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下《14.母鸡》第1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

语文四下《14.母鸡》第1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
语文四下《14.母鸡》第1课时自主学习任务单

《14 母鸡》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会认“疙、瘩”等10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借助词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如怨如诉”“警戒”“紧叫”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理清课文的脉络。

3.认识母鸡,品味课文第一部分。

学习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和词语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3.理清脉络,把握大意,初步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找出相应语句。

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文读3遍,画出相关词语和句子。

4.学习字词,读准字音。

(1)出示一组词语。

疙瘩欺侮可恶一撮儿毛聋子鸡雏

啄食消瘦伏地一声不哼啼叫凄惨

着重读好“侮、恶”,提示读好平舌音和卷舌音。

①自己试着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准字音。注意:双音节词“疙瘩”,两字一般不拆分,后一个字“瘩”读轻声。“欺侮”的“侮”读“wǔ”不读“rǔ”;“撮”是平舌音,“雏”、“啄”是翘舌音。“聋”、“哼”要读准后鼻音。

②认识多音字。“恶”是多音字(课件出示“恶”的读音)。在“可恶”中读“wù”,“恶”表示讨厌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è”,组词有“凶恶、恶毒、恶人”等。

③请你按下暂停键,再读准这些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语。

讨厌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忠厚警戒紧叫顶尖锐下毒手成绩孵出歪着头咕咕汤圆掘地

①自己读读这些词语,读完后想想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可以查字典。

预设:颤颤巍巍:形容颤抖摇晃的样子。

如怨如诉: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味道。

警戒:防止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文中指母鸡警惕着周围的敌人,保护自己的鸡雏们。

紧叫:是方言的一种说法,指“总叫,叫个不停”。文中指母鸡不停地叫着它的儿女们来吃东西。

顶尖锐:“顶”字是口语化的表达,在这里是“很、十分”的意思,指夜间母鸡的叫声很尖锐,文中还有一个词语“顶凄惨”也可以这样理解,从两个“顶”可以体会到母鸡的在夜间也很警惕,用叫声报警,十分负责、辛苦。

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你按下暂停键,再读读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课文。

要求:每组词语至少读3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理清脉络,把握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应的两句话。

(2)交流讨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

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读读这两句话,“不敢再讨厌”就是什么态度?(喜爱)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到喜爱。

(3)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喜爱母鸡?

预设:1-3自然段写讨厌母鸡,4-10自然段写喜爱母鸡。

(4)学习过渡句

教师引导:课文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把讨厌母鸡和喜爱母鸡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呢?

预设: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读读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过渡段,在上下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概括主要内容

老师引导:你能用几句连贯通顺的话,把课文两部分内容连起来,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课文主要写了老舍先生开始的时候很讨厌母鸡,在母鸡养育了一群雏鸡后,他改变了看法,觉得母鸡是一位英雄,很喜爱母鸡了。

要求:理清层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录音发给老师或同学分享交流。

三、走近令人讨厌的母鸡

1.同学们,说到母鸡开始的形象,真的不得不让作者讨厌,我们来读读吧!

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讨厌母亲的原因,画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2.你从哪些地方知道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了?

预设一:难听的叫声

(1)相机出示句子。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

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2)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谈感受:嘎嘎到后院,嘎嘎到前院;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如:真是让人讨厌的母鸡,一刻也不让人消停,如果是正在学习的学生,还怎么静下心来;如果是正在写作的作家,那思维真的被打乱了;如果是酷热的夏天,还真是让人烦躁……叫便叫了,还那么难听,真让人讨厌!)(3)带着理解感情朗读,读出叫声的难听,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预设二:欺软怕硬

(1)相机出示句子。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2)说说你的理由。(如:“永远不反抗”,说明母鸡它害怕大公鸡,在这个强者面前,情愿被欺负。“欺侮”“最忠厚”,说明这母鸡,真是欺软怕硬,在公鸡面前就手足无措了,看鸭子最老实就来欺负人,怎能不让人讨厌。“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一撮毛”这些词语都说明了母鸡实在可恶,对同类如此心狠、残暴,怎能不叫人讨厌至极!)

(3)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预设三:炫耀成绩

(1)相机出示内容。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2)读读句子,想想哪些地方是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母鸡下蛋天经地义,而它却那么洋洋得意地炫耀,怎能让人不讨厌,毫不谦虚。“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聋子本来就听不见,都会被吵,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可见声音有多么的聒噪!)

(3)读出你的理解。

3.诸多的原因,让作者对它不得不讨厌,让我们再来读读1至3自然段,感受这份讨厌之情。

要求:默读课文1-3自然段,能圈画相关语句,体会一开始母鸡的形象。

四、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请你读一读,给生字组组词。

讨厌坝忠毒绩孵警戒歪咕汤掘伏啼

要求:生字每个读3遍,把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讲给爸爸妈妈听。

2.观察生字,请你说说哪些字不太好写,书写注意点有哪些。

“孵”字注意是左右等宽,笔顺左半部分应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

“戒”字是半包围结构,它的左下方为横、撇、竖,不要写成两竖。

“警”上窄下宽。其中上半部分的“敬”字写得宽扁,下半部分的“言”字第一横最长,在横中线上,把“敬”字稳稳托住,剩余两横较短。

3.请你在田格本上或是语文书旁边书写本课生字,不会写的多写几遍。写好后可以给爸爸妈妈评价一下。

要求:每个生字在田格本中练写2遍,然后拍照发给老师,晒晒书写。

五、反思总结

1.这节课我会认会写生字、词语了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2.我能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吗?

3.我能初步感受母鸡的形象,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而原因吗?

效果检测:

一、读拼音,写汉字。

tǎo yàn hěn dúchénɡjìjǐnɡjièfūchūtíjiào

()()()() ( ) ()

二、形近字组词

侮()讨()雏()掘()

海()付()雄()倔()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讨厌()理由()反抗()啼叫()细声细语()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2.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

3.堤岸旁边的田地。()

4.指令人厌恶恼恨及憎恶。()

5.预先准备。()

【答案】

一、讨厌恶毒成绩警戒孵出啼叫

二、(侮辱)(讨厌)(雏鸟)(发掘)

(大海)(付出)(英雄)(倔强)

三、(厌恶)(原因)(抗争)(鸣叫)(轻声细语)

四、1.细声细气 2.警戒 3.田坝 4.可恶 5.预备

方位角数字问题

方位角数字问题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课时 §方位角、数字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 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方位角、数字问题 难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方位角、数字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已经熟悉了。这几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讲解例题 例1两个数的和为14,它们的积为48,求这两个数。 分析:让学生熟悉如何假设这两个数。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假设,再由老师引导。 例2两数差是3,这两数的平方和是117,求这两个数。 分析:与上例有所不同,正确假设两个数后,还需要理解如何根据题目列出正确的方程。 例3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这里的两个奇数的假设是关键。先列出几个连续的奇数,让学生分析他们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正确假设。

例4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求它的斜边长。 分析:此例要借助勾股定理求解。最终需要求的是斜边。 例5 如图,点O 有一个小岛,点A 和点A 的正北方B 处有两支灯塔。已知两支灯塔相距33千米,∠OAB = 30°,求OA 的距离。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例6 如图,货船从O 点出发,向点O 的正东方向前进,到达A 点后,向A 点 的正北方向到达B 点。已知点B 到O 点的距离为5海里,且AB 的距离比OA 的距离长10海里。求OA 多少海里。 分析:此例是借助一元二次方程和勾股定理求解。要让学生审清题意,列对方程。 A B O 533A B O 60°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六第1课时 教案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会辨别方向。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学习。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到语文园地里玩一玩,想去吗?这个园地的名字叫“语文园地六”,这个园地里有很多知识呢,咱们赶紧去旅游吧。 二、我会认。 1.课件出示课本第90页:连一连。

2.小朋友们,大树上有很多字果果,你们会摘哪一个? 3.指名认读生字。 4.小朋友们,我们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找一找,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组成的? 5.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组成。 6.找规律,看看哪些生字组成结构相同。 三、找一找,分一分。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字果果组成结构相同? 2.分组讨论,不对的地方其它同学帮忙。 3.老师手里有两个小篮子,你能把结构相同的字果果放到一个篮子里吗? 4.指名学生上台摘果果。师相机点拨指正,或其它学生帮忙。 四、师总结,了解两种生字结构。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是呀,生字宝宝的构成有几种结构,一种是上下结构,一种是左右结构。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汉字的其它结构。 2.生完成书上连线题,小组合作评价。

3.全班交流。 五、读一读,背一背。 1.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请同桌之间一起借助拼音把儿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会作得最好!(自由读儿歌)。 2.指名同桌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指导学生用动作识记 (1)师在前面黑板的上方画一个太阳,在后面黑板中部画一个太阳。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面向前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早晨升起的太阳;一组面向后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傍晚时的太阳。 5.学生练习指方向。 6.派代表汇报结果。 7.拓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1 ——5 题。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下一学段学习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认识角”这节课,通过观察、折叠、制作活动角、画角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序、规范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借助折一折、活动角演示等操作活动,能正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通过教师示范画角,学会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特征,学会用直尺画角。 (五)学习难点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 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角。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教师出示美丽校园的情境图)师:你在哪里发现了角?师:角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境,发现角的身影,感知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问题探究 (1)认识角(课件出示下图)师:这里有几件生活中的物品,(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角就藏在它们身上。 课件出示:思考,讨论: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三个角的相同之处。师总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课本第 39 页做一做第1 题) (2)创造角 ①折角,感知角的特征师:圆形折纸上有角吗?(出示圆形折纸)活动1:让我们 动手折一个角吧!用你折的角碰碰手心,有什么感觉?(感受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感受角的边是直直的)请两位同学指一指,你折的角在哪里?师:这两位同学折的角大小一样吗?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②拼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请你用纸条和图钉拼成一个角。 活动2:取出两根纸条和图钉,想办法,拼成一个角。汇报:你怎样拼的?你拼成的角有什么特点?(这个角能活动,我们称之为活动角。)师:让自己拼好的活动角动一动;让自己的活动角变的大一些,再大一些。师:通过拉动角的两条边,你有什么发现?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活动角,(出示一个边很长的活动角),你能变出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吗?(学生展示) 师:要想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有什么好办法?(叠合法)课件演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师总结:我们利用手中的活动角,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3)画角师:我们研究了很多角,让我们来画一画美丽的角。 ①老师示范画。师:老师是怎样画出一个角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板书:和夏天有关的词语) 4. 用熟字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棍:木棍、火棍、棍子等。 5. 你还认识哪些与夏天有关的词语? (风扇、空调、冰箱等 )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课件出示3) (1)先观察例句。 这道题的例句一共三句话,读这三句话我们发现,一句比一句具体。 第二句和第一句比,多了“在山坡上”,写出了割草的地点在哪里。 第三句和第二句相比,多了“弯着腰”,写出了小白兔的动作。 (1)仿照例句的结构,扩写“小鸭子游泳。”(课件出示4) 参考答案:小鸭子在小河里游泳。 小鸭子自由自在地在小河里游泳。(板书:扩写句子) 2.读一读,加上标点,再抄写最后一句。(课件出示5) (1)先 读一读句子,看一看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疑问,是感叹还是陈述,然后再根据句意加标点。 (2)通过朗读,你觉得陈述句和感叹句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能仿照例句把句子说具体。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 感叹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

(首先可以根据句子有无感叹词来判断。句号用在陈述句的句末,句中不出现叹词。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一般有感叹词,如,“啊、呀、哇、唉”等。也有些感叹句不出现叹词,我们可以根据 句子的具体内容去判断。表示快乐、惊讶、悲伤、厌恶、 恐惧等强烈感情的句子可以用感叹号。除此之外,表示反问、祈使等语气的句子也可使 用感叹号。)(板书: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正确抄写句子。 教师可先进行范写,引导学生发现抄写句子的正确格式: 句子开头空两格,每个标点占一格,上下左右要对齐,大小相似字匀称。 学生抄写句子练习。师巡视指正。 参考答案: 小燕子飞的真低呀! 你写作业了吗? 天安门前的人非常多。 爸爸看到我来了,高兴地笑了。 板块三:展示台。(课件出示6) 1.仔细观察食品上的文字,认识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食品的名称,保质期等。对于我们正确食用,有好处。 2.出示其他一些食品包装实物。 这些包装上的字你认识吗?(板书:在生活中识字) 板块四:积累和运用。 1.出示关于天气的谚语:(课件出示7)(板书:天气的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带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激发自 主识字的兴趣。】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朗读谚语、背诵气象谚语,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 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武宏钧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创设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 汉语的丰富。“乘坐语言快车”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增强 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引导小学生自己合作交流,具体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通过“我会读”积累十二个 词语;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祖国多么广大》。3.通过“我会连”辨别六个平翘舌易错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用过口语交际的话题,向大家讲述怎样过“六一”儿童节。 6.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7.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8.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幼儿园时的“六一”照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五个生字。 2.词语加减,交流发现。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组成新字。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先让学生说说发现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4.编儿歌,识生字。 自编识字儿歌,认识五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①“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②“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③“日”字头和加一“ノ”,白白白 ④“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 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 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doc

3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锐角和钝角。 【重点难点】 1.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学具画锐角、钝角和直角。 【教学指导】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认识角和直角。让学生亲身体验角、直角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指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如折角、做活动角、画角等活动,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通过亲自操作,获取实践经验,为形成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知识打下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浅显,但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第1课时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 第2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 第3课时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 第4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方位角数字问题修订版

方位角数字问题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第课时 §2.5.1 方位角、数字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 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方位角、数字问题 难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方位角、数字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已经熟悉了。这几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讲解例题 例1两个数的和为14,它们的积为48,求这两个数。 分析:让学生熟悉如何假设这两个数。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假设,再由老师引导。 例2两数差是3,这两数的平方和是117,求这两个数。 分析:与上例有所不同,正确假设两个数后,还需要理解如何根据题目列出正确的方程。 例3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这里的两个奇数的假设是关键。先列出几个连续的奇数,让学生分析他们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正确假设。

例4 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求它的斜边长。 分析:此例要借助勾股定理求解。最终需要求的是斜边。 例5 如图,点O 有一个小岛,点A 和点A 的正北方B 处有两支灯塔。已知两支灯塔相距33千米,∠OAB = 30°,求OA 的距离。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例6 如图,货船从O 点出发,向点O 的正东方向前进,到达A 点后,向A 点 的正北方向到达B 点。已知点B 到O 点的距离为5海里,且AB 的距离比OA 的距离长10海里。求OA 多少海里。 分析:此例是借助一元二次方程和勾股定理求解。要让学生审清题意,列对方程。 A B O 533A B O 60°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认识角word版教案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页,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交流共享 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

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要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学生齐答: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字词句运用”中的“连一连”是通过识字,让学生了解汉字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读一读,背一背”是通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展示台”是让学生知道,除课内识字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其它很多地方识字。“日积月累”与“和大人一起读”是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字词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会辨别方向。 (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学习。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到语文园地里玩一玩,想去吗这个园地的名字叫“语文园地六”,这个园地里有很多知识呢,咱们赶紧去旅游吧。 二、我会认。

{ 1.课件出示课本第90页:连一连。 2.小朋友们,大树上有很多字果果,你们会摘哪一个 3.指名认读生字。 4.小朋友们,我们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找一找,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组成的 5.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组成。 6.找规律,看看哪些生字组成结构相同。 三、找一找,分一分。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字果果组成结构相同 ` 2.分组讨论,不对的地方其它同学帮忙。 3.老师手里有两个小篮子,你能把结构相同的字果果放到一个篮子里吗 4.指名学生上台摘果果。师相机点拨指正,或其它学生帮忙。 四、师总结,了解两种生字结构。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是呀,生字宝宝的构成有几种结构,一种是上下结构,一种是左右结构。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汉字的其它结构。 2.生完成书上连线题,小组合作评价。 3.全班交流。 五、读一读,背一背。 《 1.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请同桌之间一起借助拼音把儿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会作得最好!(自由读儿歌)。 2.指名同桌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指导学生用动作识记: (1)师在前面黑板的上方画一个太阳,在后面黑板中部画一个太阳。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面向前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早晨升起的太阳;一组面向后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傍晚时的太阳。 5.学生练习指方向。 6.派代表汇报结果。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重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重、难点)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重点) 5.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兔子的头饰。(教师) 2.课文插图、“我会说”中的词卡。(教师) 3.准备水果图和虎王图作为奖品。(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导学: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

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不但可以欣赏有趣的图画,可以做游戏,还可以穿越到古代……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谁表现得好,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字词句运用 (一)连一连 1.创设游戏情境,引出活动一。 过渡: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语文之旅吧!小朋友们看,我们来到了一片果园里。(课件出示果园的情境,逐渐放大呈现出活动一插图中的带有生字的苹果。)咦,地上掉了好多苹果,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语文乐园中的管理员根据苹果上的生字来分一分苹果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分。 预设: 生1:我想根据生字的音节来分,整体认读音节分到一个筐里,其他音节分到一个筐里。 生2:我想根据结构来分,左右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上下结构的生字分到一个筐里。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 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 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角是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身边中的角引入到概念的角,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最终学生感知角的概念就减少了困难。在画角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掌握角的基本特点来画,一个顶点,两条边。

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

3角的初步理解 第1课时角的理解及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协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角,建立角的空间观点。 【教学准备】 剪刀,吸管,三角板,红领巾,图钉,两根硬纸条,水龙头,课件。 【情景导入】 师:(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你们理解他吗? 【实行新课】 知识点1 角的理解 (1)出示三角板、红领巾、地板砖、黑板的表面等,指一指它

们表面上的角,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理解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刚才指的都是自己所理解的角,那么什么是角?角是怎样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一个角。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 小结: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巩固角的组成 课件出示一些角,请同学们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4)判断活动角 ①指导制作:用一个图钉,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 ②转动硬纸条,体验角的大小。 知识点2 画角 师:我们理解了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到角。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可能总把实物拿出来找它的角。所以,在数学上我们能够把各种形状的角画出来。后面我们来学习怎样画角。 交流汇报:画角的方法。 (展示准确的角和错误的角,学生评价) 小结: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

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学生再画一个准确的角。 【课堂作业】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在角的下面画“√”)说明原因。 2.拓展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被剪一刀后,剩下的部分有几个角? (2)这个图形有几个角?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1)理解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3)学会了画角。 【课后作业】 1.课本第43页练习八的1、2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角的理解及画法

第2课时 方向角和坡角问题(教案)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第2课时方向角和坡角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方位角、仰角、俯角、坡度(坡比)的含义及其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能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总结出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一、复习回顾,新知导引 1.仰角、俯角概念; 2.方位角的意义.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顾,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 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 处距离灯塔P 有多远 (结果取整数)? 分析与解 易知P 点正东方向与AC 具有垂直关系,即图中 PC 丄AB ,若记垂足为C ,则图中出现了两个直角三角形APC 和直角三角形BPC.而在Rt △APC 中,知AP=80,∠APC=90°-65°=25°,故 可求出线段PC 的长,即由AP PC = ∠APC cos ,得PC=AP · cos25°=80·cos25°≈72.505,因此在Rt △BPC 中,由PB PC PB =∠C cos ,得,13056cos 505.7256cos ≈?=?=PC PB 从而可得知海轮在B 处时距离灯塔P 约130海里. 【教学说明】本例的设计较上节课所学过的应用问题不同之处在于用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所获得的结论来作为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而获得问题的解答,这正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而教师应作为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例2 如图,拦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图中i=1:3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也称为坡度、坡比),根据图中数据求: (1)坡角α和β; (2)斜坡AB 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的主题图、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5题。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节课宜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认识角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然后通过与直角比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直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会用一副三角板拼角。 (1)认识角1课时 (2)直角的认识及画法1课时 (3)锐角、钝角的认识1课时 (4)拼角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主要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第1课时认识角 课题角的认识及画法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 明1.发挥情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通过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结合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实物图中找角并抽象出角,形成角的表象。同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 标1.在感知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 2.积极参与活动并发现角,感知角,认识角,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积极主动、发言踊跃,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 点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掌握正确的画角方法。 2.会正确画角,感悟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学前准 备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角星卡片红领巾学具准备:图形纸片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 上尖尖的你们知道叫什么 吗?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探 究角的认识及画法。(板书课 题:角的认识及画法) 1.学生观察,并回答:叫角, 一条红领巾有3个角。 2.学生齐读课题,再次领会课 题的含义。 1.下图里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从 中找到角吗?标上符号。 2.填空。 (1)一个角有(1)个顶点,(2) 二、 1.结合实物,认识角。 1.(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角

坡度和方位角问题(第课时)

第2课时坡度和方位角问题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测量中坡度、坡角的概念; 2.掌握坡度与坡角的关系,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与弧长的有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与弧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与弧长的有关实际问题.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如图所示,斜坡AB和斜坡A1B1,哪一个倾斜程度比较大?显然,斜坡A1B1 >∠A. 的倾斜程度比较大,说明∠A 1

>tanA. 即tanA 1 【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坡度的概念,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如上图,这是一张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的设计图,坡面的铅垂高度与水平前进的距离的比叫作坡度(或坡比),记作i,即i=AC/BC,坡度通常用l∶m的形式,例如上图中的1∶2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作坡角,记作α.从三角函数的概念可以知道,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tanB,显然,坡度越大,坡角越大,坡面就越陡. 2.如图,一山坡的坡度为i=1∶2,小刚从山脚A出发,沿山坡向上走了240米到达点C,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小刚上升了多少米?(角度精确到0.01°,长度精确到0.1米)

3.如图,一艘船以40km/h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在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60°方向上,继续航行1h到达B处,这时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30°方向上,已知在灯塔C的四周30km内有暗礁.问这艘船继续向东航行是否安全?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将图形中的信息转化为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再分析图形求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m,测得斜坡的倾斜角是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精确到0.1m). 分析: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图形. 解:已知:在Rt△ABC中,∠C=90°,AC=5.5,∠A=24°,求AB. 在Rt△ABC中,cosA=AC/AB, ∴AB=AC/cosA=5.5/0.9135≈6.0(米) 答: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约是6.0米.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38、39页,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角的知识,所以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去认识角,了解角。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出示课件)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出示39页例1图) 1、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2、同桌交流。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三、课堂练习(出示习题课件) 1、课本43页第1题。 2、课本43页第2题。

3、比较角的大小。 课本43页4题、5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师生共同总结) 4、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39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P43页练习八第3题。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个顶点 2条边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