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第二章抗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第二章抗原
医学免疫学
(护理多媒体课件)
2007/10/12
第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第四节 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抗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 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 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降解
B
B/T
激活
根据抗原决定基的位置和功能分为功能性抗原决定基 和隐蔽抗原决定基。
a、功能性抗原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能被B或抗 体直接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包括构象和线性表位。
b、隐蔽抗原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B细胞或抗 体直接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
3、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指抗原能与抗 体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半抗原为一价。单价抗原: 只能与抗体的一个抗原接合部位结合。多价抗原:分子 表面常有多种、多个决定簇,能与多种抗体结合。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化学性质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大分子有机物,无机物没 有免疫原性,蛋白质、糖蛋白和脂蛋白免疫原性强,多 糖和多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脂类和核酸在正常情况下 无免疫原性。
2. 分子大小
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dal以上。 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
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其原因有:①分子量越 大,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对淋巴细胞活化作用就越强。 ②大分子物质溶解于水中呈胶体状,化学结构较稳定, 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有利于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b、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是 指多肽或多糖链上由空间位置相邻而序列上不相连续的 氨基酸或多糖残基所形成的决定基,又称非线性决定基。 构象决定基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是B细胞和抗体识别 结合的抗原表位又称为B细胞决定基或B细胞表位。
B细胞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包括构象表位和存在于抗原 分子表面的线性表位,T细胞只能识别结合MHC分子提 呈的线性表位,通常天然抗原既含T表位又有B表位。
根据抗原决定基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顺序决定基和 构想决定基。
a、顺序决定基(sequential determinant):是指肽链 上由一段序列相连续的线性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决定基, 又称线性决定基(linear determinant)。T细胞识别 结合的抗原决定基均为线性决定基,又称为T细胞决定基 或T细胞表位。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一. 抗原的异物性 异物:凡是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都可视为异
物。通常抗原来源与种系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如鸭血清蛋白对兔子呈强免疫原性,而对鸡则呈弱免疫原性。
异物通常分为三类: a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蛋白质; b同种异体物质:如人类红细胞表向血型抗原(A、B、O);组 织相容性抗原等; c自身物质: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成份及隐蔽的自身成份的释放, 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以及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入血。
4、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 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这种共有或相似的抗原决定 基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一种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 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某种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能否诱导机体产生免 疫应答,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其与机体的 相互作用。
引起免疫应 答的类型
表现形式
免疫 免疫反 又 名
原性 应性
(别名)
正常免疫应答 +
正免疫应答
抗原
超敏反应
+
负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
+
抗原
+
变应原
-
耐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既表现在上免疫原性,又表
现在免疫反应性上。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是指某一抗原只 能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某一应答的专一性能;如伤 寒沙门菌抗原只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伤寒沙门菌的抗 体;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是指某一抗原分子只能与相应 的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特异性结 合的专一性能,伤寒沙门菌也只能与抗伤寒沙门菌的抗 体特异结合。 1、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指存在于抗 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约5-17个氨基酸、单糖或 核苷酸组成。它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的特异 性,抗原决定簇又称为表位。 2、抗原决定基的分类
3、化学组成
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尤其酪氨酸的蛋白 质免疫原性更强。如卵蛋白既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又呈环 状结构,故它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大分子物质并不一 定都具有免疫原性,明胶分子量为10kd,但免疫原性 却很弱,因为它是由直链氨基酸组成,缺乏芳香族氨基 酸,稳定性差。若在明胶分子中接上2%的酪氨酸,其 免疫原性大大增强。相反,某些低分子多肽,如胰岛素, 其分子量为731dal,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特性: a、免疫原性(immunogenBaidu Nhomakorabeacity):刺激特定的免 疫细胞,并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 b、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能与相应 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接合,引起免疫 反应的性能。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 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多数蛋白质、 细菌、病毒等。
氨基酸残基在侧链的位置不同,其免疫原 性不同。
4、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中抗原表位能否被淋巴细胞抗 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
半抗原(hapten):有些简单有机分子通常分 子量<4 kD,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免疫原性,但 具有免疫反应性,称半抗原。如多数的多糖、 脂类和某些分子量小的药物(青霉素),它们 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获得免疫原性。
载体(carrier):通常称与半抗原结合的蛋白 质为载体,这种载体复合物不但可刺激机体产 生针对半抗原的抗体,也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 蛋白质载体的抗体。通常用大分子蛋白质作载 体。如:多聚赖氨酸作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