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版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6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思想上: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部分知 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洋
高考导航
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发展和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想。
4.社会生活与习俗方面: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西餐、西式住宅逐渐传入 中国,西方的风俗习惯、婚姻观念等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及 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并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 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清政府开始由“敌对”到采取对外 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和好”的政策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 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初步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D 材料中晚清时期以土产鸦片对抗进口鸦片的主张,体现了对民族 经济的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中以土产鸦片
高考导航
对抗进口鸦片的主张和措施,不利于减少中国市场上的鸦片数量,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用土产鸦片对抗进口鸦片,以保护国内市场,无法推动社会生活 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无论进口鸦片还是土产鸦片的泛滥,都会严重破坏中国 经济,无法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故C项错误。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爆发原因
高考导航
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②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2.洋务运动 (1)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
高考导航
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评价: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 济侵略。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民族危机的加高深考导航
1.(2018课标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 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 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D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第七讲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 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考点一 民族危机的加深
高考导航
考点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考点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阶段特征 栏目索引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高考导航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2019河北衡水模拟)鸦片战争前后,社会上流行以土产鸦片对抗进口鸦片 的思潮,林则徐是这一主张的代表。郑观应也建议人们“多食川土,而少食洋
高考导航
土”。在鸦片贸易合法后,朝廷采用李鸿章的主张,对土药实行低税方案,以 有利于土药同进口洋药的竞争。上述主张和措施 ( D ) A.有利于减少中国市场上的鸦片量 B.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C.提高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D.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高考导航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 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没有真正 实行。
现了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一、政治:1840—1895年西方列强侵华与农民阶级的抗争
高考导航
1.两次鸦片战争 (1)1840年英国发动了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鸦片战争,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 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英法联合发动 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程度加深。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局限性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其领导者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
高考导航
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同时领导集团内部争 权夺利的矛盾加剧,最终酿成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在小生产的 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反社 会发展规律,不能实现;《资政新篇》由于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而无法实 施。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
高考导航
义企业产生。这些企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产生了。
概念补遗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近代性 民族性 广义
从生产力角度:使用机器生产 从所有权角度:中国人创办的工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要是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都是近代民族工业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三、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李鸿章、 曾国藩等
资产阶级早期维 王韬、
新派
郑观应
主要思想及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推行“商战”
影响
“开眼看世界”的思高想考发展导成航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二、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高考导航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纺”与“织”分离,“织”与 “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 地位。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一
栏目索引
一、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政治上
高考导航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并逐渐丧
失了更多的主权,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B 材料主要强调国人对洋货倾销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变化过程,并未 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从国人认为洋货倾销造成财富外泄到提出
高考导航
“商战”主张,体现了国人对近代经济运行方式的理解的深入,因此B项符合 题意;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中“鸦 片战争后”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洋务运动对近代商办企业兴 起的影响,排除D项。
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西交往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
发展;洋务运动的开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社
中国
会生活不断变化,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报刊业发展迅速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 向西方学习进入“制度”阶段,维新派倡导维新思想,体
思想,此时期学习西方“器物”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启蒙作用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概念补遗 “西学东渐” 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通常而言是指
高考导航
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国家或地区学术思想 的传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狭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营资本创办的工业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4.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
高考导航
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 生;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1877年福建巡抚在 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 的中文报刊。
考点一
栏目索引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与局限性
1.革命性
高考导航
(1)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与清政府对峙;颁布了纲领性文 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 略的革命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 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D 地方官员在上奏中要求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涉外事件,说明国人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
高考导航
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当时朝贡体系尚未完全解体,故B项错误。材
料中地方官员只是在上奏中提供建议,无法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故C项错
误。
考点一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特别补充 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
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前
ຫໍສະໝຸດ Baidu
特点 以天朝上国自居,贵华贱夷,闭关锁国
高考导航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强了开眼看世界意识
19世纪60—80年代
中体西用、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19世纪90年代 至20世纪初
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 外交政策调整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策略和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西方认为甲
高考导航
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日本将中国“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
放出来,而清政府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清政府不谙 熟近代外交,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舆论宣传掩盖其侵华的本质 目的和晚清政府的不作为,未反映A、B、D三项。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
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经济上 (1)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
高考导航
购,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抵 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栏目索引
2.(2018课标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高考导航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 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C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2019广东深圳模拟)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 “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高考),亦导航可从洋商手中 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吁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 出。以上变化说明了 ( B ) A.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D.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