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青,石子青,浙料---青花各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青花发色
一、元青花的生产
湖田窑是元青花的最重要的窑场。
湖田窑位于现在景德镇市的郊区,分布在昌江支流南河的两岸,宋代生产过质量最高的青白瓷,元代生产过卵白釉瓷和元青花。
根据湖田窑址发掘报告,湖田窑南岸的出土瓷器中,绝大多数为苏麻离青进口青料所绘,以大盘等“至正型”大件瓷器为主,北岸出土瓷器中,绝大多数为国产青料所绘,以高足杯、折腰碗等“延佑型”小件瓷器为主。
还有部分青花瓷器并用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绘制青花,但是数量极少,目前仅见到瓷片。
元青花的其它生产地点是浙江和云南,基本上用国产青料绘制青花。
元青花的生产分为前后两期,以14世纪40年代为时间分界线。
前期元青花全部是“延佑型”的,后期元青花既有“至正型”也有“延佑型”的。
也就是说,为了迎合元朝统治者的审美观,寻找苏麻离青是有一个过程的,可以猜测当时的窑工们是经过千百次试验才找到了苏麻离青,创造了“至正型”元青花。
二、明清青花的生产
明清青花的生产地点集中在景德镇。
分成官窑和民窑两种类型。
明代官窑细分为钦定窑和部定窑两种。
钦定官窑专门烧制御用器,定时解运京城。
部定官窑指的是工部官窑,主要生产赏赐品,没有规定的解运时间。
清代官窑细分为御定窑、部定窑和王公大臣窑。
御定官窑专门烧制御用器,部定官窑是工部官窑,王公大臣窑专门为皇亲贵族生产瓷器。
明代民窑大约800-900座,年产量大约在18万担左右,按照每担200件青花碗测算,民窑青花瓷器的年产量大约在3600万件左右,当然各朝经济繁荣程度不同,产量会发生波动。
不过数量级的估计应该没有错。
清代民窑大约200-300座,清代民窑的窑身大约是明代民窑的四倍,年产量大约在20万担左右,年产量大约在4000万件左右。
同样各朝产量会发生波动。
不过数量级的估计应该没有错。
很多收藏者不愿意去碰明清民窑瓷器,与民窑窑口数量众多,产量巨大有关。
不同的民窑窑口,要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民窑数量众多,就意味着民窑产品的特征比较多,要鉴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很难与现代仿品区别。
收藏品的价值除了与藏品艺术性有关以外,还与藏品供应量有关,当数量极多的同类藏品出现在市场上时,价格必定在低价位盘旋,甚至暴跌。
民窑产量巨大,就意味着传世品数量也大,收藏品的价格升值空间有限,并且容易价格不稳定。
很多研究者也不愿意去碰明清民窑瓷器,主要是因为研究精力有限,可能尽其一生也研究不清楚明清民窑瓷器的特征。
瓷器鉴定者的命最苦了,当收藏者将民窑瓷器送给他们鉴定的时候,他们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所以就出现了以“新、旧”论瓷器的现象,出现了对当代作旧技术的研究,不过这些判定的准确性如何,我想鉴定者心中一定有数。
我们是研究者,不是鉴定者,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回避的方法。
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只局限在官窑瓷器。
清代以后的青花发色非常丰富,讨论起来足以写一本书,所以我们也仅局限在仿苏麻离青呈色上。
三、青花瓷器生产的分期
青花瓷器的生产,可以分成10个时期,5个高峰。
这里的高峰,指的是艺术水平的高峰。
第一期:元青花。
第1个高峰。
第二期:明洪武、建文青花。
第三期:明永乐、宣德青花。
第2个高峰。
第四期: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第五期: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
第3个高峰。
第六期: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
第七期:明天启、崇祯青花。
第八期: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青花。
第4个高峰。
第九期: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青花。
第十期:清光绪、宣统、民国青花。
第十一期:现代青花。
第5个高峰。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我们的分期,我们的分期是根据青花发色特征的分期,不是青花生产史的分期。
第十期跨了清民国两代,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外国人大量收购中国古瓷,民间出现了不少仿古高手,清光绪、宣统和民国青花中的仿古器具有相似的特征。
第十一期现代青花的高峰指的是最近10年出现的仿古水平的高峰。
四、元青花的发色
元青花分成“至正型”和“延佑型”两类。
“至正型”为苏麻离青进口青料所绘,“延佑型”为国产青料所绘。
苏麻离青是低锰高铁型原料,发色有如下特征:(1)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
颜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 颜料比较细腻均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
有些呈色浓重,有呈放射状流散。
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缺陷:(1)苏麻离青因高铁低锰容易产生“铁钴斑” ,铁钴斑经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影响瓷器的整体美观。
(2)釉里黑是苏麻离青发色不正所致,不利于呈现均匀一致的蓝紫色。
(3)苏麻里青颜料加热后很容易流散,产生“晕散渲染”,不利于勾画人物、动物、植物等的细部特征。
国产青料的产地有云南珠明料、江西上高料、浙江江山料等,是高锰低铁型原料,发色有如下特征(1)呈蓝带灰或者蓝带黑,(2)有浓淡色阶,青花呈色清淡时,表现为蓝色;青花呈色浓厚时,表现为褐色。
(3)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
这与苏麻离青的“铁钴斑”完全不同。
五、明洪武、建文青花的发色
洪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
苏麻离青发色鲜艳,国产青料发色灰暗。
采用苏麻离青的洪武青花特征非常明显,就是十有九黑。
其特征除了靛蓝色这个特征外,几乎与“至正型”元青花完全相同,所以也有人把洪武青花看成是“釉里黑”元青花。
采用国产青料的洪武青花分成3种:(1)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有浓淡色阶。
(2)淡蓝色,稍有晕散,有浓淡色阶,经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青花纹饰中。
(3)蓝泛灰,青花纹饰中经常出现较大的黑青色斑块,有的深入胎骨,呈现凹凸不平。
建文青花的研究实际上是不透彻的,这里把它划到洪武期,仅仅是因为建文时期首都也在南京。
六、明永乐、宣德青花的发色
明永乐、宣德青花分成两类。
第一类苏麻离青;第二类采用苏麻离青与国产青料的混合料。
无论那种情况,都发色鲜艳。
采用苏麻离青的永宣青花,发色特征与“至正型”元青花相似。
永、宣青花瓷器绘画技法与元青花不同,基本都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绘画留下的深浅不一、浓淡有致的痕迹。
采用苏麻离青与国产青料的混合料的永宣青花,呈色范围极其广泛,在同一件瓷器上出现蓝紫、蓝灰、深黑,灰黑等颜色,色彩的表现力很强。
七、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的发色
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官窑基本上停烧。
陶瓷史上被称为“空白期”。
这时期的官窑瓷器几乎没有见到,研究极为缺乏。
八、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的发色
从明成化开始,进口的苏麻离青已经绝迹。
这个时期的青料采用平等青,也叫陂塘青,发色淡雅清亮。
平等青产于江西乐平。
平等青呈色稳定,发色蓝中带青灰。
成化青花瓷器多数淡描青花。
弘治青花瓷器前期与成化色调接近,后期与正德前期色调接近。
正德青花瓷器前期采用平等青,但是深描青花,所以发色灰蓝;后期采用回青,发色蓝中带紫,与嘉靖色调接近。
九、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的发色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改用了回青料。
这种原料的产地,有的说是云南,有的说是新疆,还有的说是进口,反正产地是找不到了。
如果用纯回青绘画,容易出现色散不收的情况,也就是过度晕散,所以回青通常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石子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单独使用时发色灰暗清淡。
明清两代民窑普遍使用这种青料,所以很容易识别。
回青与石子青的混合料,呈色发紫,不同于其它时期的青花发色。
混合料又分成上青和中青两种。
上青是用10份回青加1份石子青配出的青料,颜色鲜亮,用于填色。
中青是用1 0份回青加4份石子青配出的青料,线条分明,用于勾勒轮廓。
十、明天启、崇祯、清顺治青花的发色
万历19年以后,朝廷不再下令制造官窑器。
天启朝开始,官窑停产。
民窑使用石子青。
十一、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的发色
根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清顺治8年,恢复了御窑厂。
顺治、康熙青花改用珠明料。
珠明料的产地在云南,发色或者黑重、或者青翠、或者浅淡,或者灰暗。
这时候的青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一件瓷器上多种色调并存,在平涂的基础上生出许多层次来。
雍正、乾隆青花改用浙料。
浙料的产地在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发色重时则浓红,发色轻时则淡翠。
这时候的青花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仿明永宣青花效果,具有深浅搭配、发色晕散的特征,纹饰中出现类似永宣青花的黑褐斑,但是仔细观察,都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
十二、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青花的发色
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是青花瓷器的衰退期。
这个时期的瓷器具有明显的“波浪釉”特征,很容易识别。
并且工艺水平低下,风格特色不鲜明,大部分人认为无论研究还是收藏,价值很低,所以没有人专门研究其青花发色。
虽然该时期也有仿前朝青花的情况,但与真品比较,差距很多。
所以,在鉴定时,通常从“波浪釉”特征入手。
十三、清光绪、宣统、民国青花的发色
洋人大量收藏中国古瓷,促进了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的青花发展,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这个时期的精品多见于仿古瓷器。
仿古瓷器刻意追求所仿器物的工艺特征,仿制水平十分高超,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1929年霍布逊发表的《明以前的青花瓷》介绍了元青花,但是这篇文章长期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坡普系统研究了土耳其及伊朗的元青花以后,元青花研究热才开始了,这已经是195 6年以后的事情了。
清光绪、宣统,民国的仿制者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所以没有任何仿品。
但是,仿永宣青花的情况,却大量存在。
许多收藏者热衷于元青花,而不敢碰永宣青花,主要是这个原因。
十四、现代青花瓷
对收藏界冲击比较大的是近十多年出现的仿品。
现在工艺水平远高于过去,现在资讯也很发达,仿制者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了真品,仿制条件要好于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
不过,现在绘画所用的青料基本上是化学青料,也就是化学制品氧化钴。
理论上,比较纯粹的化学青料可以调制出任何呈色的青花发色,实践上做到此事却极为困难。
氧化钴是黑灰色粉末,浅灰绿色粉未、或者桃红色粉未,调制出来的颜料颜色不等于1300度高温烧制以后的青花呈色,要从结果(青花呈色)反推起因(氧化钴原料的配比)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大量的工艺摸索。
氧化钴呈色效果比较浓烈,仿元青花以所以盛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呈色也比较浓烈,容易蒙混过关。
许多收藏者看到元青花就躲,可能与这一点有关。
化学青料毕竟与天然的苏麻离青有很大的差别,化学青料比较纯粹,而苏麻离青含有很多杂质,要用化学青料配成苏麻离青,没有那么容易。
回青
回青料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嘉靖回青色调浓重而泛紫。
《陶说》所称:“嘉靖尚浓,回青之色幽菁可爱。
”隆庆朝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发色比嘉靖为深,最为悦目。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
万历回青逐渐发黑。
嘉靖纯回青料蓝色发紫,散晕明显
石子青
“石子青”与“无名子”是产瓷地区附近生产的青料,从名字上看,它的品级一般,说明发色不美,官窑在宣德朝后各朝单独用做青花料比较少。
它的发色从它使用的年代上看,到目前仍然在使用。
从产品中分析,它发色灰谈。
石子青的使用从明洪武时期开始就有迹象,在成化与弘治朝逐渐多了起来,在正德朝比较多。
下面是自己的判断,如果有专家请指出错误。
图1 洪武官窑青花三友纹执壶景德镇珠山御厂出土
图2 正德官窑炉,花形口,侈口,厚唇,短颈,鼓腹,三扁如意形足。
通体施白釉,青花略淡,唇有一圈回纹,颈饰环珠纹,腹满饰卷枝番莲纹。
胎颇厚,底露一圈白色胎骨。
颈有青花书「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外加双方圈。
图3 嘉靖官窑民间收藏
该物品造型生硬,釉面发色老气不足,暂且作为样板。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观品茶慢聊
康熙青花特别是官窑的青花发色比较特别,一是它主要使用的是浙江产的钴料,浙料青花色彩稳定,发色艳丽;二是它的色调在高温烧制为翠叶青,三是它根据不同的配比的色富于变化,再就是由于料的浓淡与描绘的轻重有明显的层次感。
图1 康熙这是民间使用浙料的典型发色
图2,康熙这也是民间浙料的代表性的发色
图3,康熙民窑这也应该是浙料与明珠料的混合发色
图4 康熙官窑浙料为主的毛翠蓝(注意:本图与下图浅色紫色都很重)
图5 康熙官窑有浙料成分的含紫与绿的更明显的毛翠蓝
图6 康熙官窑高温下浙料成分更高的天蓝(绿)
郁江花都注:文中所引用的图片及观点仅能代表作者的个人见解,请各位阅读时细辨
浙青
浙料也称浙青,出产于浙江金华和绍兴一带。
明万历中期后,由于进口回青料已经使用完毕,景德镇窑厂开始选用国产青花料。
明实录中明万历三十四年三月乙亥记载, 江西矿使太蓝潘相上书: “描画瓷器, 须用土青, 惟浙青为上, 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 颜色浅淡, 请变价以进, 帝从之。
”
潘相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始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的宦官,那他上书提到的浙青, 应该就是给万历官窑所用的青花料了。
由此看来,万历官窑在万历三十四年以前, 就开始采用浙料了。
浙料是国产青花料中的上等品,呈色蓝中泛灰,清丽幽雅,好的浙料也能烧出青翠鲜艳的青花。
由于浙料能烧出呈色美丽的青花瓷器,因此结束了以前高档青花料依靠进口并被皇家垄断的历史,这也为民窑青花瓷器的飞跃发展打下了基础。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珠明料
珠明料的来源很广,在嘉靖后期到清,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均有生产,“珠明料”它由天然钴土矿煅烧而成,质量比直接使用生料好,所以颜色比较亮,色彩也稳定,蓝中略带其他色调,官与民(出口瓷)都大量使用。
各地的,“珠明料”成分有所不同,氧化钴含量在2%以下,上品者氧化钴含量可达8—9%,所以在发色上出现变化应该是正常的。
明嘉靖后,青花开始使用云南珠明料,并逐渐以云南珠明料为主要青料,它发色鲜艳,是青花的比较标准色彩。
下面是比较纯正的蓝。
1、嘉靖官窑,该青花料精,料浓,发色重厚,亮丽,稍微有回料紫的部分特征。
2、顺治官窑,高温发色清秀,已经具有康熙蓝的特征
3、顺治青花,发色介于浙青与石青之间,淡雅。
4、康熙民窑,发色偏紫与绿,色部分略接近苏料的一种发色、
5、康熙青花,民窑高品,蓝正且美
上面这些明珠料的发色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与其他料仍然有本质上或者特征上的明显区别,请注意料浓淡也会造成视觉上的变化。
明珠料,由于在使用前烧炼,可以使杂质与成色差的部分被筛选掉,这就使官窑在高价选品质好的粗料后,还要进一步的过滤,所以青花料当然质量好花费高。
进一步说,官窑中特别的品种的瓷胎也是非常的好,也是从高品质的高岭土做再精选,然后高温足烧,一有暇丝就放弃。
这样一定会出现极其优良的成品,那么在瓷器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又有一位非常讲究艺术与正统有个性的皇帝雍正朝来说,出现珍品更是不会出人意料。
下面的三件都是雅正官窑青花的代表作品。
图7 雍正青花松竹梅纹罐
该瓶造型典雅规正,发色蓝正淡浓相宜,图案尽显高雅
图8 雍正青花云龙纹尊高58.3cm
图9 雍正喜上梅捎扁壶
这件常套话题作品却尽现无人可及的艺术水平,由于雍正青花的特点,把该朝的青花作为青花瓷器的一个颠峰是完全有理由的。
元青花纯苏麻离青料微观图。
(7/543)
元青花纯苏料结晶斑微观图。
有心人不防实验以下,
用常用的50----------80倍放大镜即可
以下有我拍的。
有河南古陶瓷检测中心拍的。
也有网友拍的
附件
106423_1290350070blV8[1].jpg(28.17 KB)
2011-7-16 09:57
20071103_20ff937aff5adaaf414a4A2VeP9I0LvI[1].jpg(69.91 KB) 2011-7-16 09:57
平等青
独辟蹊径的成化青花瓷
成化青花瓷,其早期制品的风格与宣德青花瓷基本相似,所用青料仍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釉面常出现黑斑疵点, 后因进口青料断绝而改用国产江西饶州乐平的陂塘青料(也称平等青)。
这种青料含铁量少,发色浅淡而呈灰蓝,釉面 不再出现宣德瓷那种黑斑现象;并且由于加工精细,炉温适中,烧成了淡雅清丽而又素静明快的青花瓷,一改永乐、宣 德瓷那种浓重青翠、雄健豪放的风貌。
成化瓷以其造型端庄,精雅灵盈,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青料纯正,色调柔和; 绘画淡雅幽婉,轻盈俊秀的风格独步一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