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教案(全)

合集下载

《心理学史》教案-终(推荐文档)

《心理学史》教案-终(推荐文档)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史》教案-终专题 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 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工具】 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心理学史主要研究的是西欧和北美诸国的心理学发展史。

可分为以下历史阶段和流派。

流派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问题及观点哲学心理学官能心理学前 6 世纪至 14 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探讨灵魂的分类及官能联想主义心理学 14 世纪至19 世纪洛克、穆勒、培因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感觉主义心理学 14 世纪至 19 世纪拉.美特利、霍尔巴哈、一1 / 2切心理活动都来源于感觉。

理性主义心理学 14 世纪至 19 世纪莱布尼茨、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重理性,轻感觉经验,强调先天的因素和人的能动性。

科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19 世纪 30-70 年代弗卢龙、布罗卡、赫尔姆霍茨、缪勒、用生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等心理现象。

心理物理学 19 世纪 70 年代韦伯、费希纳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 内容心理学 1879 年-20 世纪初冯特、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内容意动心理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布伦塔诺等研究意识的活动或动作构造心理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铁钦纳研究意识的要素和构造机能心理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詹姆士、安吉尔等研究意识的机能行为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 1060 年代华生、托尔曼、斯金纳研究行为精神分析心理学 19 世纪末---- 弗洛伊德等研究潜意识和性心理格式塔心理学 1912 年---- 惠特海默、考夫卡、苛勒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意识和行为。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3100503课程名称:心理学史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开课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所有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向学生系统介绍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介绍影响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相关因素。

使学生掌握各种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解并掌握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并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种理论、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掌握对心理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的见解和贡献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对心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整体的认识。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作业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开卷考试、论文等)(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了解哲学和自然科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建立本课程的初步框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对西方心理学史的沿革和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时代精神说、伟人说等概念,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沿革和全貌,理解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发展动力、学习意义、学习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把握近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是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4.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一、心理学史的内涵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三、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三、心理学史发展的条件和动力第二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一、欣赏历史画卷二、探知兴替得失三、形成历史观点第三节怎样学习心理学史一、思考:重构历史的逻辑二、感受:再现历史的故事三、应用:领悟历史的智慧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西方心理学史是从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史中逐渐演化出来的独立科学的历史。

心理学史课教案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心理学史课教案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心理学史课教案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心理学史课教案: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为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我会从一个真实生活案例的角度入手。

我会讲述一个关于心理学如何帮助一个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逐渐走出困境的故事,以此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心理学的起源1. 古代心理学的起源我们将从古代心理学的起源开始讲述,介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心灵和感知的理解,以及古印度的瑜伽哲学对心灵的探索。

2. 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接着,我们将探讨心理学从哲学领域走向科学领域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的工作入手,了解到心理学如何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三、行为主义1. 行为主义的发展与代表人物我们将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帕维洛夫和斯金纳对行为主义的贡献。

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接着,我们将总结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教育、临床和社会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际运用。

四、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从冯·诺伊曼和图灵的工作入手,讲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认知心理学在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点与代表人物我们将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特点,重点介绍马斯洛和罗杰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应用接着,我们将总结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教育和组织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际运用。

六、现代心理学的新方向1. 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我们将介绍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和研究方向,讲述其在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中的重要性。

2. 心理学与社会问题最后,我们将探讨心理学如何应对当代社会问题,如心理健康、压力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应用。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
第29页/共91页
第二个原因是受到生物学的启示。皮亚杰的研究 是从生物学开始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给了 皮亚杰以重要的启发。皮亚杰观察到,动物为了 适应生存的环境,可以导致形体的改变,以这种 观点解释认识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根据变化的条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便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客观条件保持一致。在 这里,无论是动物形体的改变还是儿童认知结构 的改变,都是在环境的作用下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所以,皮亚杰借用了生物学的这一术语来说明智 慧的本质。
皮亚杰曾反复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 种最高形式的适应。
皮亚杰为什么要以适应来解释智慧的本质呢?其 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进化 论得到广泛传播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注重意 识的适应功能和意识对人类适应环境的意义和价 值。
第28页/共91页
皮亚杰接受了适应的观 点,认为不仅存在着生 理水平上的适应,在心 理水平上和在认识水平 上也存在着有机体对环 境的适应,有机体通过 同化与顺应,使认识与 环境协调一致。正是在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 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发 展和提高。
第14页/共91页
二. 皮亚杰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schema)
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但是这种结构并非解剖学 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动作 也不是仅指行为的动作,它包括思维等认知的动 作,如运算等等。 个体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是 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 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体具有什么样的认 知图式。
同化和顺应的图示:
第23页/共91页

《心理学史》教案

《心理学史》教案

三、什么在影响心理学
历史和时代选择了心理学,同时心理学家
创造和建立了心理学。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 素,在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这两者缺一
不可
首先,历史和时代需要有人解释人们的疑
惑。这些疑惑首先和主要是哲学家提出的。这 些疑惑主要关于人的本质、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认识发生等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最主要的动 因就是思想中的疑惑及其解答
在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待心理学的性
质及其社会作用
“心理学的故事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长 篇故事,是代代相传的持续努力,目的是
要回答由这些伟大的先祖们最先就人类思
想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Morton Hunt
三个要点:
——纲领
——方法
——境界
三个关键词: 时代精神 方法 斗争
一、心理学历史的分割点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Ebbinghaus 过去和历史如何划分 心理学怎么和什么时候 成为了一门学问 心理学成为一门学问 的标志是什么 方法的独立
学派和人物之所以能够活生生地凸显出来 依靠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工具、思想方法
和研究策略
心理学的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因实际上正
是方法的更新、发展,借助于后者我们才能够
越来越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的心理、理解人的 各种心理的成因及其变化趋势
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方法,心理学就失去了 自己赖以生存的武器
什么是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的核心的和首要的涵义就是思维 的出发点,也就是各种思想、观点所产生的源
第二节
一、艾宾浩斯 二、布伦塔诺
同时期的心理学家
三、屈尔佩
第三节
铁钦纳
一、生平
二、心理学思想
第三章 第一节

《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49203课程名称:心理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Psych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简介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尽管如此,心理学产生了相当多的派别,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对立)与整合(统一),使心理学的发展充满了意外与惊喜。

《心理学史》这门课程旨在把心理学理论,不同派别代表人物事迹以及历史背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述理论背后的故事,历史的教训以及对当今的启示,使学生掌握从错综复杂的理论体系中去梳理各种脉络线索的能力,以及能够培养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与透过历史去反思当下的思维方式。

The well-known psychologist Ebbinghaus thinks that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Psychology produced quite a number of factions, and struggles between different factions and integration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s full of surprises. The course “History of Psychology” aims to combine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the different fac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use plain language to tell the story behind the theory,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the revelation of today.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ability to sort out all kinds of clues from the complex theoretical syste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olid knowledge base and sharpen their critical thinking.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心理学史》课程一直以来,就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的“进阶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第1讲)黧黑《心理学史》

(第1讲)黧黑《心理学史》

• 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
– 2-14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是占统治地位的 意识形态。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 第一个自我意识的近代时代。要求在思想上摆脱封建 主义束缚,要求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
• 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
– 人类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号召消灭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民主、权 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黧黑简介
• • • • 美国 大学心理学教授 著名心理学史专家 所著《心理学史》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 学教科书,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理论和历史的权威 著作。
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和规律
旧史:自上而下的历史,集中讲述大人物和大事件 史称“伟人说” “伟人创造历史”
新史 :自下而上的历史,集中讨论心理学创立和发 展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和人类活动,史称“时 代精神”。这类编年史的方式,降低个人的作用。 “没有人能超出他的时代” “如果把弗洛伊德扼杀在摇篮里,则会有另 一个人创立精神分析学说。”
冯特创立的意识心理学 弗洛伊德开创的无意识心理学 各种进化论心理学家创立的适应心理学
3、黧黑心理学史主要内容 • 第三部分:20世纪心理学发展 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3、黧黑心理学史主要内容 • 第四部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作者认为: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和 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心理学史表明一系列研究方法每一种都与另一种有着根本 的不同,每一种研究方法给心理学下的定义各不相同,每一 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启发了人类,都为心理学作出了某些 独特的贡献。如果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就会绘出一副 更大更完整的关于人性的肖像。 作者还提出,心理学的发展有赖于它的解体。没有单 一的心理科学,只有心理科学。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9、熊哲宏(2002):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武

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熊哲宏(1995):皮亚杰哲学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21、郭本禹主编(2003):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济南:山东教 育出版社。 22、J. 福多(2002):心理模块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23、张世英、赵敦华主编(2002—2003):《世界思想家译丛》。 北京:中华书局。 第一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 《莱布尼茨》、《休谟》、《康德》、《弗洛伊德》、《杜威》、 《维特根斯坦》。 第二辑:《荣格》、《波普》。
②、Edna Herdbreder:

③、墨菲(G.Murphy):

2、 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 始: ——罗伯特· 华生(R.I.Watson):心理学史走向专业化研究的主要推 动者 ①、成立组织:

1960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心理学史: 一个被忽略的领域》 1965年产生了APA第26分会——心理学史分会 1965年,Akron大学建立了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 华生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
成绩考核方法
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成
绩的30﹪ 2、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占总成绩的70﹪。
1-绪 论
本章内容共分四节: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
温馨提示
心理学是人类理解自我的探求,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 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和人性奥秘的努力。
(二) 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

《心理学史》教案(全)

《心理学史》教案(全)

《心理学史》教案(全)专题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当今的西方心理学。

2、有助于培养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历史性思维”。

3、心理学史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可加深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有奠基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至今心理学依然与哲学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

心理学史上的种种心理学流派无不于某种哲学思想为基础,各学派的分歧与对立归根到底是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因此,哲学有“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或称“精神”)的关系问题,其中,意识就是心理现象。

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身心关系”,或者说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也就是说,人类首要是问题是认识自身。

人是由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心理是人的本质所在。

对人的认识,核心是问题是认识人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认识人的心灵或人性。

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想理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首先必须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的西方哲学。

一、哲学概述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哲学,在诸多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叶浩生】【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心理学起源

【叶浩生】【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心理学起源

西方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大的思想渊源,一是哲学;二是科学亦即医学、生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在1879年科学的心理学独立之前,有关心理学问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

哲学的认识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学家在阐发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

(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在使用“哲学心理学”这一标签时,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

因为哲学心理学是思辩的、抽象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椅上的心理学",缺乏实验的基础。

实际上,科学心理学也离不开思辩和理论的推测,同时,哲学心理学尽管没有实验,但也有经验的支持。

哲学同科学的关系:融合---分离---整体化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感性世界和理念世界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于感性世界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变化的,转瞬即逝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应该是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理念。

理念来源于理念世界,它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心理之外,比具体事物更实在、更真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具体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明确表达其意义。

例如,个别的人与一般的人即人的理念的关系。

既然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我们的感官知觉就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感觉,这说明感官知觉不可靠,所得到的知识不真实。

真实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理念世界,亦即依靠理性得到的知识。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史应坚持的原则(一)以心理实质为主线原则(二)古今参照、古为今用原则(三)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三、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一)有助于扩大心理科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二)有助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促进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三)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四、学习心理学史的方法(一)整体把握法(二)史论结合法(三)比较分析法(四)两点评论法五、心理学史的任务(一)要论述心理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对立和斗争(二)要介绍和评估心理学史上的重要观点、见解与发现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一)原子说: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二)认识论:认识是由于身体内的灵魂原子与外物流射出来的原子团接触的结果二、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大贵族奴隶主的家庭(一)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灵魂回忆"说(三)灵魂的等级说:《理想国》中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统治者)、武士(维持社会安定)和劳动者(从事劳动),与此相应,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即理性、激情、欲望: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出身于御医家庭,柏拉图的学生,《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学著作。

(一)四因论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1、关于灵魂的本质: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2、关于灵魂和身体的关系: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当今的西方心理学。

2、有助于培养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历史性思维”。

3、心理学史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可加深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有奠基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至今心理学依然与哲学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

心理学史上的种种心理学流派无不于某种哲学思想为基础,各学派的分歧与对立归根到底是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因此,哲学有“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或称“精神”)的关系问题,其中,意识就是心理现象。

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身心关系”,或者说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也就是说,人类首要是问题是认识自身。

人是由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心理是人的本质所在。

对人的认识,核心是问题是认识人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认识人的心灵或人性。

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想理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首先必须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的西方哲学。

一、哲学概述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哲学,在诸多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而且都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即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之间。

但三种哲学又各有特点。

从内容上讲,印度哲学侧重于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伦理哲学、古希腊哲学侧重于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

从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上讲,印度哲学多采用说教,古希腊哲学多采用说理和思辨,中国哲学介于说教与说理之间,多采用比喻例证和警句箴言。

古希腊哲学的思辨方式(又称“反思”、“静观”)以后成为哲学思维方式的正宗。

表一:三种原创哲学的比较古希腊哲学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西方各领域的理论、思想,尤其的近代以后的自然科学的兴起、科学理性精神的张扬,都可以从古希腊哲学中找到源头。

哲学从其研究的内容上可分为三大领域: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或“逻辑学”)。

此外,在古代哲学中还包括伦理学,现代以后,伦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去。

1、本体论本体论研究的问题是:“世界的本源与本质是什么”。

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坚信人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形态各异、纷繁杂乱的,但它的背后存在着统一的规则和规律,因此,他们用思辨的方式极力寻求着变化世界的不变本质、杂多现象的单纯本质、流逝往复事物的永恒原因。

他们认为,表面看来是变化的、杂多的、暂时的现象都不过是世界的“表象”,是不真实的,而只有单纯的、统一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才是世界的本质或说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真实的,才值得去追寻。

对世界本质、本来面目的思考构成了被后人称之为“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2、认识论认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可靠手段是什么?衡量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分为:绝对主义真理观与相对主义真理观两大派。

前者又分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大派。

认识论是由本体论派生出来的。

认识论是对本体论的检验。

在追寻世界本来面目的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又在进一步反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何才能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由此形成了认识论。

认识论典型地体现了哲学中“反思”的特点。

即人类一方面在认识着世界,另一方面又在反思着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是否真实可靠。

由此也可以看出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

3、逻辑学与方法论早期哲学的第三大板块是逻辑学。

逻辑推理是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一直是逻辑学的正宗。

亚里士多德为形式逻辑设立了以下三大准则: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及论题的同一。

不能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矛盾律(两个对立的命题不能同时真,必有一假。

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排中律:(又称“二值原则”,同一命题非真即假,非假即真,不能“两可”)。

并创立了逻辑推理的“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进入20世纪后,弗雷格、罗素等人将形式逻辑与数学相结合,发展出了“数理逻辑”。

从而使逻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去,留下的位置被“方法论”所取代。

方法论即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原则,或者说是研究问题基本立场和视角。

方法论是具体研究方法的基础。

自古至今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着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机械论与系统论的对立,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的对立等。

方法论是由认识论派生的。

上述哲学三大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心理学概述(一)哲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2、心理现象是如何发生的?3、心理现象是由哪些成份构成的?4、身心关系5、人与环境的关系?(二)哲学心理学的流派1、官能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认为心理现象是灵魂的官能,并对心理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有柏拉图的“三分法”与亚时士多德的“二分法”。

柏拉图把灵魂分成理性、意气(或称意志)、情欲三部分。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关于心理现象知、情、意“三分法”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心理现象作过全面系统阐述的人,并写出了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论灵魂》。

他认为灵魂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它以整体性发挥其功能。

灵魂的功能有两大方面:一是认识功能,包括感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二是动求功能,包括欲望、意志、情感和动作。

他的这一观点成为西方心理学史上关于心理现象知与意“二分法”的前身。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1.1 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谈谈对“希腊三哲”的认识。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略加评论。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四、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五、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达芬奇的认识。

【教师活动】教师概括学生发言,并总结达芬奇的生平概述。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1.2近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一、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经验主义心理学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感觉主义心理学。

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主要观点:洛克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出生时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认为来自经验,为了说明人的认识如何从简单观念组合为复杂的观念,洛克首次提出了“联想”概念,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哈特莱突破了只在观念(即认识)范围讨论联想的局限,首次用联想解释一切心理现象,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人格、动作等。

并尝试用生理学解释联想或心理现象。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2、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拉美特利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

并认为人的感觉是完全可靠的。

他还认识到意识是大脑运动的一种属性,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爱尔维修把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最终原因归结为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上。

他还把感觉、情感和需要联系起来,最终将情感也看作是一种感觉。

总之,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心理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又片面夸大了感觉的作用,忽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差别。

它的机械论还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3、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

主要观点:莱布尼茨认为人具有天生的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感觉经验不是知识的来源,而只是起到媒介的作用,通过感觉经验可以使人唤醒头脑中固有的理性原则,使不清晰的知觉变成清晰的观念。

他还根据意识性的强弱将人的观念划分出等级,最无意识性的观念叫“微觉”,这是“无意识”概念的最早萌芽。

许多微觉可以集合成清晰的统觉。

最具意识性的观念叫“统觉”,它能使人意识到内心的状态和诸如推理等思维活动。

这一思想被以后许多心理学家所继承和发扬。

赫尔巴特运用力学关于引力和斥力的概念来说明观念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关系。

他对不相冲突的观念之间的结合用“融合”和“复合”两种情况作解释,而对相冲突的两种观念,他认为如其中一种占优势,则另一种会受到抑制,降入无意识状态。

无意识与意识之间有一道界限,他称之为“意识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