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城市概况 (1)

二、编制背景 (1)

(一)基本背景 (1)

(二)发展形势 (2)

三、规划重点 (3)

四、主要内容 (4)

(一)城市发展目标 (4)

(二)城市性质、规划年限、范围和规模 (6)

(三)市域规划 (6)

(四)市区规划 (7)

(五)中心城区规划 (7)

(六)综合交通规划 (9)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10)

(八)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11)

(九)城市水系与绿地系统 (12)

(十)重大基础设施 (13)

(十一)城市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布局 (14)

(十二)近期建设 (16)

一、城市概况

常州,又称“龙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沪宁线中段,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倚长江、南濒太湖,市域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2009年常住人口445.18万人。

“十一五”以来,常州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2010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为2005年的2.1倍。随着“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提升,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不断突出城乡规划的龙头地位,促进全市城乡建设的有序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背景

(一)基本背景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1996年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适应城乡统筹的发展需要,适应常州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发展要求,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城乡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二)发展形势

在“十一五”发展基础上,面对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常州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一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进期。常州市将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立足新的发展起点,以更高的目标追求,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城乡建设现代化、人民生活现代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

二是转型升级发展的攻坚期。资源、环境、成本等各种约束将进一步加剧,要求全市瞄准经济转型、城乡转型、管理转型,加大攻坚力度,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奋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创新制高点和人才制高点。

三是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期。城乡一体化作为最大的内需,城市化发展将进入质量提升阶段,要求全市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有效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一体,全面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期。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州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促使全市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大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三、规划重点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本次规划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布局。围绕“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旅游名城”的城市性质,按照“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提升“一主两副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第二,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筑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协调、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外交通实现“121530”目标;城市内部形成层次分明、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

通、绿色交通。

第三,提高城市资源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加快城市供水、排水、供气、电网、供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化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全面提升市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

第四,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城市发展与自然演化的平衡,确保自然生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能力,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常州建成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宜居宜业的生态市。

第五,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凸显“古、水、文、秀、活”的城市文化个性,形成“好山好水好风光,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的城市文化特色,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主要内容

(一)城市发展目标

先进制造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经济强市;历史文脉彰显、现代科教先进的文化名市;连东接西、承南启北的区域性枢纽城市;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

1、经济发展目标。2015年全市GDP达到5500亿元,人均GDP 达到10万元,市区GDP达到4100亿元,人均GDP达到11万元;2020年全市GDP达到9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5万元,市区6800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