3.5.3双头螺柱的校核3.6 本章小结4 驱动部件的计算与选型4.1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4.1.1髋关节滚珠丝杠副的计算与选型4.1.2膝关节滚珠丝杠副的计算与选型4.2 直流伺服电机的计算与选型 4.2.1髋关节直流伺服电机的计算与选型4.2.2膝关节直流伺服电机的计算与选型4.3 同步带的计算与选型4.3.1髋关节同步带的计算与选型4.3.2膝关节同步带的计算与选型4.4 本章小结5 控制系统的设计5.1 控制系统的方案选取5.2 控制系统的设计5.2.1电源配置设计5.2.2常用存储器及扩展电路设5.2.3数据存储器的设计5.2.4 D/A转换器接口电路设计5.2.5译码器的设计5.2.6上位机的连接设计5.3 控制流程的设计5.4 本章小结6 结论7 参考文献8 致谢1 绪论据报道,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3亿,占全国人口的11%,到2050年将达到4.37亿。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的介绍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实现人类机体-机器接口的技术,可以将机械的力量通过人的活动传递到机器人的机构中。

它通过机械手、臂、腿、背带等,实现直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能力。

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有扩展,可以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多种技术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的原理是通过与人体受力要素(如皮肤、组织和肌肉等)产生机械连接,将身体作为操作者系统,将机器人系统作为被操作者,从而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

它可以感知来自人体器官的共振、疲劳、病痛等物理性参数,并将信号转换为机器人的运动。

最终,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根据转换的信号,帮助患者完成对任务的服务。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正在渗透到医疗,工业,研究和教育等周边领域。

在生产和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特定任务,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给工人创造更轻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医学中,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和诊断、提供运动治疗或帮助康复。

在教育方面,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模拟和训练学生的技能,以及实施有关生物机械的教学模块。

外骨骼机器人的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为未来社会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虽然它在体力劳动和不可替代的技能领域可能产生某种不利影响,但它为新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未来可以想象的可能性不言而喻。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简介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简介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简介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为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这种高科技设备旨在帮助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简单介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一、原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穿戴式设备,通过外骨骼结构支撑人体下肢,并可利用电动机、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辅助行走。

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骨骼结构由轻质高强度材料制成,模仿人体下肢骨骼的形态和功能,为患者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2.动力系统通常由电动机或气动装置驱动,通过关节处的传动机构实现多自由度运动,辅助患者完成站立、行走及体位转移等。

3.传感器系统内置多种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力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患者的姿态和运动状态,提供精准的反馈数据。

4.智能控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外骨骼的运动模式,确保患者的运动稳定性和舒适性。

二、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康复领域:1.神经康复对于卒中、脊豌损伤及脑瘫等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重塑和功能恢复。

2.骨科康复在下肢骨折、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借助外骨骼机器人进行步态训练,促进骨骼愈合和肌肉力量的恢复。

3.老年护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许多老年人面临行动不便的问题。

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他们提供行走辅助,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4.运动训练运动员在康复训练中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可以精确控制训练强度和动作模式,提高康复效果。

三、优势相比传统康复方法,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多项显著优势:1.提高康复效率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反馈,显著缩短康复周期。

2.标准化训练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对同一类疾病,不同机构及不同治疗师采用标准方案实施治疗,实现训练方案的同质化。

3.数据追踪实时记录患者的康复数据,便于医生评估康复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说明书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说明书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说明书一、产品概述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款高科技穿戴设备,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和先进的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行走辅助。

本产品适用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或康复期患者,旨在帮助他们增强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功能特点1.智能传感:配备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户行走姿态和力量分布。

2.助力行走: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行走助力。

3.安全保护:内置多重安全机制,确保用户行走安全。

4.舒适穿戴: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适应不同体型,穿戴舒适。

5.长久续航:大容量电池,满足长时间使用需求。

三、使用步骤1.调节尺寸:根据用户体型,调节机器人的大小和松紧度,确保舒适贴合。

2.穿戴设备:用户先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放入机器人的脚踏板中,然后站立,将机器人的背带固定在腰部。

3.开启电源:按下电源开关,等待启动指示灯亮起。

4.选择模式:通过控制面板或手机APP选择适合的行走助力模式。

5.开始行走:在机器人的辅助下,用户可以开始行走。

四、注意事项1.使用前请确保电源充足,避免行走中突然断电。

2.请勿在崎岖不平或湿滑的路面上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3.使用过程中,如感到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人士。

4.请勿自行拆卸或修理机器人,以免损坏设备或造成安全隐患。

5.请勿将机器人暴露在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

五、维护保养1.定期清洁:使用柔软的布擦拭机器人表面,保持清洁。

2.检查紧固件:定期检查机器人的紧固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请及时拧紧。

3.电池保养:长时间不使用机器人时,请定期为电池充电,以保持电池活性。

4.软件更新:定期关注产品官方网站或APP,及时下载并安装最新的软件更新,以获取最佳使用体验和安全保障。

六、故障排除1.无法启动: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常,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2.行走异常:检查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机械结构是否正常,如有异常请联系专业人士进行维修。

3.指示灯闪烁:可能表示机器人出现故障或需要充电,请参考产品手册中的故障代码进行排查。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PPT学习教案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PPT学习教案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科技公司“赛百达因” 研制的HAL-5是一款半机器人, 它装有主动控制系统,肌肉通过 运动神经元获取来自大脑的神经 信号,进而移动肌与骨骼系统。 HAL(混合辅助肢体)可以探测到皮 肤表面非常微弱的信号。动力装 置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肌肉运动 。
机甲外骨骼机器人,高 约5.48m,由美国阿拉斯加 州工程师洛斯·欧文斯发明, 由内部的驾驶员操控行走。
Stelarc外骨骼是一款肌肉机器人, 外形与蜘蛛人类似,长有6条腿,直径 达到5米。它是一种混合人机,充气和 放气之后便可膨胀和收缩,与其他外骨 骼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使用时,操 作人员需站在中间,控制机器朝着面部 方向移动。Stelarc外骨骼由流体肌肉 传动装置驱动,装有大量传感器。
第3页/共3 24页
全;(GB24436-2009)
(3)能在不同的环境使用,如:楼梯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以蓄
,草地等。
电池供电,移动范围受到蓄电池
的容量和效率的限制,如何提高蓄 电池单位体积的容量和外骨骼的 使用效率是关键问题。
未来可以寻求新能源技术, 包括:太阳能,生物能,解决能 源发展的技术瓶颈。
体积小,质量轻,并且 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力矩或扭 矩,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散热 性能。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会计学
1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定义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机械动力装置和机械能量的人 机结合的可穿戴设备。按结构可将外骨骼机器人分为上肢、下肢、全身 及各类关节机器人。
应用
第2页/共2 24页
一、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日本Tmsuk公司开发的T52 Enryu, 重量近5吨,身高达3米,可用于任何灾害 的救援工作中,能帮助工作人员清理路上 的碎片,能够举起重量近1吨的重物,机 械臂则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工作。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康复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人体行走、促进康复的重要设备,其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硬件构成、软件编程以及运动控制策略等方面,以期为提高康复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做出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阐述了其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后,详细分析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技术难点,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感器选型与配置、运动学建模与控制算法设计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以实现精准的运动轨迹控制和个性化康复治疗。

接下来,文章重点阐述了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包括主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选型与配置。

然后,详细描述了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包括运动学建模、控制算法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开发等方面。

通过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测试,评估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医疗康复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策略和技术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基础理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人体下肢运动的医疗设备,其基础理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力学、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以及人机交互等。

生物力学基础: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力学作用下的反应和适应的科学。

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中,必须充分理解人体下肢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骨骼结构、肌肉力量分布、关节运动范围等。

这些特性为机器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了机器人在辅助人体运动时能够符合生物力学规律,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几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详解

几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详解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依据传感器信息,基于最小化人机交互作用设计控制策略,控制BLEEX伴随人体运动,保证了人体运动的安全、自由。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混合能量供给单元,液压驱动关节运动,电源供给传感、计算和控制系统; 电路采用高速同步环状网络拓扑结构,保证数据采集、处理的实时性。
构造材料:外骨骼必须用坚韧、轻质且有弹性的复合材料制成。
能量源:外骨骼的能量必须足以支持24小时以上,并且便携、噪声小。
控制:使用者在穿上该设备后能够正常活动。
驱动:设计者必须使机器能够顺畅移动,以便穿用者不会太笨拙。与发动机一样,促动器也必须安静而高效。
05
生物机械学:外骨骼的结构必须像人体一样带有可弯曲的关节。
HAL外骨骼机器人- 应用实例
HAL最新产品应用于福岛核电站的清理工作,外骨骼可以防止核辐射,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HAL外骨骼机器人- 市场分析
HAL康复设备已于2008年市场化,目前仅在日本向公共机构出租,租金每个月US$2000。产品于2013年获得了全球安全认证,将投入批量化生产,预计前期每年产量500~800套,前期仍以出租的方式投入市场,对其它国家出租价格每月US$1300~US$3900。由于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效益十分可观。
22.5°
10°
无效
髋关节外展
7.9°
16°
53°
髋关节内收
6.4°
16°31°ຫໍສະໝຸດ 外侧完全旋转13.2°
35°
73°
内侧完全旋转
1.6°
35°
66°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BLEEX外骨骼- 关键技术
BLEEX的关节与人下肢关节匹配,连杆长度可调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在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21 世纪初才开始陆续进行研发。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 升,机器人研制技术的愈发成熟,已经有出现一批专门 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公司,并将所研发的机器人投入市 场商业化。并且随着国内 5G 技术,主动健康技术和 3D 扫描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康复机器人的研制开 发与商业化方面有望弯道超车欧美与日本相关领域,步 入世界领先梯队。目前,在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方面, 我国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单位有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 限公司、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航创世机器人 (西安)有限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尖叫科技有限公司、中 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南大学等。当 前已有 4 家公司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 批准,分别是 北京大艾科技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中航创世 机器人公司和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来讲, 国内的相关外骨骼机器人团队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 果,但距离市场化销售还有一段距离。 2 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2.1 存在问题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热点分 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与提高,脑中风、脑 外伤和脊髓损伤导致的死亡率相对降低,人均寿命普遍 延长。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脑 血管病和脊髓损伤等疾病带来的致残率也在逐年升高, 相关的康复治疗需求随之日益增加,尤其对于疾病引起 的偏瘫,截瘫等下肢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主动与被动肢体 功能改善、代偿与替代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枢神 经系统可以在受伤后进行修复重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 面,有意义的神经组织重组取决于康复训练期间的运动 情况。但只凭借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人工康复治疗 训练,会受到治疗成本高、实施场地与设备要求严格和 医患比例紧张的制约而带来不太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 对于不断增长的康复训练服务需求,康复机器人技术致 力于解决传统康复治疗的弊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可设计用于临床提供给完全或不完全下肢肢体功能不全 的患者进行肌肉训练,促进患者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 提高神经可塑性,代偿或替代失能下肢功能,提高患者 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提高 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 担。此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也可转化为助力工具,设 计应用于正常的健康人群,帮助战场士兵和各个需要承 重行业的工作人员完成快速行进运动与承重负荷卸荷的 作业任务。因此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与发展对于医 疗、军队与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 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其目 前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康复设备,正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意义,阐述了其动力学分析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详细阐述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过程,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模型的建立。

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以及人机交互等因素,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完成动力学建模后,本文利用仿真软件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包括了机器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力传递特性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

通过仿真实验,本文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为后续的实物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总结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还为优化机器人设计、提高康复效果以及推动医疗康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概述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辅助人体下肢运动,帮助进行康复训练的先进医疗设备。

这种机器人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感知并适应穿戴者的运动意图,提供必要的助力或阻力,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神经恢复等康复目标。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常由支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支架负责支撑和保护穿戴者的下肢,同时提供运动的轨迹和范围。

传感器则负责实时感知穿戴者的运动状态、肌肉力量、姿态等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执行器则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械结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提供助力或阻力。

在动力学分析方面,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需要考虑穿戴者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以及机器人自身的机械特性、控制特性等因素。

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_团体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_团体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团体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康复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人进行康复训练。

该设备通过运用机器人技术和传感器监测等技术手段,提供力量支持和引导,以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平衡控制能力和肌肉功能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主要对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团体标准的概念、目的及文章结构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的定义、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将对团体标准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和发展历程。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解释标准实施流程,并解析标准组成要素的含义。

最后,在第五节中,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并展望未来在此领域可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概述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团体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通过对标准实施流程、标准组成要素及标准的影响与推广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设备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水平。

同时,希望通过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未来在此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2. 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2.1 定义: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医疗辅助设备,旨在帮助行动受限的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

这种机器人采用动力学设计和传感技术,通过对患者受损或虚弱的下肢进行支持和协助,帮助患者恢复步态功能、改善行走能力。

2.2 技术原理: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通过与患者下肢主要关节连接,并利用电机和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

当检测到患者试图行走或站立时,机器人会提供必要的力量和支撑来协助运动。

同时,通过控制系统与设备的交互作用,机器人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助力量,以逐渐恢复其自身能力。

2.3 应用领域:下肢康复训练动力外骨骼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和康复场景。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和轨迹跟踪控制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和轨迹跟踪控制
一些研究团队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轨迹 跟踪控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设计和实验验 证。
研究方法包括
理论建模、数值仿真、实验验证等。首先建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学模 型和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最后进行实 验验证和数据分析。
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而下肢 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康复训练方案。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以实现人体下肢运动的全方位辅助,提高患者的 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工作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展了一些关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设 计、运动控制、传感器融合等方面。
源、传感器等部分。
数据采集
03
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步态周期
、步长、步高、关节角度等。
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预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 如步态周期、步长、步高和关节角度等。
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展示分析结果,包括患者步态特征的变 化趋势、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效果评估等。
该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康复领域,还可以应用于辅助行走、运动员训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和市场价值。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体下肢的运动生理特征,研究人员根据人体下肢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 了一种基于生物学原理的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机构。这种机构能够模拟人体行走 时的步态,并能够根据患者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意图进行相应的调整。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临床康复应用进展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临床康复应用进展
外骨骼机器人用于康复领域.需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方可进人医疗机构进行使用 为此一些外骨骼机器人经过多年的电气安全检测、设计改进 及临床试验,先后取得了不同国家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 较著名的品牌如表1所示。
762
3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康 复 医 学 中 心 ;4
通讯作者
www. 761
Chinese Journal o 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un. 2021, Vol. 36, No.6
手功能的运动障碍患者的行走和H常康复训练|H|,如图1(e ) 所 示 但 REX机 构 复 杂 、笨 重 ,体 积 较 大 ,步行速度缓慢 (2m/min),导致训练强度过小.康复训练效果受到一定程度 的影响
者使用。

按需助力型:H A L 能够通过选择助力模式,实现外骨
骼机器人对穿戴者实时的按需助力,减轻穿戴者的出力,增 加 穿 戴 者 的 步 行 时 间 与 步 行 距 离 如 图 1 ( c ) 所示。H A L 先
后推出了双下肢和单侧腿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1M1,主要用于
帮 助 残 疾 人 、老 人 助 行 助 力 以 及 培 训 医 生 和 物 理 治 疗 师 ,帮
综 上 ,不完全截瘫患者、偏瘫患者应用外骨骼机器人进 行长时间的真实地面行走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其自身的步行 速度与步行效率提升。 3 . 2 . 2 纠正偏瘫步态: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大量类人行走 训练,能帮助患者恢M或重建正确的行走姿势: Watanabe H 等1251通 过 一 组 2 2 例 亚 急 性 脑 卒 中 偏 瘫 患 者 的 随 机 、对照试 验 ,证明单侧外骨骼机器人HAL的康复训练相比于对照组 的常规训练,患者的下肢运动节律,行走左右腿的对称性、平 衡性都有了统计意义h 的显著提高3 大艾在进行临床试验 中,也发现下肢外骨骼机器人AiWalker能促进偏瘫患者下肢 运动对称性与平衡性的显著改善。 3 . 2 . 3 缓解肌肉痉挛: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行走训练,能 够帮助患者进行大腿、小 腿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肉群 牵拉,缓解肌肉痉挛。在 ReWalk—组外骨骼机器人临床试 验中,13例患者完成痉挛等级测试,其 中 1例痉挛等级升高、

下肢康复机器人PPT

下肢康复机器人PPT

总结
首先根据人体参数和步态轨迹对下肢康复机器人工 作空间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康复机器人总体设计要求 设计了总体方案,步态机构实现整个下肢的运动,姿态机 构实现下肢踝关节的位姿运动。最后设计出脚踏式下 肢康复机器人总体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军强,王娟,赵海文,等.下肢康复训 练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J].机械设计与 制造,2013(9):220-223. [2]郭素梅,李建民,吴庆文,等.Lokomat 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的 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9496.

选用电动机驱动的驱动方式。步态电机和姿态电机都采 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总是与其对应的同等功率的伺服电 机一起配套使用。通过脉冲输入接口来接受从上位控制器发 来的脉冲序列,进行速度和位置的控制,通过数字量接口信 号来完成驱动器运行的控制和实时状态的输出。
14
2.6机械部分总体结构
它由大电机1、小电机2、磁粉制动器3、底座4、座架5、把手6、操作台 7、箱体8、连杆9、同步带传动机构10、踏板11组成。
2. 机器人总体设计
根据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以及模 拟正常人步态轨迹研究和设计了机器人总体结构。
4
3.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建立了机器人主体机构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 理及其创新点,同时对机器人主要零部件、主要 连接机构、主要传动进行了说明。
4.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制
分析了康复控制策略,确立了集中控制的控 制方式,完成了总体控制平台的搭建。
2
运用绘图软件对机器人主体结构进行构件设计, 阐述了机器人工作原理。分析现有的下肢康复机 器人技术特点,阐明了本脚踏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的技术优点。根据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为整个下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二、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原理 (6)2.1 外骨骼机器人的基本结构 (8)2.2 动力系统设计 (9)2.3 控制系统设计 (10)2.4 传感器及其融合技术 (12)2.5 人机交互与控制系统设计 (13)三、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性能分析 (14)3.1 功能性评价指标 (16)3.1.1 平衡性能 (17)3.1.2 协调性能 (19)3.1.3 敏捷性能 (20)3.2 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21)3.2.1 结构强度与刚度 (23)3.2.2 重量与功耗 (24)3.2.3 结构可拆卸性 (25)3.3 控制性能评价指标 (26)3.3.1 控制精度 (27)3.3.2 反馈速度 (28)3.3.3 自主学习能力 (29)四、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31)4.1 实验条件与方法 (3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4.2.1 功能性测试结果 (34)4.2.2 结构性能测试结果 (36)4.2.3 控制性能测试结果 (36)五、结论与展望 (38)5.1 研究成果总结 (39)5.2 存在问题与不足 (40)5.3 后续研究方向与展望 (41)一、内容概述“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文档旨在全面介绍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过程及其性能分析。

本段落将简要概括文档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文档将介绍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长,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设备,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行走、站立等动作的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文档将阐述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与流程,这包括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方面。

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

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

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科技领域的不足。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我需要不断学 习和探索新的科技知识。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医疗事业贡献 自己的力量。
《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仅让我了解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还让我 感受到了科技为医疗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潜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医疗领域,科技 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控制。通过先进的算 法和传感器技术,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患者的运动状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 复方案。这种智能控制不仅提高了康复效果,也降低了医疗人员的负担。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科技的力量无穷。它不仅能够解决许多医学 难题,为患者带来福音,还能够提高医疗效率,减轻医疗人员的负担。我相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将会在未来的医疗领域发挥 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这是《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本章通过实验验证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内容全面:本书涵盖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控制的各个方面, 从基础知识到最新研究进展,再到系统设计和实验验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 的知识体系。
结构清晰:目录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组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方便读者快 速了解全书内容。
这本书还探讨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它介绍了如何利用传感器、算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控制。通过智能控制, 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运动需求,提高康复效果。
这本书还介绍了康复增力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外骨 骼机器人应用于康复治疗中,包括在物理治疗、职业治疗以及家庭康复等领域的应用。它还讨论 了外骨骼机器人在未来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介绍
1产品功能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用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利用大脑具有的可塑造性,促进神经组织功能进行代偿或者重组,弥补受到损伤的神经细胞所缺失的功能,从而使得患者提高运动控制能力,促进各个关节肌群的协调运动,最终恢复步行功能。

采用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代替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方面:
a)维持关节活动度;
b)防止关节挛缩;
c)纠正步态;
d)重塑神经系统。

2性能参数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如图1所示。

图1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其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a)患者身高适应范围:150cm~180cm;
b)患者最大体重:100kg;
c)康复训练速度:0.5km/h~3km/h;
d)运动跑台尺寸:长1.9米,宽0.85米;
e)吊带升降电动控制;
f)力矩电机最大输出力矩可在驱动器内设置,髋关节最大力矩50Nm,
膝关节电机最大力矩14Nm;
g)被动训练康复模式(外骨骼带动患者下肢运动);
h)供电:220VAC~240VAC,50Hz;
i)空间需求:5m×3m×2.5m;
j)工作环境条件:温度10℃~30℃,相对空气湿度30%~75%,气压70kPa~106kPa;
3系统组成
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由穿戴式下肢牵引系统、悬吊式减重系统和运动跑台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悬吊式减重系统
穿戴式下肢牵引
系统
运动跑台
图2下肢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结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