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学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 迪尔凯姆: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社会失范; • 塔尔德 :模仿规律 •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兴起:威廉姆· 邦格 • 里昂学派:社会环境的作用
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 学的犯罪研究兴起和发展
• 研究方向:犯罪生物学 犯罪社会学 • 研究中心:从欧洲 美洲 • 美国犯罪学家莫里斯· 帕米 利促使了美国社会学与犯 罪学的联合 •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犯 罪生态学研究 • 约翰· 齐林(John Lewis Gillion)、菲利普· 帕金斯、 萨瑟兰、塞林等不同接触 论、文化冲突论和紧张理 论
• • •
不同交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 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 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 • 社会学习理论是对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的修正 • 认为个人的犯罪行为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施或观察犯罪 行为而学习获得的;人们是否犯罪取决于其生活的社会环 境中的有关因素,这一理论尤其适合解释暴力犯罪。 • 在当代社会中,青少年攻击型行为主要是从三个地方学来 的:第一是从家庭成员那里学来的;第二是从周围的社会 环境学来的;第三是从媒体那里学来的,电影和电视上的 暴力行为往往更加生动具体
4、女权主义理论
• • • • • 女权主义犯罪学(Feminist Criminology)是在克服传统犯罪学 的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 传统犯罪学忽视了许多有关女性犯 罪人的问题,或者对这些问题进行 了曲解。 女性在刑事司法制度中应受到平等 对待,要破除父权制观念,要关注 女性犯罪的原因和女性被害问题。 犯罪是男性暴力影响女性犯罪人和 女性被害人以及社会中性别不平等 和性别歧视制度化的结果。 在刑事司法系统在运作过程中,要 为妇女提供更多的服务和福利,如 在拘留所提供一些医疗咨询和技能 培训服务等,或者为妇女提供更多 的可利用的资源,如建立强奸危机 中心,避难所等。
二、三个视角:社会结构、社会化 进程和整合理论
• 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解组 理论、紧张理论、文化越 轨理论、和谐犯罪学理论 (Peacemaking criminology)、社会冲突 理论、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理论、女性主义犯罪学理 论、风险犯罪学理论 • 社会化进程理论:学习理 论、控制理论、标签理论、 发展犯罪学理论。 • 整合理论:?
奥林(Ohlin):不同机会论
• 犯罪是由个人对获得成功的合法机会和非 法机会的不同接近程度决定的;当个人谋 求成功的合法机会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 就会利用非法的机会(手段)追求成功, 从而导致越轨及犯罪行为的产生。 • 合法和违法机会:犯罪亚文化群——心理 支持——违法犯罪——得到财富和地位。 • 违法机会:犯罪亚文化群、冲突帮伙、 逃避帮伙。
社会控制理论
• 少年犯罪是个人与传统社会的联系弱化或破裂的 结果。只有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了密切的联系, 个人才会使自己的行为适于社会的规范,个人与 社会之间的联系具有四个组成部分:(1 )个人 对家庭和社会组织的依赖关系;(2 )个人对社 会所提供的机会而付出的努力;(3)个人对正当 的社会活动的参与;(4)个人对社会法规和传统 观念的尊重。如果一个人在这四个方面对社会的 联系都很密切的话,行为就不会或很少失范,也 就不会犯罪。
5、和谐犯罪学理论(Peacemaking criminology)
• 犯罪定义为侵犯个人对财产、人身自由以 及共同社区的支配权的行为, • 理论的焦点是如何改革刑事司法政策以达 到修复被破坏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目 的。 • 主张用实证的方法对待犯罪人,否定刑罚 的效果。
五、社会化进程理论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问卷调查和统计是犯罪学资料收集的 基本方法,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自我报告方法的推广和对 少年犯罪的研究,自我报告代替犯罪统一报告(UCR)而 变为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手段。在二○世纪七八十年代,与 这种研究方法紧密相关的两个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 个是特拉维斯· 郝希(Travis Hirschi)的社会控制理论 (Social ControlTheory),另一个是罗纳德· 埃克斯 (Ronald Akers)和班都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 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社会化进程理论:学习理论、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发展 犯罪学理论。
城市生态
L
社会解组理论的政策导向
• • • • 1、城乡结合部的犯罪问题? 2、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问题? 3、社区预防犯罪的计划和效果? 4、少年犯罪亚文化问题?
Beijing
2、紧张理论(strain ):失范论
• Merton :(theory of anomie):用 “社会结构性紧张”来描述相对稳 定的社会与犯罪率的关系:特定人 群的紧张状况,并运用紧张状况解 释犯罪; 社会目标和手段:5类;各类型与 相应的犯罪类型? 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用合法手段 实现社会承认的成功目标时,就会 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 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 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 可能用犯罪的手段实现成功目标。 这一理论分别被科恩(Albert Cohen)和奥林(Lloyd Ohlin)分 别用来解释城市下层阶级男性的帮 伙犯罪。
亚文化理论
• 少年帮伙亚文化:帮伙中流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 范。成员依此来思考、判断、行为。特点:非功 利性、恶意性、否定性、多样性、即时享乐主义、 群体自由和独立。 • 下层阶级文化:麻烦、强硬、聪明、兴奋、命运、 自主(蔑视权威):美国往事 • 暴力亚文化:南部大城市暴力犯罪率最高,用犯 罪学家的观点来说,南部主要存在暴力亚文化。 就象好莱坞西部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团伙暴力、 个人复仇、夜间飙车、枪战等到处可见。
紧张理论的政策建议
• 60-70年代,刑事政策和青少年犯罪政策巨大影响。 • 1961年,美国政府:《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法 案》 • 增强教育、创造就业、发展下层阶级社区组织、 提供青少年及其帮伙和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反贫 困战争。 • 失败:社会结构的变革,分配的变革,而不是改 变个人处境; • 紧张: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
六、整合理论
• 科际整合理论 • 犯罪一般理论 • 重整羞耻理论是其对犯罪的反应,其基本 观点认为,在一些文化中,把犯罪看成是 一种羞耻的事情,认为犯罪羞耻的这种观 念,有助于减少犯罪的发生,因此,为了 预防和控制犯罪,应当在社会中复兴或者 重整认为犯罪羞耻的观念。这是澳大利亚 社会学家布雷思韦特提出的一种理论。
标签理论
• • • • 试图说明人们在初次的越轨或犯罪行为 之后,为什么会继续进行越轨或犯罪行 为,从而形成犯罪生涯的理论观点。 标签理论是从象征互动理论发展而来的。 标签理论把研究的重点从犯罪人转向对 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的社会和其他人。 某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是由社会对 它的反映所决定的,行为的犯罪性质是 由社会、司法机构与他人赋予的,因此 犯罪行为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病理行为。 司法机关的活动具有犯因性的作用。 犯罪人的本质是由标签过程决定的,标 签的过程是人们对犯罪人烙印的过程, 是强化他们的犯罪身份的过程。 标签理论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提出了非 犯罪化、转处等刑事政策的建议。
类型
遵从
•
文化目 合法手 标 段 + + +
_ _
•Fra Baidu bibliotek
革新
礼仪 颓废
_
+ _
•
反叛
+/_
+/_
科恩: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Theory of Delinquent Subcultures):
• 下层阶级少年犯罪多 以帮伙形式出现; • 具有恶意性和否定社 会性,但不带有功利 目的; • 解释:少年帮伙犯罪 是对社会中产阶级主 流文化中的规范和价 值的一种反抗。
1、芝加哥学派:社会解组理论
•
• • • • • • •
•
20年代美国芝加哥市由于外来移民而带来的犯罪问题就引起了犯罪研究者的 注意, 反对劣等种族轮。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克利福德.肖(Clifford R. Shaw)和 亨利.麦凯(Henry D. Mckay)对芝加哥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后发现在这个 城市中存在着五个不同的生态地区,同心圆模式: 商业区:商场、政府、办公区 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工厂区:贫民和移民,旧建筑 工人住宅区:工人 中产阶级住宅区:独门住宅和公寓 郊区或卫星城:commuters’zone通勤者区(富人区) 流动人口率高的过渡区犯罪率最高,而那些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则相应地有 着较低的犯罪率。原因是人口成分的不断变化、外来文化的瓦解、有利于少 年犯罪团伙和有组织犯罪栖息生长的环境——社会的解体造成的。自此,通 过研究社会生态环境来解释和预防犯罪的社会生态理学兴起。 预防少年犯罪和帮伙犯罪,打破犯罪雅文化,重建社会。区域发展计划
3、冲突理论
• 社会冲突理论是用社会存在的冲突来解释 犯罪产生的原因。其基本观点是犯罪是社 会中存在的利益冲突、文化冲突或价值冲 突等的产物。 • 文化冲突理论 • 利益群体冲突理论 • 一体化冲突理论 • 当代马克思犯罪学
文化冲突理论
• 基本文化冲突三种形式: • 不同文化交接区:? • 根据文化群体行为规范制定的法律规范 扩展试用到另一区域; • 移民:? • 从属的文化冲突: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 外在冲突导致犯罪:刮痧 • 内在文化冲突:心理——犯罪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犯 罪学
• 社会本身具有产生犯罪的性质,犯罪被定义为违反基本人 权并损害社会的行为,否认法律所定义的犯罪。 • 研究的重点从指责行为人转向指责社会本身。 •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不赞同主流犯罪学家所采取的“价值 中立”的立场,主张犯罪学研究应具备政治的或意识形态 的基础。 • 批判了传统犯罪学只重视寻找引起犯罪的社会条件而忽略 社会制度根源的研究模式,认为犯罪学应当研究资本主义 社会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导致犯罪的性质。 • 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犯 罪问题。
第六讲 犯罪社会理论
1、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2、社会学理论的三个视角 3、社会因素与犯罪现象 4、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一、犯罪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 20世纪初期,犯罪社会学 的兴起:挑战犯罪生物学 理论。 • 菲利:犯罪的“三元论”, 强调社会因素; • 加罗法洛:自然犯罪; • 李斯特:二元论,社会因 素; • 塔尔德 • 迪尔凯姆 • 威廉姆· 邦格 • 里昂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