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血证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

鼻衄
外伤鼻衄:有明确的外伤史,如碰撞 或挖鼻等原因而导致鼻衄者,其血多来 自外伤一侧的鼻孔,经治疗后一般不再 复发,也无全身症状。
经行衄血:其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 关,一般在经前或经期内出现,也称逆 经或倒 经。
齿衄
舌衄:出血来自舌面、舌边、舌根或舌 系带处,有时在舌面上可见针尖状出血 点。
咳血 1.与吐血:咳血与吐血均为血液经口而出的病证,但 两者区别明显。
四、辨证备要---治疗原则
3.治血 血证既为出血之证,因此一定要根据 出血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的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止 血方法。如实火亢盛,扰动血脉者当凉血止血; 气虚失摄,出血不止者当收敛止血;瘀血阻络, 血难归经者当活血止血。
五、辨证论治
鼻衄
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 实:肺、胃、肝 虚:脾
-
55
热邪犯肺 胃热炽盛 肝火上炎 气血亏虚
景岳全书
上溢于口鼻诸窍; VS 下泄于前后二阴;
渗出于肌肤。
-
5
早在《内经》即对血证所涉及到的衄血、咳血、 呕血、溺血、便血等有关病证就做了论述。 有关血证产生的病因病机,《内经》强调其发 病与饮食、起居、伤力等因素有关。
关于血证的治疗,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惊 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创立了 泻心汤、柏叶汤和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 有效方剂。 《备急千金要方》则收录了诸如犀角地黄汤等 治疗血证确有其效的著名方剂数首。
景岳全书
-
3
不循常道
何谓常道?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营行脉内,卫行脉外;
出于何处?
孔窍; 内脏; 经络; 肌腠;
-
4
出于何处
故妄行于上,则见于七 窍,流注于下,则出乎 二阴,或壅瘀于经络, 则发为痈疽脓血,或郁 结于肠脏,则留为血块 血症 ,或乘风热,则 为斑为疹。或滞阴寒, 则为痛为痹,此皆血病 之证也。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1.气鼓: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

2.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3.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同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

5.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6.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7.肾着:既是寒湿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8.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白,脉络显露为特征。

9.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10.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11.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12.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13.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14.急黄: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见猝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证,称为急黄。

15.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

16.喘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17.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1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内科学之血证

中医内科学之血证
外伤:跌打损伤、手术创伤等,导致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血证。
遗传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虚弱,容易引发血证。
血证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主要包括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等方面。
01
病因辨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感、内伤、外伤等不同类型。
02
病机辨证:根据病机的不同,可以分为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不同类型。
血证的分类
出血证:包括吐血、咳血、便血、尿血等
01
血热证:包括血热、热毒等
04
血瘀证:包括气滞血瘀、血瘀阻络等
02
血寒证:包括血寒、寒凝等
05
血虚证:包括血虚、阴虚、阳虚等
03
血虚证:包括血虚、阴虚、阳虚等
06
血瘀证:包括气滞血瘀、血瘀阻络等
07
血热证:包括血热、热毒等
08
血寒证:包括血寒、寒凝等
01
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调理,兼顾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的平衡。
02
标本兼顾:既要治疗标证,又要治疗本证,防止病情反复。
03
扶正祛邪: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扶助正气,又要祛除邪气,使身体恢复健康。
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归脾汤: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火上炎证
03
病理辨证:根据病理的不同,可以分为虚实、寒热、表里、气血等不同类型。
04
症状辨证: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失眠、乏力等不同类型。
05
体征辨证:根据体征的不同,可以分为舌苔、脉象、面色、形体、二便等不同类型。
06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综合分析,确定证型,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 4. B1型题1.《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凉血、补虚)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最为多见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热E.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证2.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当诊断为A.湿疹B.紫斑C.出疹D.荨麻疹E.癣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证3.脾胃虚寒可引起下列何种血证A.鼻衄B.齿衄C.吐血D.便血E.咯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证4.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其选方是A.导赤散B.八正散C.六味地黄丸D.小蓟饮子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证5.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是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细,其选方为A.十灰散B.知柏地黄丸C.归脾汤D.茜根散E.小蓟饮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血证6.患者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饮食减少,精神疲倦,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小腹坠胀不舒,头晕耳鸣,舌质淡,脉虚软,治疗主方宜选A.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B.六味地黄丸合无比山药丸C.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D.无比山药丸合六君子汤E.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证7.患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其治法是A.健脾和胃,宁络止血B.和中宁络,凉血止血C.益气养阴,宁络止血D.健脾益气,摄血止血E.健脾升阳,化瘀止血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证8.患者尿血日久,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

治疗应首选A.知柏地黄丸B.无比山药丸C.小蓟饮子D.归脾汤E.十灰散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证患者,女,15岁。

中医内科学之血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血证ppt课件

便血
肠 脾
便血
大 肠道湿热 肠
脾 气虚不摄
清化湿热、凉血 地榆散合槐
止血
角丸加减
益气摄血
归脾汤
脾 脾胃虚寒 健脾温中,养血 黄土汤 止血
医案赏析
丁左 便血色紫,腑行不实,纳谷衰少,此远血也。 近血病在腑,远血病在脏,脏者肝与脾也。血生于 心,而藏统之职,司于肝脾。肝为刚脏,脾为阴土, 肝虚则生热,热迫血以妄行;脾虚则生寒,寒泣血 而失道,藏统失职,血不归经,下渗大肠,则为便 血。便血之治,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肝虚者柔润 之,脾虚者温运之,一方而擅刚柔温清之长,惟金 匮黄土汤最为合拍,今宗其法图治。 土炒于术(一钱五分) 阿胶珠(二钱) 炒条芩 (一钱五分) 灶心黄土(荷叶包煎,四钱) 陈广皮 (一钱) 炙甘草(五分) 炒白芍(一钱五分) 抱 茯神(三钱) 炮姜炭(五分) 炙远志(一钱) (丁甘仁医案)
临证备要
治血四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宜行血不宜止血; 宜补肝不宜伐肝; 宜降气不宜降火。
临证备要
治吐血三要法(《血证论》)
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血
临证备要
辨证与辨病互参
谢谢!
治疗原则
治火 治气 治血
治火
寒 降 引 阴
治气
清气 降气 补气 理气
治血
敛血 凉血 袪瘀 养血 宁血
证治分类
鼻衄
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 实:肺、胃、肝 虚:脾
鼻衄
热邪犯肺 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桑菊饮
胃热炽盛 清胃泻火、迫血妄行 玉女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肝火上炎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紫斑
肌衄 葡萄疫 注意与温病发斑的异同
紫斑

中医内科学课件-血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血证

2.辨脏腑
中医内科学
同一血证,可以由不同的脏腑病变而引起,应注意辨别。同属鼻衄, 病变脏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在肝之别; 齿衄有病在胃、在肾之分;尿血则有病在膀胱、肾或脾的不同。
3.辨虚实
中医内科学
一般初病,病势急,病程短,血色深红,质多浓稠,出血量多,体 质壮实,实火所致者,多属实证;病势缓,病程长,血色淡,出血 量少,多属虚证。如血色鲜红或淡红,出血量一般不多,时作时止, 兼见阴虚内热症状者,为阴虚火旺所致;血色暗淡、质稀,出血量 一般较少,形体虚弱,伴有阳气不足症状者,为气虚不摄血,甚至 阳气虚衰所致。出血反复发作,血色紫暗或有血块,兼瘀血症状,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者,为瘀血证。
中医内科学
其基本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火 热之中,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 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气 虚及阳、气损及阳,而致阳气虚之别。
中医内科学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火热亢盛者属于实证;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者, 则属于虚证。实证和虚证常相互转化。火热炽盛,迫血妄行,反复 出血之后,可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气随血伤, 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体外成 为瘀血;瘀血妨碍新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亦可导致出血反 复不止。因此,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留着,既是出血的结果, 又是引起继续出血的病理因


【学习目标】
1.掌握血证的概念、诊断与归预后、 预防调护。
3.了解血证的中医适宜技术。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 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形成以出血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统称为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6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6

本题思路: 5.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是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 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细,其 选本题正确答案】 【B】知柏地黄丸 【C】归脾汤 【D】茜根散 【E】小蓟饮子 本题思路: 6.患者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饮食减少,精神疲 倦,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小腹坠胀不舒,头晕耳 鸣,舌质淡,脉虚软,治疗主方宜选 【score:2 分】 【A】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B】六味地黄丸合无比山药丸 【C】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D】无比山药丸合六君子汤
【D】荨麻疹 【E】癣证 本题思路: 3.脾胃虚寒可引起下列何种血证 【score:2 分】 【A】鼻衄 【B】齿衄 【C】吐血 【D】便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咯血 本题思路: 二、 A2 型题(总题数:5,score:10 分) 4.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 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其选方是 【score:2 分】 【A】导赤散 【B】八正散 【C】六味地黄丸 【D】小蓟饮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知柏地黄丸
中医内科学【血证】模拟试卷 6 (总分:5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3,score:6 分) 1.《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凉血、补虚)四法, 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 出血,最为多见的邪气是 【score:2 分】 【A】风 【B】寒 【C】暑 【D】热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燥 本题思路: 2.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 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 作,当诊断为 【score:2 分】 【A】湿疹 【B】紫斑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出疹
【D】血热妄行 【E】肾虚火旺 本题思路: (2).治法为【score:2 分】 【A】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B】益气健脾摄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E】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 (3).宜选用【score:2 分】 【A】小蓟饮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知柏地黄丸 【C】十灰散 【D】茜根散 【E】归脾汤 本题思路: (4).若尿血较甚者,可加用【score:2 分】 【A】桃仁、赤芍、白芍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1.气鼓: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

2.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3.厥证:是以蓦地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紧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同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

5.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气不能平卧。

6.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气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7.肾着:既是寒湿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8.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青白,脉络显露为特征。

9.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孱弱无力,不能随便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10.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11.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12.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猛烈而长期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青白等症状。

13.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14.急黄: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见猝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证,称为急黄。

15.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

16.喘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17.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紧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1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第六章第二节血证中医内科学

第六章第二节血证中医内科学

【范围】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 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 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 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风、热、外邪侵袭 燥、湿热)
损伤上部脉络——衄血、咳血、吐血 损伤下部脉络——尿血、便血
迫血妄行
衄血、吐血 衄血、尿血、紫斑 便血、紫斑
5.久病热病之后 久病或热病 阴津伤耗 ——阴虚火旺,迫血妄行 久病或热病 ——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正气亏损 久病入络 血脉瘀阻 ——血行不畅,血不循经
血证
二、诊断与鉴别
【诊断】
1.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 均可诊断为鼻衄。
2.齿衄: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 即可诊断为齿衄。
3.咳血 (1)多有慢性肺系病史; (2)血由肺、气道由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
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
血; (3)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咯血的病因。
4.吐血
(1)有既往宿疾; (2)发病较缓,吐血前有前驱症; (3)血随呕吐而出,常夹有食物残渣或胃内容物,
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以鲜红色,大便 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4)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吐血的原因。
【病机】
各种 病因
外感热邪,湿热,气郁(实火) 火热熏灼,迫血妄行
阴虚火旺(虚火) 气虚 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气损及阳
5.便血
(1)有胃肠道溃疡、炎症、息肉、憩室或肝硬化等病史; (2)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 (3)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6.尿血
(1)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 (2)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

《中医内科学血证》课件

《中医内科学血证》课件

血证的概述
1 定义和特点
血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疾病分类,包括血虚、血瘀、血热等不同类型。
2 功能和作用
血证与人体机能密切相关,具有调节气血、滋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常见的血证病症
血虚和贫血
血虚和贫血是血证的常见表现,主要症状 包括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血热和血液疾病
血热和血液Leabharlann 病包括热性疾病和血液相关 疾病,如皮肤疹子、出血倾向等。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增加 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 积极参与运动和调整生活 方式。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 课件
探索中医内科学中的血证,包括其定义、特点、功能和作用。了解常见的血 证病症,如血虚和贫血、血瘀和循环障碍、血热和血液疾病、血症和内分泌 紊乱。深入了解血证的诊断方法,如四诊合参、脉诊和舌诊。探索中医内科 血证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方剂选择、针灸和推拿疗法、饮食和生活 调整。
血瘀和循环障碍
血瘀和循环障碍导致气血不畅,常引发疼 痛、瘀斑、经脉不通等问题。
血症和内分泌紊乱
血症和内分泌紊乱影响体内血液和激素平 衡,易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症。
中医内科学血证的诊断方法
1
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
脉诊和舌诊
2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辅助 诊断血证。
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舌
苔和脉搏的变化,判断血证的类型
和程度。
3
病人个案解析
通过现实病例剖析,探讨血证的诊 断方法和临床应用。
中医内科血证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和方剂 选择
根据血证的具体情况,选 择中药治疗方案,如补血、 活血、清热等。
针灸和推拿疗法

中医内科学笔记-完美打印版-终极免费

中医内科学笔记-完美打印版-终极免费

总论:一、气的生理:气的来源,一为禀受先天父母之气,称为元气,入藏于肾;其二源于后天水谷之气,此气承脾胃之输布,充泽于五脏,而成为个脏之气。

两气相合,即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二、血的生理: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

另外,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之说。

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

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不赖血之营养。

各论:感冒:病名: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病因病机:风。

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虚体质,冬季为多,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盛之体,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分证论治:1、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银翘散加减3、暑湿感冒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⑴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加减⑵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药:加减葳汤化裁咳嗽:病名: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历史沿革: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病因病机: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

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

中医内科学试题(精选8)

中医内科学试题(精选8)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治疗血证的基本原则有A.治血B.治痰C.治气D.治火E.治瘀【答案】A C D2、下列属于血证的辨别要点的是A.辨病证的不同B.辨脏腑病变之异C.辨证候之虚实D.辨病位E.辨本症与并发症【答案】A B C3、《证治汇补》强调肺胀的辨证首当区分A.阴阳B.气血C.寒热D.虚实E.表里【答案】D4、无梦而遗,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治疗方剂宜首选A.天王补心丹B.知柏地黄丸C.妙香散D.金锁固精丸E.补中益气汤【答案】D5、下列关于肺痈的治疗调护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清肺要贯穿始终B.不可滥用温补C.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大便通畅D.溃脓期宜选用桔梗为排脓主药,且用量宜大E.忌过早补敛,以免留邪【答案】A B C D E6、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病机是A.胃阴不足,虚中有热B.气逆痰阻,胃气上逆C.脾胃阳虚,膈间不利D.肝气上乘,胃气上冲E.气不化津,食滞内阻【答案】A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答案】A8、何者不是《景岳全书》关于痞满的认识A.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B.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C.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D.满而不痛者,此为痞E.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答案】D9、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A.防风汤B.双合汤C.薏苡仁汤D.乌头汤E.白虎加桂枝汤【答案】D10、淋证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A.肝B.脾C.肾D.膀胱E.小肠【答案】A B C D11、患者,男,67岁。

头摇不止,肢麻震颤,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舌体胖大,有齿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A.阳气虚衰证B.气血亏虚证C.痰热风动证D.髓海不足证E.风阳内动证【答案】C12、肺痨的治疗大法以A.滋阴益气B.治痨杀虫C.化痰通络D.温肺止咳E.补虚培元【答案】B E13、下列属于阳闭的是A.面赤身热B.口臭气粗C.躁扰不宁D.舌红苔黄腻E.脉弦滑数【答案】A B C D E14、治疗胁痛邪郁少阳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小柴胡汤C.柴胡疏肝散D.龙胆泻肝汤E.茵陈蒿汤【答案】B15、湿热中阻之胃痛,伴恶心呕吐者,常加用何药A.陈皮.半夏B.吴茱萸.干姜C.竹茹.陈皮D.生姜.丁香E.以上皆非【答案】C16、石韦散可用于A.气淋B.血淋C.劳淋D.膏淋E.以上均不可用【答案】E17、肺癌患者,胸部灼热疼痛,发热,口咽干燥,心烦寐差,发热,久稽不退,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的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以气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津液是人体正常水 液的总称,也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 脏腑病变,而它又会反过来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气血津液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病因的影响下,引起气、血、津液 的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亏损过度,从而导致的一类病证。 内科的多种病证均不同程度地与气血津液有关,如气机郁滞引起郁证, 血溢脉外可致血证,水液停聚出现痰饮,阴虚燥热发为消渴,津液外泄 过度引起自汗盗汗,气血阴阳亏虚或气血水湿郁遏导致内伤发热,气机 逆乱、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引起厥证,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导致虚劳 ,气虚痰湿偏盛出现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 起癌病等。临床上常把郁证、血证、痰饮、消渴、自汗、盗汗、内伤发 热、厥证、虚劳、肥胖、癌病等归属于气血津液疾病。
中医内科学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痰饮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自汗盗汗 第六节 内伤发热 第七节 厥证 第八节 虚劳 第九节 肥胖 第十节 癌病
学习目的
掌握郁证、血证、痰饮、消渴、汗证(自汗、盗汗)、内
源流
早在《内经》即记载了出血病证,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出血病证的 预后有所论述,如《灵枢·百病始生》日:“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 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 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素问·大奇论》日:“脉至而搏,血衄身热 者死。”《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记载了泻心汤、 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至今仍在沿用。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理有较详细的论述。唐代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载治疗血证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至今仍被 广泛应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失血论治》认为血证的病因有“大虚损 ,或饮酒过度,或强食过饱,或饮啖辛热,或忧思恚怒”等,病机强调 “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 类》也认为失血主要由热盛所致。元代朱丹溪强调阴虚火旺是导致出血 的重要原因。明代虞抟《医学正传·血证》率先将各种出血归纳在一起, 以“血证”名之。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则提出了治吐血三 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 火”,一直为后代医家所推崇。《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对血证进行了 较系统的归纳,提纲挈领地将出血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伤”两 个方面,对临证辨别血证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清代唐容川《 血证论》为治疗血证的专著,其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 实为通治血证之大纲,目前仍具有指导意义。
4.劳倦过度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身 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可致心、 脾、肾之气阴损伤。气虚失摄,或阴虚火旺,迫血妄 行均可致血溢脉外而致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紫 斑。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 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 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 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酒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以及热 病或久病之后等均可引起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于脉 外而发病。
(一)病因
学习要点
郁证的概念,基本病机及治则,分证论治;血证的概念,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痰饮的概念,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消渴的概念,基本病机,分证论治,后期变证;自汗、盗汗 、脱汗、战汗的鉴别,分证论治;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分证论治;厥证的概念,与中风、痫病鉴别,分证论治;虚劳的概念,与一般虚证区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肥胖的分证 论治;癌病的概念,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分证论治。
1.感受外邪外感风热燥邪,热伤肺络,迫血上溢而致咳 血、鼻衄;湿热之邪,侵及肠道,络伤血溢,从下而泻可致 便血;热邪留滞下焦,损伤尿道,络脉受损,导致尿血。正 如《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所云:“若夫外因起见,阳邪为多 ,盖犯是证者,阴分先虚,易受天之风热燥火也。”
2.酒食不节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湿热蕴积,损伤胃肠 ,熏灼血络,化火动血,则衄
血、吐血、便血。所以《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日:“酒热戕 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如酒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 摄,统血无权,血溢脉外。
3.情志过极七情所伤,五志化火,火热内燔,迫 血妄行而致出血。如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刑金 ,损伤肺络可致鼻衄和咳血;郁怒伤肝,肝火偏亢, 横逆犯胃,胃络受伤,以致吐血。
此外,积聚、瘿病亦与气滞、血瘀、痰凝密切有关,但本书按脏腑归人 肝胆病证一章;水肿虽系水液停聚体内所致,但因其病位主要在肾,故 本书将其列在肾系病证一章。
在治疗上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针对气血津液的病变性质进行治疗,补 益其亏损不足,纠正其运行失常。②气血津液的病证,虽有其共同性, 但发病的脏腑不同,则症状表现也就各异,应结合五脏病变的不同特点 进行辨治。③重视补益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尤其 是对气血津液亏耗过多或生成不足所形成的病证,应充分重视补益脾胃 ,以助化之源。④重视气、血、津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将气为血帅, 气能行血、行津,气能摄血摄津,血为气母,津能载气,津血同源等理 论,用于指导气血津液有关病证的临床治疗。⑤注意攻补之适宜。气血 津液疾病大多虚实夹杂,病久多痰阻血瘀。除纯属虚证者外,当分清标 本缓急,虚实兼顾,补虚勿忘治实,祛邪勿忘固本。⑥做好调摄护理工 作对气血津液病证的好转及治愈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血证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概念: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肌
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齿衄 、鼻衄、肌衄、咳衄、吐血或呕血、便血、尿血之称 ,如口、鼻、眼、耳、皮肤出血和咳血:呕血、便血 、尿血并现者为大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