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设计学的一部分,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己任。

而真正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舒适协自然外,他应该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景观设计创作的过程其实是设计师和场所反复交流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景观形象表达抽象的场所精神…本文从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概念,要点以及在作品中的体现浅述自己对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理解。

一、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概念
场所精神(Genius loci)通常指空间的气质与品位,实质上是能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空间艺术[1],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场力,是城市开放空间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他是景观设计的艺术体现,生命体现。

他是在满足于形式,功能的前提下,一种思想的升华。

它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场所精神表现为人文的特性,归属于情感的范畴。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以空间的移动为前提.营造一个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的场所,它取决于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和区域定位等主要因素。

二、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要点: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区域定位
景观设计是改善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友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条件包括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

而历史文化是铭记着岁月沉积的多种痕迹,这种痕迹有可能是物理形式存在的(圆明园,半坡遗址),也有以记忆或者故事形式存在的(梁山好汉,鹊桥相会)。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机结合成了风土,形成了地域特色的景观要素,为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提供了原材料。

地域文化可以说是地域特殊的生活方式或生活道理,不同的区域的风土文化差异性不同。

比如西安的唐文化,荆州的楚文化,开封的宋文化,洛阳的周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2],山东威海的海草房文化等。

地域文化它反映了其社会、经济、观念、生态、习俗以及自然的特点,它就是该民族情感的根基。

在“设计遵从自然”途径中,评价场地的基本指标是适宜性和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适应这个环境以求更加合适。

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健康和富有创造性的。

一个适应性的、合适的规划可以通过尽量全面地理解特定地段(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来取得。

这样合适的规划意味着最节省的和最有利的。

景观表述为土地与土地适宜性或限制性分布相关联的土地属性的嵌合图,呈点—线—面分布格局。

场地纠集自然和人事,成为承托自然和人事衍生、变化的平台[3]。

地域的特征是创造场所精神的重要源泉。

深入地研究城市的历史,充分利用自然特征,创造属于城市自己的开放空间特色,这就是文化、就是精神,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在使人感到愉悦的同时,又能制约那些不协调的行为,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心灵,提高了素质,这才是人性化的最高追求。

人性场所,是以人为主体的,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组织各种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

人们希望通过景观设计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活,就是所谓人性化空间。

“因地制宜”一方面它提供了创作的依据和设计者发挥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同时设定着创作和发挥的限度——它对诸如改变场地的目的、方式和强度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先天约束。

景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和场地反复交流的过程,既然是交流,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抱着一种征服自然
的态度,而忽略了场地的诉说,那么有场所特性的设计也只是空谈,场所精神的体现尤为苍白。

三、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景观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和场地交流的过程,只有深层次的对文脉的理解,认真的领悟设计场所中隐含的特质,充分的揭示场地所包含的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等因素时,才会真正意义上的领会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在景观创作的时候,运用设计的语言,吸取地域文化的精华,加入时代的语言,在满足功能,和谐的前提下,营造一种特色的空间氛围。

(一)、场地信息在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中的体现
1.原有历史文化的改造。

场地走到了作品的前台,设计者的个人风格则退于其次。

改造设计是一个主题先行的设计,工作的重点就是根据对主题的理解选取用地,并在用地与主题之间构筑关联。

一个有历史文化景点场所的魅力自于其自有的自然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来自于其间现实的人群及其活动。

包括了对历史文物的修复,使它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一个可以增加不同国度、地区的人民交往机会的纽带。

以传统的民居建筑对原有民居的整理和修建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原有的生活居住方式,同时家庭旅馆的接待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着游客和居民的距离,增加着它们的亲和机会。

此外,戏台、商业街、广场等也无不如是,点染着那种平和、亲切的气氛。

所以说,文化场所的精神的维护与再造不但容易赢得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接受,而且为景观设计的有利发展点明了航灯。

2. 景观设计中另一种场地文化、历史以及意义的再造与现代的生成,即用地是给定的,主题则需要自己去找寻。

局促、单薄的“绿线”能给先的提示,并在现行情况下进行一一落实。

将设计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得出明确而贴切的方向的方案。

对基地的分析也开始偏重于以城市发展建设史为线索对其进行梳理,发现用地场所中存在的自然与城市的结构线,并特别注意到了景观场地以及周围环境存在特点,在同一条件下,人类对自然和城市发展的不同思考。

如果说表现出的还是人在自然面前的退守姿态的话,静观场地则代表了一种场地特有的精神。

人们在自然面前的俯首瞻仰与现良改造使得场地精神同时纠缠了多种信息和情感,从而形成了一意义非常饱满的空间。

(二)、景观功能对景观设计场所精神的影响
景观设计场所精神的有机体现,与景观的功能性密切相关。

而好的景观设计是视觉功能和使用功能的有机结合。

在景观与人的关系中,景观功能的体现表现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的功能表现为视觉功能,某一场景,比如花前月下,人在这里以一种观赏的姿态。

而动态则表现为使用功能,是景观与人的一种互动,有了人的参与景观才更有意义. 使用功能还表现在休闲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等方面,休闲娱乐功能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游戏,娱乐,体育锻炼的设施的景园建设,休闲娱乐功能可使景观与人之间产生互动;教育功能是指人与景观的互动中,人接受的是景观给人有益的教育作用,以知识普及,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景观。

有了人参与的因素,在设计中就必须考虑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因素.不管景观有何使用功能,视觉功能是个前提,使用功能相对服从视觉功能,是人文主义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视觉功能的延伸。

(三)、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在设计过程中的体现
景观设计精神场所的体现需要人的参与,景观设计只是在场地建立一个舞台,让人和自然在这个舞台上对话,景观设计师只不过是舞台的营造者,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的体现不是
随工程的竣工就完成的…当个体深入到场所之中,这时,人们本身也是场所的一部分,既是参与者其实也是创造者,所以景观设计过程不只是设计师创作和建造的过程。


俗话说“一个好的舞台设计,是让观众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一心去观赏表演者。

同样,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让游览者去观赏设计师的作品的最终效果,而是成为一个“舞台的表演者”,成为“舞台设计的一个元素”。

下面以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的作品为例,从中发现场所精神的体现还表现在设计过程的诠释,哈格里夫斯被许多当代评论家称为“过程主义风景园林大师”,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对设计过程的清晰诠释的关注。

尽管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与大地艺术一脉相承,手法大气,以给人极大的冲击力著称,然而当人们细细体味这些作品每一个细微局部的处理上,却能感受到清晰的充满理性的设计逻辑。

每一个细微处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桀骜的个性,这是总体上的、从内到外的一种充分表达,哈格里夫斯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对历史、文化和人类关系的理解,都在对作品的诠释中一览无余。

从这样的设计过程,也呈现出哈格里夫斯多年来日趋复杂和成熟的设计哲学[4]。

从大师的身上,除了感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风景过程的神韵以外,他的那种艺术的原创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我们赞叹和学习。

哈格里夫斯
(1)景观设计对历史等场所精神瞻仰的体现。

包括民俗、文化、建筑等历史遗留下来的元素进行整合与维护。

其目的就是让浏览者追忆先前的文化脉络。

此时设计师所作的景观场所精神就是隐喻了其景观的历史。

让旅游观光者身临其境。

其身追忆起当代历史文化。

拜斯比公园(Bvxbee Park)(1988-1991)是利用景观和艺术对垃圾掩埋场进行改造与重建的范例,将一个占地30英亩(约12.14hm2)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

在覆土层很簿的垃圾山上,他小心翼翼地进行地形塑造,在山谷处开辟大地之门,在山坡处则用土丘群隐喻当年印第安人渔猎时就地填起的贝壳堆。

改造过的地形类似大地波浪起伏的造型,在东北角处建造了一座设施,它是由72根不同高度的柱子组成以表现太阳的周期。

观鸟台随山就势而筑,掩映于哈格里夫斯选择的野草丛中。

在较低处是“V”形的水泥台阶,直至附近的帕洛阿尔托市政机场。

植物选择当地品种,色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所有的元素以雕塑的形式出现,形成了强烈的场所感。

拜克斯比公园
(2)景观设计的另一种场所精神的体现是观光者一景观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此时的景观设计场所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的风景浏览区。

而是将设计师的思想与创意和旅游观光者进行交流。

让自然要素与人产生互动作用,哈格里夫斯称之为“环境剧场”。

例如烛台点文化公园的风门和迎潮水湾、费德勒斯绿色室外剧场(Fiddlers Green Amphitheater)让水、风、人成为场地的动态要素。

而德顿住宅花园(Dayton Garden)则让主人与现代雕塑和哈格里夫斯创造的花园形成相互对话交流的状态。

(3)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园林更加重视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古典园林的风格往往追随与造园者本身。

更加体现了造园者的文化休养和人文气息。

从一个古典的园林中能感触到造园者的身份、地位、喜好等。

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优雅的四家院落。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
然式的园林建筑风格。

它要求实施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原则。

指一种仿生自然和再造自然的格式。

(4)景观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场所精神总能给人极大的震撼,呈现一种十分激烈和鲜明的艺术倾向。

像极简主义那样,一味追求极度的纯净,用以营造各种震撼人心的神秘感受;又像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注重以复杂怪诞的形式、浓烈的色彩及夸张的手法来展示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表达各种含混不清的概念;更远远超越了现代主义简单的功能和秩序及过分人工化的“机器美学”。

例如现代的园林特色。

欧洲的原风格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出极大的机器和人工的痕迹。

反映及其再造的美。

更佳表现了欧洲的规格式园林特色。

给观光者表现出一种机器的宏伟和不可超越性。

而中国的皇家园林给人的感触是皇族贵戚的豪华与伟岸。

一种高大威猛的气势。

这些传统园林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如画般“的、封闭式的构图,强调视觉上的和谐与均衡。

四、结束语
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合理,形式美感得当的同时,优秀的景观设计他是有生命力的,有灵魂的,景观建筑不仅要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而且还要与人建立一种联系,通过形象的景观造型表现设计之外的东西,在思想上引起一种共鸣,创造一种使人们思考的环境审美学。

对场所精神的探讨,对我们更进一部认识景观设计,认识优秀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还促进了艺术素养的提高。

景观设计只有以人的参与为基点,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目标,景观设计的大道才会有机的向前伸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
收稿日期:2007203217
作者简介:熊瑛(19752),女,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 410128
熊瑛
摘要:结合场所精神和批判的地域主义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自然、人文及社会的一个层面,并研究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使地域文化得到继承、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地域文化,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全球化是一个尚在
争议的话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给地域文化发展以新的内容、新的启示、新的机遇;地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也可以对世界文化发展有所贡献。

然而事实上,全球化的发展与所在地的文化和经济日益脱节,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文中试图寻求景观设计中的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正确关系,总结出适合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的思路。

指出基于地域文化不是或不仅仅是形成某种风格,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思路和方法。

1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1.1 景观反映的地域文化层面
地域文化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社会环境。

三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形
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层面包括影响制约地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形、地貌、植物、水、气候条件等地景
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景观的面貌,给人们能最直观地感受到的地域特征。

人文环境层面包括一定景观环境中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观念习俗、建造技术等,在景观设计中表现为建筑风格、空间环境的布局等;社会环境层面包括特定地域环境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组织制度等,这些因素制约景观设计的发展,体现景观的社会价值。

1.2 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内涵的特征1.
2.1 生态性
景观的地域性代表着特定的景观与所在地域环境之间的特定关联,体现着这一动态平衡的过程。

从现代角度理解一定地域环境中的生态环境应包括两方面:
1)自然生态系统,其内部进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必须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保证地域环境内各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方面强调自然属性的动态平衡。

2)人文生态系统,这是指人类生存的人文环境(社会、心理、宗教、习俗等),它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一种关联的平衡状态。

1.2.2
开放性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它的产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

景观系
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建筑需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人为环境相协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遵循
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建筑设计应与建筑所在地的人文文化和自然文化相关连,将环境因素引入建筑,借助自然景观,遵循生态规律,顺应或强化环境特征,借以烘托整体气氛。

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环境,使建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的精神目的,达到精神层次的共鸣。

对建筑与环境的考虑,也就是在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

参考文献:[1]李霰.浅谈居住环境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5,31(1):17218.
[2]朱清贵.浅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31(6):30231. 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
XIEYi2ping
Abstract:Fromtheconceptandfeaturesof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itprobesintotheproblemsofa rchitectureandnaturalenvironment,architectureandhumanenvironmentaswellasarchitectureande cologicalenvironment,inordertoputenvironmentalfactorsintoarchitecture,andcreateascenicenviro nmentofdifferentareafeaturesandconstructingstyles.
Keywords:architecture,naturalenvironment,humanenvironment,ecologicalenvironment

34・
第33卷第18期2007年6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18Jun. 2007
统和任何系统一样,都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它总要与景观系
统外部更大的环境产生某种联系。

因此,景观的地域性在演进过程中包含着对外来异构因素的容纳、消解和转化的机制,这一机制的运作情况是系统本身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2 地域文化在景观创作中的继承、延续与发展2.1 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1.1 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环境观
景观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

人们设计景观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人们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舒适可用的环境空间。

这种环境空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由于不同地域气候状况、材料资源和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差异,使景观环境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再加上人类在社会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方面长时间的生活积淀,使景观环境的内涵不断得以延伸和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环境观,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自然生长在每一处特色的环境中,在这些具有内涵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2.1.2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景观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中国古代园林出现之时起,人们就用自己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其形象的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社会观、历史观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人们去创造、去发现更适合自己需要的景观形式。

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园林始终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功能空间,它还可以是人生哲理,可以是传统美德,也可以是儒教家训。

传统园林文化的价值所在亦即“以人为本”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不去细心研读是无法体会的。

2.2 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2.2.1 尊重自然条件
景观设计必须继承与体现自身的地方特色,这应首先从尊重自然条件开始,包括尊重地形、尊重当地的气候,甚至尊重当地的植物、动物。

2.2.2 对地形的尊重
当地表面进行整平或因建设而切割的同时也开始了一系列的破坏作用,随着植物和有吸收力的地被的去除,便开始了土壤侵蚀的加速过程,造成了新的暴雨径流的路径。

土壤的结构被改变了,稳定性降低了,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了,甚至改变了光照的特性和声音的强度,可见景观的场所特性受到影响。

正如西蒙兹在其著作《大地景观》中所说“一台运土机械一个早晨的喧闹工作就可以永久的给社区留下伤痕。

”在地方性特点的营造过程中,利用场地的起伏则是对“场所”的一种培育行动。

2.2.3
对气候的尊重气候条件通过对光照条件、空气的温度、湿度及流向,以及动植物的决定性影响而决定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在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条件,做一个很简单的比较,莫斯科与长沙的气候条件截然不同,毫无疑问,这两处的环境景观的地方性就很容易被
区分。

环境景观的设计中,有必要调理环境的微气候,改善人的生活舒适程度: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南方就多开敞的室外活动空间,北方则相反。

2.2.4 对植被的尊重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乡土植物的尊重,乡土植物作为本地区的土生物种,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早已适应。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乡土植物既能保证正常生长,又能表现地域特色。

而在城市公园中,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体现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

在对地域自然条件的尊重上,可以更加完整地保留原生生态系统。

2.2.5 尊重地方历史民俗文化
景观环境应当是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客观载体而存在,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的感官框架。

应当尊重地方的历史民俗文化,这也是对于具有某种集体精神意义形式的重新肯定。

在不同的景观环境设计中,对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的尊重大致表现为三种方式:对地域传统文化的“活化”;对地域传统形式的借鉴;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再生。

在此基础上又有不同的层面和表达方式。

3 结语
景观地域性是景观的本质属性,探讨景观地域性不能离开景观的本质。

景观植根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植根当地人民的生活,为当地人民提供健康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特性。

它的根本立足点就是针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做相应探索。

离开或忽视这些而抽象地谈论景观地域性的特征,不利于我国景观地域性问题更深一步的探讨与解决。

探讨景观地域性不能脱离地方文化传统。

景观地域性的核心问题要求景观环境为当地人提供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使人体验到自己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

一个能够为人们提供认同性的景观环境应该是环境上、文化上、象征意义上的表达,是独特文化形成的,文化形成的景观不仅仅只是视觉风格上的事情,也是文化、人的行为、环境等因素完整融合的产物,独特的文化特性或风格不是可以刻意模仿和贴在设计表面的,它是深深地融入独特文化模式的结果。

因此,探讨景观的地域性问题,探讨如何塑造当地人民认同的景观环境,必须深深植根当地人民已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优良文化传统,必须建立在对当地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