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风变化探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格局中,李清照可谓是幸运至极,她和赵明诚的结合可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对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为李清照个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最终走向定型。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沓而至,她在诗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如《一剪梅》
写 作
提 纲
前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价值及意义。
正文:1、介绍李清照的家世,背景。了解李清照。
2、介绍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3。李清照的词的分析。
结语:通过本文,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李清照。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李清照词风变化探究
摘 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品味李清照的词可以更好的了解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这才是李清照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后期;词风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知道。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一、李清照的家世背景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成 绩 表
作 者
学 号
成 绩
题 目
李清照词风变化探究
资 料
准 备
1、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2、赵晓辉著:《李清照》,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孙崇恩著:《李清照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4、李娜、朱秀英 :《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J] 西昌学比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 卷第3 期2006 年9月
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二、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1、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
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她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如《如梦令》
2、《百度文库声慢》
全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以及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写的愁情含蓄曲折,心中结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心酸,也更能感染人。此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这一深重的、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联系作者的生活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愁情,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产生的,在反应了个人的不幸的同时,且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国愁家恨交织在一起。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家亡之恨,是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2、李清照后期词创作
好景不长,宋室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室无力抵挡金人势力,北宋政权灭亡。这时李清照携带她和丈夫辛苦收集的文物字画南逃。然而,赵明诚染病不治而亡,这对无依无靠的李清照无疑是晴天霹雳。人生一连串的打击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国破、家亡、夫丧的痛苦让她一个人承受。这种痛苦较之于前期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愁思要沉痛得多。如果说伤离怨别只是一种生离之愁个人之愁的话,那么,南渡后的痛苦则是一种死别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不幸交织于一处的愁思。这一切却须她一个人默默地咀嚼承受。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 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其主基调是抒写这种愁思。在词中,她的形象是孤独无依、又要保持个性、志趣的嫠妇。
三、李清照词的分析
1.《一剪梅》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阳佳节寄给丈夫的,词中描写了她孤寂凄清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闺中的寂寞和离愁,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全词委婉含蓄,温和优美,明以写景为主,暗写相思之意。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离愁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挥之不去。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象游丝一样萦绕于心。女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现,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处突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对李清照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当李清照发现二个人志趣大异,同床异梦时,她以超常的勇气和胆识快刀斩乱麻,在短短两个月内甩掉了张汝舟这个包伏。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一次极其危险的实验,是指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能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感幸,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性,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狼,以破釜沉舟的胆子做好了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的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不令她沮丧,不让她产生一种孤独的凄凉呢?于是对赵明诚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便汇集在《声声慢》之中了
注 释:
1、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2、赵晓辉著:《李清照》,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李娜、朱秀英 :《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J] 西昌学比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 卷第3 期2006 年9月
写 作
提 纲
前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价值及意义。
正文:1、介绍李清照的家世,背景。了解李清照。
2、介绍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3。李清照的词的分析。
结语:通过本文,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李清照。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李清照词风变化探究
摘 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品味李清照的词可以更好的了解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这才是李清照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后期;词风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知道。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一、李清照的家世背景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成 绩 表
作 者
学 号
成 绩
题 目
李清照词风变化探究
资 料
准 备
1、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2、赵晓辉著:《李清照》,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孙崇恩著:《李清照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4、李娜、朱秀英 :《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J] 西昌学比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 卷第3 期2006 年9月
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二、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1、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
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她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如《如梦令》
2、《百度文库声慢》
全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以及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写的愁情含蓄曲折,心中结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心酸,也更能感染人。此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这一深重的、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联系作者的生活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愁情,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产生的,在反应了个人的不幸的同时,且带有深沉的家国之痛,国愁家恨交织在一起。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家亡之恨,是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2、李清照后期词创作
好景不长,宋室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王室无力抵挡金人势力,北宋政权灭亡。这时李清照携带她和丈夫辛苦收集的文物字画南逃。然而,赵明诚染病不治而亡,这对无依无靠的李清照无疑是晴天霹雳。人生一连串的打击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国破、家亡、夫丧的痛苦让她一个人承受。这种痛苦较之于前期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愁思要沉痛得多。如果说伤离怨别只是一种生离之愁个人之愁的话,那么,南渡后的痛苦则是一种死别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不幸交织于一处的愁思。这一切却须她一个人默默地咀嚼承受。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 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其主基调是抒写这种愁思。在词中,她的形象是孤独无依、又要保持个性、志趣的嫠妇。
三、李清照词的分析
1.《一剪梅》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阳佳节寄给丈夫的,词中描写了她孤寂凄清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曲折地表达了词人闺中的寂寞和离愁,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全词委婉含蓄,温和优美,明以写景为主,暗写相思之意。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离愁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夫妻之间的相思之情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挥之不去。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象游丝一样萦绕于心。女词人一路写来,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意象或隐或现,时露时藏,于词中的结尾处突然出现,如群山的高峰,爆亮的灯蕊,令读者震动、深思。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对李清照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当李清照发现二个人志趣大异,同床异梦时,她以超常的勇气和胆识快刀斩乱麻,在短短两个月内甩掉了张汝舟这个包伏。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一次极其危险的实验,是指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能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感幸,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性,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狼,以破釜沉舟的胆子做好了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的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不令她沮丧,不让她产生一种孤独的凄凉呢?于是对赵明诚的思念,对孤独的感慨便汇集在《声声慢》之中了
注 释:
1、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2、赵晓辉著:《李清照》,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3、李娜、朱秀英 :《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J] 西昌学比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 卷第3 期2006 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