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哲学中人性的解放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方哲学中人性的解放历程

思政122 11号李梦蝶

[摘要] 对人的理性的哲学思考是研究人的最本质的,也是哲学所以成为

哲学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人的理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人的理性的发现、人的理性的探争、人的理性的复苏和人的理性的解放。

[关键词] 理性;发现;探争;复苏;解放

人是西方哲学的主题。哲学家们不断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求人的生活价值,追究人的生命意义,试图通过认识自己来实现自己,而对人的理性的哲学思考是研究人的最本质的的问题。从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前“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到德国古典哲学,可以说留下了一条人类自我探索的轨迹。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的理性的解放做些阐述。

一、人的理性的发现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对人的理性的研究也是从这里迈出了蹒跚的

脚步。古希腊哲学对人的思考可以从两个认识方向作历史的考察:

一方面,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到伊壁鸠鲁再到卢克莱修,他们从唯物

主义自然观出发研究人。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说明世界,他说:“这个世界,对于一

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1]他认为, 人有思想, 有“思想的能力”,所以人能够

认识自然及其变化的规律——“逻各斯”。他还说:“人人都秉赋着认识自己的

能力”,“我寻找过我自己”,“认识自己, 好好思想, 这是属于一切人的。”[2]

这是西方最早的关于人的理性的论述。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和影像说,他认为

人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服从自然规律。但是,人毕竟高于动物。人有理性,能凭借

理解力而把握原子和虚空;而动物只能凭借感觉,是永远也不能达到这种真实的。

他认为,人的理性和灵魂是同一个东西,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伊壁鸠鲁和卢克莱

修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影像说。他们认为宇宙是由许多物体和虚

空构成的, 物体的存在是由我们的感觉所证明了的,虚空则是物体存在和运动的

必要条件。原子论哲学认为人是由原子组成的, 对人的理性也做了原子论的解释,

试图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统一于自然。

另一方面, 与之相对的是以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从人的

精神自我出发研究人的认识方向。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提出灵魂不灭, 灵魂转世命

题。他认为在人身上最有力的部分是灵魂。灵魂是人的本质。苏格拉底提出“心

灵的转向”问题, 认为哲学探讨的不是自然而是人自身, 特别是人的心灵, 把

追求不变的、确定的真理与研究自我紧密结合在一起。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

拉底的人学思想, 也从人的灵魂出发, 来考察人的本性, 提出了理念论和回忆

说。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由灵魂决定的, 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意志、欲望。理性是灵魂最优秀的部分。善的理念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是一切真正知识的根源, 而这种知识又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达到。这就突出地说明了人的理性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哲学作了一个总结, 在认识的对象和来源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 他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往往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最终又陷入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

二、人的理性的探争

亚里士多德以后, 随着奴隶主阶级的没落, 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也走向衰落。欧洲的封建社会“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3]在中世纪,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与神学。”[4]其它的意识形态, 如哲学、政治、法律等都合并到神学之中, 变成了神学的科目,为巩固教会的统治地位服务。基督教哲学以上帝存在的论证为前提和中心, 宣扬“天启真理”,理性服从信仰,科学服从神学。在中世纪神学统治下, 在认识论上也就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为人的理性的复苏做准备。

(一)信仰的权威和理性的权威

教父哲学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以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为代表,认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应当服从信仰;二是以波爱修和伊里吉纳为代表,认为理性高于信仰。德尔图良认为, 基督教“对上帝的认识”就是真理, 这种真理不可能靠科学和哲学的探讨来取得, 只能靠灵魂和“对教会权威”的“信仰”才能得到。教父哲学的圣徒奥古斯丁进一步论证了信仰的权威, 提出了信仰高于理性, 理性服从信仰的观点, 他通过论证了“认识上帝、认识自我”来说明信仰高于理性, 理性服从信仰。如果说奥古斯丁的思想是弃世的, 消极的蒙昧主义, 那么罗马哲学家波爱修转向了现世的、积极的理性如果说奥西斯丁的思想是弃世的, 消极的蒙昧主义, 那么罗马哲学家波爱修转向了现世的、积极的理性主义。

(二)信仰而后理解与理解而后信仰。

十一世纪, 欧洲封建化最后完成,经院哲学正式形成,基督教哲学内部开始了以安瑟尔谟、阿贝拉尔为代表的“信仰而后理解与理解而后信仰”之争,这是信仰的权威还是理性的权威问题之争的继续和发展,这些争论的结果促使人们更加信仰理性。安瑟尔谟反对伊里吉纳的理性高于信仰的观点, 认为探索真理首先必须以信仰为根据, 明确提了理性服从信仰的原则, 断言上帝是把理解交给信仰使唤的。阿贝拉尔主张理解而后信仰。他说:读所有的著作都理解, 否则所有

的研究之道都会被堵塞。他主张对任何一个命题都摆出一个对立的观点要读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这就表明人们更需要理性, 更加注重理性知识。

(三)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经院哲学把这个问题作为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进行着研究和论争,形成了唯名论和实在论两个对立派别。唯名论者反对实在论的斗争从经院哲学内部动摇了这种哲学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以罗瑟林、司各脱、奥康等为代表的唯名论者和以阿奎那为代表的实在论者, 他们对一般与个别、信仰与理性等问题的探究尽管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但它却把人们的目光从神学的天国领回到现实的生活, 开始了对人和自然本身的注视, 在对人的认识上迎接着一个新的转折——人的理性的复苏。

三、人的理性的复苏

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里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对象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和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在其认识论功能上, 是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理性的复苏。理性向主体的复归, 使人们从沉睡的状态觉醒起来, 面向人自身和人赖以生存的自然, 进行着大胆的、有着“冒险精神”的探索。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包括:人文主义运动、宗教哲学和新科学运动三方面。人的理性的复苏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运动和新科学运动中。

(一)人文主义运动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把人作为哲学对象, 指出人应当认识自己。人以外的事物“即使所有那些事情都是真实的, 它们对幸福生活来说也无关紧要。……而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 人生的目的以及人们的来处和归宿, 这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5]他认为对人的研究, 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灵魂。薄伽丘把人类的平等看作是“根本的道理”,他说, 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 那些按照人的出生门第区分贵贱是世俗的谬见。他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法国的人文主义者蒙台涅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以人对自己的认识为基础。他的一句名言是“我思考我自己。”[ 6]主张人们按着人性的自然要求去生活, 去追求正常的享乐。这种享乐是理智和感情的结合,实质上是强调了理性的作用。

人文主义者以人为研究对象,从人出发,阐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因此, 人文主义运动是一次人的自我发现、人的理性的复苏运动。

(二)新科学运动

新科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哥白尼、布鲁诺等。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