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pptx课件(58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
3.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 信号。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 (百度文库护)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 官、首将。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 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 这更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 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小结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 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 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 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 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 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 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 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 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整体感知
傍晚 徘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 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 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 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诗歌分析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 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 暮晚归图。
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 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 孤独、抑郁的心情。
诗歌朗读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 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 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 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 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 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 “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 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 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识,疏通文意。 2. 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3. 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导入新课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 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 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 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这 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 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 诗坛上别具一格。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 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 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 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 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诗歌分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歌朗读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 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 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 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 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 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 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 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 《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 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 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 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作者简介
崔颢 (约公元704—754年)盛唐著 名诗人。汴州 (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年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 的诗歌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经历 边塞,诗歌的风格变为雄浑奔放。代 表作有《黄鹤楼》。
诗歌分析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 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诗歌分析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 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 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 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 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 配得恰到好处。
诗歌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诗歌分析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吊 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黄鹤楼,触 景生情,于是写了《黄鹤楼》一诗, 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诗文积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诗歌朗读
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 (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 (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 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 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 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 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 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 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 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 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 乡之情。
诗歌分析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名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句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 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
导入新课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 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 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古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诗歌分析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 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 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 边,所以自称属国。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分析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 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 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 的爱国热情。
诗歌小结 使至塞上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 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 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 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 做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维
叙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出使边塞
情 由
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内心抑郁
景 由
事 发
绘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
事 终
叙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战事繁忙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 的景象及到达边塞时的心境, 歌颂了守边将士不畏艰苦, 保疆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 壮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 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诗歌分析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 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 希 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 信号。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 (百度文库护)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 官、首将。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 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 这更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 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小结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 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 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 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 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 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 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 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 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整体感知
傍晚 徘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 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 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 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诗歌分析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 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 暮晚归图。
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 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 孤独、抑郁的心情。
诗歌朗读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 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 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 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 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 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 “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 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 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识,疏通文意。 2. 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3. 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导入新课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 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 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 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这 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 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 诗坛上别具一格。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 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 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 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 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诗歌分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歌朗读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
王绩【jì】(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 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 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 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 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 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 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 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 故乡东皋村。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 《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 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王绩《野望》作品 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 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作者简介
崔颢 (约公元704—754年)盛唐著 名诗人。汴州 (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年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 的诗歌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经历 边塞,诗歌的风格变为雄浑奔放。代 表作有《黄鹤楼》。
诗歌分析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 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诗歌分析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 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 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 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 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 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 配得恰到好处。
诗歌分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诗歌分析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吊 古怀乡之作。诗人登临黄鹤楼,触 景生情,于是写了《黄鹤楼》一诗, 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诗文积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诗歌朗读
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 (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 (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 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 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 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 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 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 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 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 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 乡之情。
诗歌分析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名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句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 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
导入新课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 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 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古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 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 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 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道诗作于赴边途 中。
诗歌分析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 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 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 边,所以自称属国。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分析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 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 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 的爱国热情。
诗歌小结 使至塞上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 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 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 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
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 做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维
叙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出使边塞
情 由
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内心抑郁
景 由
事 发
绘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
事 终
叙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战事繁忙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 的景象及到达边塞时的心境, 歌颂了守边将士不畏艰苦, 保疆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 壮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 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诗歌分析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 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 希 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