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1.基于“慢城”理念导向下小城镇规划的探索——以常州市湟里镇总体规划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61.基于“慢城”理念导向下小城镇规划的探索
——以常州市湟里镇总体规划为例
陶特立孙小青
【摘要】健康城镇化是我国今后城镇发展的方向,“慢城“理念的应用是小城镇发展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对”慢城“的概念及国内外的案例进行阐述,并对其特征及内涵进行了分析,从国家宏观政策及小城镇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小城镇规划建议应用“慢城”理念的可行性,描述了小城镇“慢城“理念导向下的主要特征,并以常州市湟里镇为例,对小城镇规划建议中应用”慢城“理念的几种方式提出初步的设想,其中包括交通出行方式、生活空间、弘扬传统文化、公共活动空间、滨水绿道设置等方面。
【关键词】慢城;应用;湟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正在逐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规模经济总量正在逐渐壮大。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平时和大城市一样都生活在一种快节奏的环境中,在这种背景下在小城镇规划中如何运用一些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建设,值得规划工作者深思。
“慢城”理念的运用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1 “慢城”的概念及国内外的案例
1.1“慢城”的定义及内涵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
“慢城”也是由“slowcities、orcitta’slow’”翻译而来,暂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外已有的“慢城”实例和各种文献对其的描述,“慢城”是这样的
城市:环境清新优美,步行和绿地星罗棋布,地方的传统生产、工艺与烹调得到大力支持,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支援本地农民和贩卖本地制品的商店等,拥有服务于基地特色与个性的现代产业,市民生活节奏悠闲,充分享受当地的美食和亲人的人文氛围,热情好客,政府重视环境保护,鼓励环保科技,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新技术为居民生活谋取福祉。
总之,这是一种更加宜居的城市模式,具有独特的地方感,拥有健康的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节奏悠闲舒适的社区生活。
1.2“慢城”的内涵
创建“慢城”的最终目的,即维护和保持地域空间与文化的独特性,改善环境品质,以提升城市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慢城”尊重现代化,它提倡中世纪传统的生活节奏,但并不是意味着固步不前,支持落后和贫穷,“慢城”不排斥现代科技与工艺、并支持全球化带来的良性影响。
“慢城”创造经济效益,追求慢并不代表放弃经济效益,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更高地考虑地域人文和自然生态,更好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地方传统有机美食,绿色产业和高品质的旅游业都能为慢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慢城”的精髓在于将绿色环保、健康和谐,地域特色保护和人文人性同性推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进行高品质规范,打造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的国际化品牌,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宜居。
1.3国内外的案例及启示
1999年起源到现在,全球24个国家已有133个城市宣称为“慢城”。
全欧境内已有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十几个国家加入,甚至连日本、韩国也有“慢城市”。
1.3.1意大利小城奥维托
意大利奥维托(图1)是世界
上第一个慢城,整个城市在反污
染、反噪音、反量化之余,支持都
市绿化及保留地方特色。
一些慢城
主义者改造现在的观光产业和农
业甚至一般商店经营方式。
该市市
图1 意大利奥维托小镇
长还着手撰写《慢》手册,并准备在他的慢城学校推广内容为品位的教材。
1.3.2意大利布拉
意大利人认为慢城文化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传承。
“慢”字在意大利文中显得非常积极,与一般定义下的“甜蜜生活”的境界
较相似。
这也是慢城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之
一。
适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纪小城,城市
仍旧保留特色,并容易吸引游客,意大利布拉就
是其中之一,小镇人口约1.4万,世界慢城组织
LOGO 蜗牛(图2)随处可见,布拉“慢半拍”的生
活节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附近快节
奏的城市白领都会选择布拉居住。
1.3.3南澳大利亚古尔瓦
古尔瓦位于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城镇,是南澳一个历悠久的水乡小镇,是澳大利亚母亲河墨累河最后一个港口,19世纪50年代成为拥有大型造船厂和酿酒厂的重要港口,人称澳大利亚的新奥尔良。
现为农牧产品中心,人口不足800人,古尔瓦小镇上的“慢半拍”生活随处可见。
1.3.4南京高淳县桠溪镇
2010年11月份在苏格兰举行的国际慢城会
议上,江苏省高淳“桠溪镇”生态之旅被世界
慢城组织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的称号,这是
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这个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的是高淳县
桠溪镇(图3)西北部一块面积约49平方公里
的地区,该地区自成体系,地处苏皖两省及溧
阳市、高淳县、溧水县、郎溪县四县市交界处,
属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沿江开发区域;本身
纵贯桠溪镇西北部丘陵地区,西离宁高高速7
公里,东接246省道。
目前人口约2万人,6个
行政村分布在一条长达48公里的风光带两旁。
图2 “慢城”LOGO 图3 高淳县桠溪镇
沿线主打景点是游子山庙、张巡纪念馆、望玉岛度假村及桥李村采摘园等。
高淳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之滨最美丽的乡村”,致力成为吴楚文化交汇、民俗文化深厚的江南人文圣地和具有田园水乡风情的金陵休闲水乡,成为南京首屈一指的乡村生态休旅游度假胜地。
通过对众多“慢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文化各异的背景下,各国在建设慢城时虽对政策有所调整,但是他们都将“慢城”的理念融入到新的政策和文化中,其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①敬重自然、保护环境,致力于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重视地方传统物质文化遗产和风貌的保护,保持和维持自己城镇的独有个性。
②遵循传统,注重保护和维持当地的传统——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土地利用、传统的食物,致力于利用这些传统为当地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③强调生活质量,提倡生态美食,注重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增加行人设计等等。
总之,慢城提倡这样一种行为方式:放慢脚步、敬畏自然,遵循传统,倾心于精神需求,涉及到规划、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些城镇为我们今后的小城镇建设呈现了一种更理想的建设模式。
2 小城镇规划建设应用“慢城”理念的可行性
2.1国家宏观政策的必然选择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达50%,除了大中小城市外,而存在大量的小城镇,这就意味着小城镇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健康城镇化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小城镇将起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小城镇而言,可摒弃以往“摊大饼”的做法,依据地方的实情,结合地方的资源、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将慢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揉合到规划中。
2.2小城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小城镇数量基数巨大,对全国而言,小城镇多意味着行政管理不够专业,配套设施、发展资源与机遇不足,经济较落后,不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但是一般小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这些城镇为求发展通常一般选择
牺牲环境和土地方面的利益,以低廉的税费来招商引资,从而求得经济的增长,向现代化快节奏都市方向发展。
这种牺牲可持续性换来发展之路的“外部资源依赖型”做法往往成本巨大,并伴随着城市个性的沦丧,而且竞争不过老牌工业城市。
而作为关注地方资源,经济和文化力量以及城镇独特历史背景的一种新的城市策略,慢城运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桠溪镇一炮而红,让小城镇看到了一种希望。
慢城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的“内部资源依赖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展示了一种新的发展战略。
《国际慢城宪章》所制定的一整套内容广泛的准则为会员城市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而众多城市在加入慢城协会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证实了慢城模式的经济效应,以布拉为例,慢城模式拉动了该市的旅游业发展,精致的地域特色餐饮,优美恬然的氛围引来了大批游客,商业零售额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
不论当前中国是否适合发展慢城,无疑慢城运动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指明了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建立起城镇自己的风格,保护城镇原有的文化风貌,利用传统的技能和知识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21世纪观光产业,有机农业和绿色产业。
同时《宪章》所确立的涉及城市日常各个方面为维持地方特色,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政策框架,则为入会城镇指明了建设慢城的行动方向。
而且,慢城协会会员共同合作的经济发展策略,协会的指导,则有助于增强城市在全球环境中的竞争力。
然后基于特有的本土资源,形成自己的独特形象,藉由慢城网络扩大城市影响,利用慢城品牌实现产品与城市营销,从而实现小城镇在全球化世界中的获益。
3 小城镇“慢城”理念导向下的主要特征
(1)镇区面积规模中等,周边有农田围绕,居住人口约5-10万人。
(2)交通上都具备了毗邻大城市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联系通道,镇区内对机动车都有严格限制,创造步行街和慢行出行环境。
(3)以慢行交通舒适的服务半径来配套各种生活设施,不需要开车就可以抵达各种生活所需场所,利于老人儿童残疾人群。
(4)公共活动中心都拥有宜人的传统空间和精致的传统建筑。
(5)对传统的习俗继承和发扬是慢生活城镇独树一帜,拒绝世界大同的鲜明
特征。
4 常州湟里镇总体规划应用“慢城”理念的探索
4.1湟里镇创建“慢城”的基础条件
湟里镇位于常州市西南,距城市中心20公里,位于城市远郊,是大城市边缘区一个独立的小城镇,处于苏南地区两大湖泊长荡湖与滆湖之间,镇域内河道纵横,荡塘星罗棋布,镇域总面积87.56平方公里,镇区周围有大量农田分布,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8条,主要干流东西向有5条,南北向有4条,大小荡塘2000个,其中面积30亩以上的13个,沿滆湖西岸线约13公里,土地平坦肥沃,并且基本农田以种植花木草坪为主,是全国著名的花木之乡,遍布镇域的村庄在水网交织的自然环境条件中发育成
长的,村落枕河而居,具有典型
的江南水乡特征,具有了创建“慢
城”的基本条件。
湟里镇目前城镇发展模式仍
然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苏南模
式”,典型的农村工业化,出现城
镇建设过程中的用地碎化、风貌
趋同的通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
中,必须依据自身的较好的自然
资源,在规划中引进新的理念来
指导今后的发展。
4.2“慢城”理念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4.2.1改变交通模式,倡导绿色交通
湟里镇总体规划中的道路规划一开始就从方便出行角度考虑,要实现小城镇的慢生活就必须转变原来的观念,从“车本位”回归“人本位”,以实现人车的和谐,规划体现在:
4.2.1.1外张内驰 图4 湟里镇现状水系图
有效组织湟里镇对外交通与常州城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联系,合理引导不同交通需求,是实现小城镇道路通
畅,车辆行人各取所需的第一步。
在道路规划中,通过规划镇区外
围的夏东路、花海大道、沿湖西
路、常溧公路(232省道)与常州
市城区快速联系,拉近了湟里与
常州市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图
5)规划提出外张内驰的原则,即
对外交通通过三条对外交通干道
有效载流,内部交通非均匀疏散,
通过对车流的有效引导,使人车
的活动区域相对分离,实现“该
快的快起来,该慢的慢下来”。
车
辆的驰入镇区势必影响慢生活小
城镇的形成,对外交通的引入非均匀疏散,主要向南部和西部引导,对于慢生活的核心区域(镇中心区)采取限制道路宽度和控制道路断面的方法,来抑制车辆的通行,尤其减少不必要的穿越交通,并且道路采取稳静化措施:①减速缓冲带,②小型环岛,③道路凸起过街,④部分路段窄化等等。
(图6)
4.2.1.2快慢分区
在交通流有效引导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慢性区域实现文化娱乐活动活力化,生活设施便捷化,公共场所休闲化的城镇慢生活。
结合湟里镇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组织慢性核,并注入适当的文体活动,规划共设置三个慢性核。
图5湟里镇区域路网协调图
图6 交通稳静化措施
(1)传统型:以老街为核心,传统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沉淀。
(图7)
(2)现代型:东部新城区依托新规划的公共活动中心。
(图8)
图7 湟里镇文化之区鸟瞰图
图8 湟里镇现代之区鸟瞰图
(3)康体型:沿湟里河两侧的两侧绿道,感受自然之宁静,享天地万物之精华。
(图9)
4.2.1.3慢性社区
围绕慢性核设置一定道路为慢行路径,慢生活以慢性核为中心,通过高密度的慢行路径,向外传递和辐射,串联居住区和公共设施,最终形成慢性社区。
慢性社区内就业和居住相对平衡,以减少通勤交通。
设施分布从方便居民使用角度出发,所有生活所需均在步行可达范围之内。
以步行10分钟的时限,安排设置围绕居住小区的生活场所,如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绿地、卫生服务中心等。
4.2.1.4慢性场所
或是卖场内的喧嚣繁华,或是街
边错落有致的饮品店,或是静谧的砖
墙巷道小品绿化,或是湟里河两边的
清风拂柳亲水倾城,看似随意放置,
却又恰到好处。
规划与自然巧妙结合,
随处随景,都让人驻足忘返,不知不
觉,放慢脚步。
4.2.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独
具地方风貌的生活空间
环境优美是慢城的基本要求之
一,而且在国外在这方面的建设也已
经相当成熟,虽然国内小城镇建设一
图9 湟里河两侧绿道
图10 湟里镇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直也很强调生态空间的打造,但相比而言,仍然相对滞后。
湟里镇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充分利用现有河流湟里河等确定为“一主二片一园多点”。
(图10)其中强调“一片”——村前片区(合并前原村前乡集镇建设)。
规划形成沿滆湖农业休闲生态观光园配套服务区,“一园”沿滆湖生态观光园,规划在镇域东侧布置,位于村前片区的迈步村等。
另外,规划对沿主要河流两侧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等进行控制,用地性质以混合用地为主,开发强度沿主要河流两侧视线通廊,为营造滨水慢行空间提供条件。
4.2.3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城镇个性结合整治老镇区
保护与发展小城镇个性,使小城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已经是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参考“慢城”在保护和发展个性方面的做法,湟里镇规划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时,首先摒弃静态保护的做法,对湟里镇老街进行综合整治保护(图11),不仅保护有形的传统建筑,传统优秀文化,同时还保护地方的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民众传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湟里镇老街的功能进行综合提升。
目前老街功能主要为传统商业和居住功能,是湟里镇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规划沿街规划以传统商铺为主,经营传统特色商品,以“湟里牛肉”等传统老字号作为传统商业的依托,吸引其它老字号,形成规模经营,并且依托湟里镇老街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慢行的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的循环。
4.2.4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营造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小城镇宜居性的体现之一,而慢城在这一点显然做得很到位,在规划湟里镇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时,结合现有丰富的水系,将慢的理念图11 湟里镇老街效果图
引入,强调空间的多样性,将临水的居住区,开放空间打造成慢社区,而商业区作为快社区,结合水面创造更多慢行的绿色开敞空间,增加休憩和娱乐设施,增加行人步行道等措施来为人们日常接触和交通分享共知体验性质。
特别是在老镇区增加非正式全面的场所,如小商店,售卖地方传统美食的商店为人们提供情感交通的空间,同时强制公交的速度和流量,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4.2.5利用临滆湖的资源,规划建设滨水绿道
绿道是指用来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和。
生活社区自行车的车道以及城镇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湟里镇总体规划中引入“绿道”的理念,优化滆湖湖地区以及镇域内湟里河、孟津河与S263省道沿线的布局,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规划以滆湖为依托,在湖滨地区以及湟里河、孟津河、S263省道沿线设置绿道,总长度34公里,绿道红线宽度3至6米,形成“一主二次”的绿道网络体系(图12),
主线现滆湖亲水绿道长11
公里,滆湖湖滨绿地开放
的绿地,利用防洪堤道路
进行路面改造,实行慢行
专用。
支线一,湟里河城
镇休闲绿道长5公里,依
托镇区湟里河沿岸以及湟
里老镇区,结合景观绿化
布置绿道。
支线二、孟津
河——S263道路文化生态
绿道,长12.7公里沿湟里
河、滨湖湿地,开敞绿地,
利用现有道路部分改造布置绿道。
4.2.6强化公众参与的意识
在一项城市政策或规划开始实施前,对居众进行相关意识的普及教育,对规划的有效实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湟里镇要实现“慢城”策略,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很重要,在编制规划的过程,通过座谈会走访座谈等形式向镇各有关人士征图12 湟里镇滨水绿道规划图
求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慢城”对他们的影响,从而使得“慢城”的理念更能符合民主。
“慢城”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同时也是小城镇发展的一种模式,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慢城”并不意味着将时钟拨回过去,让人们过“博物馆”的生活,相反,它更善于结合现代和传统生活中那些有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在小城镇规划中引入“慢城”的理念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作者基本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