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色》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儿歌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儿歌分两个自然小节,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胆”、“敢”、“往”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理解“我”对于夜色的前后认知有何不同,并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

4.克服对夜的恐惧,发现并感受夜色的美好,热爱自然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2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于夜色的前后认知有何不同,并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出示夜色图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夜晚吗?(预设:喜欢、不喜欢)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指名说)

导入新课:夜色朦胧,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同时又蕴含着不一样的美,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中小朋友的步伐,去探寻神秘的夜色,感受夜色的美好吧!(板书课题:夜色)

二、启发思考

1.教师范读儿歌,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品读第一节,思考以下问题:

a.从前的“我”是什么样的?

b.妈妈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这么做?

c.“我”的心理改变了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3)品读第二节,思考以下问题:

a.爸爸是怎么做的?

b.真正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c.“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4)“我”心理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给生字注音。

(1)出示生字: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2)学生结合课文注音,自主标注(指名说);

(3)出示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品读第一节,思考探究。

(1)出示第一节课文,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从前的“我”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明确:胆子很小,怕黑。)(3)出示问题2:妈妈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名说,明确:讲故事,帮我克服怕黑的心理,抓住“勇敢的故事”。)

(4)出示问题3:“我”的心理改变了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指名说,明确:没有,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5)指名读课文,读出“我”怕黑的心理。

3.品读第二节,思考探究。

(1)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

爸爸是怎么做的?一开始“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指名说,明确:拉我去散步,抓

住“偏要”理解“我”当时的心情,排斥、紧张、害怕。)

(3)出示问题2:

真实的夜色是什么样的?(指名说,明确:像白天一样美,抓住“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来理解。)

(4)出示问题3:

“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怎么读出来的?(指名说,明确:不再怕黑(喜欢夜色),抓住最后两句理解。)

(5)齐读课文,读出“我”对夜色的喜爱。

4.“我”心理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谈论探究,指名说)

以前:害怕黑夜;现在:喜爱夜色。

因为以前胆小,一到天黑就不敢往窗外瞧,更不敢走进黑夜,后来爸爸硬拉着“我”去散步,“我”发现了夜晚与白天一样美,从此克服了恐惧心理,喜欢上了夜色。

四、协作交流

1.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我”对于夜色的情感变化;

2.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收获与感受。(从小朋友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提高

1.教师总结,结束课文学习;

2.生字词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色、外、看、爸、晚、笑、再,学生辨识字形特征;

(2)出示生字卡,教师点拨识读、组词,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