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绪皇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光绪皇帝
人常说,“伴君如伴虎”。

然对于光绪皇帝而言却断断不是如此,可以说他是“为君犹侍虎”。

如今,人们饭后闲茶之余谈及此,莫不谓之悲剧哉,悲剧也!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

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

同治帝没有子女,载湉被慈禧太后选为同治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

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

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

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

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

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

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

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
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

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

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

……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

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

……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

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

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大致相近。

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

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

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龢,署侍郎,内阁学士,
和侍郎夏同善。

翁同龢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龢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

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

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

所以把他爸爸找来了,让醇亲王奕譞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光绪就比较习惯了,他学习很用功,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同治那么顽皮,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光绪帝虽然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光绪帝亲政仅5年,于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24岁的光绪帝坚决主战,积极备战,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

但终因制度落后,国力不济,打了败仗。

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据理力争,以图尽量降低损失。

但还是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历史学者黄鸿寿一语破的地指出:“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

帝(光绪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光绪帝在准备仓促的前提下,匆忙地进行了“百日维新”。

在103天中,他发布了184道谕旨。

这些改革谕旨包括很多方面,有文教改革,财政改革,军事改革和政治改革。

改革遭遇到了阻力。

光绪帝的虽然大胆然却轻率的官制改革遭到了守旧派的猛烈攻击和极端仇视。

对光绪帝的上谕,守旧派们或是模棱不奉,或是阳奉阴违,或是避重就轻,或是造谣阻格。

诏旨虽连篇累牍地发下,但守旧派大臣们不为所动。

此时,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派和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变法维新派处于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之中。

双方壁垒森严,形同水火,刀光剑影,一触即发。

而后,慈禧发动政变,收回皇权,实行“训政”,并囚禁光绪帝于孤悬的瀛台。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对光绪帝的评价,我比较赞成范文澜先生的观点:“光
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有所作为”。

光绪帝作为“能够接受新思想”、“颇有作为”的青年皇帝主要表现在他亲政后的十年间(1889-1898)所发生的两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中作出的积极表现。

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二是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在甲午战争中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立场上“一力主战”,他反对妥协痛斥顽固派割地求和的可耻行径。

经管最后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然而,无论是在战争过程中,还是在后来签约、准约的时候,光绪帝始终以鲜明的态度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因而历史对他是无可指责的。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光绪帝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经过深刻的反省后毅然主持维新变法运动,给予维新派有力的支持。

在变法过程中,他亲手描绘了近代中国第一副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并全力推进,企望付诸实现。

他不愧是这次维新运动的实际决策者和颇有作为的维新元首。

光绪帝抬头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低头看民众,主张广开言路。

他不仅允许低级官吏进呈变法奏疏,甚至丢开“祖宗成法”的束缚,鼓励绅商士民上疏言事,颇有民主作风,他不愧为一位开明君主。

记得当时曾有顽固者阻拦说:
如果把这些权利都分给下层民众了,那皇上就没有大权了!光绪帝毅然驳斥了他说:倘若能够救中国于水火,我即使没有了权利那又有什么关系!这话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光绪帝作为衰世皇帝,他具有励精图治,救亡图存的进去精神,同时又有对慈禧太后的独断专横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

这是他从小就被束缚、被压抑造成的后果,加上当时的情势,使他不敢也不能与太后彻底决裂。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在这方面过多的苛责他。

这造成了国家的悲剧,同时也造成了载湉个人的悲剧。

以上系个人见解和部分他人言论,有不当不妥之处,望老师海涵!
贺绪庆 2010-5-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