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患关系恶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关系恶化:是技术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
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处于领跑阶段。

然而,从2011年11月佛山市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错把早产儿当死婴丢厕所”事件到2014年8月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种种事件,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已经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

的确,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不尽人意,临床上不仅是不和谐而且是危及四起,矛盾重重,纠纷不断,甚至不断出现暴力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广泛负面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医患关系不仅成为医学生领域的一道难题,也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研究发现,多数医疗纠纷所涉及的事件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根本不存在医疗责任,而是由于医务人员不善于沟通或不适当的沟通所致。

因此,加强医患沟通,不仅是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声誉的需要。

医患沟通作为一种核心的临床能力,应该在医学教育,特别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占有基础地位,其实现方式应表现为以技能为导向的、结构化的教学与评估,而目前在此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一名医学生,下面举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引以为鉴:
看一眼患者胜于写一天病例。

记得有一次应该给患者下这样的医嘱:拟于下周一行肠镜检查,周日晚行肠道准备。

结果被我写成周六了。

就这样,由于我的糊涂,患者提前一天进行了肠道准备,可是周日又不能做肠镜检查。

患者只好补了一天的液体,不迟不喝,等着周一行肠镜检查。

虽然上级医生没有在患者面前戳穿我的过错,帮我编造了一个理由,骗过了患者,没有引起医疗纠纷,但是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心里很不安。

回想起来,周六下午在医生办公室里写了整整一下午的病例,而且写的就是这个患者的病例,如果我拿出1分钟的时间,走进这个患者的病房,去询问一下病情......也许不至于造成如此不可挽回的后果。

此外,有件事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硕士毕业前期原单位科里的一位副主任、副教授就曾在全科大会上坦然的说过:“我觉得每个患者在我印象里就是一种病。

”意思是说患者的长相、出身、家境和经济状况等都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得的是什么病,我是如何利用现代仪器诊断出来的,我是用什么先进技术治好他的。

是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治病救人!这样做也不能说不对,可能有时要突出重点,就必须忽略一些“次要的”东西。

可是听了王一方老师的课以后,我才逐渐认识到可怕的医患冲突使医者和社会都转变了以往的认识:对待健康和疾病问题不应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考虑,而应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前提下,把人的健康问题至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

这样,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不仅只是作为健康和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现实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了。

对于我们这一级的小大夫,没有能力给患者制定大的治疗方案,只是执行上级医生的医嘱,说白了就是干活的。

往往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那些被忽视了东西。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医生。

请允许我举两个我在临床中碰到的真实案例: 有一位老年女性,以腹泻为主症入院。

排鸡蛋清样粘液便,每日十余次。

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哮喘,需要每天服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药物。

经过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真菌性肠炎。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病例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我下面一段话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影响。

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大儿子和大女儿。

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无意中了解到老大娘的类风湿曾经好转过,恢复的像正常人一样。

可是因为小儿子的意外去世又复发了,而且比以前更严重了,几乎到了瘫痪在床的状态。

原来他的小儿子学习很好,在80年代的时候考上了国
家公务员。

可是在一场车祸中意外的去世了。

一个拥有美好前途的人在人生中这样美好的年华里意外远去,未免让我们觉得太可惜了。

像我们这样的外人尚且使然,更何况是他的亲身母亲呢!
这是一位肝硬化的患者,老年男性。

经常因为肝硬化的并发症: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来医院看病。

因为我经常去病房巡视患者,所以与患者沟通的机会自然比较多。

从病史中得知他是酒精性肝硬化,可是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进一步告诉你他为什么会得酒精性肝硬化的。

因为这位大爷岁数与我爸相仿,可能还会长几岁,而且每次陪护他的都是他老伴,我就下意识的随便问了句:您家里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吧?谁知这随便一问,便问到了老大爷的心坎里,勾起了老大爷的痛苦回忆。

他看了看我,语重心长的跟我讲了他的故事。

他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

他说那时他真想和他儿子一起死了算了。

于是就成天喝酒,抗肝炎、肝纤维化的药也不好好吃了,结果可想而知。

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

甚至有好几次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生命危险!
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的震撼了!天下的父母呀!你们怎么都这么傻呀!你们的故事听起来让人感到心酸呀!
世界上最令人难过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单独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没有什么体会。

可是,想想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的父母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从那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不愉快,我都会坚强的去面对。

因为我不想让父母为我担心、难过。

我们都还这么年轻,多失败几次又能怎么样呢?此后,我的心态变得更积极、乐观了,认为没有过不去的事,只要我们还活着。

话说回来,人都是有感情的,患者也不例外。

如果你真心对他好,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他是会感觉到的。

并且,爱是相互的。

纵然,医患沟通有许多技巧,但是我觉得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诚!
医生,作为这个社会最高尚的职业之一,受的教育应该是所有职业里最高的。

老了以后积累的不仅仅是那点专业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生诊断疾病更容易了。

但对患者的关心、照顾却越来越少了,对传统的体格检查却越来越忽视了。

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医生和患者之间不仅仅是医生帮助患者祛除病痛,同时也包含着心理的沟通、法律的契约、社会的责任、道德的良知等多重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人类情感等,医患之间特别需要人性与人性的粘合,需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升,后者将要更加强烈和突出。

因为医学能做的似乎很有限,很多疾病医生是束手无策的。

此时,我想起了特鲁多那句经典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缓解;总是,去抚慰。

我觉得用在这再好不过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我们医者为什么不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一下呢!在别人生病不幸最需要人关怀的时候,多说几句话,多问候几声,尽一份职业道德,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行为啊!因为这样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会让患者和家属以及整个社会都会感到温暖和阳光普照。

否则,丢掉了“人”的医学,即使技术再先进,都是一种社会的倒退和人类的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