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意识流
恋母情结
在贡布雷,每当白日已尽黄昏将临,我就愁从中 来…… 用罢晚饭,唉!我得马上同妈妈分手了;她要留下 陪大家聊天…… 我上楼去睡,唯一的安慰是等我上床之后妈妈会来 吻我。可是她来说声晚安的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就 返身走了,所以当我听到她上楼来的脚步声,当我 听到她的那身挂着几条草编装饰带的蓝色细麻布的 裙子窸窸窣窣走过有两道门的走廊,朝我的房间走 来的时候,我只感到阵阵的痛苦。这一时刻预告着 下一个时刻妈妈就会离开我,返身下楼,其结果弄 得我竟然盼望我满心喜欢的那声晚安来得越晚越好, 但愿妈妈即将上来而还没有上来的那段空白的时间 越长越好。 ”
“我就这样创造了自己的宇宙。”
福克纳的内心严重分裂,他始终有一种恐惧,恐惧 有一天不仅创作的狂喜会消失,连创作的欲望以及
值得一写的内容都会消失。
这种恐惧只有当他的目光引导到自己的故乡上才戛
然而止。“我发现这块邮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写,一
辈子活得多长也写不完。” 福克纳集美国南方文学创作之大成,创造性地开拓出 一个自己的天地——纳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 的神话。
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普鲁斯特从35岁到51岁
去世,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中,这位天
才文人省悟到,他除了平静地等待死亡来临之外,
他没有别的生活。
普鲁斯特用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思想中充满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他认 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方能形成“真实的生
在意识流小说中,比较重要的技巧有三种:
内心分析、内心独白和感官印象。
普鲁斯特 (1871-1922)
20世纪法国最伟 大的小说家,也 是20世纪世界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 小说家之一。
西方直觉主义
论现在西方文学史上直觉主义与意识流创作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意识活动的忠实记叙,因此本质上可以认为一篇完整独立的意识流文章属于记叙文体裁,但由于其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较为高级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忌的散文特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散文来看待。
意识流文字先天优势让它更适用于现代诗的写作,以及短篇小说,长篇的意识流小说过于复杂,会加剧作品内容的理解难度,让人感觉隐晦以及阴暗。
目前的绝大部分意识流文学作品体裁都是小说,但实际上中国古诗中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而且很多宗教经典中也含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
意识流文学由于过于晦涩强调无秩序,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无法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
英国伍尔夫的意识流名作《墙上的斑点》就给读者带来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
小说描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主人公一会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的前任房客;一会从对斑点的疑惑联想到生命的神秘、思想的不准确性和人类的无知;一会从猜测斑点是一个凸出的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和考古…最后发现墙上的斑点不过是一只蜗牛。
小说打破传统既定俗套,通过人物头脑中的瞬间印象和冥想、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反映生活本质,揭示永恒真理。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乔伊斯《尤利西斯》
在有名的长达四 十余页的最后一 章中,作者摒弃 了标点符号等一 系列传统手法, 采用了“内心独 白”这一意识流 形式,来表现女 主人公莫莉的内 心世界:
一刻钟以后在这个早得很的时刻 中国人该起身梳他们的发辫了 很 快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 了 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 眼 除了一二个晚间还做祷告的古 怪牧师以外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 就会大闹起来试试看我还睡不睡 得着 一二三四五他们创造出来的 象星星一样的花朵象花龙巴街上 的糊墙纸要好看得多,他给我的 裙子也是那个样儿的⋯⋯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柏格森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存在”做出新的诠释— —存在不是实体,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的实体;存在 只是流动和变化,核心在于“生成”(be-coming),是 正在进行中的、尚未完成的存在(coming to be )。他 认为,在现实中,运动变化比事物更恒久、更根本。 生命哲学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是世界观。存在—— 生成。生命的本质是活动,活动的本质是自由创造。生命 哲学又带来一种新的人生观、道德观——人的道德生活应 当是创造,而不是服从;应该是实践,而不是沉思;应该 是进取,而不是保守。 “宇宙不是被造成,而是正在被不断地造成……没有已被 造成的事物,只有正在创造的事物;没有自我保存状态, 只有正在变化的状态。静止从来就是表面的,或者毋宁说 是相对的东西。”
直觉主义
柏格森的哲学核心理论是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在 《形而上学导论》中,他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两种 认知世界的方式:理性分析事物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 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直觉的感知则是追随对象的 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这不取决于主体的 认知立场,对事物的把握是绝对的。因此,人惟有凭 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沟通世界的本质。 艺术与直觉 “生活仅仅接受事物对人有用的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 行动,而其他一切印象就必然变得暗淡,或者模糊不 清。当事物和生物的个性对于我们没有物质上的利益 的时候,我们是不去注意的。”
直觉主义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二、叔本华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7、总结: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三、尼采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5直觉主义与意识流说课讲解
0059、简述柏格森的滑稽论。
(1)柏格森是法国“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1900年出版的《笑》。
(2)他认为,首先是形式的滑稽,其次是姿态和动作的滑稽,再次是情景的滑稽,第四是语言的滑稽,最后是性格的滑稽。
0060、绵延说:(1)柏格森认为时间分两种,一是钟表度量的物理时间,即“空间时间”;一是直觉体验到的心理时间,也就是“绵延”。
(2)物理时间不是真正的时间,绵延才是真正的时间,因为绵延是超越了概念和物质世界的生命永恒,(3)绵延的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①绵延既不是同质的也不是可以分解的,其各阶段相互渗透交汇融合成一个浑然不可分的整体,它的要义在于不断的流动和变化。
②绵延是过去的总和,是实在的不是抽象的,无一片刻可以失落,无一片刻可以逆转,每一瞬间都是全新而不可重演的。
③柏格森认为,如果只关注某一个阶段契合不分的状态,就无从辨明这生命之流中各个部分的始终,因为它们是相互延展、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整体。
(4)评价:绵延说作为柏格森直觉主义的直接产物,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并且成为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哲学基础。
0061、什么是意识流?(1)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法。
(2)意识流主要是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3)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对于扩展文学叙述的范围、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从理论背景上看,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绵延说、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被公认为是文学意识流理论的三个重要来源。
0062、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是什么?(1)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极大影响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2)他认为直觉和理性分析是认知对象的两种方式。
直觉主义
一、直觉主义与非理性思潮直觉主义(叔本华[1788-1860]、尼采[1844-1900]、柏格森[1859-1941]):哲学思潮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意识流(吴尔芙、乔伊斯、普鲁斯特):具体到艺术创作手法二、叔本华1、唯意志论:意志(will)是世界的本质,而所谓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而人的欲望根本无法真正得以满足,另外,欲望遮蔽了人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即对世界的直觉。
2、解脱之道:一是消灭肉体,或获得宗教上的涅槃;二就是进行哲学和艺术的直观,达到物我两忘。
3、直觉论: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就是“观审”,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放弃自我,成为纯粹的主体;二是放弃客体的个别性,而使其成为纯形式,或“永恒的形式”。
用叔本华自己的话就是:“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当作柏拉图是理念的认识,亦当作事物全类的常住形式的认识;然后是把认识主体不当作个体而是当作认识的纯粹而无意志的主体之自意识”4、悲剧论:悲剧,展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三种类型,一,恶人从中作梗;二,命运使然;三,不同地位关系。
5、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悲剧论的区别叔本华:通过悲剧来否定意志,获得解脱。
亚里士多德:通过悲剧获得心灵的净化,回归平和中庸的状态。
黑格尔:对各方片面的否定,从而最终永恒正义获得胜利。
6、中西悲剧比较7、总结:王国维与叔本华:《红楼梦评论》鲁迅与叔本华:“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三、尼采1、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反基督教,反理性,反传统……(2)“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2、尼采与叔本华从叔本华出发,走向其反面,否定叔本华对意志世界的彻底否定,强调强力意志,高扬酒神精神。
3、“超人”与“强力意志”超人,是“人之上”或“超越人”之意。
柏格森及其直觉主义
补充2: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
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 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 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 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 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 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 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 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 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一、背景介绍
20世纪初至今的西方文论整体上来讲经历了 两大主潮(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次转 移(关注重心从作家主体转移到文本自身, 关注重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和接受),两个 转向(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人本主义主潮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直觉主义产生在实证主义盛行,传统的形而 上学出现危机的时代(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强调创造性、非理性、无意识等问题, 最终将形而上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认为 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 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而意识流作 为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 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 物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 宰,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 不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只能靠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 出感性与理性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 能力。他还认为人的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物理时间的替代 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延到现在,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一章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②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
①从作家到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为了避免作者与读者介入产生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而刻意回避对作者与读者研究,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0、导论两大文艺主潮: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探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两次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前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德莱尔,主要作品《应和》,该诗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就文学而言,剧作家斯特林堡、布莱希特、尤金·奥尼尔,以及小说家卡夫卡。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理论家为克罗齐。
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的主要理论为直觉与表现。
3、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名词解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区别: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那么文学语言就只有能指功能。
4、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的,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意识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和文学编辑。
她终生致力于小说写作的形式与技巧的研究。
在小说创作实践中追随英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运用“意识流”技巧来探索文学表现的新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使她在现代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使她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与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
“意识流”这一名称在应用于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流并不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表观的。
像‘一连串’或者‘一系列’这样的字样来表现都不合适。
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
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
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对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很大。
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作家应努力发掘潜意识的冲动,捕捉人脑中一闪而过的感觉和印象。
特别是他关于梦幻意识的研究,给意识流作家以极大的启发,作家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手段等等,使作品人物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引起读者共鸣。
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两点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影响很大。
其一是强调直觉的美学理论,其二是关于“心理时间”的新概念。
柏格森认为:无论理性和科学都无法把握实在。
只有作为非理性的内心体验的“直觉”才能使主体和客体融而为一,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客体的本质。
因此柏格森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
柏格森还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新说法,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
他认为,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常人理解的传统时间概念,即“外部时间”,而另一种则是“心理时间”,即“内部时间”。
20世纪西方文学有哪些流派,各个流派代表人物是谁?
20世纪西方文学有哪些流派,各个流派代表人物是谁?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魔幻现实主义:拉美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发端于四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形成高潮,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代表性作品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墨西哥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危地马拉阿斯图亚斯的《玉米人》等。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学既派,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花,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代表性人物有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主要成果是诗歌。
未来主义代表性作品有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有鲜明的先锋精神,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
后期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未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伐又出现一次高潮,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主张通过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
英国艾略特《荒原》是其代表作,另外有法国瓦雷里的《海滨墓园》,俄勃洛克的《十二个》,奥地利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等。
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
代表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瑞典斯特林堡的《到大马士革去》。
意识流: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提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
在作品中,情节谈化,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通过自由联想来表现主题。
代表性作品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等。
论现代西方文论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强调或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思潮和学说;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或思潮通常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倾向..直觉主义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认识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学说带有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反实证主义和反唯物主义的倾向..历史上不少哲学家都重视直觉;但到20世纪初才真正形成为一种学说或思潮..典型的直觉主义者有柏格森、克罗齐、胡塞尔等人..其中柏格森创造的进化这本书中体现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驳;很快就有了不少的追随者;以柏格森为中心;一种叫做直觉主义的哲学开始形成..直觉主义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予人们真实的知识;只有神秘的内心体验的;才能使人理解事物的本质..没有直觉这种最重要的认识能力;就不能直接地去了解现实..直觉主义一方面把直觉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又把直觉与特别是理论分析对立起来..他们把直觉理解为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特殊的认识能力..直觉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直觉;可以不要抽象、概括和论证..直觉主义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分支较多..主要包括: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柏格森把直觉和分析看作两种根本不同的认识方法..他指出;直觉是使人得以体验事物本身运动的精神状态和洞察终极实在的非概念性认识..柏格森所推崇的直觉带有一种反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克罗齐认为;是研究直觉知识的科学;正如逻辑是研究概念知识的科学一样..在他看来;直觉就是创作活动;所以它在其美学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觉即表现”成了克罗齐有名的美学公式..胡塞尔的本质直观:胡塞尔认为直观是检验知识的最后标准..他把直观又分为经验直观与本质直观..本质直观就是对于事物的不变本质所进行的直观;这种直观是靠所谓“自由想象的变换”的方法完成的..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主张善、义务、正义等行为价值只能以直觉作为可靠的判断依据;道德判断不能从得到经验证实的命题中推导出来..如代表人物、英国的摩尔就把善当做一种不可定义的、只能直觉到的物质..直觉主义是一种的认识论;其根源在于不懂得认识过程中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的关系;把认识过程中的直线性绝对化;把直觉理解为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活动;并用主观的直觉来代替作为人们认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贬低理论认识的作用..它错误地把直觉同理性思维对立起来;片面夸大前者的认识作用而贬低后者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反理性主义..实际上直觉并不是一种超理性或反理性的认识能力;而是与理性思维相辅相成的认识方式..而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意识流是一种心理学的词汇;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加以详尽的阐发..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只有它才是宇宙运转的唯一动力;客观万物无非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远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只有依靠直觉才能获得实在的知识;才能认识世界和解决社会的一切问题..在他看来;潜意识应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另一位深刻影响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充分肯定无疑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思想张目..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意在反拨“人是理性动物”的传统观念..认为潜意识乃至无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人的本能冲动;人类的本能冲动经常受到社会规范及理性良知的束缚;使人充满矛盾..作家的创作活动就是冲破理性;发挥本能冲动的过程;借此释放受到扼制的本能..。
意识流什么意思
意识流什么意思意识流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而不受其他人或事物影响。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次被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提出,他认为意识只能有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可称之为单向度意识。
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的哲学家安德森( ThomasAndrewson)与汉密尔顿( J. A. Hamilton)将其应用于文学批评,成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
意识流( Intentionalism)又称心象(印象主义、无意识哲学)、潜意识、无意识作用等,这个术语是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荣格所创造的。
他借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里面的概念来描述人类的潜意识状态,并且根据这些观点构建起他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分析心理学。
荣格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绘画心理学、梦的解析、性的分析和神经症的治疗。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意识流这种意识形态,但很多时候它却以隐蔽的方式表达着,例如:对过往发生的某件事情的回忆;头脑中浮现的想法;内心中产生的各种感觉……有人甚至认为,人类意识活动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它总是偏爱那些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记忆,即使不好的东西也会被压抑住,而且会保持下来。
如果你处在迷失的边缘,最好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我还是我吗?我是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放松,使你平静,让你变得更冷静,直到找到适当的方式释放掉你大部分的压力和焦虑。
“一般”来说,对待新事物总会怀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正如我们看到蛇,便本能地想逃跑一样。
同样,人们对待恐惧事物也存在着排斥心理,进而转换成厌恶感。
其实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很多恐怖电影故事源于编剧和导演的想象,以及他们从小积累的对鬼怪的刻板印象。
因此这也告诉我们,遇见陌生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一件似乎已经命中注定的悲惨事情。
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熟悉的东西背后存在的巨大风险。
论现代西方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
论西方现代文论史上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的创作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柏格森对心理时间曾作出这样的解释:“如果我们将绵延视作融为一体的许多时刻,就像被线穿在一起似的,那么,不管这个被选定的绵延有多短,那些时刻的数量是无限的……这种绵延发展到极限便是永恒……一种生命的永恒……一种集中了全部绵延的永恒。
”他的心理时间学说为意识流小说家在作品的时间安排与结构布局上的大胆革新同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文字中许多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忠实记叙,且以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来描述人们的精神活动以及内心活动。
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名作《尤利西斯》就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乔伊斯在该部作品中,充分展示“心理时间”,以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空倒转的手法,把时间限制于一定范围内,写的却是三个人物的漫长岁月与人生经历。
如,文中写到布卢姆在柏林街头上任意地行走,随着目光所及,他的思想也出现大幅度的跳跃。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1 【1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 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 .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 .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 1 。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 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2)
二、意识流理论
(一)定义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 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创作手法。 一种创作手法。 广义: 广义 可上溯到18世纪欧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传统,从塞缪尔·理查生到亨利·詹姆斯的详实备 至的回忆、思想和情感过程的描写。意识流一词 最初系梅·辛克莱在1918年评论英国女小说家罗 茜·理查生小说《心路历程》时引入文学界。 1988年法国作家E·杜夏尔丹的短篇小说《月桂树 被砍》被认为是意识流的先驱。
实际上,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是指直接依 据自我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心理本能。
有关直觉的四点认识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一种理智的体验。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 直觉是由内向外的,能够无限扩大对象范 围的本能。 围的本能。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 直觉认识是超功利的、非实用的,其结果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是见出“生命的冲动”即世界的本质。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 直觉不使用僵固的、现成的概念,不使用 符号。 符号。
(二)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 直觉与理性分析 直觉与理性分析 2、喜剧研究:《笑》
理性分析:外部观察 外部观察,依赖于观察者,且观察结 外部观察 果必须借符号才能得以表达,但实际上人为了表 现对象独一无二的特质,就不得不用理性分析来 拆解对象,继而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这个对象。所以说,人就不能同现实本身交往, 而只是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从个人角度来感知现实的孤立的碎片 直觉:内部感知 内部感知,人是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而 内部感知 达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的至境。也就是说,在直觉认知中, 物我同一 物我之间的交感与情会带人进入对象的内部,与 对象独一无二、也可以说是无以言传的特质心心 相印。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可望 柏格森认为,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 直觉 沟通世界的本质。 沟通世界的本质。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沃尔夫的创作思想: 沃尔夫的创作思想:
⒈意识流的理论后援之一:针对传统写作,强调心理 意识流的理论后援之一 的真实。(例:《班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 ⒉意识流:作为一种叙事手段,具有叙事人不介入 意识流: (叙事人照实记录),致力于再现人物似水流淌不息 的意识过程,以感知觉交和意识、潜意识、思想、回 忆、期待、情绪以及忽动忽西自由联想等特征。与传 统心理描写相比,除了以主观感受为中心,更在于把 意识看成变化无常,难以预测、理解,而且错杂混乱, 故而只能由叙述人照实记录的东西。 示例:《海浪》
(2)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 (3)是“一”和“多”的统一。 (4)不可预测性——创造性。 2、存在场所:记忆之中 落脚点: (三)落脚点:生命本身——生命进化论:生命进化的 原动力是生命的冲动。 三、直觉与艺术 1、两种认识方式:理智和本能。 、两种认识方式:
针对自然哲学,柏格森把理智和本能 理智和本能看成既对立, 既对立, 理智和本能 既对立 又互补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又互补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的本能不同于 动物,是一种与智力、理智、 动物,是一种与智力、理智、乃至形而上学相关的 本能。 本能。 柏格森的举例:蜜蜂建巢。 柏格森的举例 2、能向我们揭示生命最深层秘密的本能——直觉 、能向我们揭示生命最深层秘密的本能 直觉 是直接的意识,或摆脱了自我关注并意识到自我 的本能,它是对生命本身的直接领悟,是从内部 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叫“共鸣”。
小结: 小结: 柏格森基本观点: 柏格森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超越精神和物 质之外的“生命冲动” 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宰, 质之外的“生命冲动”,它是宇宙的动力与主宰, 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时间万物都是其表现形式。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绵延,生命冲动是一个永不 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只能靠 停歇的流程,但它不能一味靠理性来认识, 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 直觉把握。这种直觉与经验无关,超出感性与理性 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能力。 之外,是一种神秘而不可知的能力。他还认为人的 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意识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 物理时间的替代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 物理时间的替代过程,而是通过记忆把“过去”绵 延到“现在” 把 现在”延宕到将来。 延到“现在”,把“现在”延宕到将来。
3
a
b
c
4 1 5 2
a a b c
b
c
2、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 (1)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诗学》 《诗学》 ①艺术的本质:模仿说。(与柏拉图的区别) ②悲剧的功用:陶冶说。 结论: 结论:艺术是艺术家根据某种目的, 就感性和理 性能把握的事物作出安排。
(2)托马斯:美是一种使人感觉得到愉悦和快感的 )托马斯: 东西 三原则: 三原则: ①完整性 :突显对象于时间与空间,使审美对象在 没有边界的时空背景中光辉夺目地为人领悟。 ②和谐的比例:把对象看成际界间部分(形式线条) 与部分之间的平衡,从而感觉到它的节奏 。(先直 觉感知,后分析理解) ③光辉和色彩:是表象与一切事物中神圣目的艺术 发现,是美之为美的根源,是艺术家在最初想象映 出这个审美形象时的那一最美的特质。
示例: 《尤利西斯》写毛莱睡意朦胧的意识流动:“①一 刻钟以后这个早得很的时刻②中国人应该起身梳理 他们的发辫了③a修女们又该打起早祷的钟声来了b 她们倒不会有人打扰他们的睡眠c除了一两个晚间还 做祷告的古怪牧师以外④a隔壁那个闹钟鸡一叫就会 大闹起来b试试看我还睡得着不c一二三四五⑤a他们 创造出来的星星一样的花朵b龙巴街上的糊墙纸要好 看得多c他给我的裙子是那个样儿的。”
3、其它:现代文学中京派以及东北作家群的忆旧 型乡土小说与表达深切体验的散文。 比如萧红的《商市街》,沈从文的《边城》等。
威廉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 威廉 詹姆士的意识流理论
意识流概说: 意识流概说:广义上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发展起 来的心理小说;狭义上指20世纪初开始,包括乔 伊斯、沃尔夫、福克纳等一系列小说家从传统小 说中作者的介入撤出,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 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 人物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对拓展文学的描述范围, 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了重要作用。 典出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 表现为零零碎碎的片段。譬如,像‘一连串’或 ‘一系列’等词,都不似原先说的那样合适。意 识并不是片段衔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 ‘流’的比喻来描述它是最自然不过的了。此后 再谈它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意识流或思想流, 或主观生活流吧。”
与现当代文学的联系: 与现当代文学的联系: 1、现代文学初期的创造社团提出“自我表现”的 文学观。创造社同人认为:“自我表现”的欲望或 冲动是文学活动的基本动力。 郁达夫在《文学概说》 郁达夫在《文学概说》中提出如下见解:人类所具 有的“生的心思”“生的冲动”常常表现出一种 “创造欲”,这种“创造欲”正是人类进化的原动 力,文学是“人生内部深藏着的艺术冲动,即创造 欲的产物”。郭沫若在《生命底文学》提出了“生 郭沫若在《 郭沫若在 生命底文学》 命是文学的本质,生命是文学的反映”;“生命的 文学是个性的文学,因为生命是完全自主自律的”, 由此可以窥见柏格森生命哲学与直觉主义的影响。
共分9章,大部分章节由书中6个人物的内心独白组 成,这3男3女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各个阶段都在各 自的回忆中展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代表了一种 生活态度。 作家说过,小说家应该按照顺序,记录纷坠心田的 “万千微尘”,描述出一事一景给人的意识印上的 痕迹。《海浪》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正是每个人在 各个具体时空中环境中的印象、感觉、情绪、思考 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联想所构成,作家赋予各个人 物绝对自由的心理空间,自己似乎完全退出了小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散漫无中心,人物一生的意识 “微尘”因为不同阶段上的心理特征而被聚集到一 个个焦点上,心理时间中共时性的、貌似散乱的心 理活动因从童年到老年历时性物理时间的参照,逐 渐清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显出现代西方社 会中人们对自我存在的困惑和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 迷惘。
2、张承志的摄影散文《大陆与情感》:是作者翻 阅老照片时发表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回忆与感想, 是一种文图对话的情感记忆,是生命的向往。 他在《相约未来》中写道:“我在自己心中,会永 远牢牢地抓住一幅画。它是我一世的憧憬。……对 着这幅心中的画,我独自注视了那么久,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后来我明白,这幅画已经如镂如蚀,慢 慢地刻进了我的心房”,这是人与自然,民俗,历 史,生命的高度融合,是以一种直觉体验的方式记 录下来的,和柏格森说的纯粹的记忆几近一致,绵 延在其间产生。
3、特征: 、特征: (1)与理智交融 )与理智交融,高于理智。 (2)无功利性。 )无功利性。 (3)整体性把握对象。 )整体性把握对象。 《笑》 (1)笑的原因: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永不重复 )笑的原因: 自身。笑是对不完善或无生命的纠正。 示例: 示例:①活生生的人像一架机器般不断重复自身。 EG:悲剧人物激辩时的坐下②遵循法律、法规过 死。EG:莫里哀的医生宣称宁可为医道而死 ; 阿巴贡反对女儿与所爱的人结婚,呼没有嫁妆。 ③理想不能适应现实。EG:唐吉诃德把风车当巨 人。
柏格森与直觉主义: 柏格森与直觉主义:
一、柏格森简介 二、绵延说 起点: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 时间。 (一)起点:生命的本质现象 时间 两种时间观: (1)传统的时间观——广延 1 —— (2)真正的时间——绵延 关于绵延。 (二)关于绵延。 1、特征: 、特征: (1)只有在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 式出现。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主讲人:王伟
背景: 导论中讲到西方的当代文艺理论经历了两大主潮, 两次转移,两大转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直觉主 义与意识流正是这种趋势的证成部分,直觉主义产 生在实证主义流行,传统的形而上学出现危机(灵 肉失调)的时代。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生存的根本问 题,强调创造性、非理性及无意识,最终将形而上 学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同样,意识流作为直觉主 义的延续,将人们的视野由外在转移到内心的体验 与发现,对文学创造也起了推动作用。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5.2.3——鲜活的水流:意识不是由确定的意象组成, 而是每一个意象都浸染在围绕它们流动的活水中, 惟有在活水的流淌中显示意象之间忽近忽远的关系。 故而意象的意义和价值都在伴随它们的光影,即水 流之中,是为后者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乃有常 新不败的意蕴出现。
4、意识具有选择性 意识总对对象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关切,同时又 排斥着其他对象或对象的其他方面。而且这些选择 作用不一定被我们觉察。(例见:乔伊斯美学观— —完整、比例、鲜明)
是一种直觉, (2)艺术的本质 是一种直觉,是心灵的感知形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直觉 式,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意味着超越理性,统万 端为一体。(创作论/阅读论) 4、运作过程: 、运作过程: 柏格森说: 柏格森说:“所谓直觉就是指那种理智的体验, 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那个 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把我们自 身输入客体内部使之融合为一的方法,类似于想 象或移情。(如:入戏)
提着灯笼,遮着被斜风细雨所撕破的伞,在夜的 神社之前走着,衣裳和灯笼都给风吹卷着,侧转 脸儿来避着风雨的威势,这是颇有些洒脱的感觉 的。现在我留心到这方面了,她也有些这样的风 度。至于我自己,在旁人眼光里,或许成为她的 丈夫或情人了,我很有些得意着这种自譬的假饰。 是的,当我觉得她确是幼小时候初恋着的女伴的 时候,我是如像真有这回事似地享受着这样的假 饰。而从她鬓边颊上被潮润的风吹过来的粉香, 我也闻嗅得出是和我妻所有的香味一样的。…… 我旋即想到古人有“担簦〔簦(dēng)〕伞。亲 送绮罗人”那么一句诗,是很适合于今日的我的 奇遇的。
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 意识流作家的艺术观点:
一、乔伊斯的美学观。 乔伊斯的美学观。
1、基本观点:艺术作品是一个审美客体,独立于作 、基本观点: 者的人格。 理解:文学经历了抒情文学到叙事文学,抒情文学 重在表现自我,叙事文学情感中心则与作者和读者 保持距离。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赋予小说中人物自 由的心理空间,于是“叙事就不再纯然是个人的了。 艺术家的人格化入叙事本身之中,围绕小说任务和 事件流啊流啊,就像一片生命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