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
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
本文的研究视角集中在政府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上,总结归纳了已有研究结论,并就如何减少挤出效应以及提高挤入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一、政府投资
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令人担忧,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相互糅合、并行存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为应对周期性问题带来的总需求疲弱,政府需要采用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总需求。扩大消费、增加投资、鼓励出口是稳定总需求的主要手段。由于净出口占总需求比重较小,消费对干预政策的反映不够敏感,刺激投资往往成为应对总需求短期大幅下行的政策选项。也就是说,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关键性抓手。今年以来,在三大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压力明显。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为对冲投资下滑的主要力量。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般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并且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因而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民间投资比重很低。统计数据表明,在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中,民间投资的比重仅仅为23.7%,远远低于民间投资的整体比重。其中,铁路运输、水利管理等行业民间投资比重尤其低,分别为3.1%和12.3%。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间投资比重(单位:%)国民经济行业
2012
2013
2014
平均
整体
61.4
63.0
64.1
62.8
基础设施建设
21.6
23.9
25.6
23.7
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7.8
29.6
32.1
29.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5.4
26.7
29.4
27.2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8
22.4
23.2
21.5
铁路运输业
2.6
3.1
3.5
3.1
道路运输业11.9
13.3
14.5
13.2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9
22.4
24.5
22.6
水利管理业
11.3
12.8
12.7
12.3
公共设施管理业
22.3
23.5
25.7
23.8
二、挤出效应与挤入效应
政府投资是和社会资本投资相对应的概念。政府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投资既可以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替代作用,也可以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互补作用。其中挤出效应就是主要用来衡量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投资的负面影响,挤入效应则是用来衡量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主要是政府投资),引起利率上升、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上的竞争,从而导致民间部门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扩张效果部分或者全部被抵消。关于政府投资可能产生挤出效应的解释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种解释认为,政府投资产生的大量的资金需求导致社会上的资金供给紧张,利率上升,即投资成本上升,从而抑制了社会资本投资。产生这种挤出效应的机制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利率市场化,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变动;二是利率必须为实际利率,因为真正影响经济个体投资决策的是实际利率。也就是说,只有当政府财政赤字能影响市场利率变动,真实利率能影响经济个体的投资行为时,积极财政政策才会影响社会资本投资。
另一种解释认为,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或增加税收来弥补财政赤字,进而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其结果是导致政府在资金需求上和社会资本进行竞争,而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资金供给是相对稳定的,这种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必然导致社会闲散资金减少,商业银行收缩放贷规模,资本市场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市场低迷,使民间部门的可获得资金减少,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
最后一种解释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政府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交通运输、
人力资本等各方面供给紧张,如果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未能及时满足需求,可能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经营利润减少甚至亏损,最终导致趋利的社会资本退出投资领域,产生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
所谓挤入效应,是指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投资)能够刺激社会资本投资和社会消费,进而使财政政策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解释政府投资存在挤入效应的机制强调:政府投资主要在公共物品领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国防支出等,能够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有利于社会资本投资。同时,政府投资也可能对社会资本投资产生引导作用,政府在某个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一般预示着该领域在未来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在相关领域进行投资。
三、已有的研究结论综述
政府投资对于社会资本投资的影响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
内容。凯恩斯主义理论根据“乘数效应”认为政府支出与投资的增加可以促进私人投资,但是货币主义理论强调政府投资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进而使私人投资减少。
外国学者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Erenburg(1993)、Sturm和Haan(1995)研究得出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正相关的结论。二是Cebula(1978)、Bairam和ward(1993)的实证结论则认为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三
是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能简
单地一概而论,应该具体分析政府支出的性质。如Blejer和Khan(1984)发现如果公共投资介入竞争性行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部门则会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Aschauer(1989)认为政府支出的结构差异,如政府支出更多地投入公共服务领域还是生产性领域,将表现出不同的投资效应。Barron (1990)发现政府生产性支出会促进私人投资的上升,而非生产性支出则作用相反,政府支出的影响要比较两种相反的作用而定。Aschauer(1989)、Erenburg(1993)、Ghura和Goodwin(2000)也认为政府投资应主要集中于公共部门。从不同观点的文章发表年份来看,支持政府投资应该具体分析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
我国学者对政府投资的影响也有丰富的研究。吴洪鹏和刘璐(2007)、刘小文(2008)认为我国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张延(2010)认为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董秀良等(2006)、尹贻林和卢晶(2008)认为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短期为挤出而长期为挤入。刘忠敏等(2009)认为政府支出挤出了私人投资,而公共投资则挤入了私人投资。王宏(2003)、于谨凯和单春红(2004)根据我国的国情对财政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前者认为私人投资的抑制可能更多地源自我国产业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限制;后者认为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机会主义与行业壁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