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习俗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

二十四节气风俗习惯1.立春:咬春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鞭春牛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

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2.雨水接寿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撞拜寄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

“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3.惊蛰祭白虎传说以前人们认为惊蛰这天,白虎会出来吃人,为保平安,便要在惊蛰日举行祭祀,求上天保佑,不要让白虎出来害人,还用猪肉去喂白虎,以求塞住虎口。

打小人一般在岔路口、桥底、路边、山坡等阴暗的地方进行。

据说这样的地方更有生气,更容易招惹鬼神,约束小人。

虽然打小人也可以在平时进行,但是有特殊的意义,据说在这个惊魂日效果最好。

因为当它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害虫和益虫都出来活动了,但是这个时候它们的力量还比较弱,没有形成气候,比较容易打起来。

反派也是如此。

在小人成气候之前给予迎头痛击,可以起到打压、打击小人、让小人远离的作用。

4.春分“竖鸡蛋”“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最好玩的莫过于“竖鸡蛋”:选一个光滑匀称、没有冷藏或煮熟过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在桌上把大头朝下地竖起来。

“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的来临,如今这一中国习俗已成为“世界游戏”。

春分这一天是时间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稳定性最好。

5.清明祭祀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踏春古时候叫探春寻春。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与习俗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与习俗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习 俗:吃饺子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 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 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 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北半球昼短夜 长。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 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北半 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 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 降。习俗:吃饺子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 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习俗:腊八粥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天气冷到极点, 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习俗:吃年糕(快过年了)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这一天昼夜再 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北半球气温继 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 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 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 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北半 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 气温将继续升高。习俗:吃面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点。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这一时期是我国 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 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暑去凉来,秋天 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 渐下降。习俗:贴秋膘,吃肉。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
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特定的气候和季节,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礼仪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礼仪文化。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节气。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等。

除夕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进行守岁等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如走亲访友要注意的礼节、红包的赠送等。

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开春祭祀活动,祈求一年的丰收和平安。

同时,立春也是中国农民开始春耕的时间,他们会举行一些仪式,祈求来年有个好的开端。

雨水:雨水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是雨季的开始。

在雨水节气,人们会举行不少与水有关的活动,如打雨伞、玩水、赏雨等。

此外,雨水节气还和“春雨贵如油”有关,人们会有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相关宣传和活动。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天气开始转暖,万物开始苏醒。

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中分,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

在春分这一天,人们会探访祖先坟墓,祭拜先人。

同时,春分也是农民朋友们忙碌的时期,他们会进行田间耕作和春播等农事活动。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赏花、插柳等活动,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春季节气,标志着播种的时节。

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种谷雨”的仪式,祈求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

此外,谷雨还是一些地方性传统节日的起始时间,人们会进行一些与农事有关的活动。

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炎热的季节开始到来。

24节气习俗

24节气习俗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一、立春立春的习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1. 咬春: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在南方,人们则流行吃春卷。

2. 迎春: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

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 打春: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雨水的习俗有很多,包括:1. 拉保保:在雨水这一天,人们会拉保保,即让孩子认干爹干妈,寓意着雨水滋润,容易长大。

这是川西地区的汉族民俗文化之一。

2. 回娘屋: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见家长,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已经生育的女子要带上肉、椅子等礼物。

3. 爆炒糯谷米花: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

爆出的米花越多,收成越好。

4. 接寿: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

5. 罐罐肉:女婿要带上罐罐肉给岳父岳母,表达感谢和敬意。

做法是将猪脚和大豆、海带一起炖好,用红纸红绳封罐。

6. 荠菜煮鸡蛋: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民谚: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除此之外,雨水节气还有水獭祭鱼、占稻色等习俗。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的生活愿景。

惊蛰的习俗有:1. 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唤醒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这些小动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人们便会打小人来驱逐它们。

2. 祭白虎: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以保一年平安顺利。

24节气相关中国风俗通用版

24节气相关中国风俗通用版

24节气相关中国风俗通用版立春,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

古代农民根据立春来计算农事活动,以此来决定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立春也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人们会根据这一节气来进行一系列的传统风俗活动。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与节气相关的风俗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对丰收和吉祥的美好祈愿。

以下是中国24节气相关风俗的通用版。

1.立春:迎春纳福立春之日,人们会迎接春天的到来。

许多地方会举办庙会和赛龙舟活动,整个城市洋溢着节日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贴春联,家家户户点亮红灯笼,以此祈求新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2.雨水:祈求丰收雨水标志着春季开始降水,人们祈求雨水能带来丰富的降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在一些地方,会有祈求雨水的仪式,人们会在田野中举行祭祀和祈福的活动。

3.惊蛰:蛇神蛊化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开始震动,蛇开始苏醒。

在中国,蛇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因为蛇神是中国土地神的化身。

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供奉蛇神,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和人民的安康。

4.春分:祭拜祖先春分代表了昼夜的平分,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人们会到祖坟前祭拜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同时,也会举办祭灶的仪式,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神保佑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5.清明: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清理坟墓,献上花圈和祭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同时,还有踏青和插柳的习俗,人们会在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生命的轮回。

6.谷雨:种植作物谷雨标志着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春播作物的重要时间节点。

人们会在这一天开始播种水稻、小麦等作物,以期获得丰收的结果。

同时,还有祈雨的习俗,人们会祈求谷雨能带来适量的降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以上是中国24节气相关的通用风俗习俗,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寓意。

24节气风俗习惯

24节气风俗习惯

24节气24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将一年分为24个时期的术语。

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为基础,通常分为四季:春、夏、秋、冬,每季分为六个节气。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特征,与季节变化和农事生产密切相关。

以下是24节气的名称及其对应日期:春季:立春(2月3日或4日)雨水(2月18日或19日)惊蛰(3月5日或6日)春分(3月20日或21日)清明(4月4日或5日)谷雨(4月19日或20日)夏季:立夏(5月5日或6日)小满(5月20日或21日)芒种(6月5日或6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小暑(7月6日或7日)大暑(7月22日或23日)秋季:立秋(8月7日或8日)处暑(8月22日或23日)白露(9月7日或8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寒露(10月8日或9日)霜降(10月23日或24日)冬季立冬(11月7日或8日)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大雪(12月6日或7日)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小寒(1月5日或6日)大寒(1月20日或21日)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不同的天气、气候和农事生产,如春分、秋分代表着昼夜平分,谷雨、小满代表着农作物的生长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4节气有着深刻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和传统习俗的基础。

中国的传统节气分为24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分俗习惯和传统活动。

以下是每个节气的介绍:立春:立春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春卷、元宵等食品,同时也会在家里贴春联、放鞭炮、祭祖等。

雨水: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时天气渐暖,雨水也开始逐渐增多。

人们会祈求雨神降雨,同时也会在家里贴上“春联”,祈求一个好的新年。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

在这个节气里,天气开始变得温暖,万物复苏。

人们会吃上新鲜的春笋、喝上嫩茶,同时也会在家里贴“桃符”、“寿”字等。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这一天,昼夜长短相等,天气逐渐变暖,人们会在家里贴上“春联”、“寿”字等,同时也会祭祖、祈求好运等。

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歌及二十四传统习俗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俗。

以下是对二十四节气和相关传统俗的简要介绍:1. 【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人们会吃春饼、放风筝,并举行祈福活动。

2. 【雨水】:这是大地开始释放水分的时候。

人们会赏雨、泡腊、贴墙花等。

3. 【惊蛰】: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落地,万物复苏。

人们会吃春饼、赏花、贴窗花。

4. 【春分】:春分是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的节点。

人们会尊奉祖先、踏青、举行祈福仪式。

5. 【清明】: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农民忙于春耕的时候。

6. 【谷雨】:谷雨是收获的前奏,人们会吃新米、祭拜土地神以求丰收。

7. 【立夏】:立夏意味着夏天的开始。

人们会吃新麦面、品茶、赏菖蒲花。

8. 【小满】:小满是作物成熟的时候,人们会吃黄鳝、新米饭,举行祭神仪式。

9. 【芒种】:芒种意味着麦类开始成熟。

人们会吃小米饭、咸菜。

10.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

人们会吃饺子、饸饹等。

11. 【小暑】:小暑是炎热夏季的开始。

人们会吃汤圆、举行祭神仪式。

12. 【大暑】:大暑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人们会喝冷饮、吃西瓜。

13.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人们会吃秋蛤、石斑鱼。

14. 【处暑】:处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人们会赏秋蝉、品尖椒。

15. 【白露】:白露是白天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

人们会赏秋花、制作香包。

16. 【秋分】:秋分是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的节点。

人们会品尝豆腐脑、栽种草莓。

17. 【寒露】:寒露是气温开始降低的时候。

人们会品尝柿子、糯米食品。

18. 【霜降】:霜降意味着天气变冷,露水会结成霜。

人们会吃柿饼、团子。

19. 【立冬】: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人们会吃生蚝、冬瓜。

20. 【小雪】:小雪意味着降雪的时候逐渐增多。

人们会涂蜡、煮白菜。

21. 【大雪】:大雪是冬季最冷的时候。

人们会吃糯米饭、做冬衣。

22. 【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

中国二十四节气风俗

中国二十四节气风俗
食俗
吃饺子、吃鸡鸭鱼肉、吃羊肉炉、吃 糯米饭等。
小雪时节民间传统
腌腊肉、晒鱼干
01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吃糍粑
02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
刨汤肉
03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
”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大雪时节农事活动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 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 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夏至习俗与寓意
祭神丰。因此, 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一天晚上,对着月亮祭拜,祈求平安和团圆。
02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人们称之
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与鱼片一起煮成汤,名曰“秋汤”。
03
寓意
秋分时节,昼夜平分,寓意着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
秋分也是收获的季节,寓意着劳动成果和丰收的喜悦。
寒露时节活动概览
吃藕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小暑食用以适当方式 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北京民俗学会秘书 长巍肯定了这个说法:“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 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早在清 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 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 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 为“谷雨花”,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习俗篇一: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摘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古代辛勤的劳动人民对于天气、节气、务农的多方面的总结考察,创造出二十四节气这一历史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即使在现代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务农及生活。

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了二十四节气部分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传承演变一、二十四节气来源及意义众所周知,我国是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国家,自古至今,我国仍然有着农业大国的身份,在以往封建统治阶段,我国的主要经济是农业生产。

自古以来,不少务农人员都会对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俗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不同时节、季节的主要天气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立就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时间,以及细分的大小暑、大小雪就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而惊蛰、清明等就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

二、二十四节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1二十四节气带来的积极作用虽然在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更替与发展,我国的科技、经济、教育、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在现今的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依然能在务农以及日常生活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就清楚的知道现在相应的时节与主要的天气变化,来相应的改变衣食住行适应节气。

清明祭祖踏青,立秋多食瓜果,冬至则多食饺子馄饨,谷雨时节,人们更愿意去赏花,牡丹盛开,带来别样风采。

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意义是用来针对性指导农业生产的,每到固定时节与节气,农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农业生产以及季节气候相适应的经验总结。

例如惊蛰多伴有温度回升,万物开始生长活动;雨水对伴有降雨,有益农于作物生长;寒露时则降温较多。

2.2二十四节气带来的消极作用虽然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带来不少的有益之处,但是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同时,通常伴有着或多或少的迷信内容,有些不科学的迷信的内容至今还迷惑着部分受教育水平过低的民众。

例如有的民众深信节气变化以及部分节气会影响嫁娶生葬,但是民众不理解的是,节气文化大多数只是对时节气候变化的总结,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婚嫁等等,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有不理性的态度。

现今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以及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如今的生产生活已经步入科技智能时代,人们不应当死守节气文化,而忽略科技的发展,现今的人们日常生活应当理性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中适合现代生活的部分文化。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与演变3.1辩证的看待与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我国曾一直在处于封建阶级统治阶段,民众均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思想,每当遇到当时科技以及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祈求于神灵,每当大的天灾发生时,人们都会总结到二十四节气上,在农业生产时代,二十四节气还是对日常劳动作息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继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民俗时,应当保持辩证的眼光,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并存的心态去接受传承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及风情民俗。

在传承继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时,我们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辩证主义思想来正确看待节气文化的有益与无益之处。

对优秀的传统节气文化,我们应当大力宣传,积极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不能跟风(: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习俗)盲从一些不科学的迷信的节气陋习,在继承例如节气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民俗时,要能保持正确的眼光去选择性传承。

3.2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古人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我们应当发扬光大其优良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与我们现代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运用到二十四节气,例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立节气,相应的感知到不同季节的更替,可以及时的调整作息习惯以及衣食住行来适应节气。

在日常劳作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会对农务劳动非常有益,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进入惊蛰时都开始耕作;雨水时节来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会有降水量增加的情况,这时候的耕作也会受气影响,农民可以早早应对。

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我们应当多多了解观测天气气候,依据二十四节气变化来安排日常衣食住行以及农务活动。

这也是对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的一种继承方式。

四、总结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创新演变是将我国的民俗文化与节气文化相结合,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通过多种有益方式来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我国是历史文明大国,有许多贤者总结的理念、思想至今仍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较大作用,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将传统文化精髓演变改善,与时俱进,才不枉前人的一片心血。

参考文献:[1]卓娜.中国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2]刘兴武.传统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的传播[D].河北大学,20XX.[3]屈万青.中国传统节日与节令诗[D].华中师范大学,20XX.篇二:24节气策划书篇一:二十四节气策划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微笑大使仪行劝导队一、活动背景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遗忘二十四节气,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应该从小教育,让小朋友们了解更多二十四节气。

二、活动目的1.让小朋友了解二十四节气2.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3.让小朋友关注身边的节气三、活动主题节气之春文化之根四、活动单位南通大学莫文隋志愿者协会微笑大使仪行劝导队五、活动时间4月下旬六、活动对象幼儿园小朋友大班七、活动地点南通世纪新城幼儿园八、活动流程(一)活动前期1、提前联系幼儿园相关负责人①、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安排②、确定活动的班级以及班上人数③、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活动时长3、征集志愿者,统计志愿者人数4、联系宣传部为活动拍照报道5、收集并制作与活动有关的材料及物品,制作ppt演示文稿(生僻字注音)6、提前安排志愿者练习活动中需要的节目(二)活动开展a.二十四节气知多少1.由主持人通过俚语或二十四节气习俗来引导小朋友了解二十四节气2.也可以用设问的方式询问某某是否是节气(例如,春天是节气吗?)b.看图识节气1.讲解每一节气的的名称以及特征,以ppt形式呈现2.根据图片猜24节气名称,每组有6幅图片,轮流进行(图片以ppt形式呈现)每幅图片均明显表现该节气的特征。

提问小朋友要循循善诱c.唱二十四节气歌1.在屏幕上放二十四节气歌,让小朋友熟悉一下。

2.由志愿者教小朋友们唱歌3.邀请小朋友唱歌(三)活动后期1.通过人人微博等上传活动感言和照片2.写活动小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九、活动人员安排1.主持人两名2.跟队人员三到六名3.拍照人员一到两名十、应急预案1.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节气连连看环节(即展出一系列节气与农活的图片,让小朋友连连看节气与农活的联系。

2.时间长的情况下缩短教节气和唱歌的时间十一、注意事项1.活动前后主持人要注意对小朋友的礼仪劝导,小朋友不听话时要说(1,2,3坐坐好)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手势问题,要多和小朋友交流互动。

十二、经费预算篇二:二十四节气策划案二十四节气策划案一.活动主题:节气之春,文化之根二.活动对象:青协志愿者三.活动目的:1,展开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志愿者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传统文化不仅注重社会的和谐,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成一种历史责任,更加积极向上。

2,游戏竞赛环节和表演环节有利于加强志愿者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志愿者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从而通过志愿活动建立并强化青协组织与各班志愿者之间沟通理解的桥梁。

四.时间:3月中旬五.地点:西院大活(如条件不允许可将地点定在教学楼的公共教室)六.主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文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

七.前期准备:1,做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ppt。

2,在活动开始前,将志愿者分成四个队,每队分别以季节命名并选出一名队长。

3.在志愿者入场等待时,放二十四节气歌作为背景音乐。

八.活动流程:1.以游戏形式带入,活动前期调动志愿者的情绪,营造活泼积极的气氛。

游戏内容:每队队员抢答节气名称,每答出一个节气名称加一分。

游戏时长为15分钟。

2.通过ppt讲解24节气的背景及来历。

3.邀请话剧社表演关于24节气的话剧或者短剧。

4.讲解每一节气的的名称以及特征,以ppt形式呈现。

时长40分钟。

5.由街舞社带来街舞表演,再次活跃气氛。

6..游戏:如同上分组,每组根据图片猜24节气名称,每组有6幅图片,轮流进行,每猜对一个加一分。

(图片以ppt形式呈现,每幅图片均明显表现该节气的特征。

)7..以ppt形式,讲解有关24节气的文化。

8.进行评奖,获奖小队每人一支笔作为奖励。

九,注意事项1,提前联系活动场地。

2,活动前做好资料准备,并制作ppt。

3,每班征集志愿者6名,由于活动场地定在室内,志愿者可自行带上笔,本,水。

4,活动前的宣传要到位;活动中对我们的活动记录文字,还有相片记录也一定要切实做好,。

5,活动后要跟进,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活动改进加强。

十,所需物品1,奖励物品:笔20根2.音响设备,投影仪篇三:二十四节气策划礼仪小课堂活动策划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微笑大使仪行劝导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