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类围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输配水工程
桂松干渠C2标土建及金属
结构制安工程
合同编号:QZSLYQ-052-GSQC2(01)-2010
IV V类围岩支护
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贵州黔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6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情况 (1)
1.2.1 地形地貌 (1)
1.2.2 地层岩性 (1)
1.2.3 地形构造和地震 (2)
1.2.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2)
1.2.5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2)
1.2.6 区域稳定性评价 (2)
二、主要工程量 (4)
三、施工布置 (5)
3.1道路布置 (5)
3.2施工风、水、电布置 (5)
3.4钢筋加工、钢支撑制作场布置 (5)
四、进度控制 (5)
五、IV、V类围岩支护施工方案 (5)
5.1支护方案 (5)
5.2锚杆施工 (5)
5.3喷混凝土施工 (7)
5.4钢支撑施工 (9)
5.5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0)
六、资源配置 (10)
6.1施工人员配置 (10)
6.2设备配置 (10)
IV、V类围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贵州中部黔中地区、云贵高云苗岭宽缓山脊、两江分水岭河源地带、岩溶峡谷山区,涉及贵州3市(贵阳、安顺、六盘水)1州(黔南自治州)1地区(毕节)的10个县(区)和贵阳市区、安顺市区。

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Ⅰ等大⑴型水利枢纽工程。

由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组成,分两期实施。

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一期输配水工程。

一期输配水工程由输水工程和一期配水工程组成。

输水工程包括总干渠工程、桂松干渠工程、一期支渠工程;一期配水工程包括一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贵阳供水配水工程(以河代渠)。

1.2工程地质情况
1.2.1 地形地貌
本标段工程地处贵州西部高原,位于安顺市大寨至三轮坡一带,场区地形为北西高,南东低,沟谷发育,相对高差较大。

工程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山脉多呈北东向展布,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受地层、岩性等因素影响,场区以侵蚀、剥蚀为主,溶蚀次之,属剥蚀、侵蚀性浅切中山-低中山沟谷及峰丛洼地和谷地地貌。

地表溶洞、洼地落水洞广泛分布,地下岩溶管道较发育。

1.2.2 地层岩性
场区弧形坡面及槽谷、河谷等地大部分为第四纪覆盖层覆盖,陡坡、冲沟两侧等地基岩零星出露,根据地表地质调绘和钻孔资料,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场区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
(1)第四系覆盖层(Q):
场区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层、冲洪积层等,可分为:
①残、坡积堆积层(Qel+dl),岩性为黄、褐黄色粘土夹少量碎石,呈松散~中等密实状态,主要分布于山麓坡脚、山前缓坡、冲沟两岸斜坡地带,厚0~6.8m。

②冲、洪积堆积层(Qal+pl):岩性为砂、砾石、块石,主要分布于松河河床一带,厚1.0~4.0m。

(2)基岩:
场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中统江洞沟、法郎及关岭组及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从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三叠系中统江洞沟组(T2j):杂色中厚层粉砂岩与薄至中厚层泥岩互层,主要分布于石头小苑及窝枝一带,厚200m。

②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主要分布于石头小苑及窝枝一带,厚280m。

③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为场区内主要出露地层,厚400m。

④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和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杂色页岩及鲕状灰岩,主要分布于三轮坡一带,厚
约90m。

1.2.3 地形构造和地震
桂松干渠近于由W向E,渠线经过区四级单元干渠从平寨水库至龙场,受岩脚向斜的影响,属威宁NW向构造变形区,岩层产状较平缓,一般倾角<25°、其余干渠总体为贵阳NE复杂构造变形区,输水线路与构造线多属大角度相交,未发现区域性活断层存在,构造基本稳定。

场区发育有三条断层,分别叙述如下:
(1)F1断层:位于深冲及大河隧洞之间,走向NE、倾向SE,断层NW面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断层破碎带宽4~6m,断距<100m,为张性断层。

(2)F2断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78°, 断层破碎带宽3~5 m,断距<80m。

(3)F3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70°, 断层破碎带宽1~3 m,断距<50m。

根据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2001年颁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枢纽区、灌区及贵阳供水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基本稳定。

1.2.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1)碳酸盐岩溶分布区,出露地层为(T2g),岩性以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为主,属强岩溶。

场地为大山哨隧洞出口至大坡隧洞段为龙宫强岩溶发育段,该区岩溶形态以天生桥、地下暗河、深大落水洞、溶洞等型式出现。

天生桥跨度达100m左右,暗河流量一般可达1m3/s,溶洞直径一般3~5m,落水洞直径一般5m左右。

(2)碎屑岩分布区,出露地层为(T2j)、(T2f),岩性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属隔水层,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1.2.5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发育,岩溶洼地及漏斗附近常发生小规模塌陷,由于河谷深切,谷坡较陡,在较陡的谷坡脚常有崩塌堆积体。

碎屑盐岩分布区:河谷切割一般较深,坡谷较缓,在较缓的斜坡地带产生小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

1.2.6 区域稳定性评价
(1)桂松干渠C2标段近于由W向E,场地区处在贵阳NE复杂构造变形区,输水线路与构造线多属大角度相交,沿线通过的主要构造线主要为背斜、向斜、断层等。

灌区未发现区域性活断层存在,构造基本稳定。

地表为残坡积、冲洪积层小块石质土构成,厚0~10m,结构松散,分布极不均一,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指标较小,基岩为三迭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白云质灰岩、三迭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中厚层灰岩、三迭系下统T1d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等构成,在大河隧洞出口前洞身段为一小规模崩塌体,其余地表未见滑坡、崩塌体和泥石流现象。

(2)隧洞工程
桂松干渠C2标隧洞共7条,总长9251m,分别为西苗坝隧洞(桂松09+387~桂松
10+713)、深冲1#隧洞(桂松10+805~桂松11+917)、深冲2#隧洞(桂松12+335~桂松12+874)、大河隧洞(桂松12+948~桂松14+653)、大坡隧洞(桂松14+809~桂松14+9 43)、石头小苑隧洞(桂松15+376~桂松16+294)、窝枝隧洞(桂松16+399~桂松19+9 16)。

根据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情况等综合分析,隧洞硬质岩洞身段大部分为Ⅲ类围岩,断层带及岩溶发育带为Ⅲ~Ⅳ围岩,软质岩强风化带为Ⅴ类围岩,洞身段大部分为Ⅳ围岩,局部新鲜岩体为Ⅲ围岩,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
①西苗坝隧洞
隧洞总长为1326m(设计桩号:桂松09+387~桂松10+713),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为3.4m×4.24m。

隧洞位于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之南坡,地貌上属于峰丛洼地及谷地,岩溶较发育,为龙宫强岩溶发育段,该区岩溶形态以天生桥、地下暗河、深大落水洞、溶洞等型式出现。

隧洞穿越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 2g3)灰色厚层白云岩夹中厚层灰岩,隧洞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隧洞围岩类别以Ⅲ类围岩为主。

该隧洞段岩溶发育,遭遇岩溶的可能性较大,要求做好支护及排水措施,遭遇岩溶段按特殊洞段处理,同时加强施工图阶段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配合工作。

②深冲1#隧洞
隧洞总长为1112m(设计桩号:桂松10+805~桂松11+917),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为3.4m×4.18。

隧洞位于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之南坡,地貌上属于峰丛洼地及谷地,岩溶较发育,为龙宫强岩溶发育段,该区岩溶形态以天生桥、地下暗河、深大落水洞、溶洞等型式出现。

隧洞穿越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厚层白云岩夹中厚层灰岩,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4.5~5.0m,岩层产状280°∠4°,岩层走向与隧洞线小角度相交,隧洞埋深20~211m。

其中桂松10+805m~桂松11+577m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桂松11+577m~桂松11+917m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隧洞穿越弱风化岩体内,岩体较完整,围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中厚层灰岩,岩石呈微风化至新鲜状态,为硬质岩,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呈中厚层状结构,属Ⅲ类围岩。

该隧洞局部地段在岩溶管道顶板上部通过,岩溶管道距离隧洞底板大于3倍洞径,遭遇岩溶的可能性较大,要求做好支护及排水措施,遭遇岩溶段按特殊洞段处理,同时加强施工图阶段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配合工作。

③深冲2#隧洞
隧洞总长为539m(设计桩号:桂松12+335~桂松12+874),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为3.25m×4.09m。

隧洞位于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之南坡,地貌上属于峰丛洼地及谷地,岩溶较发育,为龙宫强岩溶发育段,该区岩溶形态以天生桥、地下暗河、深大落水洞、溶洞等型式出现。

隧洞穿越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 2g3)灰色厚层白云岩夹中厚层灰岩,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4.5~5.0m,岩层产状2 90°∠4°,岩层走向与隧洞线小角度相交,隧洞埋深30~190m。

隧洞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隧洞洞身处于弱风化岩体内,岩体较完整,围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中厚层灰岩,岩石呈微风化至新鲜状态,为硬质岩,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呈中厚层状结构,大部分属Ⅲ类围岩。

该隧洞段岩溶发育,遭遇岩溶的可能性较大,应做好支护及排水措施,遭遇岩溶段按特殊洞段处理,同时加强施工图阶段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配合工作。

④大河隧洞
隧洞总长为1705m(设计桩号:桂松12+948~桂松14+653),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尺寸3.25m×4.04m,该隧洞位于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之南坡,地貌上属于峰丛洼地及谷地,岩溶较发育,为龙宫强岩溶发育段,该区岩溶形态以天生桥、地
下暗河、深大落水洞、溶洞等型式出现。

隧洞穿越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厚层白云岩夹中厚层灰岩,岩体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4.0m~5.0m,岩层产状110°∠22°,岩层走向与隧洞线小角度相交,隧洞埋深20m~104m,隧洞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隧洞大部分处于弱风化至新鲜状态岩体内,岩体较完整,围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三段(T2g3)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中厚层灰岩,为硬质岩,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呈中厚层状结构,属Ⅲ类~Ⅳ类围岩。

该隧洞局部地段在岩溶管道顶板上部通过,岩溶管道距离隧洞底板大于3倍洞径,遭遇岩溶的可能性较大,要求做好支护及排水措施,遭遇岩溶段按特殊洞段处理,同时加强施工图阶段地质勘察及施工地质配合工作。

⑤大坡隧洞
隧洞总长为134m(设计桩号:桂松14+809~桂松14+943),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为3.25m×4.04m,。

隧洞埋深4~45m,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进口地形坡度30~4 5°为逆向坡,出口地形坡度30~35°,为顺向坡,自然边坡较稳定。

基岩裸露,岩性为T2g3 灰色厚层角砾状灰岩,岩石呈微风化至新鲜状态,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呈中厚层状结构,大部分属Ⅲ类围岩。

隧洞洞身段岩溶较发育,洞隙率约13%,应作好支护及排水措施,岩溶洞隙段应按特殊洞段处理。

工程开挖时应作好护坡处理。

⑥石头小苑隧洞
隧洞总长为918m(设计桩号:桂松15+376~桂松16+294),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尺寸3.25×4.04m,穿越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中厚至厚层灰岩, 三叠系中统江洞沟组(T2j)杂色中厚层粉砂岩夹薄层泥岩,岩层产状120~150°∠22~28°。

进口段地形坡度40°左右,洞口基岩裸露,岩层产状124°∠21°左右,为逆向坡,自然边坡较稳定。

出口地形坡度30°左右,基岩裸露,为顺向坡,自然边坡较稳定,施工开挖后应作好护坡处理。

洞身段平均埋深约90m,处在地下水位以上。

围岩整体稳定性好,大部分属Ⅲ~Ⅳ类围岩。

岩溶发育较弱,预测岩溶不良段5%左右,岩溶不良段按特殊洞段处理。

⑦窝枝隧洞
隧洞总长约3517m(设计桩号:桂松16+399~桂松19+916),为无压城门洞型隧洞,断面尺寸为3.25×4.04m。

穿越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江洞沟组(T2j)杂色中厚层粉砂岩及薄层泥岩互层,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灰色中厚层灰岩,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 2g)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由于断层和向背斜构造的影响,岩层产状变化大,构造通过带岩体较破碎。

进口为顺向坡,岩层倾角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自然边坡基本稳定,工程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切脚开挖,切脚开挖前应作锚固护坡处理。

隧洞穿越F2断层,断层影响带宽约20m,必须加强衬砌和作好排水准备。

出口段地形坡度为20~30°,为顺向坡,岩层倾角35°左右,自然边坡较稳定,施工应尽量避免切脚开挖,切脚开挖前应作好锚固护坡处理。

洞身段埋深60~250m,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隧洞与岩层走向呈大角度相交。

隧洞大角度穿越F2断层带,马头寨向背斜轴区,受构造应力影响,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局部集水,需加强衬砌和作好排水措施。

二、主要工程量
根据施工图主要工程量表1-1所示
三、施工布置
3.1道路布置
各施工隧洞进出口均修建施工道路到施工作业面。

已开工的工作面施工道路已全部完成,材料、设备可直接运至工作面。

3.2施工风、水、电布置
(1)施工用水:
各施工隧洞进出口分别设置有施工供水水池,可直接作为施工用水。

(2)施工用电:各施工隧洞在隧洞进、出口分别布置有400KVA的变压器供电,施工电源从附近的10KV高压输送线路“T”型搭火,施工时可直接使用。

(3)施工用风:各施工隧洞均在进出口布置有空压机站,施工时可直接使用。

3.3砂石料加工布置
各施工隧洞开挖支护施工砂石骨料用料主要是隧洞喷锚支护用料。

隧洞喷锚支护砂石骨料采用在渣场布置简易打砂机,在渣场制砂。

3.4钢筋加工、钢支撑制作场布置
在隧洞进口布置钢筋堆放场,钢筋运输到现场后根据锚杆长度现场采用切割机切割,钢支撑的加工拟在钢筋场内加工。

四、进度控制
严格按照本标段合同工期规定,在施工时,根据围岩施工方案,组织合理的人员、设备资源,以期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

五、IV、V类围岩支护施工方案
5.1支护方案
(1)在开挖隧洞过程中,当遇到IV、V类围岩时,由于围岩比较破碎或稳定性较差,在爆破时,受爆破的影响,按设计施工的隧洞断面,顶拱、边墙会造成一定的超挖,为此,采取的支护方案是:
①测量在爆破出完碴后,测出超挖部分隧洞开挖断面,计算超挖工程量;
②开挖面清理验收,验收完毕后,采用喷锚(C20混凝土)方式素喷超挖部分3-5㎝;
③素喷完成后,按设计进行锚杆、挂网、安装钢支撑、喷混凝土施工。

(2)支护工程施工工序为:支护紧跟开挖工作面施工,其施工内容和程序如下:开挖面清理验收→素喷混凝土3-5㎝→锚杆施工(挂网)→安装钢支撑→砼喷射施工→养护。

洞内锚杆钻孔施工用手风钻、人工安装锚杆,挂网钢筋采用人工进行安装,喷射混凝土采用喷锚机进行施工。

5.2锚杆施工
5.2.1 材料
(1)锚杆:锚杆的材料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用Ⅱ级、Ⅲ级或精轧螺纹钢筋(其
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分别为735MPa、980MPa,采用等强连接器接长),自钻式锚杆材料由发包人提供;
(2)水泥:锚杆的水泥砂浆,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 2.5MPa;
(3)砂:采用最大粒径小于2.5mm的中细砂;
(4)水泥砂浆:砂浆标号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锚杆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20MPa,超前锚杆水泥砂浆的3d强度不低于35MPa;
(5)外加剂:在锚杆水泥砂浆中添加的速凝剂和其它外加剂,其品质不得含有对锚杆产生腐蚀作用的成分,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5.2.2注浆密实度试验
选取与现场锚杆的直径和长度、锚孔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和塑料管(或钢管),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配比拌制的砂浆,并按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

不同类型和不同长度的锚杆均进行试验,试验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试验结果报监理人审核
5.2.3 洞室锚杆施工
(1)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等按设计施工图对锚杆孔孔位进行放样,并用油漆或钢架等进行标志。

(2)施工工艺流程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3)施工机械及方法
采用YT-28手风钻机钻孔,人工配合钻孔台车安装锚杆。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4)根据各部位锚杆长度、位置及锚杆直径选用合适的钻头以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孔径,按经采用设计图放样的孔位和孔向进行施工,保证钻孔孔深偏差小于50mm,孔位偏差小于100mm,方向偏差不大于5°。

(5)注浆及插筋
对于顶拱锚杆,采用先插锚杆后注浆的施工工艺,钻孔完成验收合格后,用高压风将孔内残渣和水吹净,将锚杆及其灌浆系统置入孔内,锚杆及其灌浆系统安装对中支架以保证锚杆及其注浆系统居中,注浆系统包含排气管和进浆管,排气管(进浆管)达到钻孔底部,孔口用注浆塞或环氧砂浆封闭,锚杆注浆机自进浆管注浆,待排气管
出浆后,关闭进浆管和排气管。

顶拱锚杆安装后,孔口加可靠的楔子固定。

其余锚杆采用先注浆后插筋的施工工艺,钻孔完成验收合格后,用高压风将孔内残渣和水吹净,UH4.8锚杆注浆机注浆,注浆管下至距孔底100mm处,注浆压力0.4~0.6MPa,保证注浆饱满密实,注浆完毕,人工配合机械安装锚杆。

锚杆注浆后,砂浆终凝前,不得敲击、碰撞、拉拔锚杆和悬挂重物。

5.2.4质量检查和验收
(1)锚杆材质检验:每批锚杆材料均附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按施工图规定的材质标准以及监理人指示的抽检数量检验锚杆性能。

(2)按监理人指示的抽验范围和数量,对锚杆孔的钻孔规格(孔径、深度和倾斜度)进行抽查并作好记录,并报监理人审查。

(3)锚杆注浆密实性检测:支护锚杆,采用钻孔、探测、无损检测等方式对锚杆注浆密实性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数量和部位由设计和监理人确定。

(4)锚杆支护工程完工后,及时将每批锚杆材质的抽验记录、每项注浆密实度试验记录和成果、锚杆孔钻孔记录,以及它们的验收报告报送监理人,申请验收,经监理人验收,并签认合格后作为支护工程完工验收的资料。

5.3喷混凝土施工
5.3.1 施工原材料
(1)水泥: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当有防腐或特殊要求时,经监理人批准,可采用特种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

进场水泥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

(2)骨料:细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粗、中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使用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6%以下;粗骨料应采用耐久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不应大于15mm;喷射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喷射混凝土的骨料级配,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4)外加剂:速凝剂的质量符合施工图要求并有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

选用外加剂经监理人批准后使用。

(5)钢筋网:采用屈服强度不低于240MPa的光面钢筋网,按施工图制安。

5.3.2喷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
(1)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开挖面清理验收→素喷混凝土→锚杆施工(挂网)→安装钢支撑→砼喷射施工→养护。

根据隧洞开挖超挖不同部位的厚度,一般分二至四层施喷,第Ⅰ层喷厚3~5㎝,第Ⅱ、Ⅲ层喷厚5~7㎝,第Ⅳ层一般情况下作为复喷。

(2)施工准备:喷射施工前,对岩面进行处理,清除受喷面上松动的岩块、岩屑、
石粉等,以保证喷混凝土与岩面紧密结合。

(3)混凝土拌和运输:混合料由拌和站集中拌制,严格按经监理人批准的配合比拌制,拌制好的混合料由混凝土搅拌车运至各工作面,速凝剂由喷头处添加。

(4)挂网施工:钢筋网在钢筋厂按2~4m2一块进行编焊,钢筋网运至工作面后人工在平台车上铺挂,采用锚杆头点焊固定,中间用膨胀螺栓加密固定,网间接头用退火钢丝扎牢。

(5)喷射作业
①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先注水后通风,清通管路,然后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

②喷射顺序:按先边墙后顶拱的顺序进行喷射,每层喷混凝土在前一层喷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1h以上再喷,则需用高压水冲洗前一层喷射混凝土面。

③喷射作业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确定,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回弹量。

拟采用如下喷射参数:喷嘴口与受喷面的距离为80~100cm,喷射料与受喷面夹角不小于75°。

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图
④喷层厚度控制:对于超挖部分的喷层厚度以测量实测至开挖设计断面。

然后安装钢支撑的部位,需将钢支撑用混凝土喷平,方量以现场测量实测计量,对没有安装钢支撑的部位埋设铁钉等标志物来控制,各部位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毕,喷射混凝土厚度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否则,补喷至设计厚度。

(6)渗漏水地段处理
①当围岩有大面积且渗漏量不大时,在喷混凝土前用高压风清扫,开始喷混凝土时,由远及近,临时加大速凝剂掺量,缩短终凝时间,逐渐合拢喷射混凝土。

水止住后按正常配合比喷射混凝土封闭。

②当围岩有集中渗水时,在喷混凝土前进行刻槽,用塑料管将水引出,浇注混凝土塞。

待该部位喷混凝土完毕,采用灌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③在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设截水圈排水。

(7)养护:喷混凝土完毕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7~14d 5.3.3质量检查和验收
(1)质量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项目的质量检验和检查。

①施工过程中按照GB50086-2001的有关规定和监理人指示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抽样试验,抽样试验报告应报送监理人。

②喷层厚度检查:按GB50086―2001的规定执行,检查记录定期报送监理人。

经检查,喷射混凝土厚度未达到施工图要求的厚度,按监理人指示进行补喷,所有喷射混凝土经监理人检查确认合格后进行验收。

③喷射混凝土与岩石间的黏结力以及喷层之间的黏结力,按监理人的指示钻取直径100mm的芯样作抗拉试验,试验成果资料报送监理人。

所有钻取试件的钻孔,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回填。

④经检查发现喷射混凝土中的鼓皮、剥落、强度偏低或有其它缺陷的部位,及时予以清理和修补,经监理人检查签认后验收。

(2)完工验收
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完工后,及时将施工原始记录、检验检测资料、成果资料以及验收报告提交监理人,申请验收,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按经监理人批准的措施处理直至验收合格。

5.4钢支撑施工
5.4.1 施工部位
本工程钢支撑为型钢支撑,主要用于隧洞开挖中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的跟进支护。

5.4.2钢支撑制作、安装
钢支撑拱架及其附件材料为型钢和钢板,各种钢板和型钢的规格和品质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钢支撑采用冷弯或热弯方法在加工厂加工,依照各隧洞断面形状、规格采取分段、分节进行制作,制作好的钢支撑钢架进行编号,分类堆放。

开挖完成后,超挖部分先采用喷混凝土填平,然后用运输车将分节支撑钢架运至施工现场拼装,每榀钢支撑拟采用的安装间距为100㎝或75cm,节间采用螺栓联接,钢架与喷锚岩壁之间紧贴,在安设过程中,两排钢架间沿周边用纵向钢筋联接,形成纵向连接系;拱脚高度不够时设置钢板调整,拱脚高度低于上半断面底线以下10cm;钢支撑立柱脚设钢垫板,必要时浇筑基础混凝土。

钢架安装完成后,和接触的锚杆头焊接牢固,使之成为整体结构,防止松动。

钢支撑安装尺寸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执行,确保不侵入衬砌设计断面范围内。

5.4.3钢筋网的制作安装
为防止岩石掉块,钢支撑之间采用钢筋网制成挡网。

钢筋网制安按设计施工图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