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 讲义
《特异性免疫应答》讲义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神奇而强大的防御机制,那就是特异性免疫应答。
简单来说,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针对特定的抗原物质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要理解特异性免疫应答,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抗原。
抗原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多糖等分子,也可以是自身细胞发生变异产生的异常蛋白质。
当这些抗原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来对抗它们。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特异性,它能够精准地识别和针对特定的抗原;二是记忆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身体曾经接触过某种抗原,再次遇到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地做出反应。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由 T 淋巴细胞来执行。
当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和处理后,它们会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会分化成不同的效应 T 细胞,比如细胞毒性 T 细胞。
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者肿瘤细胞。
它就像是身体里的“杀手”,精准地攻击那些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
(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则主要依靠 B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在接触到抗原并在辅助性 T 细胞的帮助下,会被激活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抗原失去活性或者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记忆 B 细胞则具有记忆功能,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它们能够迅速被激活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快速清除抗原。
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一)感应阶段在感应阶段,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激活它们。
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相应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入体液,发挥免疫效应。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故此过程也称为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依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对T细胞依赖抗原(TD-Ag)的免疫应答和对T细胞非依赖抗原(TI-Ag)的免疫应答。
在应答过程中,前者需要Th细胞的辅助,后者不需要。
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
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BCR所结合的抗原,并对抗原进行加工,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peptide-MHCⅡcomplex,pMHC),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识别,Th活化后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又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不同:①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抗原;②BCR能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表位的空间构象;③BCR对抗原的识别不需APC的加工和提呈,亦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特异性抗原提供第一信号启动B细胞活化,而共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使B细胞完全活化。
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又称抗原刺激信号,由BCR-CD79a/b (BCR-Igα/β)和CD19/CD21/CD81共同传递。
1. BCR-CD79a/b信号BCR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即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但由于BCR重链胞质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故需经BCR复合物中的CD79a/b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与CD3类似,CD79a/b胞质区亦存在ITAM。
医学免疫学课件 13 体液免疫应答
一、 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CR特异性识别天然抗原的抗原决定簇 直接识别,无需APC加工处理 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一)B细胞活化信号要求(双信号)
第一活化信号:BCR/共受体+Ag 第二活化信号:CD40+CD40L(活化 Th) CKs:Th2释放的CKs辅助B活化增殖分化
(第1信号) (第2信号)
活 化
B活化、
Th活化增殖分化
增 殖
增殖、 分化
IL-4、5、6
Th2
分
化
Bm
浆细胞
效 应
IgM (最早) IgG 、IgA 、IgE等 (Ig类别转换)
阶
段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TI-Ag
B1
浆
Ab go
TI-1 Ag:LPS, B细胞丝裂原 TI-2 Ag:细菌荚膜多糖
三、效应阶段(抗体的效应)
中和作用 调理作用 激活补体 ADCC效应
靶 细 胞
中和病毒
中和外毒素
抗体的中和作用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溶解抗原靶细胞
调理吞噬作用
靶 细 胞
ADCC
(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TD 抗 原 诱 导 体 液 免 疫 应 答 的 过 程
第十三章 B 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抗原特异性 B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 生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Ag
B
浆
Ab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go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go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go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1.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反应。
不同的抗原会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即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对不同抗原有不同的免疫防御能力,形成了免疫记忆。
2.多样性: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肿瘤细胞等。
这种多样性是由于机体内存在数以百万计的特异性淋巴细胞,每个淋巴细胞均能产生针对其中一种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认识和记忆: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即一旦机体接触过其中一种抗原,就能在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对抗原进行防御,形成免疫记忆。
这种记忆是由长寿命的记忆淋巴细胞实现的。
4.柔顺性: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够灵活应对抗原的变化。
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不同的抗体或表位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从而应对不同抗原的变异。
1.抗原呈递和抗原递呈:特异性免疫应答需要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给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会内化抗原,并将其分解成小的抗原肽片段,然后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呈递给T淋巴细胞。
2.T细胞的活化: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肽片段呈递给T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TCR)。
一旦抗原肽片段与TCR结合,会激活T细胞并产生细胞信号传导,包括钙离子流入、激活细胞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激活。
这些信号会促使T细胞增殖和分化,分化成不同类型的效应T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3.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一旦Th细胞被激活,它可以与B细胞相互作用,促进B细胞活化和增殖。
受到Th细胞的刺激,B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开始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
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侵入细胞和其他效应,起到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细胞免疫效应:特异性免疫应答还包括细胞免疫效应。
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PPT人卫7版13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B1细胞 : CD5+ TI 抗原 IgM, SIgA
(2) B2细胞: CD5TD抗原 IgG
TI-1和TI-2抗原
(一)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TI-1抗原
12
B1 细胞
(1)BCR (2)丝裂原受体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高度重复的表位,B1 细胞的mIg广泛交联, 激活B1细胞。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
Y
B
信号 1
信号 2
Th
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FN-γ
TGF-β
B
B
B
B
BB B
PC
B
B
B BB B
B
增殖和分化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六)浆细胞的形成
(七)记忆B细胞(Memory B Cells, Bm)的产生
一、初次应答
所需抗原量多、抗体潜伏期长、抗体效价低、 维持时间短、与抗原亲和力低、以IgM为主;
二、再次应答
所需抗原量少、抗体潜伏期短、抗体效价高、 维持时间长、与抗原亲和力高、以IgG为主。
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1 .调理作用 2 .补体激活 3. ADCC 4. 中和毒素
Figure 1-24 part 2 of 3
TI-2 抗原
1
B1 细胞
TI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抗 100000
原
特 10000
异
性 1000
抗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部分以黑体打印。
第1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的组织结构、细胞组成、微环境、功能;胸腺外的T 细胞发育(二)骨髓的组织结构、微环境、功能;骨髓外的B细胞发育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的体内分布、结构、功能(二)脾的结构、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点(四)三级林把组织(五)淋巴细胞再循环第2章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立体结构、其他成分、水解片段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抗体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五、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六、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及其优缺点)第3章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概述:组成、命名、理化性质、代谢二、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及其共同末端效应三、补体活化的调控四、补体受体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六、补体系统与疾病第4章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的概述:分类、共同特点、表达与功能调节二、细胞因子受体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四、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五、细胞因子各论(掌握一些重要细胞因子的来源、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六、细胞因子与临床第5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二、参与抗原摄取与提呈的CD分子(CD1的生物学作用)三、参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四、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五、CD分子与临床第6章粘附分子一、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二、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三、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一)黏附分子的免疫学作用(二)黏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四、粘附分子与临床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概述:基本概念、小鼠MHC二、人类MHC(一)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二)HLA复合体等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分类与命名(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及其意义(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三、HLA抗原系统(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三)HLA抗原的表达(即组织分布)及其调控四、MHC的功能(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五、HLA与医学的关系第8章造血干细胞一、造血干细胞的概述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淋巴样干细胞及其分化(详见第9章)】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第9章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一)T细胞的个体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二)T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T细胞亚群及功能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的个体发育(抗原非依赖期的阴性选择;抗原依赖期)(二)B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的一般特征、主要生物学功能附: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概念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即DC的来源、分化、发育、迁移、分布、分类及生物学功能(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激活及生物学作用(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特点)(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二、其它免疫相关细胞第11章抗原与抗原提呈一、抗原概述(一)抗原的性质:异物性、一定的理化性状、完整性(二)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交叉反应(三)抗原的种类(四)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其他成分:免疫佐剂、丝裂原、超抗原二、抗原提呈(一)溶酶体提呈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二)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三)交叉提呈途径(四)非经典MHC分子(CD1)提呈途径第12章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一、免疫应答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二)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三)T细胞活化的胞内分子机制(四)T细胞增殖、分化(五)T细胞介导的效应1、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2、CD4+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1、B细胞识别TI抗原2、B细胞识别TD抗原(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四)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四、其他免疫细胞的效应机制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一、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二)BCR、TCR基因重排(三)BCR、TCR多样性的机制二、免疫应答的记忆性三、免疫耐受性(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耐受、外周耐受(四)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五)人工诱导免疫耐受与临床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一、细胞凋亡概述(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三)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四)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导二、细胞凋亡与免疫生理(一)免疫细胞的中枢发育与凋亡(二)淋巴细胞的致凋亡效应三、细胞凋亡与免疫病理第15章天然免疫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固有免疫识别的PAMP,往往是病原体赖以生存,因而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对此,病原体很难产生突变而逃脱固有免疫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②重组酶—特异性识别并切除RSS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等位排斥
指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
或重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得到表 达。保证一个B细胞只表达一种轻链和一种重链。
同种型排斥 指κ轻链和λ轻链之间的排斥,
一个B细胞只能表达其中一种κ链或链。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class switching,isotype switching)
Vk
Germline
Jk
Ck
Rearranged 1° transcript
Spliced mRNA
Ig重链V区基因重排
Cm
VH 1-123
DH1-27
JH 1-9
Ig重链C区基因重排
Cm Primary transcript RNA AAAAA
Each domain of the H chain is encoded by a separate exon
类别转换
抗原激活B细胞后,膜上表达
和分泌的Ig类别会从IgM转换成IgG、IgA、
IgE等其它类别或亚类的Ig,即Ig的V区不 变C区发生转换,这种现象称类别转换。
膜型Ig和分泌型Ig重链基因重排
发生时间:在转录加工中造成 由两个外显子决定(SC分泌型、MC膜型)
在转录时,若是转录到SC,则为分泌型Ig。
C基因组成
BCR、TCR基因的重排
重排发生在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 BCR和TCR胚系基因中隔开的V、(D)、J基因片 段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排,形成V(D)J连接重排后 的DNA。
转录初级RNA,剪接形成mRNA(含C基因)
翻译为重链( β、δ链)或轻链( α、γ链)
第十三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一般规律(掌握)
初次应答 和 再次应答的比较
特性
APC
抗原浓度 抗体生成
潜伏期 高峰浓度 维持时间 Ig类别 亲和力
无关抗体
初次应答 DC、M 高
5-10天 较低 短 主要为IgM 低 多
再次应答 B细胞 低
2-5天 较高 长 IgG、A 高 少
TD-Ag
Tm
CD8+T
CTL
APC
3 Ig类别转换:在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 Ig V区不发生改变,而CH区发生改变的现 象称为Ig类别转换。
只有经过了体细胞突变及亲和力成熟而 存活下来的B细胞才能发生Ig类别转换。
影响Ig类别转换的因素:(补充内容,了解)
1、抗原种类:TI抗原易诱导IgM,常不引起类别转换; TD抗原主要诱导抗体向IgG转换;变应原主要诱导 抗体向IgE转换。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immune response) 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所引发的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初次应答的晚期,再次遭遇相同抗原刺激,记忆
性淋巴细胞可迅速、高效、特异地产生的应答。
一 初次免疫应答
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1 体细胞高频突变: 在生化中心的B细胞的每次分裂中,IgV
基因突变率大约为10-3,远大于其他体细胞的 突变率10-10 。
这种IgV基因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称为IgV 基因的体细胞高频突变。可导致B细胞的BCR的 多样性及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亲和力改变。
2 抗体亲和力成熟: 只有带高亲和力BCR 的B细胞才能被选择存活下来,进一步合 成、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这一过程。仅少 数能成熟。
免疫学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二、 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 胚胎发育期形成的免疫耐受原则上可长期持续,不会轻
易打破。而后天形成的耐受,可持续一段时间,可随诱导因 素的消失而解除。
1. 记忆性T细胞的特征 ① Tm(memory T cell)比Tn( naïve T cell)更易激活,所需
抗原浓度较低; ② Tm对协同刺激信号的依赖性较Tn低; ③ Tm分泌的CK更多,且对CK更敏感; ④ Tn寿命短,Tm寿命长, CK(IL-15)维持其生存; ⑤ 记忆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CD4+T细胞辅助。
中枢耐受
(2)外周耐受
① 克隆清除和免疫忽视
• 克隆清除是指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有 高亲和力,且浓度高时,经APC提呈,可致此类T细胞 克隆清除(delection)。
• 若T细胞克隆的TCR对组织特异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 且浓度很低时,经APC提呈,不足以活化相应的T细胞, 这种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抗原并存,在正常 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称为免疫忽视 (immunological ignorance)。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
T细胞和B细胞耐受比较
• 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抗原剂量低,耐受持 续时间长(数月-数年)
• B细胞耐受,所需抗原剂量较大,持续时间短 (数周) 抗原性质
• 蛋白单体易诱导免疫耐受,可溶性抗原较颗粒性 抗原诱导免疫耐受。 抗原免疫途径
• 口腔、静脉注射解聚的抗原容易诱导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实验的诱导
(3)免疫耐受诱导条件 ① 抗原因素
《特异性免疫应答》 讲义
《特异性免疫应答》讲义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当我们的身体遭遇病原体的“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其中,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一种高度专门化、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免疫系统是保卫这个国家的军队。
而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这支军队中的特种部队,它们专门针对特定的“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相互协作,共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就像是一支由特种兵组成的部队,它们直接与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进行战斗。
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部后,细胞会把病原体的一些特征片段展示在细胞表面。
这个时候,一种叫做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免疫细胞就会识别这些特征片段,并对被感染的细胞发动攻击。
细胞毒性 T 细胞就像是训练有素的杀手,它们能够释放一些物质,导致被感染的细胞破裂死亡,从而消灭藏在其中的病原体。
而且,细胞免疫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变异的自身细胞,比如癌细胞,起到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
三、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则像是一支由导弹部队组成的队伍,它们通过释放抗体来攻击病原体。
首先,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会被一种叫做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细胞摄取和处理。
然后,抗原提呈细胞会把病原体的特征信息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接收到信息后,会激活 B 细胞。
B 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和发育,最终变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抗体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它们能够特异性地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病原体失去活性,或者更容易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四、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在感应阶段,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的抗原。
就好像是军队的侦察兵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在反应阶段,免疫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这就像是军队在根据敌人的情况进行战略部署和部队集结。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介绍、特点、临床表现、检查及其防治.PPT
致敏B细胞
记忆B细胞
抗 原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抗体免疫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外病原体和毒素
抗体怎么发挥作用呢?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 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 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 为细胞所接受,丧失毒性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蛋 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 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促进
辅助性 T细胞 C
E T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
识别 消灭 被感染的体细胞 或癌细胞
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 胞能分泌穿孔素,使靶 细胞溶解而死。 被感染的靶细胞 裂解死亡,那靶细胞 中的病原体呢? 病原体重新进入 体液中,机体通过体 液免疫发挥作用。
二、体液免疫过程
效应B细胞中哪种细胞器 含量较多?
B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活化的辅 助性T细胞
子物质。
特点
异物性(非己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但也可以是自身一些衰老、破损、死亡和异常的细胞。
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发
生免疫反应。
化学本质:蛋白质
抗体 形态:Y型 特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产生及分布: 效应B细胞——主要在血清中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淋巴干细胞
(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一部分)
体液免疫
作用 对象 例如细胞外的病原体、 毒素、可溶的蛋白质 直接作用于抗原
细胞免疫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癌细胞等
效应B细胞产生的 抗体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 作用 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 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方式 性结合。
第十三、四章免疫应答
Ti-Ag诱导免疫应答特点: ①不需Th细胞的辅助 ②只诱导IgM类抗体的产生
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及其特点
特 点 初次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剂量 大 小 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产 初次接受某一抗原刺激时 生的免疫应答。 产生的免疫应答。 潜伏期 长,5~10 天 短,2~3天 抗体滴度 抗体类型 低 IgM为主 高 IgG为主
作业
2.选择题 (4)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5)下述哪种抗原为自身抗原?() A.肿瘤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病毒性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细菌抗原 (6)关于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需要抗原刺激 B.不需要APC参与 C.B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Ig仅在细胞外发挥效应 E.对TD抗原的应答需Th细胞辅助
㈠第一活化信号(Ag刺激信号)的产生 ㈡第二活化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的产生 1. Th细胞的活化
2. Th细胞辅助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B细胞作为APC将抗原提呈给Th细胞,在与 ①活化的 Th 细胞表达 CD40L 与B细胞的 B细胞、 Th 细胞表面的 多对协同刺激分子 Th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Th细胞受到双信 CD40 相互作用; B 细胞上的BCR (即 mIg )与抗原结合,产 相互作用(主要为 CD40 与 CD40L )产生第二 号的作用, Th细胞活化。 ②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辅助 B细胞的活化、 活化信号。 生第一活化信号。 增殖、分化。
第三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2.活化的Th2细胞释放IL-4、5、6、10等诱导B
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 3.Tc细胞亚群可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因子, 直接发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应答》 讲义
《特异性免疫应答》讲义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免疫系统,它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抵御着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免疫系统中的“精锐部队”,是机体在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能够精准地识别和应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种病原体都有其对应的“钥匙”,而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制造出与之匹配的“锁”来进行防御。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 T 细胞来执行“作战任务”。
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部时,T 细胞会被激活。
其中,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直接攻击被感染的细胞,将其摧毁,从而阻止病原体在细胞内的繁殖和扩散。
体液免疫则依靠 B 细胞发挥作用。
B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抗体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使其失去活性或者更容易被清除。
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会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细胞和 B 细胞。
这就像是给免疫系统发送了一份“敌情报告”。
反应阶段是免疫系统的“备战阶段”。
T 细胞和 B 细胞接收到抗原信息后,会被激活、增殖和分化。
T 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的效应 T 细胞,B 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效应阶段则是免疫系统的“作战阶段”。
效应 T 细胞会直接杀伤靶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中和毒素、调理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等,从而清除抗原。
四、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抗原提呈细胞会将抗原分解成小片段,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复合物,然后将其展示在细胞表面,供T 细胞识别。
特异性免疫ppt课件模板
效应淋巴细胞在特异 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 用,能够迅速有效地 杀伤靶细胞和病毒感 染细胞,防止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特异性免疫在免疫系统中 的作用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特异性免疫的起源:源于非特异性免疫,是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
特异性免疫的识别能力:能够识别并清除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等。
非特异性免疫的快速反应:在感染初期,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快速反应,阻 止病原体侵入。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作用:特异性免疫能够通过产生抗体等 方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效果。
调节免疫系统反应
激活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可以激 活体内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 胞,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记忆功能: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 能,当身体再次遭遇同样的病原体 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地作出反应, 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第二信号来源: 淋巴细胞上的受 体相互作用
激活的后果:产 生效应T细胞和 抗体,记忆淋巴 细胞的形成
效应淋巴细胞的产生及作用
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 T细胞或B细胞:在 抗原的刺激下,T细 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 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 浆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或释放穿孔 素等杀伤介质,能够 杀伤靶细胞和病毒感 染细胞:浆细胞产生 的抗体能够与病原体 结合,从而消除病原 体
之结合
免疫应答信号 转导:传递抗 原识别信号, 启动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应答》 知识清单
《特异性免疫应答》知识清单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的身体遇到某种特定的“敌人”(抗原)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精准的防御机制来对抗它。
这种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耐受性等特点。
特异性意味着免疫系统能够精确识别并针对特定的抗原产生反应;记忆性则使我们的身体在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能够更快、更强地做出应答;耐受性保证了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产生过度的攻击。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三个主要阶段: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阶段、免疫效应阶段。
1、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这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起始阶段。
抗原提呈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以抗原肽MHC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细胞表面,然后提呈给 T 细胞和 B 细胞。
T 细胞通过其表面的 TCR 识别抗原肽MHC 复合物,B 细胞则通过其表面的 BCR直接识别天然抗原。
2、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T 细胞和 B 细胞在抗原和共刺激分子的作用下被活化,活化后的 T 细胞和 B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记忆 T 细胞和浆细胞、记忆 B 细胞。
对于 T 细胞来说,不同的 T 细胞亚群(如 CD4+辅助性 T 细胞和CD8+细胞毒性 T 细胞)会在活化后分化为不同的效应细胞,发挥不同的免疫功能。
对于 B 细胞,活化后会经历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最终分化为能够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具有记忆功能的记忆B 细胞。
3、免疫效应阶段这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作用的阶段。
效应 T 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或分泌细胞因子来发挥免疫效应。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则可以通过中和毒素、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等方式清除抗原。
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医学免疫学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
浙中医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2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不同:
① 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 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抗原; ② BcR能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 原降解所暴露表位的空间构象; ③ BCR对抗原的识别不需APC的加工和提呈,亦无 MHC限制性。
2. 对数期此期血清抗体量呈指数增长,抗原剂量及抗原性质是决定抗体 量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
3. 平台期此期血清中抗体浓度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水平到达平台 期所需的时间和平台的高度及其维持时间,依抗原不同而异,有的平 台期只有数天有的长至数周。
4. 下降期由于抗体被降解或与抗原结合而被清除,血清中抗体浓度慢慢 下降,此期可持续几天至几周。
6
浙中医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7
(三) 细胞因子的作用
活化B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在活化T细胞分泌的细 胞因子(如IL-4,IL-5,IL-21)作用下大量增殖。细胞因子诱导 的B细胞增殖是B细胞形成生发中心和继续分化的基础。
浙中医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8
(四) T、B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这种辅 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作用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CD40/CD40L- CD40 组成性表达在B细胞、单核细胞和DC表面;
CD40L则表达在活化的Th细胞表面:CD40L 与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活化的第二信号。 与T细胞类似,如果只有第一信号没有第二信号,B 细胞不仅不能活化,反而会进人失能的耐受状态。
浙中医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首先IgM-Cu转换为连接Cy , Cα或Cs,因而分泌 的抗体类别转换为IgG , IgA或Ig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1.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
其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
2.免疫应答特异性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或、________仅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________或、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多种多样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分子基础。
3.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涉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TCR多样性的机制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
5. 免疫耐受乃机体对_____刺激表现为______ “免疫不应答”的现象。
6. 抗原剂量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适当抗原剂量免疫机体易诱导_______,而过低或过高剂量抗原刺激均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低剂量可诱导T、B细胞_______;高计量诱导诱导T、B 细胞_______7. 免疫耐受按其形成机制不同,分为_______及_________。
8.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应答的一般共性,它们均需_______诱导产生,并具有_______和_______。
9.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0. 免疫耐受与一般免疫应答的相同点有:需_______刺激,有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等相同点11. 抗原的性质是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之一,一般说来抗原分子量小,其_________差, ___________强;可溶性抗原常为__________,而颗粒性抗原易于引起_______。
12. 机体因素可以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在胚胎期或新生期_____诱导免疫耐受, •成年机体一般______诱导免疫耐受,常须联合应用_________措施以加速其诱导过程.二、多选题[A型题]1.首先发现免疫耐受现象的是:A.BurnetB.MedawarC.JerneD.OwenE.Richard2. 最易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A.口服B.皮下注射C.静脉注射A.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3.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A.胚胎期B.新生儿期C.儿童期D.青年期E.老年期4. 免疫耐受性的形成具有如下细胞学特点A.T细胞和B细胞必须均耐受B.T细胞形成耐受较难,耐受维持时间较长C.B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较短D.T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也较长E.以上都不对5.低剂量的TD抗原A.只能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B.只能诱导B细胞产生耐受C.可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D.不能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E.以上都不对6.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A.颗粒性抗原B.可溶性抗原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D.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E.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7.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 B细胞B. 巨噬细胞C. 单核细胞D. T细胞E. NK细胞8. 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是A. Th1细胞缺损B. 巨噬细胞功能障碍C.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D. Ts和B细胞发育不全E. 抗独特型抗体的作用9.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解除免疫耐受性A. X线照射B. 注射大剂量耐受原C. 注射维生素CD. 注射交叉抗原E. 注射干扰素10.诱导免疫耐受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皮内注射聚合的抗原B.静脉注射聚合的抗原C.肌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D.静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E.皮内/皮下同时注射抗原11.为诱导成年机体发生免疫耐受,常用的方法是A.抗原和免疫佐剂联合使用B.单独使用抗原C.抗原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D.接种卡介苗B.抗原和有丝分裂原联合使用12.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发生在: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脾脏E.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3.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通过哪种机制被排除?A.阳性选择B.阴性选择C.MHC限制性D.免疫忽视E.免疫偏离14.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其原因是:A. 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B.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C.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D.具有从母体内获得的IgG抗体E.免疫系统已基本发育成熟15.形成高带耐受的细胞是A. B细胞B. T细胞C.T细胞和B细胞D. 单核细胞E. NK细胞16.产生低带耐受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MφD.NK细胞E.T细胞和Mφ17.特异性抗原受体(TCR和BCR)的V区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A. 编码V区的胚系基因数量巨大B. 由数量不多的V区胚系基因片段组合拼接而成C. 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高频突变D. 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类别转换E. 在抗原刺激下V区基因发生二次重排[B型题]A.B淋巴细胞B.NK细胞C.T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1.最容易产生免疫耐受的细胞是:2.仅在大剂量抗原时发生免疫耐受的细胞是:3.产生低剂量耐受的细胞是:A.同种异型器官移植B.肝癌C. 自身免疫病D.急性肠胃炎E.急性病毒性感染4.需诱导免疫耐受5.需解除免疫耐受[C型题]A.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B.解除免疫耐受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肿瘤的免疫治疗需2.自身免疫病的治疗需3.防治移植排斥反应需A.TD抗原B.TI抗原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4.可诱导低带耐受5.可诱导高带耐受[X型题]1.低带耐受的特征包括:A.B淋巴细胞参与B.T淋巴细胞参与C.产生速度快D.持续时间长C.任何抗原可诱导2.高带耐受的特征包括: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B.产生速度慢C.持续时间短D.只有TD-Ag诱导E.TD-Ag和TI-Ag均可诱导3.作为一种良好耐受原应具备哪些性质?A.为颗粒性抗原B.分子量小C.是聚合体形式D.为可溶性抗原E.是单体形式4.免疫耐受的机制是:A.克隆清除B.克隆无能C.免疫忽视D.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A.抑制细胞和独特型网络的作用5.免疫耐受的特点是:A.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B.除耐受原外,对其他抗原仍然可产生应答C.先天或后天获得D.易发生机会感染E.胚胎期或新生期易形成6.免疫耐受与正免疫应答的相同点A.需抗原刺激B.有特异性C.有潜伏期D.有免疫记忆E.产生免疫效应物质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免疫耐受A.同种异体移植物在体内长期存活B.AIDS患者对破伤风类毒素不能产生抗体C.机体对自身组织不能产生免疫损伤D.放疗后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E.病毒感染的同时机体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8.记忆性T细胞的特征A. 记忆性T细胞比naïve T 细胞更易激活,所需抗原浓度较低;B. 记忆性T细胞对协同刺激信号的依赖性较naïve T 细胞低;C. 记忆性T细胞分泌的CK更多,且对CK更敏感;D. naïve T 细胞寿命短,记忆性T细胞寿命长, CK(IL-15)维持其生存;E. 记忆CD8+T细胞的维持无需CD4+T细胞辅助。
9. 记忆性B细胞的特征A.记忆性B细胞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其数量增长为naïve B细胞的10 100倍;B. 产生抗体的量及其亲和力增高;C. 抗体类型转换,记忆性B细胞表达膜IgG、IgA、IgE;D. 抗原递呈能力增强:记忆性B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较naïve B细胞高,BCR亲和力高;E. FDC表面捕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维持B细胞记忆的重要分子基础。
10.TCR多样性的机制A. 组合多样性B.连接多样性C. 体细胞高频突变D.受体亲和力成熟E.受体类别的转换11.BCR(Ig)多样性的机制A. 组合多样性B.连接多样性C. 体细胞高频突变D.亲和力成熟E.抗体类别的转换三、名词解释1. 免疫耐受2. 耐受原3. 细胞克隆排除学说4. 低区带耐受5. 高区带耐受6.中枢耐受7.外周耐受1.何谓免疫耐受性?认识免疫耐受有何意义?2.试述免疫耐受维持与终止的条件?3.T细胞和B细胞形成的免疫耐受有何特点?4.试述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5.试述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因素?6. 简述TCR、BCR(Ig)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特异性获得性排他性多样性记忆性转移性耐受性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2.TCR BCR(Ig) TCR BCR(Ig)3.组合多样性连接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变4.组合多样性连接多样性5. 抗原特异性6. 正免疫应答低带耐受高带耐受7. 中枢耐受外周耐受8. 抗原特异性记忆性9. 抗原性质抗原的剂量、抗原免疫途径和刺激的持续时间10.抗原潜伏期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11. 免疫原性致耐受原性耐受原正相免疫应答12. 易不易免疫抑制二、多选题[A型题]1.D2.C3.A4.D5.A6.B7.D 8 .E 9.D 10 .D11.C 12.A 13.B 14.C 15.C 16.B 17.B[B型题]1.C2.A3.C4.A5.B[C型题]1.B2.A3.A4.A5.C[X型题]1.BCD2.ABC D3.BDE4.ABCDE5.ABCE6.ABCD7.AC8.ABCDE9.ABCDE 10.ABC11.ABCDE三、名词解释1.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应答。
2.耐受原:能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3.细胞克隆排除学说:在胚胎期或新生期接触抗原,处于未成熟阶段的T,B细胞克隆不产生应答,而是被清除或抑制,导致免疫耐受.4.低带耐受:过低剂量的TD抗原导致的T细胞产生耐受5.高带耐受:过高剂量的TD或TI抗原引起的T,B细胞耐受6.中枢耐受:指在胚胎期及在T/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免疫耐受。
7.外周耐受:在外周免疫器官,T/B淋巴细胞对内源性抗原或外源性抗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不应答。
1.免疫耐受是机体针对某种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认识免疫耐受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免疫自稳;在实践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以防治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通过解除免疫耐受而有利于对病原体的清除及肿瘤的控制。
2.免疫耐受的维持有赖于抗原的持续存在(重复注射),也与抗原剂量、抗原类型、抗原的性质等因素有关;机体免疫系统未成熟时,所诱导的免疫耐受维持时间长。
免疫耐受可特异终止,也可自发终止。
通过注射结构改变的抗原、交叉抗原或置换载体的新抗原均可特异性地终止免疫耐受;随着体内抗原被清除免疫耐受可自行消退。
4.免疫耐受机制非常复杂,分中枢耐受和周围耐受二方面的机制。
中枢耐受:解释中枢耐受的理论是克隆排除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胚胎期或新生初期接触抗原,处于未成熟阶段的T、B细胞克隆不产生应答,•而是被清除或抑制,从而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不应答;目前已证实在T、B细胞发育过程中,均经历阴性选择过程,将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克隆进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