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语文大单元教学》解读含案例
《语文大单元教学》解读含案例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站在长远、终身、面向未来的立场,倡导大单元整体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秩序,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还原学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
它与教材内容的单元不同,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课程单位。
或者说,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追寻思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路径“大单元”是最小的课程单位,如何分解和建构?如何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分解和建构大单元的三大关键一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和学科内容,界定学科核心观念,建立观念地图。
二是围绕学科核心观念,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情境,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联结观念的学习任务。
三是围绕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
学科核心观念,是体现学科本质特性和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和态度。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能力。
因此,在分解和建构大单元时,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出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核心观念来整合或重组大单元的学习内容,建构学习任务,设计项目活动,使划分的单元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又充分包含课程内容。
这样,一个个大单元连接起来,就逐渐建立起语文学科的观念地图,当学生真正形成这些品格和能力时,语文素养也随之得到提升。
品编写意图 促整体教学
斯裸程教曇2021异第5期品编写意图促整体教学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刘师恩近几年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让广大一线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式也因此而发生着改变;同时,受到“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的影响与启发,我们愈发清晰地看到,要想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与能力,实践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
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为例,展示在深挖、解读教材编写意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路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以及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实践导向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发挥着怎样的功能。
—、深挖教材,品编写意图(一)人文要素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引用了苏轼的两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好书抓得住读者,经得起回味,在熟读与深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现、理解、提升对文本内容与内涵的认知。
由此可知,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去思考阅读这件事,从而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其中有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这个单元的编排特点鲜明,《古人谈读书》一课,选取了六则《论语》和一段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话,属于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内涵非常深刻;而《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两篇课文则篇幅较长,三篇文章从古至今,讲述了“读书明智”的道理。
(二)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第一个要素指向阅读与思维,第二个要素偏向表达与写作。
两个要素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从学到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在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聚焦“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个语文要素,把“梳理信息”作为切入点研究本单元的教学。
让语文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基于对话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自学 需 要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作 保 障, 尤其 是 把 自学 放 在课 外 完 成 的 时
候, 更 依 赖 于 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
语 文 学 习 必须 强 调 自学 , 这 是语 语 文 学 科 的 自学 效 果 呈 现很 难 像 数
堂 上 真 正 发 生 过 对 话 吗 ? 学 生 的对 文 课 程 的 特 点 决 定 的 。 无 论 是 阅读 学那 样 用 几 道 题 目来 展 示 , 更 多 的是
话 是 三 位 一 体 的吗 ?学 生 对 话 的 目 教 学 还 是 习 作教 学 , 学 生 的独 立 自学 需 要 学 生 好 好 读 书 , 静 心思考 , 默 默 的、 方式 和效 果 又是 怎 样 的 ? 或者 预 习 都 是极 其 重 要 的 , 这 是 学 生 体 验 , 展 示 的方 式 也 各 具 个 性 , 有 的
效 能低 下 , 甚 至没 有 真 正 发展 。为 了 某 些 领 域 内发 生 , 很 多 学 生 的语 文 学 上 还 要 揣 摩 文 章 的 表 达 方 法 。 隐 藏 改 变 这样 的现 状 , 让 每 一 位学 生 的语 习并 没有 真 正发 生 。 文课 堂学 习 真 实 地发 生 , 需 要 从 理 论 和 实践 两 个领 域 做艰 辛 的 探 索 。
家公 认 的事 实 , 课 堂 上学 生语 文 实 践 的 交 流合 作 , 但 仍 然 没 有 摆脱 教 师 控 对 话奠 定 了必须 的基 础 。
活动形式相对单一 , 积极参与课堂学 制 下 的 教师 中心 课 堂 的窠 臼 , 课 堂 学
自学 需 要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独 立
一
在 这 些 内容 的背 后 是 语 文 能 力 的 训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学习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强调记忆功课,却忽略了真实情境的融入以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应运而生。
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是一种以真实生活、社会实践等为背景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多个国内外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并提升语文素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教师将学生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解放出来,将知识点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为起点,通过解读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语言、情感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
通过真实情境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深度。
其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性,他们将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故乡》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故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故乡的文化、生活习俗和人文景观,然后通过写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此外,在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资源,如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师可以更加丰富和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和交流不同地区的方言文化,或者通过网络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一
1 明确 目标 。 . 教师 一 定要 有一个 明确 的教学 目标 , 心里 很清 楚 这节 课要 达 到哪些 具体 的教 学 目标 , 能够 体现 三 个维 度 , 样才 能 这 避免 教学 变 成脚踩 西瓜 皮 , 到哪 里算 哪里 , 滑 避免 学生 的讨 论交 流 中教师 不 能 把 握 ,任 由学 生 牵 着 鼻 子走 ,虽然 场 面 很 “ ” 活 ,学 生发 言积 极 , 是离 开 了教学 目标 , 不成教 学 任务 。教师 教学 目 但 完 标 明确 了 , 以充分 发挥 学生 学 习的主 动性 和积 极性 , 可 给学 生 自主 选择 学 习 内容 、 学习方 式 、学 习伙 伴 的权 力 ,落 实 自主 学 习 。同 时教师 也应该 以一个 合作学 习中的首席 的身份参与其 中, 和孩 子共 同 学 习探 究。 究当 中灵活 地根据心 中的 目标来提 出学 习的任 务和要 在探 求 ,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和 教师 的有 效指 导结合 起 来 , 把 使课 堂真 正 地 “活 ” 起 来 。 2 动静 有 度 。语 文课 堂教 学 要让 学 生全 方位 地 动 起来 ,包 括 . 听 、 看 、 说 、读 、 思 、 写 ,唱 、跳 、 演 , 画 、 做 、玩 。 不 同 的教 学 内容 , 不 同 的教 学 要 求 ,应 有 不 同 的 “ ”法 ,使 动 课 堂 “ ”起 来 。“ ”是 一 种 学 习 形 式 ,而 形 式 必 须 为 内容 活 动 服 务 ,不 能 为 “ ”而 动 。课 堂 上应 动 静 结合 ,放 收 有 度 。就 动 低 年级 的语 文 教学 而言 , 么 内容什 么环 节 宜于 自主 学 习 , 么 内 什 什 容 什 么环 节宜 于 合作 学 习 ,教师 要精 心 设计 ,合理 安 排 ,使之 恰 到 好处 , 能让 学 生整 堂课 都处 于活 动状 态 , 学生 整堂 课 的精 神 不 使 处 于 亢奋 之 中 。像 上 面案 例 中 ,游 戏 一 个接 一 个 ,看看 很 “ ” 活 的一 堂课 , 生的 收效 却不 大 , 最起 码 静心 学 知识 的常 规 都不 能 学 连 训练 到位 , 道我 们 的知 识都 是在这 样环 境 中获 得 的吗 ? 难 3 安 排有 序 。比如 本文 开 头的 案例 中 ,课 堂游 戏 前 ,教师 应 . 该将 班 内学生 平均 分 成4 小 组 , 学生 在 每个 小组 活动 圈内找 朋 个 让 友 ,找到 朋友 后 站在 “ 荣 圈 ” 内。那 么学 生 开始 活 动就 不会 满 光 教室跑 , 到处漫无 目标地晃动 。 生找到各 自可以组成词 语的朋 友后 , 学 就 手 拉手 站在 “ 荣圈 ” , 生就 不会 找到 后两 个 人就 自顾 自 , 光 内 学 玩 站在“ 荣 圈 ” 光 内的学 生会 有一 种 自豪 感 、 成功 感 , 样剩 下 的学 生 这 ( 没有找 到朋友 ) 少了 , 他们 也会 尽快地 去找朋 友 , 师也用 不着声 嘶 老 力竭地去 组织 了 , 目了然就看 清 了哪些学 生 已经 找到 了朋友 。 一 这样 教室里就减 少了吵 闹的机 会。 另外老师在 平时 的游戏 中要强调应 该注 意哪些 事项 , 常常 在游戏 中渗 透训练 。 要 4 训练方法 。 . 要让 学生参 与讨论 形成新 的规 范 , 让学 生通过 讨论 形成 统一认 识一 上课要 听从老 师的统 一指挥 要尊 重他人 , 倾听他 人 的发 言 发言要 找准适 当 的机 会 不 能在课 堂上做 与本节 课学 习无关 形成 “ 而不 乱 ” 呈现 出平等 、 活 , 宽松 、 谐 、 和 欢乐 的 学 习氛 围 。 的事等 。 例如在 让学 生学会倾 听 的常 规训练 中, 要求他 们学会 要用 眼 2 课堂 上 的 “ ”是有 前提 的 。是 的,新 课程 改 革特 别 强调 睛注 意说 话 的老师 或 同学 , 意听 别人 说话 , . 活 注 听清 楚说话 的内容 , 能 老师和学 生之 间的互 动, 学生与学 生之 间的互 动和学生 的 自主 、 参与 、 记在 心 中或听 出差 异进行 补 充 。 对那 些 别人 说话 时 , 只顾 自己 , 善 不 合作 的学 习方 法 。 但是 我们 应 该看 到 , 班级 人数 多 的人互 动 , 能真 正 于倾 听 的学生 要加 以引导 、 鼓励 , 学生 都能 加入 到听 的行 列 中来 。 让 围小组合 作学 习 , 学生 应该注 意轻轻 讨论 , 遇到 问题相互 议论 , 起 到 自主 、 参与 、 作 学习 的作用 吗 ?还是 表面 热热 闹闹, 合 其实 连教 再如 , 学 目 都 没有 完成 的假互 动 呢 ?因此 , 标 有些 ‘ ” 学 方法 是要在 评议 , 活 的教 不能大 声争论 , 分配任 务时要 有责任 感和 合作精 神等等 。 那么 , 真正 的小班里 才能进 行的 , 则事倍 功半 。 师要根 据 自己班级 的实 案例 中拿 出零食 吃 的行 为还会发生 吗? 否 教 另外 , 我们应该清 楚地认识 , 在学 生主体性越 来越被强调 的今天 , 际情 况进 行 “ ” “ ” 才 能让 学 生真 正 “ ” 来 , 活 ” 有 放 与 管 , 活 起 “ 得 许多教师在 课堂上面对 越来越活跃 的学生感 到无所适 从, 师都遇到 教 度 , 活” 有效。 “ 得 二 、正 确 的 引 导 了相 同的 问题 课堂 变得越 来越难 以控制 , 学生会 提 出一些漫无 边 际 学生 的 “ ” 不开课 堂 常规 的训练 。 活 离 课堂 常规 训练 的主 要 目 的 问题 , 时与 教学 任 务产 生 了矛盾 , 节课 往往 不 能完 成教 学 任 课 一 的是让 学生规 范学 习的行为 , 集中学 习 的注 意力 , 积极 意义不 言而 务……新 型师生关 系下的课堂教 学不是对 教师作用 的忽视 , 其 而是对 教 喻。 但常规 训练 �
以学定教,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学定教,让学习真正发生魏小玲(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重庆404700)ʌ摘要ɔ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以学定教 比以往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㊂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 学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㊂本文从以学定教的 基点 保障 法宝 生命 等进行阐述㊂ʌ关键词ɔ以学定教;学情;预设;先学后教;动态生成ʌ中图分类号ɔG424.2ʌ文献标志码ɔB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20)03-0229-02以学定教,对于当下的课堂教学,老师们普遍的认识是以生为本㊁关注 学 者的课堂,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学定教㊁ 学 为中心㊂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很多老师却很迷茫:以学定教,到底应该怎样 教 呢?因此想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以学定教 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的教 ,让学习真正发生㊂一㊁把握以学定教的基点 了解学情㊂这里的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已有的知识储备,认识水平,兴趣焦点,能力状况等㊂只有把准了真实的学情,才能恰当地确立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收获成功,享受快乐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要把教学定位在从零起点开始,而去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是有主观能力性的活生生的人;相反,也不能过于高估学生的能力水平,致使课堂上的学生跳一跳也无法摘到桃子㊂即,不同的学情,突出的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视学情采用相应的举措,把握好以学定教的起点,有效地组织教学㊂二㊁具备以学定教的保障 精心预设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㊂ 充分的预设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和保障㊂教书有法,但教无定法㊂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预设是更深层次的备课,不仅仅包括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教案,更包括教师在在预设中要全方位地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多维思考,充分预设,或者预测设置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问题情境,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生成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然后就学生个性化的解答顺水推舟,以学定教,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针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教学策略,既紧扣课文深入学习,又巧妙地呵护学生那份好奇;或者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㊁困惑 顺水 探究,回归文本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课,我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预设了两个切入点:1㊁如果学生对课题感兴趣,质疑 大石头奇怪在哪儿? 就引导学生先根据课文先弄清楚大石头的 奇怪 之处,然后顺着学生的思维回到课文的重点,李四光面对这个奇怪的大石头有何反映?从中感受他的 不平凡 ;2㊁如果学生能就本单元导语切入文本的学习,就直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李四光面对自己的疑问时是怎样表现出他的 不平凡 的㊂这样,就能充分根据学生当时的学情将自己的预设胸有成竹地调入课堂,不用说,这样的精心预设最具实效㊂三㊁拥有以学定教的法宝 先学后教㊂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㊂可见,教师 教 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 学 进行充分地了解,再根据学生预习情况以及课堂自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欲望和兴趣㊁困惑和疑难,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主人就是自己,感受到老师的教真的是为自己的学服务,学生自然越学越主动,越学越感兴趣㊂例如,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生字条中的生字时,通常的做法就是,先让同桌相互考查生字的读音,如果读音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纠正,并反复训练,直到会读为止㊂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每个生字扩两个词的情况,直攻难点 在扩词中,你认为哪些生字扩词有难度? 然后根据学生的困惑,将预习中的难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碰撞中掌握㊂学习课文的时候,首先,我通常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把握本单元重点学习任务,并在这单元预习时,就根据导语中学习任务相关的重要信息深入地预习㊂然后课上,首先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充分地㊁独立地先学课文10分钟左右,这10分钟可以是在老师的 教 下进行,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导语进行,还可以独立或合作式地学㊂自然,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了真正学习的主人,课堂呈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新局面㊂四㊁紧握以学定教的生命 动态生成㊂教师要在流动的课堂上察言观色㊁耐心倾听㊁巧妙引导㊁有效追问 灵活地在学生不知不觉地 学 中做出相应的 教 之变化,让课堂因生成后的以学定教而焕发生命的独具活力㊂教学‘假如“这课时,因为课文中反复提及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 于是,在网上下载了‘神笔马良“这个有趣的动画故事作为课的伊始,以使学生在听中明白为什么课文中的作者那么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㊂故事听完了,一个孩子跃跃欲试,我示意请他,谁知,他却兴奋而又激动地说: 马良为什么不给穷人画一座金山呢?是啊,马良为什么不给穷人画金山了?穷人这样致富不就方便快捷了吗?陡然间,我和这个孩子还真产生了共鸣,其他的学生都也似懂非懂地附和着㊂短时地思考,心头敞亮了㊂我问,有不同的声音吗?大部分学生无奈地摇着头,终于,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我认为还是不画金山好㊂因为这样的话那些穷人或许也会像那个官员一样连命都丢了呢! 瞧有些孩子,还真像人们说的 墙边草 ,又开始偏向这个孩子的意见了㊂尽管不在理儿,但开始靠近了,我追问道: 那你的意思是说 这个孩子继续解释说: 马良只给他们画牛,画水车,应该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这些吃的,穿的,也就是说财富要用劳动才能获取㊂ 另一个孩子抢着说: 如果给他们画金山了,那些人们也许就会变得懒惰了,以后也许就会像那个官员一样,只吃不干活,然后吃完了再又来请马良画金山了㊂所以,还是不画金山好!此时,我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小结道: 即便是金山也要靠92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袁振山(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市坪苗族仡佬族乡中心小学贵州遵义563411)ʌ摘要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追求高效课堂㊁发展核心素养等理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方向,语文课堂也得以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知识是学生探索生活㊁认知世界的 窗口 ,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日常交际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境界,使其终身受益㊂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㊂ʌ关键词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ʌ中图分类号ɔG424.25ʌ文献标志码ɔB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20)03-0230-01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思想性并重的语言类学科,同时,它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㊂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而言,长期以来,语文被当做是 生活的镜子 ,每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滞后,导致语文课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㊂但值得庆幸的是,课程改革使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教与学的关系也由分离走向统一,语文课堂也不例外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上做出适应性改变;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㊂一㊁植根于教材,发现知识的魅力教材是教学输出的有力工具,纵观语文教材,其中不乏寓意深刻㊁类型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迸发出来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植根于教材内容,依据教材来设计教案,并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㊂例如:在教学 北京的春节 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㊂首先,我会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以问题来作为导入,如,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活跃氛围,之后,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㊂进而,我会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春节的视频,并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三个日子,而后,对比教材中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㊂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回顾全文,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展开进一步探究㊂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其见识,体会语言美㊂二㊁优化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力量虽说教无定法,但也贵在得法㊂教学方法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法宝 ,有效的教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还关乎着师生关系的发展㊂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以情感为内核,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得到全面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㊂例如:在教学 辩论 这一课口语交际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会以合作学习法来辅助教学㊂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最近网络上有个热词叫作 杠精 ,它是哪个词衍生而来的?以此来引出课题 辩论 ,之后,我会以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辩论的类型和特点,并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舞台,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㊂进而,我再创设合理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由结组分为四组,并为每组学生讲述相应的辩论技巧,与每组学生互动商量辩论的 计谋 ,如,委婉回答,巧妙回击等㊂最后,确立辩论的题目 西游记中的唐僧 让每组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依次上台与教师进行辩论赛㊂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增进师生关系㊂三㊁开展语文活动,体会学习的乐趣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课内知识的有益补充,更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起到拓展视野㊁陶冶情操的作用㊂例如:在教学 为人民服务 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除了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外,还会组织学生开展以 志愿者 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为建设美好校园出谋划策,并让学生分组行动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㊂另外,我会开设专门的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㊁写作㊁故事比赛等,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其语文素养㊂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㊂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㊂参考文献[1]郑宏.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35):64.[2]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劳动来获取,不劳而获就会像那个官员一样遭受惩罚㊂亲爱的孩子们,或许这就是马良不给他们画金山的想法吧!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㊂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能 踩 在学生先学中出现的不足之上,也就能看得更高㊁行得更远㊂我们应该树立一切教学以学生为基点,把学生放在正中央的理念,及时捕捉学生先学中的 不足 资源,并加以分析,找到问题的本源,调整教学预案,引领学生开展更有成效的 学 ,让学习真正发生㊂参考文献[1]范韦莉,魏光明.以学定教 为了学习真正地发生[J].基础教育论坛,2016(28).[2]马志响.让学习真正发生[J].辽宁教育,2018(15).032。
构建“真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构建“真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作者:张敏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9期伴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虚语文、伪语文、假语文等学习现象,课堂教学也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要么是教师的越位,要么是教师的缺失,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适从。
课程与教学改革呼唤学生的“真学”,吁求建立学生的“真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显现出本色。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为原料,通过创设文本解读的“真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真探究”,助推学生对文本进行“真感悟”,实现语用能力的“真迁移”。
一、创设文本解读“真情境”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生的真学应永远是课堂教学的至真追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文本解读的“真情境”,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之中,去感受、体验、揣摩文本,获得文本的真思、真情、真意。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生只有深度潜入语境,才能破译文本的言语密码。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鲜活的感受,笔者将教材中静态的文本、插图转换成了动态的视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在冰封千里、粉妆玉砌的贝加尔湖畔,一只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勇敢破冰,为同族能够获取到食物。
其他天鹅看到老天鹅的行为,也纷纷加入破冰行列,最终获取到了食物。
课文对于勇士老天鹅,更是用了特写镜头,在阅读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做出了“腾空而起”“扑打”等动作。
围绕着学生的真实表演,笔者追问:“‘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将老天鹅比作一块石头?”……学生展开了想象,还原语境:“‘腾空而起’说明老天鹅飞得高,下落的冲力大。
”“因为老天鹅一心想让其他天鹅们吃到食物,没有考虑自己的疼痛。
”“将老天鹅比作一块石头,更表现出老天鹅的奋不顾身。
”……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了形象,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融为一体。
二、引导文本解读“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课程标准所说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研读小说
课程标准所说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研读小说
注重课堂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是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落实语文积累,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强化相关的设计意识、变教的设计为学的设计,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上真正的发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方法,关注生成,学生活动一灵动、高效。
历史上每一次变革是为了推陈出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更是如此。
特别是语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不适宜的教学方法滞后了教学效果,就需要课程改革。
2011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自主成长的语文课堂:“三感”“三有”“三求”
本版编辑/冯浩_I评课It)主咸长的语立谋堂:三感”“三有’’“三求◎关心凤(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海南海口571100)—、"三感”融合,让语文教学真正落地“三感”指的是年段感、文体感和语用感。
笔者认为这两节课,首先年段感清晰。
这主要体现在两位教师对读懂课文内容的处理上。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读懂课文的主要目标,杨老师在课中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读说活动,层层推进,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李伟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她将读懂文章结构和学习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一选择充分突出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其次文体感鲜明。
《鹬蚌相争》是寓言故事,杨老师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讲述故事,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悟寓意,巧妙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退、让、礼”的道理,这些环节的设计,都很好地彰显了寓言这种文体的教学价值。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李伟老师执教时,带领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结构图、重点语段的结构图,用结构图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组句成段的能力,还聚焦重点段引导学生抓事物特点品读语言,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这一处理,非常好地体现了写景状物这一类文体的教学价值。
最后语用感突出。
两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不忘语言文字学习运用这根主线:杨佳慧老师从“夹”这一多音字读音确定的训练到认识、理解、运用提示语的系列活动设计,再到用上词串和简短语句概括文章内容的训练;李伟老师紧紧抓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两个关键词,将“彩塑”段拆开分割读,建立概括写与具体写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一个个言语实践活动的设计,无一不是在落实语言文宇的学习运用。
二、"三有”贯穿,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三有”指有目标、有方法、有操练。
这两节课首先有“标”可导。
提示语的认识、理解与运用是中年级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
杨老师从“提示语”的概念提出,到读出提示语的语气、感悟提示语的作用,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的提示语巩固认识,最后练习加上提示语拓展想象说话,整个教学活动牢牢扣住“提示语”这一语文知识目标,绝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了“提示语”。
有效引领:让课堂活动真正发生——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
教学·策略有效引领:让课堂活动真正发生———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为例文|王重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一个开放、有序的氛围中,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草原》教学为例,通过预习反馈、质疑讨论、精讲点拨、效果呈现、总结延伸五个环节,对怎样使“高效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能够真实地发生。
一、预习反馈———激发兴趣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进行有效引导,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草原》第1课时时,教师可让学生展示和交流预习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
1.沟通信息:在老舍眼里,这片大草原究竟是怎样的?2.给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引导学生书写。
渲染迂回玻璃彩虹马蹄羞涩摔跤襟飘带舞翠色欲流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并对文章进行准确、流畅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反馈引导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预习反馈是指让学生先学习,然后由教师指导,并依据学生的反馈,决定后续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实现“以学定教”。
二、质疑讨论———激活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其实,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提问,然后自己去解答问题。
为了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主旨。
示范引导:1.让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并用词语表达他们心中所想。
2.用一句话总结第1自然段的大意,让学生体会草原的美丽。
3.阅读第2至5自然段,总结各段的大意。
4.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李仁甫:“偷懒”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李仁甫:“偷懒”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作者:李银云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7年第10期李仁甫: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李仁甫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生成课堂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
荣获过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500多篇,主持和参与过10多项省级课题,出版过《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等专著,系统地提出“生成课堂”、“语文性”等理论。
身为名师,人们只是看到他们貌似风光的现代时间,却很少追述曾几何时他们卧薪尝胆式的历练苦修。
从初为人师时的懵懂到首倡“生成课堂”时的精彩,从偏居一隅的小镇老师到闻名遐迩的特级名师,他在与学生共同制定“规约”的同时,也不忘引领课堂与文章的双重精彩,在他看似“偷懒”的课堂上,学习却在真正发生。
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仁甫——一个让语文课也可以灵动的教师。
懵懂人师的教研路1988年李仁甫进入江苏盐城市龙冈中学工作。
彼时,语文名师黄厚江还在盐城下辖的一个乡村中学教书。
李仁甫所在的龙冈中学尽管偏安于盐城小镇,但也算是市级重点中学,后来还升级为省重点中学。
但,初为人师的李仁甫还是满怀心事。
他向往进城、进政府机关。
不过,因为身上有一种“少无适俗韵”的精神气质,他也明白自己不是真正喜欢政府机关的生活。
动摇的时候,李仁甫也曾跑调动。
但这首先需要通过学校这一关,让校长同意调出。
李仁甫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多少才能。
可校长却坚决挽留,并说自己非常欣赏李仁甫的才华。
就这样,李仁甫梦想的调动也只得一再搁浅。
再后来,黄厚江老师的屡屡来信,慰藉了李仁甫。
而更重要的是,李仁甫开始逐渐从内心里喜欢跟学生在一起。
于是,便渐渐消磨了调动的念想。
从1998年至2001年,李仁甫一直在龙冈中学工作。
工作前三年,李仁甫顺利完成从高一到高三的青年教师成长“三部曲”,并于1991年送走了首届高三毕业生,而当年所带班级在高考中语文人均分高出同层次最好班级四点六分。
《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
《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1在课改的潮流下,如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基于学生立场,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育研究和思考,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组织、课堂生成、课堂评价、课堂变革等方法,阐述了如何搭建理想课堂的教育图谱,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为一线教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学习主动性的这个问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为教师会经常面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此也伤了不少脑筋,但是在实践中又有着许多无可奈何。
通过阅读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话给学生》,让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有了一些感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也会发现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我就是学不好某某科了”这样的消极想法,徐洁老师的书中提到这些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过太多次失败,或者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由此可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谨防过度惩罚,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
书中徐洁老师讲述的运用不同方法教学的游泳教练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教练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就有存在的理由。
类比于在学校的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和课堂改革教学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游泳必须下到水中才能学会,学习也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再丰富,学生自己没有领会到位,也无济于事,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考查学生真正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课堂改革以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构建小学语文“真学课堂”
2020.12 语文教学研究53课堂NEW WRITING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构建小学语文“真学课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内容。
当前,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课堂,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关注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在。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以及学习能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自我。
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前置学习、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真实而有效。
一、前置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什么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呢?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就凸显出了前置学习的重要性。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自主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专注,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好地发挥,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前置学习中,真正地领悟到文本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突破的地方,这就让教学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前置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这样的任务引导下真正思考,真正学习。
例如在《竹节人》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相关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学习。
“同学们,今天的预习任务大家自己来布置,你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应该预习哪些内容呢?”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有兴趣,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自己想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预习作者的相关资料”,有的同学说:“我们应该预习字词。
”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本的主要含义”。
更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找出自己不懂的部分,在课上的时候跟随老师一起解决。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作者:戴继华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9年第9期戴继华【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通常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与需要成正比;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学习动机是真学出发的地方;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培植情愫、创设情境、明晰目标、环环扣问、授之以渔等五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以期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心理;中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7-0021-03【作者简介】戴继华,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当下语文课堂中,“假听课、假思考、假讨论、假合作、假训练”等“假学”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这些现象误语文、误老师,更耽误了学生,于是人们呼唤“真学”的回归。
我们深感,在寻觅语文课堂学习真正发生的原理与机制时,姑且不谈教师“真教”对之影响如何,就学生主体而言,“动机”才是“真学”出发的地方。
为什么?因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它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且具有三方面功能。
一是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二是指向功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目标;三是维持和调节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时间,并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表明,个体活动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都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动也不能例外。
什么是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通常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因素构成。
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与需要成正比;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包括正诱因、负诱因两种。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真实情境的引入,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让学生感 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乐趣。同时,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 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善于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 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需要注 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 素养的培养。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引导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语文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智慧的,但很多学生却对它感到枯燥无味。传统 教育模式下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 养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语文学习 真正发生在学生
身上。本次演示以真实情境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学 习的真正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真实情境,如旅游、购物、交往等。这些 情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旅游中,我们需要阅读各种旅游攻 略,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信息,这正是锻炼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的好机会。
在购物时,我们可能需要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撰写购物清单和评价, 这正是锻炼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真 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生成
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生成作者:温永平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1期所谓课堂生成,是相对于课堂预设而言,指在教学过程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的及时调整,以及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和适度调控所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是师生、生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产生的新体验、新感悟。
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转变转念,努力创设条件,合理放手学生,智慧引领学生,让语文学习真真实实的发生。
一、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课堂生成身处农村的语文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学习的渠道也比较单一,根深蒂固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起来较难,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形成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心应手,让他们跳出已有模式去挑战新理念、新做法抵触者居多。
也有一部分教师畏惧课堂生成,按照预设好的任务和环节上课可谓顺风顺水,当课堂面对猛然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就不知所措,甚至会无法正常开展教学。
其实,教师要正确看待课堂生成,有些生成教师能把控,凭借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及时解决,有些问题生成难度大、价值高,要课后师生共同查阅资料才能予以解决,切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解决。
因此,要抓实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新思想、新理念的不断冲击和洗礼下,逐渐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他们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精心预设,努力发掘课堂生成预设和生成是孪生兄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最高境界,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要正确研判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把握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高度和方向。
留给学生的空间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什么,教师该怎么引领探究,最终要给学生传递的能量是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去设置“陷井”和思维障碍,精心预设后,让更多的课堂生成控制在师生的能力范围内。
三、智慧引领,共同创造课堂生成1.放手学生,创造课堂生成课堂教学的效益取决于学生的学,我们要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为此我在尝试构建开放型语文课堂,大胆放手学生,教师给予适当指导、点拨即可。
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2016.12陈小平说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热爱的情感,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更为重要。
在教学《宋庆龄的故居》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就坚持儿童立场,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找段落的中心句,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变化。
【教学设计】一、扣题质疑,激发兴趣1.(板书)樟树,会读吗?请你读。
能像他一样读吗?你来读。
认识吗?南京的樟树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配乐出示樟树图片)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对南京樟树的印象。
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设计意图:这儿的一个词和一句话,是个有梯度的设计,我们的课堂不是优等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更要关注中差生,给他们平台,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对学生预习的一个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板书完整:宋庆龄故居的)一起读课题。
读了课题,联系我们刚才的对话,你有什么问题?你真会提问,你们的提问老师在预习单中也见到,真棒。
是的,樟树随处可见,极其普通,为什么作者偏偏要介绍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让我们捧起书,走进课文,一起欣赏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设计意图:善于“问”是儿童的天性使然。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会问,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一种探究学习的欲望。
这种学生自己质疑、解惑的学习,才是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学。
二、检查预习、学会概括1.看了你们的预习作业,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好厉害,字音找得真准,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用你们优美的嗓音把这些词语读出来。
2.这课生字并不多,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读读,一起读。
粗壮稠密瞻仰崇敬繁衍后代舍不得蓬蓬勃勃四季常青3.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发现我们班同学的书写真是漂亮。
请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这课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呢?3个左窄右宽,一个左右均等的字,注意区分好位置。
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运用
124美眉 2023.10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运用王志虹(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9)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步骤,以及在不同学段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内化后基于自我成长需要的表达,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用大单元的概念落实深度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隐思维外显,是核心素养有效达成的关键。
本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设计步骤,包括优选课题、课程目标设置、真实情境设计、精心设置任务、丰富学习资源、学习成果总结评价。
同时,本文针对不同学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的兴起,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关注如何将深度学习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升思维能力,因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究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核心素养。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教育贯彻落实的概述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
深度学习的兴起,为核心素养教育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可以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
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作者:廖纪元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6期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第一个关键词是“有意义”,学习必须是有价值的学习。
它至少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的有意义,即学什么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被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充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不高,因而受到各界的诟病。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回归语文本真,精选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哪些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呢?能促进学生当下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就语文来说,特别是小学语文,能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与人文修养提升的东西,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更为直接一点,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选择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参考,但是,其维度太多,教师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我认为,既然是核心,就应该只有一个,就小学语文来说,其核心素养当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价值观、品格等都融在其中。
有意义的学习涵盖的另一个方面是学习方式的有意义,亦即怎么学是有意义的。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比以往的课堂更热闹了,也更新颖了。
但静下心来,你会发现,不过是教师换了一种方式喂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有意义的?仍须回归语文本身。
从传统来说,听、说、读、写是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还得用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
因此,学习语文最有意义的方式应该为听、说、读、写。
可能有时看起来这是一些笨方法,但笨得有效,笨得值得。
我们看看名师的语文课堂,多以这些笨方法为主。
学习学习,既有学得,更有习得。
“学”之功有限,“习”之功无穷。
课堂中学生所学、所用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常态的,也就是学生“习”时也是这种方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得远,才有用,才有意义。
2023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感悟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感悟材料随着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学习,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新课标要求已成为语文教学当下的重中之重,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教学改革首先应该是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模式变化。
再者,教学改革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上的推陈出新,是在旧的土壤中播下的创新的种子。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大多还是以单篇教学为主,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托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落实新课标要求,进行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教学设计无疑是有力的抓手。
一、教学设计视角指向大单元“大单元教学”已成为教育的热词,许多学科都提倡大单元教学。
在进行单篇教学设计前,先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包括“单元篇章”、“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等等。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整合,理出思路,进行单元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片教学关联“学习任务群”在进行单篇课文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六大学习任务群的类型特征了如指掌,其次,针对课文的文体特征和内容特点进行任务群归类。
同一篇课文选择不同的任务群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不同的。
我们能做的是选择最适合的任务群,让课文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如王崧舟老师在一次讲座中举的例子,他以自己执教的《梅花魂》为例,给我们呈现了不同学习任务群《梅花魂》的主要教学任务。
(注:王崧舟老师网络公益活动中所举的课例《梅花魂》)三、学习活动“情境化”单篇课文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情境化,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真实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来源于生活情境,又高于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创设良好的学习场域,“让课堂成为语言的训练场,思维的运动场,情感的共振场,文化的根植场。
四、学习过程“任务化”单篇课文教学设计的学习过程由以前的知识线性板设计转向以“学习情境”统领的层层递进式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中
真正发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让语文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
——以两则教学片断为例
一、体会巴金的“羡慕”——以《给家乡孩子的信》中“羡慕”一词的教学为例。
在字词教学中,老师果断的选择了这一重点词汇,联系生活,融贯文章,和孩子们一起理解“羡慕”。
应该说这是一个生活中运用较多的词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
老师即抓住这一点:“羡慕是一种心理,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首先请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学生们思考后积极举手,答到:“就是看到别人有的,但是自己却没有,特别想要自己也能拥有的心理。
”学生们谈及自己生活的实际,畅聊有关“羡慕”他人或被人“羡慕”的经历。
接着,老师请大家回归文章,在文中找一找“羡慕”一词。
读文中含“羡慕”的语句。
先畅读文句,再谈“羡慕”一词文中含义。
学生带着自己的认知与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顺利的解读出文中表达的巴金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孩子们一样。
老师顺势问学生们,巴金先生羡慕孩子们什么?就文中“羡慕”的具体意义进行进一步解析。
这里老师请学生采用在文中勾画,先动笔后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形式,将文中“羡慕”的具体内容一一找到。
然后,老师对“羡慕”一词的解析并没有停留在理解文中含义,而是深入人物内心,提问学生:“你能理解巴金先生他为什么要羡慕孩子们吗?”学生理解到,正是因为巴金先生的时间不多了,已经坐在了轮椅上,才更加渴望孩子们能够拥有的宝贵时间与美好的事物。
最后,学生们带着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4、5自然段。
分析阐释:
当下的词语教学,存在着过程太单薄、指向太单一的不足。
有时候字词的理解仅仅停留与对词语本身含义的理解,有时候又为理解而理解,理解本身甚至成了终极的目标,理解词语与感受文本脱节,对字词的教学与后面对文本的研读成了分化的两个体系。
而理解本身又是那么地单一,多数情况下老师贯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吗?”这样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也仅停留与课前的查阅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对词语进行意会。
于是在上述的教学片断设计中,我们能够看到围绕着对“羡慕”的理解与运用,这位老师设计了6个步骤:第一步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对这个词语的运用,这是起点;第二步是回到文中,找到词语所在的语句,朗读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三步是深入文章,不仅要找到语句理解词语,更要在文中勾画出“羡慕”的具体内容,在文中的实际意义,这是必须。
是对“羡慕”理解后的实践,将词语与文章贯通,不分割教学;第五步是从文中跳脱,力求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感受作者写作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理解作者为什么“羡慕”孩子,将对词语的理解深化为对作者情感的感悟与体会,这是核心追求。
第六步是带着此时的理解再读文中,将体会到的作者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透过这六个步骤,我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词语理解在设计中的用心,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与文章贯通,与作者内心感悟链接的一个整体的“大设计”。
在这样步步引导与深化中,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实实在在的,是步步深入,具有一定深度挑战的。
学生在读“羡慕”一词的理解中,不仅联系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有充分的、独立的思考、学习时间。
我相信学生通过这堂课,对“羡慕”将不仅停留与理解,更能深化为灵活、多样的运用。
二、读文本的研读不能缺少学生对已有经验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少年王冕》一课为例。
第一步:找到王冕在贯穿全文的一大特点---孝顺。
第二步:围绕“孝顺”一词,初步品读哪些语句说明孝顺。
学生先勾画,后核对,补充,再朗读。
第三步: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受语句背后的情感。
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出王冕孝顺母亲的。
学生找出语句中的依据:补贴家用,安慰母亲,不想让母亲太累,顺从母亲的决定等。
第四步:老师总结出“孝”即是“顺”,从而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王冕顺从母亲。
第五步:对王冕“一一答应”母亲的语句中,设想与思考,母亲到底叮咛什么嘱咐王冕小心什么
学生多从注意安全,小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方面着手。
老师进而提醒学生要跳开思维,想一想王冕当时是去大户人家干活,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在这里较难回答。
最终老师给出答案:“注意礼节,作为下人不能说错话,需要守别人家的规矩。
”
分析阐释:
五步设计,能感受到老师将词语与文本紧密结合,从解词到深入文章,一气呵成,融会贯通,并没有将字词教学与文本研读剥离,没有将教学碎片化。
学生的学习步步深入,有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了,学生跟着老师层层深入的提问,对文本有了理解,对”孝顺“有了更猥琐深刻的体会。
但在从“孝”到“顺”的过渡中,有一问题,即请学生猜测母亲叮嘱王冕
的话,思考母亲含泪嘱咐王冕小心什么。
这里,学生的回答较为局限,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老师点播时请学生跳开自己的思维,但其实学生始终无法回答出:为下人要时刻守住规矩,处处小心,这一答案。
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而是源于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的时代与文章所处时代差距太大,改变太多。
课堂中在此浪费的时间较多,学生的回答多重复,大多都停留在对王冕身心健康的关注。
由此可见,对文本的研读不能缺少学生对已有经验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正是由于当代学生对王冕身处的时代背景没有认知,导致学生无法感受与理解王冕的寄人篱下与母亲的隐隐担忧。
从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母亲的落泪,让我感受到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巨大,生活环境的迅速改变,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受到了局限。
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能够敏锐的感知文本与现实的差异,理解学生认知、实际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的距离,在课前或课堂中有意识的进行铺垫,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已有经验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能够联通。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加自如,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