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是初一历史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

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商代)甲骨文

(西周)铭文

(秦朝)小篆

(秦朝)隶书

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易辨识。如果说楷书给人的感觉是"静",草书给人的感觉是"跑",那么行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走"。

讲授新课:

师:说到"行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对于楷书、草书、行书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师:对于王羲之,同学们有多少了解呢?

生:(略)

师:知道王羲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吗?

学生回答并展示王羲之的作品,教师总结:①王羲之书法博采众长,书风独特,继往开来。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②王羲之是书法的多面手,篆、隶、草、行、楷各体皆精,留下了许多佳作名品。

师: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同学们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篇《兰亭序》的吗?

生:讲"曲水流觞"的故事。

师:《兰亭序》全文只有324个字,却记叙了整个集会的盛况,文笔流畅、情文并茂,字字有力、潇洒,书法水平达到了顶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至今人们仍然把它看作行书的最高楷模。可惜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后人的摹本,因为这部帖后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他酷爱王羲之书法,尤其喜爱这部《兰亭序》,立下遗嘱要把这部帖殉葬,于是这部"天下第一行书"便和唐太宗一起埋入了昭陵。

师:请同学们看"《兰亭序》摹本局部",把其中的"之"字都找出来,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略)

师:(投影"之"字)王羲之追求结构上的变换或笔法上的变换,《兰亭序》中共有20个"之"字,无一雷同。北宋书法家米芾曾写诗称赞:"之字最多无一似",既无古怪离奇之嫌,又具出奇制胜之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难怪《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能写成这样的作品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王羲之的事迹,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

学习他人,博采众长。(学生讲王羲之向张芝、卫夫人等名师学习的事迹)

持之以恒,苦练书法。(学生讲"羲之墨池"的故事)

注意观察,用心钻研。(学生讲"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师: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略)

过渡:中国历来就是书画同源,许多书法家同时也是画家,比如王羲之,在书画上均有很高的造诣。不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绘画方面成就最高的还是东晋的顾恺之。

师:同学们知道顾恺之最擅长画什么吗?其创作特点是什么?有那些代表作品呢?

生:(略)

师: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痴绝、画绝,其中"画绝"在"三绝"中最为突出。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指《女史箴图》介绍画面情景,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现存哪里吗?

生:(略)

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这幅画被英军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对此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生:(略)

师:(投影《洛神赋图》)这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怎样的故事吗?

生:(略)

师:《洛神赋图》画面人物众多,风景秀丽,线条优美,不愧为传世之作。

过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书法、绘画大放光彩,雕塑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师: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回答,教师启发)

①我国的石窟艺术是如何兴起和发展的?

②当时有那些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③为什么当时北方会盛行凿窟造像之风?

教师展示关于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体会

北朝石窟艺术的特点,理解它们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懂得珍惜和爱护这些文化瑰宝。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请部分游览过这些景点的学生制作小课件向全体同学展示和介绍自己眼中的龙门或云冈石窟。

探究活动:

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高度繁荣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历史的传承角度和民族大融合特别是佛教的兴盛对这个时期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可以从分裂时期的局部统一与安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等角度来探讨这一时期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的原因,同时也才能够理解它自身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归纳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雕塑艺术异彩纷呈,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全人类文化结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

布置作业:

①了解中国传统的书写、绘画工具"文房四宝"的历史。

②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体会他书法艺术的特点。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说课稿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列

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过程〗

本课要求

说明本课要求,确定小组的序号,说明评比项目包括:小组发言一次2分;资料准备充分,处理得当3分;最后的竞赛题,每题3分,每组一题。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为组争分。

复习并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我国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涌现出了很多科学家。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最敬佩这一时期的哪位科学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并说出敬佩的理由。

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取得了辉煌成就,此时的艺术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多媒体展示课题)。那么,为什么此时的艺术会大放光彩呢?请同学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频繁的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前几课所学内容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教师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迁往异乡,各个地区人们的交流变得频繁,各个民族逐渐走向融合,这样,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每一位有才华的人此时都在用自己的所长描绘着那

个时代,那个时代也孕育出了一大批艺术家。因此,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书法、绘画、石窟。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作者:刘美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 2、掌握顾恺之及绘画作品和石窟艺术成就。 二、预习导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大放光彩的时代。与,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2、时,王羲之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他以杰出的书法成就,被后人称之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人。他的画中珍品现存有摹本和。他主张画人物要“”。 4、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它是随着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北魏时期北方 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 的,河南洛阳的等。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 (一)知识重点归纳: (二)知识难点突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的特点、渊源,你不想了解一下吗? 四、达标训练: (一)知识过关: 1.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汉书》 B.《兰亭序》 C.《女史箴图》 D.《水经注》 2.其书法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3.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独创一家,关键是() A.擅长多种书法、多才多艺 B.创作《兰亭集序》闻名天下 C.注重吸取前人书法精华 D.具有书法艺术的天赋 4.顾恺之绘画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是() A.山水画 B.人物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是()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最能说明的是() A 南朝的寺庙最多 B 南朝的雨水最多 C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D 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水中 (二)能力提升: 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材料二读下图 请回答: ①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②这一现象反映在文化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些成就?

古代文学——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古代文学——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 1、屈原生活的时代特点。 是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秦楚间军事和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而楚国旧贵族势力非常强大,政治腐败。楚怀王昏庸贪婪,刚愎自用。张仪为秦离间齐楚联盟,答应拱手相送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等齐楚联盟解约后,又谎称商於之地六里。结果秦楚交战,楚遭到惨败。后来秦楚约盟,楚怀王以拘张仪为条件答应了,但张仪到楚后,收买怀王宠姬兰袖,宠臣靳尚而逃脱。屈原曾谏楚怀王杀张仪,又劝谏怀王不要往秦国,但都没有被采纳。楚怀王入秦,即被扣押,囚秦三年而死。顷襄王继位,听信谗言,仍然疏远屈原。楚国的国势逐渐由盛转衰,社会黑暗,国运殆危,屈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关系到楚国成败兴亡的激烈斗争的时代。这是屈原作品的创作背景。 2.屈原的政治主张。在内政上,他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在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联盟。 3.屈原的生平事迹。早年由于其出身和才能,深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其职位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奸佞小人的妒忌、谗言、排挤和打击,被怀王疏远,由左徒贬至三闾大夫,继而两次

被放逐。第一次在楚怀王时,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被流放到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长期的流放生活,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绝望之情,最后自沉汩罗江而死,传说是在农历五月初五。 4、屈原的作品: 《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逸疑不能明。在楚辞研究史上,除《离骚》、《天问》、《九章》的部分篇章之外,其他诸篇的作者问题都引起过争论。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基本上都是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浪漫主义特色

《屈原》浪漫主义特点 各位同学还有老师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将代表我们班的男生为大家讲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点。因为课本里对《屈原》的介绍十分少,三十年里也没有《屈原》的原文。所以呆会我们讲课将不会用到课本,所以还请大家把书本放在一边,只需要专心听我讲,谢谢。 由于老师提供的两本文献参考《郭沫若代表作》(华夏出版社)《郭沫若名作欣赏》(工人出版社)均只有原文。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来自于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黄中模著四川人民出版社《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陈俐陈晓春著四川大学出版社以及网络。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相信大家上学以来,读过郭沫若的一些诗歌,比如初中时的《天上的街市》,因而对其有所了解,所以我们这里不多做介绍。 关于《屈原》, 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lǘ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加害屈原。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并废弃齐楚盟约,依附强秦。屈原满怀忧愤。此时,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宫廷卫士救出婵娟,并一起去营救屈原,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焚烧高堂,并在屈原作《桔颂》以悼婵娟后,跟随诗人走向汉北,走向民间。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便是《屈原》。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列举出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及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 引导学生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了解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王羲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 引导学生了解书画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间有没有练习书法的同学啊? 生:有。 师: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商代)甲骨文 (西周)铭文 (秦朝)小篆 (秦朝)隶书 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投影“汉字的五种书体”让学生辨认) 师:篆书、隶书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楷书、行书、草书各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又叫正楷,特点就是结构端正,但写起来较慢。草书笔画相连,写起来快,但不易辨识。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书写既快又

《屈原》节选

17 屈原(节选) 泸州市周永福第一实验学校苏文海【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 2.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准备】 屈原生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美术鉴赏 郑板桥艺术成就

那些朴素的人文主义者——郑燮 1郑板桥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给后人留下的独具个性的文艺作品,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其中他的“十六通家书,绝不谈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旨远之处”(《板桥自叙》),“皆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张维屏《松轩随笔》),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 郑板桥真可算是古往今来的真正的朴素的人文主义者,板桥是中国画史上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纵观扬州八怪的画作,一笔一画都可以感受到对百姓的温情,八怪也写闲情,但其闲情与那些虚伪的宫庭有闲人的闲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八怪的闲情是真诚的,是朴素的,是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和中国文化的最美的精神本质。而那些有闲者的闲情的背后却根本没个情字,有的只是矫揉做作,虚伪自私,死气沉沉。 人称板桥有三绝:即画、诗、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即真气、真意、真趣。诗、书、画其实都映照着板桥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板桥一生爱竹,画竹写竹,以竹自喻。板桥题画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接把对民生的关注,写在一片婆娑的竹影之中,这句诗绝对是板桥的心声。 2 郑板桥的人文主义情怀 2.1善待自然 郑板桥写诗作画以天地万物为对象,以造物为师,力图在描绘自然事物时真实地表达其真情实感。他认为艺术对外要适应物理,对内要顺乎人情。他在一幅画兰图中题词说:昔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忘其香。夫芝兰入室,室则美矣,芝兰勿乐也。吾愿居深山绝谷之间,有芝弗采,有兰弗掇,各适其天,各全其性。 2.2造物为师 郑板桥画竹、石、兰,主要以造物为师,再加以艺术加工,并着重表现客观物象的性情神韵和画家主观的爱好隋意。郑板桥曾直率地说他画竹全以自然为师:......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2.3形神生意统一 郑板桥不满意自己画兰"酷似兰",即认为艺术形象仅仅形似不足以与对象拉开距离,尚未达到"不似之似"的要求。在"形似"问题上,板桥仍在探索应当达到的恰当的程度,他又以画竹为例,认为追求形似的程度是与对竹意的表现以及对气韵的追求相联系的。 2.4 定则化机 郑板桥根据自己画竹的经验和体会,针对艺术创作的整个审美心理和艺术流程,提出了艺术创作应符合美的规律和艺术规律这样一种辩证的见解。此外,他还把运用于艺术创作的"胸有成竹"论和"胸无成竹"论巧妙地统一了起来。这种见解似乎包含了以下四种绘画美学思想: 2.4.1艺术既要深入表现自然,又要与自然拉开距离; 2.4.2艺术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2.4.3艺术创作要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 2.4.4艺术作品必须是美的、有个性的。 2.5 美丑相成 宇宙万物都是相对的,因而哲学、美学和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就相应地出现了成对的名称、术语、概念和范畴。如天与地相对,自然与人相对,美与丑相对,善与恶相对,敌与我相对,夫与妻相对,如此等等。 2.6 以少胜多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说是郑板桥书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艺术规律。他曾把自己所崇拜的石涛同八大山人相比,用以说明一多必滥。他的绘画实践更可以显出其以"少"胜"多"的天才。板桥对诗词书画各个领域无不涉猎,经史子集、文学流派,无不通晓。他曾以画竹为例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道: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 2.7 自树其帜 对于文学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郑板桥都主张既要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又要自出新意,独树一帜。郑板桥之所以在多方面成就斐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吸收各家之长。

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屈原的生平资料,比较可信的仅有《史记》中一篇传记。这篇传记似乎存在错乱,有些地方不易读明白。现在加上屈原作品中的自叙,和研究者中较流行的看法,姑且对他的生平描绘大致轮廓。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 怀王三十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他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①。 -------- ①参见闻一多《端午考》。又北朝魏收《五日》诗云:“因想苍梧郡,兹日祀东君。”似乎直到南北朝,南方还保存着端午节祭东君的习俗。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编年 国学论坛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编年- 国学论 坛 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时代。屈原还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楚辞.这种以楚国民歌为基础、长于抒情与铺陈的诗歌形式,因其代表作品《离骚》的影响而被后世又称为骚体,进而又把诗人称为骚人. 楚辞或骚体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 这一新诗体比起以四言为主的《诗经》来,无论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都有了许多发展,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正是运用这种新诗体成就其诗人伟业的。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思想方面。他的爱国思想和峻洁人格一直受到后世的敬仰。汉初政治家贾谊被谪迁长沙后,凭吊屈原,写出《吊屈原赋》,引屈原为知己。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可马迁很敬佩屈原的人格,他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他遭冤受刑之后,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的事迹为榜样,坚持写完了不朽的巨著《史

记》。《史记》虽是散文著作,但那种勇于正视现实、批判现实的精神和洋溢着爱憎鲜明感情激越的风格,却正是屈原精神的继承,所以鲁迅称它为无韵之《离骚》.西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敬慕屈原的为人。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那种蔑视权贵、反抗黑暗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正是屈原人格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杜甫的爱国忧民精神,也与屈原有继承关系。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即以屈原的创作精神为榜样。总之,中华民族坚持理想,坚持斗争,崇尚节操的精神,固然是由无数仁人志士树立起来的民族之魂,但其开端,却可追溯到屈原身上。 屈原的爱国爱民精神,还深深影响到民间。屈原投江而死是为理想殉身,所以,传说在他死后不久,人们就因怀念而用包粽子、划龙舟的形式来纪念他。这种风俗至今仍流行于中国和亚洲的东部。古书上这样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汩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 乃歌曰:何由渡湖!因而鼓櫂争归,竞会亭上,习以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主备人:郭汉锋复备人:周惠远审核人:林丽华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过程与方法 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 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通过学习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 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兴趣。 2.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汉代人所说屈原作品“二十五篇”问题

汉代人所说屈原作品“二十五篇”问题 罗浮居士 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有两处提到屈原的作品是“二十五篇”。一处是《楚辞章句·离骚后叙》: 屈原履忠被谗,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 另一处是《楚辞章句·天问后叙》: 昔屈原所作,凡二十五篇。 显然,王逸明白说屈原的作品是“二十五篇”。 今本《楚辞章句》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的序都说该作品是“屈原之所作也”。《大招序》则说: 《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屈原放流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别,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盛称楚国之乐,崇怀、襄之德,以比三王,能任用贤,公卿明察,能荐举人。宜辅佐之,以兴至治,因以风谏,达己之志也。 再对比《惜誓序》所说的: 《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 显然,王逸在《大招序》中虽然说“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但是他毕竟是把《大招》定为屈原的作品,该序即是从认为屈原作《大招》以自招其魂的角度立说。那么,由今本《楚辞章句》来看,《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共六篇,《九章》是九篇,再加上《九歌》十一篇,则总共二十六篇。这与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后叙》和《天问后叙》都说的“二十五篇”不符。 根据我稔山人的论文《〈九歌〉篇目考证》对《九歌》篇目的考证,原本《九歌》只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以及一个没有篇名的乱辞,而不包括《国殇》。则《九歌》就是九篇。并且,《国殇》是一篇。《国殇》也是屈原的作品,它应该是在唐末五代时期窜入了《九歌》。今本《礼魂》的篇名“礼魂”二字,也应该是在这个时期由在文本的开头讹误成了篇名。那么,王逸所认为的屈原的作品,就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国殇》,总共二十五篇,与《楚辞章句·离骚后叙》、《天问后叙》所说的相符。 王逸的《楚辞章句》根据刘向、歆父子所编订的《楚辞》,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所以《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屈原赋二十五篇”以及具体指的是哪些篇目应当与王逸的说法具有一致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学设计1.doc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及其风格,并知道他被尊称为“书圣”的原因; ②了解顾恺之的成就,能说出他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③知道石窟艺术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及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并能列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王羲之、顾恺之作品的观摩和比较,体会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②通过搜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以及石窟艺术的资料,学会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水平,促进对艺术美的追求; ②学习艺术家们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终有所成的意志; ③认识到书画石窟艺术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添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一般都缺乏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很快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学习法谈话法图表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级的同学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大家现在也在学习一门书法课,有没有认真钻研书法的同学呢?书法是大家喜闻乐见,非常爱好的一种艺术,它是以中国特有的汉字作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所学过的内容。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回答:(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商代)甲骨文(西周)铭文(秦朝)小篆(秦朝)隶书 师:根据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字经历了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和草书。这就是汉字的五种书体,同学们能辨认出这些书体吗?

屈原的生平故事及其作品

屈原的生平故事及其作品 屈原的生平故事简介: 屈原(约前304~约前278),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两度使齐、竭力救楚。屈原很年轻时,楚怀王发现了他的才华,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左徒,参与议论政事,起草政会的工作,并且兼管外交。面对七国争雄的政治局面,楚国上层贵族产生两条路线:一派是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投降路线;另一派是以屈原等一些策士为首的反投降路线,主张楚国与齐国要联合魏、赵、韩、燕等结成一个“合纵”的阵营,以抗拒强秦。两条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但是由于楚怀王目光短浅,昏庸无能,使亲秦派占了上风。以楚王、靳尚等最高统治集团,横征暴敛,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前313 年(楚怀王十六年),屈原出使齐国不久,秦惠文王为破坏六国合纵联盟,打算首先攻打齐国,而当时齐楚友好,关系十分密切。秦惠文王担心一旦攻齐,楚国会助战,为了说服楚国在他侵略齐国时保持中立,就派张仪带着厚礼游说楚国贵族,并许诺愿意奉送商於的六百里土地。绝齐连秦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在齐国的屈原感到十分痛苦和忧虑,匆忙回楚,被怀王冷落。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派使臣去秦国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张仪却不认账,怀王恼羞成怒。屈原建议重新与齐和好,以后再合力攻秦。怀王对秦用兵连连失利,损兵折将,怀王感到势单力薄。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倍遭怀王疏远和冷淡的屈原,再次建议怀王联齐抗秦。楚怀王虽然还不甘心,但是被形势所逼,也只好答应了。于是派屈

七年级历史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练习题及答案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端庄秀丽、绚丽华贵,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答案: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_________》,他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_________”。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王羲之的代表作和艺术成就。??答案:兰亭序书圣??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的??_________??。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古画中的珍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东晋时期顾恺之的绘画成就。??答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山西大同的_________石窟、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精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代表。??答案:云冈龙门??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的赞誉( )??A.王羲之 B.王献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思路解析: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答案:A?? 2.下列有关王羲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王羲之生活在三国时期?? B.王羲之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 C.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D.王羲之以他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思路解析: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答案:A?? 3.下列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是( )??①《兰亭序》②《洛神赋图》③《女史箴图》④《黄庭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思路解析:东晋人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答案:C?? 4.《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 B.钟繇 C.王献之 D.王羲之??思路解析:东晋人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的艺术成就? 总提纲: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浪漫主义色彩 象征手法 抒情性 新的诗体形式和诗歌语言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须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基础知识巩固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谁的书法的称赞 (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2.图4—24—1是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摹本(局部),它是 ( ) 图4—24—1 A.《兰亭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龙门十二品” 3.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的画家是 (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 A.王羲之 B.司马迁 C.顾恺之 D.张仲景 5.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 )

A.以雕刻为主 B.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C.以绘画为主 D.以雕塑为主 6.东晋有“书圣”之美誉的是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有。 7.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都是我国古代雕塑中石窟艺术的宝库。 8.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艺术形式是 (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农学 10.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创新题 11.“书成换白鹅”故事的主人公是 (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祖冲之 12.与成语典故“画龙点睛”有关的人物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郦道元 D.吴道子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此诗最能说明 ( ) A.南朝的寺庙最多 B.南朝的雨水最大 C.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D.南朝的寺庙都浸泡在烟雨中 14.石窟艺术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外来宗教艺术的综合。这种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莎莎搜集到一幅书法作品的摹本(图4—24—2)。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屈原作品:《离骚》的赏析

第一段翻译: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第二段翻译: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为受挫而改变的么?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九歌》艺术特色文档

《九歌》艺术特色 屈原的重要代表作品《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九歌》吸收了楚地民间文学艺术的精华,格调绮丽清新,玲珑剔透,充满宗教神话色彩,弥 漫着浪漫主义气息,诗的意象隽永,语言精美。 《九歌》采用神话传说,并赋予新的内涵,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合在一起,渗透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调,是《九歌》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在《九歌》中, 屈原一方面围绕着神的形象展开了对大自然和楚地民间祭式的细致描摩,另一 方面又以此作为象征手段将人的音容笑貌和人的思想、感情赋予自然物,从而 塑造出更加完美、更加典型的个性鲜明的神的形象。例如《云中君》就抓住了 云神所代表的自然物——云,着力描绘了云的色彩、形态,突出表现了它瞬息 万变、倏而即逝的特性: 浴兰汤兮休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蹇将谵兮寿宫。 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奴远举兮云中。 云,浮游在天宇,洁白明丽,时而化为云锦,霞光灿烂,时而周游四方,飘然 远逝。在高空中,它与日月齐辉。风驰电掣,飘忽不定……如此这般,诗人把 自然界的云写得何等空灵、逼真。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 3、复杂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诗经》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又表现灵活自如,如《王风·黍离》。《王风·黍离》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起兴,第一章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二、三章则换为“穗”、“实”,

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 深刻的思想内容,纯熟的艺术技巧在屈原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充分的表现。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但这个总题名不是诗人所自定,而是后人辑录时所加。朱熹所谓“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从《九章》各篇内容来看,这种说法是符合事实的。《九章》各篇的创作年代,大概以《惜诵》为最早,它是作者被谗见疏以后所作。《抽思》是怀王时作者流放汉北所作,故诗中有“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之句。其余七篇都是作者在顷襄王时被放于江南所作。其中《哀郢》为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秦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这首诗中得到异常深刻的反映。《涉江》中的地名和时令紧承《哀郢》而来,是诗人溯江北上,入于湖湘以后所作。《橘颂》中有“生南国兮”一语,疑亦是诗人在江南途中所作,表面上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怀沙》、《惜往日》都是屈原自沉以前不久作的,后者是屈原的绝笔,是他最后一首述志诗。此外《思美人》、《悲回风》二篇作于何时不能确定,所可知者,前者大概是再放初春所作,后者则作于再放的某年秋间。 《九章》与《离骚》一样,是诗人在同腐朽的贵族集团进行激烈的斗争中产生的。因此,它也同《离骚》一样,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在《抽思》中诗人写道: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诗人独处“异域”的孤寂苦闷的心情和对郢都的怀念,是表现得如此深挚动人,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夏夜不寐,辗转反侧,魂梦萦绕故都的痛苦表情。诗人热

屈原作品的分析

关于楚辞的来历 ——试谈对屈原作品的分析 屈原的诗歌被称为楚辞,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楚辞作为一种文体在屈原诗歌中已初见端倪。在《离骚》、《抽思》、《招魂》等6篇作品的篇末都用一段短歌作为结尾,称为“乱曰”。郭沫若认为,这个“乱”字是不通金文的人把它弄错了。按金文“乱”应该是个“司”,而“司”与“嗣”、“词”、“辞”不仅字形字音相近,字义也相通,“乱曰”就是“词曰”或“辞曰”,即“尾声”。王逸却将“辞”字认定为“乱”,从此对这个字发生解释上的错误,一直错了两千多年。 屈原创作了20多首诗歌,但他没有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楚辞”。宋玉作了一篇《九辩》,也没有标明其作品为“楚辞”。但是,只要认真揣摩屈原的作品,便可以发现,屈原在写作过程中,就刻意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后人只需在“辞”字前面冠上一个“楚”字,楚辞之名便有了。 事情往往不会那样简单。楚辞作为一种文体被后人接受,并模仿其形式创作了一大批新的作品,是在西汉时期。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庄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等,大大地丰富了楚辞的内容。《汉书〃朱买臣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会稽吴地(今江苏省吴县)有个读书人叫严助,把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朱买臣在汉武帝面前说《春秋》,谈“楚辞”,博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在这位皇上的心目中,楚辞不单是一种可供欣赏的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文学成就,一种专门学问,与儒家经典《春秋》相媲美。他下令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使刘安成为第一个解释屈原作品的人。虽然那个注本后来失传了,在当时却为司马迁作《屈原列传》提供了依据。汉宣帝时,汉宫把“楚辞”看得与“六艺群书”同等重要。汉成帝时,刘向将先秦的屈原和宋玉,西汉的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及他本人的辞赋共16篇汇编成集,书名定为《楚辞》。东汉王逸为《楚辞》作注,增录他作的一篇《九思》,共17篇,书名定为《楚辞章句》,使楚辞广为流传。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说,之所以称屈原的作品为楚辞,因为屈原是楚国人。这解释够明白的了,似乎又缺点什么?宋人黄伯思说:“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段话概括地说明屈原作品较多地运用了楚国的方言,呼出了楚国的声音,记述了楚国的锦绣河山,赞扬了楚国的富饶物产,从性质上给楚辞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楚辞与楚国的关系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出发,说明楚辞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征,使楚辞这个文学品种为后世接受,为中国文学史缀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2级小教本科 沈晶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