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说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作者:张彩平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02期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样、主题的蕴涵等特点而使教学活动变得复杂。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阅历、认知水准、思维能力、情感体能、想象思考所能达到的水平,紧扣小说的三要素,避免教学内容的“繁、难、偏”,简简单单地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也能轻轻松松地读小说、学知识、懂做人、养情趣、明事理、提素养。
一、找线索,理情节
一篇小说,无论长短,都有相关线索一以贯之,始终全文。在阅读中,只有理清情节线索,才能理清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理清人物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等等,为以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做好铺垫。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小说的线索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物为线索。这个“物”与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有密切的关联,它决定小说人物的命运,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提示小说的主题。比如,《羚羊木雕》,全篇就是围绕着“我”送木雕——逼“我”要木雕——“我”被迫要回木雕的情节来展开的。而父母逼迫“我”要回木雕的原因是它价值太贵重了,但在“我”的心中,朋友间的友谊才是“无价”的。
第二,以人为线索。比如,小说《蒲柳人家》中何满子为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他机灵活泼,调皮可爱,又充满稚气。在小说的整个结构中,何满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常常作为一个“结”,把各方面的冲突统一起来,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三,以人物的命运为线索,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以于勒命运为线索组织全文的。文章虽然以“我”为叙述人物,通过“我”来写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表现小说的主题,但是小说有一条暗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于勒命运的变化。以人物的态度变化为线索,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作为小说明线。
二、感形象,悟真情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读小说其实是在读人物、读主人公,你把人物读懂了,才能通过他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情感历程、思想变化等,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状况、人文特点、民族风情等,才能通
过这些去感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知识,熏陶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对历史及文学史的了解还不够,所以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对作者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了解不透彻,以致对作者到底要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对文中到底谁是主人公还有些把握不准。对那些人物较单一的作品一般没问题,如《心声》中的主人公是李京京,《孤独之旅》中的主人公是杜小康,《芦花荡》中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变色龙》中的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等。但对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文本,学生在把握中就会出现一些分歧,如《孔乙己》中到底是“我”还是“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是于勒还是菲利蒲夫妇?通常情况下,学生会把文章中出现频率高,作者着墨多的人物看做小说的主人公,而不是从文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及时代意义来确定。在教学中,学生就出现了《皇帝的新装》中的主人公是皇帝还是骗子的争论。而对于主人公情感的把握,我们对学生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如学生能读出闰土的“苦”情,孔乙己的“悲”情,老头子的“壮”情,菲利普夫妇的“绝”情等基本情感就可以了,而对于小说中哪些“深奥的地方”和“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则需要老师的启发、指点来让学生开“窍”。
三、注重说读,与人物对话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不信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样做有利于目标达成。
为学生创设问题,促使其有层次地探究文本,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一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理念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实现表达阅读体验、提炼整合小组的观点,表达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总之,无论是小说作品的教学还是其他文体作品的教学,其教学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身处地”也好,“多元解读”也好,
“知人论世”也好,“情景再现”也好,借用其他文体的教学方式也好,教无定法,但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生成来确定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一定要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个人独到的见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实验中学(05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