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牛骨充足
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便利
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
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的生产方式,牛骨头数量多
2.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写道:“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以下对班固经济思想的理解准确且全面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3.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④发明淬火工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

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5.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

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

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

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

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

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6. 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与“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7.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8. “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

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10.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
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
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
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
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1. 下图是一张侨汇券。

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
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

据此可以推断
①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②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
③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
④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 “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
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

”这里的“他”是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彼得拉克
13. 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
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
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14.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
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
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
迫而成为自由的。

”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
A.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
C.自由民主 D.理性法制
15.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
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
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16. “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

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
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

”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17. 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提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比十月革命起点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点说更加符合世界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20世纪的历史实际。

”支撑该观点成立的史实包括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及其矛盾激化和一战爆发
③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
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 1945年5月,在二战中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英国拉开了全民大选的帷幕。

英国工党吸收“福利国家”思想作为竞选纲领,与此同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却奔走于各大国会场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

7月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

有人认为丘吉尔的失败说明英国民众的政治成熟。

上述文字表明丘吉尔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保守党竞选策略不符合战后民众需求
B.民众对切身利益的关注超越国家政治
C.工党政府推行福利国家建设,赢得民心
D.二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国际地位降低
19. 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
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
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20. 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分裂为国家的当代政治世界将会被具有截然不同特征的更大行为体所代替,这与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潜力相符,也与当代世界的道德呼吁相符。

与这一理论认识最相符的是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 B.西欧一体化进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不结盟运动兴起
二、综合题
21.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

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
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
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欲是情发出来底。

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
澜有好底,有不好底。

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

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

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
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

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
的原因。

22.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
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
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
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
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

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
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
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话的理解。

三、连线题
23. 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688 — 1928年)
1、1688年11月,议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

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和
自由。

3、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
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5、1832年议会改革修改了选举资格,使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并降低了候
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6、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大大扩大了选举权,使选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1886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7、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8、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9、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材料二 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
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1688—1832年)中权力转移的三个阶段。

(2)阅读大事年表,概括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四、综合题
24. 19 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 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

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

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25.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不成功的变法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虽主张改革专制政体,而改革官职又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他们虽主张设置制度局以实现立宪政体,但设计的主旨旨在君民共治,与西方议会抑制君权不同而赋予君主以很大权力;在思想上他们鼓吹民权,主张开发民智,但实践上却提倡“保教”,要把孔学尊为国教而顶礼膜拜。

正是在如何对待西学和传统文化两大问题上,维新派给旧势力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

改革者的怯弱只能给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增添一份步履艰难的特点。

——沈渭兵《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

吴汝纶对严复《天演论》的推崇也说明他是一个思想非常开通的人。

他说“康有为等虽有启沃之功,究仍新进书生之见”“中国旧学深邃,康梁师徒所得中学甚浅,岂能胜删定纂修之任?斯亦太不自量矣”。

康有为
想通过重构中国传统儒学,在思想上主导这场变法维新运动,但其学养却难以令人信服,结果适得其反。

——江中孝《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材料三日本维新前在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阶层,他们是藩政改革的核心力量。

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

日本明治维新主要领导人大多数参与了藩政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

——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者的怯弱”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新人物”的反对?
(3)参照材料三对明治维新的认识,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次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
第25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