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特大公园地区交通设施规划研究——以上海顾村公园地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公园地区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以上海顾村公园地区为例
陆锡明 李青华 朱浩
【摘要】特大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居民周末、节假日休闲出行的重要目的地。而公园客流与常规用地吸引客流有所不同,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距明显等特征,低峰时期客流极低,高峰日大规模客流集聚对公园以及周边地区交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特大公园地区交通设施的规划不能完全参照其他用地的规划开展,需统筹考虑公园客流特征、城市交通系统等。本文以上海顾村公园地区交通枢纽的研究为例,分析、探讨了特大公园地区的交通出行特征,并提出交通设施的规划策略等。
【关键词】特大公园;出行特征;交通设施规划
0前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城市居民周末、节假日休闲出行的重要目的地。其中,特大公园一般指占地规模较大(多在100hm2以上),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游憩价值的综合性绿色生态公园,如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顾村公园等。特大公园由于尺度较大,在游园季节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对公园配套交通设施提出更高的规划要求,也会对周边交通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在游园低谷时期,与其他公园一样都会面临游客寥寥、设施空置等情况。考虑特大公园客流的出行特征与常规办公、商业类用地客流模式存在较大区别,其交通设施(主要指外部市政设施)的规划不能完全参照其他用地的规划开展,不仅要考虑公园自身的需求特征,还要考虑特大公园地区,即公园周边与公园联系紧密的其他建设用地的出行需求。本文以上海顾村公园交通枢纽的研究为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探讨了特大公园地区的交通设施规划策略等。
1特大公园客流出行特征分析
特大公园的客流出行特征是特大公园地区最突出的交通特征。随着城市化建设跨入新阶段,饱受“城市病”困扰的都市居民游园休闲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大公园客流也呈逐渐增长态势。结合顾村公园及其他特大公园客流情况,分析总结特大公园的客流出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客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峰谷差距显著
与一般的居住、办公类用地吸引客流相对较为稳定不同,公园游客受气候、节假日、公共活动等因素,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从季节性特征来看,一般在春秋季节游客较多,以秋季为最大,冬季最少。此外,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以及公园组织的公共游园活动日期间,公园游客相对较多。特大公园则较普通公园会吸引更多游客。
此外,公园客流存在明显的低谷、高峰情况,且峰谷差距显著。如上海顾村公园一期平时工作日客流量较低,平均仅约1000人/日,五一、十一等小长假客流在3-4万人次/日,“樱花节”期间高峰日客流达到16万人/日,是平时工作日规模的160倍,是小长假客流的4倍[1]。北京市玉渊潭公园在十一期间日均游客量为平时吸引量的近10倍[2]。
(2)客流出行对于小汽车有较高依赖性
特大公园一般辐射范围较大,其服务客流除周边居民外,还会吸引大量远距离客流。一方面,公园游客多为休闲客流,选择灵活、自由的小汽车出行的倾向性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在周末或节假日等该类客流出行高峰日,由于城市交通背景出行量的降低,在工作日呈现拥堵的道路基本也变得畅通,小汽车出行条件良好,吸引游客采取小汽车模式出行。根据《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交通吸引点典型特征调查》对于公园的调查,轨道交通无法直达的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小汽车出行方式比重达到30%-40%;上海顾村公园由于轨道交通较为便捷,预计小汽车比重在25%-30%左右。
(3)公园客流对地区出行造成一定的叠加影响
公园周边用地,包括居住、办公、商业等用地,会产生/吸引一定的日常客流出行。而特大公园由于占地面积大、游憩价值高,各种活动较为丰富,会吸引大量观光游客。尤其在游园高峰日,大规模游客集聚,特大公园地区必将产生多种客流的叠加出行,对周边地区出行造成一定的叠加影响。
2特大公园地区交通设施规划策略
2.1 典型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公园交通运营及相关设施发展实例的分析研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梳理特大公园地区交通设施规划的策略。
2.1.1北京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观光。公园周边还有多家单位、大型饭店等,
常住人口2.1万人[3]。每年3月-5月植物园桃花节期间,以及10月-11月香山红叶节期间,香山公园高峰日吸引客流超过10万人/日。期间,大量游客、车辆涌入,停车位供不应求,加上周边单位、服务场所、景点车辆的进出,周边道路陷入严重拥堵。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安排大量警力疏散、提前发放通行证禁止无证车辆驶入、公交车增加车辆运营、在外围设置停车换乘点、道路临时管控等方式缓解地区的交通拥堵。
图1 香山公园停车换乘摆渡车站
2.1.2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坐落在加州东部内华达山脉中,面积3081平方公里,公园集冰蚀、高瀑、花岗岩山体、巨杉林、高山草甸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游览、露营。随着游客的逐渐增长,公园交通管理政策也在逐渐发展变化。
◇自驾车主导时期
在20世纪20年代,约3/4的游客都是通过自驾车到达公园,另外一部分游客通过铁路到达。20世纪40年代中期,整个国家公园系统的参观人次还不到1200万,到了5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已翻了两倍多,达到15000万,且增势强劲。随着游客的增加,周末公园周边、内部道路逐渐陷入拥堵、车辆排队严重。大量车辆和游客的涌入给公园自然环境和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从自驾到徒步
20世纪60年代,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公园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游客中心,同时大规模扩建道路设施。改造工程带来公园游客的持续增长。公园的拥挤状况、水环境污染等陆续触发了大规模环保运动、游客大暴动。后随着户外设备逐渐兴起,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提前预约、发放荒野许可证等方式鼓励游客徒步远足、控制游客数量。
◇公共交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