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绪皇帝

合集下载

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是清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他执政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戊戌变法,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逐步讨论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并探究其历史意义。

一、光绪皇帝光绪皇帝,生于1871年,溥仪,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儿子。

由于其父亲早逝,他在1875年成为了继位的皇帝。

然而,在他执政的早期,他的权力受到了慈禧太后的严密控制,事实上,光绪皇帝很少能独立行事。

直到慈禧太后逝世之后,他才开始积极掌握政权。

二、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光绪皇帝积极推动的一场变革运动。

当时,清朝正在遭受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封建社会和落后的国内体制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为了挽救国家,光绪皇帝开始着手改革。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是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旨在实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学堂、建立新军队、推行民主制度等。

其中,最有争议的便是废除科举制度,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四、戊戌变法的阻力与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味道,但却遭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强烈反对。

作为清朝统治者的保守派不希望放弃既得利益,而改革往往会对旧有体制产生冲击。

此外,列强干涉与慢性病的肆虐也给变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最终,因为反对力量的压制和清廷内部的腐败,戊戌变法无法成功。

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尽管戊戌变法在当时没有取得成功,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其次,戊戌变法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表达声音、争取权益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虽然变法失败,但它所酝酿的变革思潮却在后来引发了更为激进的革命运动。

光绪皇帝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它展示了一个年轻的皇帝试图拯救国家的决心与努力。

尽管变法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这一事件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塑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命运。

历史趣谈: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光绪珍妃是谁?

历史趣谈: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光绪珍妃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光绪皇帝简介光绪皇帝死因之谜光绪珍妃是谁?
导语: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四岁登基,
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崩逝后由慈禧一宫独裁,
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
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

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
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
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
维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享年38岁,葬
于清西陵的崇陵。

光绪皇帝个人档案
出生:1871年08月14日(同治十年辛未六月廿八日)
逝世: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月廿一日)
在位:1875年-1908年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庙号:清德宗
陵寝:清西陵的崇陵
父亲: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道光帝第七子)
母亲:叶赫那拉·婉贞(慈禧太后之妹)
初婚:18岁大婚,配偶孝定景皇后等3人
元配: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后妃:礼部左侍郎长叙二女(瑾妃、珍妃)
生活常识分享。

光绪帝清朝末代皇帝的命运

光绪帝清朝末代皇帝的命运

光绪帝清朝末代皇帝的命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光绪帝则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他的命运几乎与整个清朝的命运密切相关。

在其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这对于一个年仅六岁即登基的皇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本文将探讨光绪帝在清朝末期的命运,以及他所面对的种种困境。

清朝国力的衰落已经在光绪帝继位之前逐渐显现,但正是他成为了这一衰落的见证者和承受者。

调兵遣将、与列强争夺利益的战争接连不断,使得清朝财政崩溃、民众生活困苦。

在这种背景下,光绪帝继位时面临着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

然而,光绪帝年幼的身份注定了他并不能独立地执掌朝政。

实际上,尽管作为皇帝,光绪帝的地位崇高,但清朝的实权却被摄政王和后妃掌握。

这使得光绪帝在政治上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光绪帝的婚姻也对其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先后被迫与西太后和慈禧太后成婚,这使得他的政治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两位太后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而光绪帝则在政治上既受限制又备受排挤。

除了内部政治的限制,光绪帝还面临着外部列强的压力。

近代以来,列强争夺中国的势力范围,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和割地让利。

光绪帝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危机,但由于政治局势和守旧势力的约束,这些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898年,光绪帝下令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振兴国家。

然而,这一改革遭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也不支持变法。

最终,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光绪帝的改革希望也破灭了。

光绪帝的命运在1901年的“庚子赔款”事件中达到了最低点。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清朝被迫支付了庞大的赔款,国力更加削弱。

这次侵略不仅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也使得人民对光绪帝统治的不满加剧。

1908年,光绪帝逝世,结束了他不到40年的生命。

他的去世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也宣告了中国从封建时代向民主国家的转变。

总的来说,光绪帝作为清朝末代皇帝,承受了一个衰落王朝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面对内外困境,他虽然做出了一些改革尝试,但最终未能改变命运。

光绪帝的故事

光绪帝的故事

光绪帝的故事光绪帝(1871年-1908年),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和悲剧,展现了一个年轻皇帝在动荡的时代中的坎坷命运。

本文将为您讲述光绪帝的故事。

一、登基与改革光绪帝于1875年登基,当时他只有四岁。

由于他的年幼,实际上的统治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然而,光绪帝在成年后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改革意愿。

光绪帝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改革,试图挽救清朝的衰落。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兴办工矿企业等。

这些改革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动力。

然而,光绪帝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成功。

他面临着来自保守派的阻力,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

尽管他努力推动改革,但清朝的衰落势不可挡。

二、戊戌变法与庚子事变光绪帝在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命运。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兴办工矿企业等。

这些改革举措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动力。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庚子事变爆发后,光绪帝被迫与慈禧太后一起被软禁在颐和园。

这一事件标志着光绪帝改革的失败,也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三、光绪帝的晚年生活在软禁期间,光绪帝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无法亲自处理政务,也无法参与国家大事。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注和思考。

光绪帝在1908年去世,终年37岁。

他的去世标志着清朝的终结,也为中国的历史进程画上了句号。

四、光绪帝的评价光绪帝的统治时期充满了动荡和挣扎,他试图推动改革,但最终失败了。

然而,他的改革意愿和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动力。

光绪帝的故事是一个年轻皇帝在动荡的时代中的坎坷命运。

他的努力和改革意愿虽然未能取得成功,但他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和思考。

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左右历史的走向。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生平简介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光绪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七子的儿子,其母名为叶赫那拉;婉贞乃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在位时期采用年号“光绪”,故又称光绪帝。

公元1871年,载湉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的醇王府,公元1874年,同治帝去世,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慈禧太后为了可以继续操控政权,而力排众议,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作为皇位继承人。

所以这一年不管醇亲王奕譞多悲痛,四岁的载湉还是登上了皇位,由两位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光绪。

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过世,慈禧一人垂帘,而公元1889年,光绪帝亲政,但这只是名义上的,朝政大权实际上还是握在慈禧的手中。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拒绝求和而主战,但此时的清政府已腐败不堪,作战能力太弱,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草签了《马关条约》,被光绪坚定地拒绝。

光绪想过迁都来与日本周旋,但被慈禧太后拒绝,最后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随后,康有为等人发动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强烈支持,并于公元1898年实行了戊戌变法,但慈禧太后等人反对,光绪试图用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的势力,反被袁世凯出卖,慈禧将光绪幽禁,维新变法失败,历时不过一百零三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后,光绪一直被幽禁,慈禧太后再次独揽大权。

公元1908年,光绪帝暴毙,终年三十八岁,终于清西陵之崇陵,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同治与光绪的关系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关系使堂兄弟与表兄弟的关系,同治皇帝的父亲和光绪皇帝的父亲是亲兄弟,同治皇帝的母亲和光绪皇帝的母亲是亲姐妹。

同治皇帝去世后,慈禧等人拥立了光绪作为大清王朝的继承人。

1874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同治皇帝生前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两宫皇太后就商议立储君一事,参加大会的都是同治皇帝的叔叔们,除此之外还有清朝廷的大臣。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

浅谈光绪帝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光绪皇帝生活在旧体制环境下,虽然名为大清皇帝,但实则没有实权,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牵制,然而在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之时,他勇于挺身而出,推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尽管变法只维持了百天,但是他所支持的维新变法运动使得中国在思想解放之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他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自186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陆续入侵中国,中国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此时也不乏一些有为青年站出来提出变法以寻找救国之路。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站出来挽救民族危机。

光绪身为当时的皇帝,满怀爱国之心,想要有所作为,手里却并没有实权,想要变法以救亡图存恐怕困难重重。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退缩,而是开始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中夺取统治大权。

在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民定国是”谕旨,正式展开了变法革新,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

此次变法中的大多数条令是依据维新派的建议而定的,因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为接下来的辛亥革命积蓄了力量。

然而维新派在政治体制上的举措并没有被光绪帝采纳,因此维新变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这也说明了光绪帝始终是站在清政府统治阶级这边的,维新变法也是光绪帝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但好景不长,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百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给打压下去了,而且维新变法中的许多条令由于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行。

这也说明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很薄弱,并不能正面与封建势力发起攻击,而需要借助光绪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变法。

但是正是在光绪这样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努力下,才能在力量强大的封建势力统治下成功实行了达百天的维新变法运动。

尽管此次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以维新变法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第一次得到了广泛地的传播。

光绪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

光绪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

光绪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一、光绪的生平与背景1. 出生与家庭背景:光绪(1871年-1908年),原名载湉,是清朝第九位皇帝,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侄儿,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堂妹。

他出生于紫禁城里的宫殿,成长在一个充满权谋与龃龉的政治环境中。

2. 时代背景:光绪继位于1875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晚清时期的重要阶段,封建社会已经陷入危机,国内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列强的干涉与侵略,使得清朝日益衰弱。

3. 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由于年幼,光绪继位之初并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全权由慈禧太后掌握。

然而,光绪在成年后逐渐发展自己的思想,并尝试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但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阻挠和反对。

二、光绪时期的政治改革1. 戊戌变法:光绪希望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危机,于1898年下令实行戊戌变法,意图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领域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然而,由于改革过于激进,引起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并在短短百日内被迫终止。

2. 经济改革:光绪时期也尝试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例如推行保护主义政策、发展工业、兴办邮政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未能实现预期效果,清朝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3. 教育改革:光绪重视教育事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学校。

他致力于推行新式学制和开辟科学教育,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碍于各种限制,改革成果有限。

三、光绪时期的挑战与危机1. 内忧:光绪时期,清朝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分裂,如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与民主思潮之间的冲突等,这些矛盾与分裂导致了清朝政治的混乱和不稳定。

2. 外患:光绪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干涉日益增加,如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等。

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国家矛盾,使清朝逐渐失去对国家命运的控制。

3. 社会问题:光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

农民起义、民族抵抗运动等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给清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光绪的离世与清朝的走向1. 光绪在位期间逝世:1908年,光绪因肺痨在紫禁城内去世,终年37岁。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评价?一、引言:光绪帝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然而,对于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评价众说纷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价。

二、政治影响力:光绪帝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他的政治影响力凸显。

首先,光绪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以挽救清朝政权的衰败。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阻力,变法未能成功,却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其次,光绪帝亲政后,积极推动大学堂教育,倡导科学知识的普及,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光绪帝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坚决抵抗列强的侵略,尽管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未能真正改变中国底牌的命运。

三、文化贡献:光绪帝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他积极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人提供更多机会。

在他的支持下,新文化运动兴起,许多文化人物脱颖而出,为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光绪帝本身也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尤其热衷于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们。

四、社会影响:光绪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首先,他的政治改革试图打破旧的封建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变革的呼声。

其次,光绪帝的统治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事件使中国社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最终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再次,光绪帝的统治时期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萌芽期,他的推动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与世界接轨。

五、遗留问题:光绪帝统治时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他的统治虽然力图改革,但是却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另外,光绪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也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价值逐渐被摒弃,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综上所述,光绪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辩证而复杂。

历史趣谈:清朝最悲哀的皇帝光绪帝真正死因只有一个

历史趣谈:清朝最悲哀的皇帝光绪帝真正死因只有一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最悲哀的皇帝光绪帝真正死因只有一个
导语:光绪帝是清朝末年时的皇帝,他其实原本不可能接任皇帝之位,因为同治皇帝英年早逝,但是又没有留下储君,所以只能把当时身为亲王之子的光绪
光绪帝是清朝末年时的皇帝,他其实原本不可能接任皇帝之位,因为同治皇帝英年早逝,但是又没有留下储君,所以只能把当时身为亲王之子的光绪给“拿来用下”。

注意这里是拿来用,对真正拿来的就是慈禧太后,在慈禧的操纵下,光绪皇帝入宫,成为了大清皇帝。

但是光绪帝一生比较悲情,他是慈禧一方一手建立的傀儡,没有实权,没有尊严的活了30多年。

然而到死的时候也成了一个千古冤案,知道现在都无人解开。

但是民间有流传野史,当时时任礼部尚书的后人从祖辈那里得到了光绪帝的死因,竟然是一碗酸奶。

众所周知,慈禧和光绪帝的死期只相差一天,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一天,留给我们后人太多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流传的,当慈禧得了严重痢疾之后,自知命不久矣,就在临死的时候所有的官员在外静候,准备发丧,恭送这位一手遮天的富人,但是怎么等也等不到放房间里传来慈禧的死讯,就在宣布慈禧死讯前,一个太监从屋里端着一个碗出来,当时礼部尚书随口一问:这是什么?小太监说:是老佛爷给光绪帝的“塌喇”(满语里的酸奶)。

当时光绪帝被囚禁的中南海的瀛台。

送去不就后,就在,满朝文武都在慈禧这边忙里忙外的时候,小德张向太医院宣布,光绪皇帝驾崩,随后慈禧这边才有了哭声,表明慈禧已经死亡。

让人奇怪的是,光绪帝一生并无大病,突然死亡让人费解,慈禧也许早就西去,一直秘而不发,直到把光绪送走才发丧。

据悉后来考古专家经过化验,发现光绪帝肠胃里含有砒霜的遗物,
生活常识分享。

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简介光绪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关于他的死是一个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光绪皇帝简介与及绪皇帝怎么死的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光绪皇帝简介光绪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

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

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皇帝怎么死的死因之谜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办理,讳莫如深。

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

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

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勾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

终身被压制的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终身被压制的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终身被压制的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文导读:光绪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光绪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位不幸的皇帝,因为他身为一国之君却身受压制,因此后人对光绪的评价有很多种,大多是对他的同情。

其实光绪皇帝确实是一位不幸的皇帝,正如当时的清朝一样。

面对着不幸,光绪皇帝并没有屈服,努力地找寻着救国的方法,所以光绪是一个负责人的人,正是因为他的不屈服、为国着想让光绪成了一个受到很多名人赞扬的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一想到光绪皇帝,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他统治下的清朝晚期的没落,所以大多数的人都会将光绪皇帝归为昏君的一类。

但是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评价光绪是一个可以愿意接受新思想,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因此说明光绪皇帝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还是很有成就的。

光绪皇帝最大的优点是他没有像咸丰皇帝一样逃避困难,光绪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运动中都有着积极的表现。

当中国在外国列强侵犯的身处水深火热的时候,光绪皇帝没有向列强妥协,他十分爱国,并且强烈反对割地这种行为。

人们可能只知道光绪签订了《马关条约》,但是不知道光绪都以一定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做了最大的努力,因为历史的特殊背景,有些事并不能避免,但是光绪皇帝在现实面前不屈服,还是做着努力,这点是他值得后人学习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光绪皇帝很难过,但是他没绝望,企图挽救中国,为此他主持了戊戌运功,鼓励维新派。

他主张向西方学习,虽然在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在当时他的举措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潮流,他也为中国修建着出路。

当时光绪身为皇帝,却没有皇帝的架子,愿意听低级官员的意见,当时有些顽固者阻止光绪说这样会使他的权利分给别人,自己就没有权利了。

光绪皇帝听后没有动摇,甚至说如果能救中国,权利没有也没事。

光绪皇帝虽然还是没能挽救中国,人们也因此对他有着很多的负面评价,可是人没有完美的,至少光绪皇帝敢于救国的心值得后人赞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上文可以说明,光绪皇帝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皇帝,因为他本来可以坐在皇帝的龙椅上却被幽禁,不幸这个词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清史解读,戊戌变法的的缔造者,清光绪皇帝

清史解读,戊戌变法的的缔造者,清光绪皇帝

清史解读,戊戌变法的的缔造者,清光绪皇帝回顾光绪的一生,总觉得他的身上充满了悲剧色彩。

慈禧太后当年是为了掌握朝政大权才立他为皇帝的,年纪小小就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生活在深宫之中,长大之后想要一展雄图,挽救清朝于危难之中,却遭遇了戊戌政变,后来又被幽禁了十年左右。

相信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光绪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慈禧太后,然后夺回自己的大权呢?假设时光可以倒流,回到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绪在位期间,我们或许可以从点滴的历史痕迹中,寻找一下光绪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慈禧太后的原因。

其一:光绪不想这样做。

光绪虽然不是慈禧的亲儿子,但她是慈禧太后妹妹的亲儿子,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异母弟弟,两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自从光绪被立为帝后,他就被养在深宫之中,由慈禧太后负责照顾,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不可谓不重,而且在戊戌变法之前两人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试问光绪能对养育了自己十多年的慈禧太后下手吗?光绪其二:光绪不具备杀掉慈禧太后的条件。

我们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光绪皇帝真的是铁心肠,以江山社稷为重想要杀掉慈禧太后,那么他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呢?成功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毕竟这种事情不可能自己亲手干的,必须要依赖身边的亲信们来做。

可是光绪皇帝有可以信赖的亲信吗?光绪四岁登基继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了十多年,朝廷内外都是她的人,有谁会愿意为光绪卖命呢?戊戌政变发生的前夕,光绪皇帝给杨锐下了一道密诏,希望维新派能够想办法救自己。

维新派抱着密诏痛哭,只能把希望系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和袁世凯身上,这也反映了光绪皇帝力量的弱小。

缺乏力量的光绪皇帝遇到危险的时候,各国公使只是表示了同情,袁世凯更是说一套做一套,最后光绪皇帝被幽禁了,慈禧太后对他的控制更加严了,试问他去哪里有力量有亲信杀掉慈禧太后呢?慈禧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光绪愿意杀掉慈禧太后,也具备杀掉慈禧太后的能力和条件,他就真的敢这样做吗?慈禧太后在朝廷内外拥有非常稳固的地位,稍微有点权力的人基本都是她提拔出来的,对慈禧太后也非常的忠心。

历史趣谈:怎么看待光绪帝的懦弱性格和清朝的衰败

历史趣谈:怎么看待光绪帝的懦弱性格和清朝的衰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怎么看待光绪帝的懦弱性格和清朝的衰败导语:光绪帝的懦弱性格和清朝的衰败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君主,甲午战争后,试图通过变法振兴衰败的清王朝,但因特殊的环境形成的焦虑性依光绪帝的懦弱性格和清朝的衰败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君主,甲午战争后,试图通过变法振兴衰败的清王朝,但因特殊的环境形成的焦虑性依赖人格影响了他的做事方式,进一步激化了清王朝的种种矛盾,从而加速了清朝的衰亡。

光绪依赖人格的形成正是源自于他不幸的童年。

4岁之前,光绪只是个衣食无忧,快乐无比的小王子。

但自从同治驾崩后,光绪以咸丰皇帝的养子身份继承皇位后,他不幸的童年便自此开始。

光绪的焦虑胆小不仅源于此,还有一部分遗传于他的父亲基因。

据清史稿记载,光绪即位后,奕最上奏两宫太后,“臣侍从大行皇帝十有三年,昊天不吊,龙驭上宾,仰瞻遗容,五内崩裂,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促昏迷,罔知所措,触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

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可见光绪的父亲胆小懦弱。

根据精神分析研究,—个孩子无论对父亲采取怎样的态度,父亲的气质和行为模式都会在他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自然,奕裰的某些焦虑气质遗传给了幼小的光绪。

这些都为光绪形成依赖人格埋下了因子。

依赖人格者,深感自己软弱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

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五个女孩子站在光绪面前,当由光绪选择其中之一为皇后,但光绪却对慈禧太后说“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

”限光绪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助感,不知如何选择。

光绪最终在慈禧的授意下,选择了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

生活常识分享。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光绪(1875年-1908年)是清朝最后一位年号所指的皇帝,其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独特而有争议。

以下是关于光绪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几个方面:一、改革尝试光绪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他实施了洋务运动,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了部分工业和军事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他还鼓励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这些改革尝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两次战争的失败然而,光绪帝统治时期也遭遇了两次战争的失败,分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

这两次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也导致了光绪帝改革的失败。

尽管他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改变。

三、百日维新的遭遇作为光绪帝执政期间的一次重要事件,百日维新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令人瞩目的尝试。

百日维新是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离开北京期间,借助西方观念和思想,力图改革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使得光绪帝在历史上的地位备受争议。

四、庚子拳争的暗影光绪帝统治时期,中国发生了庚子拳争。

由于清朝政府在处理海外侨民的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对庚子拳运动的镇压,庚子拳争逐渐演变成了武装抗击列强侵略的运动。

尽管光绪帝并未直接参与这场运动,但庚子拳争的失败却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权的威信,对光绪帝的统治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光绪帝的传统与现代光绪帝处在传统与现代之交的时期,他面临着接受西方思想和技术的冲突。

他尝试改革军队、教育、法律等领域,使得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和种种限制,这一尝试并未取得根本性的成功,但它为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光绪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复杂而多元的。

他的改革尝试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并未取得根本性的改变。

同时,他所统治的时期也遭遇了外国侵略和内部动乱,使得其地位备受争议。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光绪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是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光绪皇帝的简介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北京太平湖边的醇王府内。

父亲是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

他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年号为光绪,在位总共三十年,史载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8年暴病身亡。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他们只是叔侄关系。

只因同治皇帝直至驾崩之际,膝下并无子嗣,故而在徇私的慈禧太后竭力坚持下,立其胞妹之子载湉为帝。

这也令当初养心殿内的军机大臣们颇为懊恼和不甘。

光绪帝登基后,慈禧太后一边垂帘听政,故而实权并不在他的手里,这在光绪帝亲政之际也未能改变。

光绪帝每天都要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即便是自己的家庭都要收到慈禧太后的监视,并且时常从中阻挠。

其中光绪帝最为宠信的珍妃他他拉氏也是在遭受慈禧太后厌弃,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投进杀害的。

虽说光绪帝在为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牵制,其政治理想不懂施展。

但是在他在位的三十年里还是做出他前几代帝王无法比拟的政绩。

光绪帝重视国家主权,对割地赔款这样丧权辱国的条款是极为敏感的。

在新疆遭受英、俄蚕食之际,清军经历两年的整顿和准备,在左宗棠的率领下并以及人民的帮助下成功收复新疆。

在看到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光绪帝可谓是痛定思痛,极为开明地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力图光复中国大国风范,只是在保守派的重重打压下以失败告终。

虽然光绪帝一生是悲剧的,但是他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一个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同治十三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驾崩。

但是同治帝并无子嗣,从将来便于掌握朝权这一基本点出发,慈禧太后在召开会议后选择了自己胞妹的儿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这就是光绪帝。

光绪皇帝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光绪皇帝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光绪皇帝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光绪皇帝的治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时期之一。

而其中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更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就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这两个事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光绪皇帝,是晚清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其在位期间有着众多的挑战和困境。

清朝在光绪皇帝即位之前,已经逐渐衰落,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得清朝统治早已岌岌可危。

二、光绪皇帝戊戌变法为了挽救国家命运,光绪皇帝开始推行变法,试图改革满清政权。

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在戊戌年(1898年)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变法的宗旨是以自强求富、扭转国家衰落的趋势。

1.政治改革方面光绪皇帝尝试通过建立宪政体制来改革政治。

他下令成立了直奉大臣,试图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此外,光绪皇帝还试图增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绅士势力。

2.经济改革方面光绪皇帝意图通过改革经济来提升国家实力。

他推动重工业、冶金、煤炭等现代工业的发展,并鼓励商业和贸易的繁荣。

此外,他还取消了免税特权,实行统一的税制。

3.文化改革方面为了加强国家的文化实力,光绪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措施。

他鼓励科举制度的改革,并引入了西方的教育体系。

同时,他也重视新式军事教育和外语教育的普及。

然而,光绪皇帝戊戌变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清廷保守势力与底层民众的抵抗、西方列强的干涉等种种问题使得光绪皇帝的改革计划未能成功实施。

三、戊戌政变由于戊戌变法遭到了保守势力和底层民众的反对,光绪皇帝的改革计划很快遭到了终止。

1898年9月21日,庚子十日,慈禧太后下令废止新政,控制了最高决策权。

慈禧太后领导的清廷以极端手段对抗变法派,将维新派人士逮捕、杀害,并以“戊戌政变”结束了戊戌变法。

四、事件影响尽管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一事件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启发了人民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改革与革命的重要性。

漫谈光绪皇帝

漫谈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少帝时期

读书—— 老师
翁同龢:识字,四书 夏同善 :写字
光 绪 皇 帝
光绪在少帝时期的三件大事情

第一,就是对外关系的大事情,发生了中 法战争;
第二,我们国内台湾设立行省,光绪十一 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省,命刘铭传为第一 任台湾巡抚 ; 第三,宫廷里头的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 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 逝等。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 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历 史 上 的 慈 安 太 后
光绪皇帝的囚帝时期:1898—1908
光绪皇帝家庭悲剧的八大不幸:

第一,父亲; 第二,母子关系; 第三,皇后; 第四,妃子;
瑾妃
珍妃
隆裕皇后
第五,兄弟;
第六,母后;
第七,光绪无儿无女,身边没有子女的家庭
欢乐;
第八,自己长期过着一种囚徒的生活,没有

太后宣布:“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
著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 为嗣皇帝”
慈禧为什么选载湉来继承大统

乾隆 :永、绵、奕、载 道光 :溥、毓、恒、启 1、实际利益的考虑 2、关系特殊:亲侄子、亲外甥
慈 禧 太 后
结 与 国 之 欢 心 。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
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太后与外国公使夫人们在一起
漫谈光绪皇帝
清朝十二位皇帝


天天顺:清朝崛兴时期
康雍乾 :清朝鼎盛时期 嘉道咸 :清朝转衰时期

浅谈光绪皇帝的一生

浅谈光绪皇帝的一生

浅谈光绪皇帝的一生梁镇恒【摘要】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九任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

由于慈禧太后的霸道和他自身的怯弱,光绪的一生充满屈辱和悲惨。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1页(P119-119)【关键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爱新觉罗;光绪帝;清王朝【作者】梁镇恒【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6.5光绪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是清王朝入关后第九任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

由于慈禧太后的霸道和他自身的怯弱,光绪的一生充满屈辱和悲惨。

1875年,光绪作为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被选为皇子并登基当了皇帝。

这时国内形势是后党掌权,皇帝如同虚设,因此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后党与帝党的斗争。

光绪成年后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削弱后党的力量,增强帝党的力量,掌握皇权,维新才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

纵观历史,汉武帝之所以雄才伟略,就在于对内打击外戚专政,削去藩镇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建设一支强大的队伍奔袭匈奴。

汉武帝就是这样使汉朝强大的,这是一例。

再说清康熙,登基时年龄小,鳌拜专权根本看不起小皇帝。

康熙不动声色,暗地培训童子军缉拿鳌拜,终于掌了实权,创造康熙盛世。

由此二例明显看出,光绪没有抓住从后党手中夺权的主要矛盾,没有从军事上掌握主动是失败的关键。

如果有了帝权,何愁维新不胜。

看来光绪虽有些抱负,但没有康熙的胆略,没有一步步寻找战胜后党的策略与措施,老师翁同龢也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指导,最后造成光绪囚禁瀛台,屈辱一生。

戊戌政变说不好听的,就是秀才造反。

再加上错看袁世凯,导致失败。

袁世凯是个见风使舵、具有个人野心、阴险狡诈的小人,从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到洪宪皇帝充分说明了这个人背信弃义、倒行逆施的品质。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光绪识人不准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光绪皇帝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

然对于光绪皇帝而言却断断不是如此,可以说他是“为君犹侍虎”。

如今,人们饭后闲茶之余谈及此,莫不谓之悲剧哉,悲剧也!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

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

同治帝没有子女,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

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

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

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

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

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

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
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

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

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

……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

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

……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

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

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大致相近。

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

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
和侍郎夏同善。

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龢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

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

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

所以把他爸爸找来了,让醇亲王奕譞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光绪就比较习惯了,他学习很用功,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同治那么顽皮,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光绪帝虽然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光绪帝亲政仅5年,于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24岁的光绪帝坚决主战,积极备战,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但终因制度落后,国力不济,打了败仗。

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据理力争,以图尽量降低损失。

但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历史学者黄鸿寿一语破的地指出:“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

帝(光绪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光绪帝在准备仓促的前提下,匆忙地进行了“百日维新”。

在103天中,他发布了184道谕旨。

这些改革谕旨包括很多方面,有文教改革,财政改革,军事改革和政治改革。

改革遭遇到了阻力。

光绪帝的虽然大胆然却轻率的官制改革遭到了守旧派的猛烈攻击和极端仇视。

对光绪帝的上谕,守旧派们或是模棱不奉,或是阳奉阴违,或是避重就轻,或是造谣阻格。

诏旨虽连篇累牍地发下,但守旧派大臣们不为所动。

此时,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派和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变法维新派处于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之中。

双方壁垒森严,形同水火,刀光剑影,一触即发。

而后,慈禧发动政变,收回皇权,实行“训政”,并囚禁光绪帝于孤悬的瀛台。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对光绪帝的评价,我比较赞成范文澜先生的观点:“光
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有所作为”。

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帝主要表现在他亲政后的十年间(1889-1898)所发生的两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中作出的积极表现。

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二是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在甲午战争中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立场上“一力主战”,他反对妥协痛斥顽固派割地求和的可耻行径。

经管最后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然而,无论是在战争过程中,还是在后来签约、准约的时候,光绪帝始终以鲜明的态度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因而历史对他是无可指责的。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光绪帝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经过深刻的反省后毅然主持维新变法运动,给予维新派有力的支持。

在变法过程中,他亲手描绘了近代中国第一副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并全力推进,企望付诸实现。

他不愧是这次维新运动的实际决策者和颇有作为的维新元首。

光绪帝抬头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低头看民众,主张广开言路。

他不仅允许低级官吏进呈变法奏疏,甚至丢开“祖宗成法”的束缚,鼓励绅商士民上疏言事,颇有民主作风,他不愧为一位开明君主。

记得当时曾有顽固者阻拦说:
如果把这些权利都分给下层民众了,那皇上就没有大权了!光绪帝毅然驳斥了他说:倘若能够救中国于水火,我即使没有了权利那又有什么关系!这话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光绪帝作为衰世皇帝,他具有励精图治,救亡图存的进去精神,同时又有对慈禧太后的独断专横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

这是他从小就被束缚、被压抑造成的后果,加上当时的情势,使他不敢也不能与太后彻底决裂。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在这方面过多的苛责他。

这造成了国家的悲剧,同时也造成了载湉个人的悲剧。

以上系个人见解和部分他人言论,有不当不妥之处,望老师海涵!
贺绪庆 2010-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