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杜绝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杜绝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虽然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却屡见不鲜,作为一种顽症,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呢?是教师素质不高吗?是恨铁不成钢吗?是严师出高徒吗?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吗?是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吗?这是大家正在深思的问题。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但要坦言,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那么,如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呢?我从以下四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就成为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遇事要自我克制,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只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基础。从实践的层面要做到:1、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实现由“严师”到“慈师”的转变,与学生的平等相待,关爱学生。学生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倍加关心。发现困难多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多辅导,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感受到师爱的可贵。从而安心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爱的沟通。从而杜绝学生违纪、教师动怒,最终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2、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语言上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尊重。
语言上尊重学生要规范礼貌性、尊重性教育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可:请问XXX 同学……”或“X同学,请问……”等等。批评学生可:“X同学,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同学。可这一次你却……,但老师相信你……”等等。绝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基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就能事半功倍。行为上的尊重,简言之就是教师别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事后教师只能自食其果,而苦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管理无从下手,这不是长远之计。如对这一症状开一良方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治标治本”。
二、提高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为此:1、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现今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必须以更高的素质来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而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本身工作特点、成就动机、进修压力等因素有关;有时客观环境不能提供有利的条件,有些教师很难找出有价值的发展方向与有利资源。教师在教育观念及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实践,必然容易产生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体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学习,势在必行。2、提高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
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而良好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与感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爱护、尊重学生和公正对待学生的态度、冷静和沉着的性格。学校和上级单位还可组织专题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从而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3、适时反思,获得经验。教师要通过对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进行反思,“回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和磨砺自己。
三.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而没有惩罚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面对出错的学生,我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用真诚、善意的批评,用恰如其分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根治他们心中的疤痕,使他们在慈母式的爱的力量和严父式的警告的力量的驱使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追求。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桃花心木》和《“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两篇课文如理解其内涵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例证。1、要明确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体罚。
各位同仁谈到“体罚”时,想法多多,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甚至累赘一生,导致出现教育的雷区,无法管也不敢管的管理真空。而现行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把惩罚和体罚分开。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据可行,而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行走在惩罚与体罚的边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而探究其本质: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等。这是延续了封建社会严厉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简言之,罚是因为爱,旨在治病救人,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矫治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不是打击报复,它是无毒无害的成长催化剂。2、对学生过错的惩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盲区等几方面。对其不良行为的纠正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惩罚教育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可用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
四、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1、现行评价制度形成的“食物链”。如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无法掩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学生“苦”,教师也“苦”。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为基准。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分”,“唯分是举”是其灵魂和精髓。忽视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如今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教师的饭碗。分数成了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生考分高,教学质量就好,教学水平就高,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师评优、评职称、晋级嘉奖中,学生的考分成了极端重要的砝码,好像评优晋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于是要求学生能考高分几近不择手段,学生成了老师挣分的机器。而社会一学
校一教师一学生'要分的食物链就形成了。其中,学生的命运是最惨的。天天为其减负就是不见成效。他们的柔嫩的肩上压着教师、学校和社会“三座大山”。分”,摧残了学生,也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