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13790658【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精品PPT课件
![13790658【叶浩生】【心理学史】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0be7b627d3240c8547ef54.png)
哈特莱之后有许多联想主义心理学家。值得 我们注意的观点有:
心理力学学说: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机械结 合而成的。无论多么复杂的观念,都可分析为 简单的观念。
心理化学学说: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有机结 合而成,类似于化学化合过程。这种结合的新 观念具有与原先观念性质不同的新性质。
(5) 反射学说
笛卡尔以血液循环的模式解释神 经运动的过程。感官与大脑有细 线相连。当感官受到刺激时,细 线就牵动脑内的某些孔道开关。 打开孔道的门,存于其中的“动 物精气”就顺着中空的神经流入 肌肉,导致肌肉的动作。尽管他 没有提出反射这个词,但他却勾 画了反射弧的基本机制。这一学 说也体现了他的机械论思想, “动物是机器”。
2.洛克(1632---1704年)
白板说
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 念论,认为人的心灵在出 生时犹如一块白板或一张 白纸。人的一切知识都是 从后天的经验得到,全部 的知识都导源于经验,都 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 没有什么天赋的观念或天 赋的原则。
John Locke
洛克指出,主张天赋论的一个主要论据,就是认 为诸如上帝的观念、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上的 同一律和矛盾律是人们“普遍同意的”,因而是 天赋的。但是洛克指出,世界上有许多民族以及 无神论者根本就不信仰上帝,儿童和白痴也没有 几何公理和逻辑的观念,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普遍同意,这一论据是站不住的。知识是后天经 验的结果。
人的认识从 哪里来的呢?
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经验是 怎样产生的。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 主张,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心理学史上,我们 称之为经验心理学和理性主义心理学。经验论主 张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 于经验。唯理论站在经验论的反面,它推崇理性 判断,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构成了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 的主要线索。
《心理学》(第2版)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心理学》(第2版)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438556667ec102de2bd89b2.png)
参考文献中文部分1畅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2畅保罗·D·埃金.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3畅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心理学专业必读书[M].杨旭,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4畅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畅宾特曼斯.变态心理学新进展[M].区默瑞,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畅布丽姬特·贾艾斯.发展心理学[M].宋梅,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畅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8畅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畅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畅戴尔·米勒.社会心理学的邀请[M].汪丽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畅戴健林.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畅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第七版)[M].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3畅菲利普·津巴多.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王佳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畅费尔德曼.心理学与我们[M].黄希庭,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84 参考文献15畅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6畅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畅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畅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畅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畅简·奥格登.健康心理学(第三版)[M].严建雯,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1畅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2畅卡萝尔·韦德,卡萝尔·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M].白学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畅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畅李越,霍涌泉.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畅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畅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7畅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畅卢家楣.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9畅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0畅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畅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畅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畅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畅杨治良.实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5畅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36畅姚本先,林家兴.心理辅导专业伦理规范与督导[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37畅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8畅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39畅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0畅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1畅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2畅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畅张春兴.心理学原理[M].台北:东华书局,2003.44畅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5畅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46畅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7畅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8畅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9畅朱滢.心理实验研究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畅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51畅B.英海尔德.学习与认知发展[M].李其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畅D·W·卡罗尔.语言心理学(第4版)[M].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3畅DennisCoon,&JohnO.Mitteres.心理学导论(第11版)[M].郑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4畅JeanneEllisOrmrod.教育心理学(第4版)[M].彭运石,彭舜,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5畅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6畅NeilR.Carlson.生理心理学(第6版)[M].苏彦捷,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英文部分1畅AdrianFurnham.Thepsychologyofbehaviouratwork:theindividualin184参考文献 284 参考文献theorganization.2nded.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2畅AnitaE.Woolfolk.EducationalPsychology.10thed.Boston:Allyn&Bacon,IncorporatedPress,2006.3畅AnitaWoolfolk,AnitaWoolfolkHoy,MalcolmHughes,VivienneWalkup.Psychologyineducation.NewYork:LongmanPress,2008.4畅AnthonyDO,ManfredH畅M,VanDulmen.Oxfordhandbookofmethodsinpositive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5畅AnthonyEsgate,DavidGroome,KevinBaker.Anintroductionto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6畅AntoniaC畅Lyons,KerryChamberlain.Healthpsychology:acritical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7畅BrianHRoss.ThePsychologyofLearningandMotivation:AdvancesinResearchandTheory.NewYork:AcademicPress,2006.8畅BruceEvanBlaine.UnderstandingthePsychologyofDiversity.CA:SAGEPress,2007.9畅CarolBrown.SocialPsychology.CA:SAGEPress,2006.10畅CaroloWade,CarolTavris.InvitationtoPsychology.4thed.NewJersey:PrenticeHall,2007.11畅CaroleWade,CarolTavris.Psychology(8thedi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2005.12畅CherieGoodenowO摧Boyle.HistoryofPsychology:ACulturalPerspective.London:RoutledgePress,2006.13畅ChristopherPeterson.Aprimerinpositive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14畅DavidB畅Pillemer,SheldonHaroldWhite.Developmentalpsychologyandsocialchange:research,history,andpolic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15畅DominicAbrams,MichaelA畅Hogg,Jos砪MendesMarques.Socialpsy-chologyofinclusionandexclusion.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16畅GeorgeHoughton.Connectionistmodelsincognitivepsycholog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17畅HowardS畅Friedman,RoxaneCohenSilver.Foundationsofhealth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18畅KarenHuffman,Huffman.PsychologyinAction.8thed.NewYork:JohnWileyandSonsLtdPress,2006.19畅KarenHuffman.PsychologyinAction.8thed.NewYork:JohnWiley&SonsPress,2006.20畅VerkuytenM畅TheSocialPsychologyofEthnicIdentit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21畅MarkP畅Zanna.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NewYork:AcademicPress,2006.22畅MichaelW畅Passer,RonaldEdwardSmith,RandyJ畅Larsen.Psychology:TheScienceofMindandBehavior.3rded.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Press,2005.23畅StevenWayneLee.Encyclopediaofschoolpsychology.CA:SAGEPress,2005.24畅ValMorrison,PaulBennett.Anintroductiontohealthpsychology.NewJersey:PrenticeHall,2006.25畅WilliamDamon,RichardM畅Lerner,DeannaKuhn,NancyEisenberg,K畅AnnRenninger,RobertS畅Siegler,IrvingE畅Sigel.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6thed.NewYork:JohnWileyandSonsPress,2006.384参考文献 。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https://img.taocdn.com/s3/m/e7edcd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2.png)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
《心理学通史》是由叶浩生教授撰写的一本心理学专业著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心理学通史》首先从古代哲学思想开始,探讨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理解。
然后,书中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不同学派和理论的发展和争论。
叶浩生教授在《心理学通史》中还对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设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科学研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分析了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以及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神经科学、生物学、哲学等。
通过对多个学派和理论的全面介绍,叶浩生教授展现了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理论的视角。
总之,《心理学通史》是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心理学发展历程和理论的著作,对于心理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籍。
叶浩生版心理学史冯特
![叶浩生版心理学史冯特](https://img.taocdn.com/s3/m/a78af08103d8ce2f00662383.png)
• 第三,冯特创立了实验的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 学是互为补充的,他称之为“新心理学”的理论 体系。
• 他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 传统的内省法改造为实验内省法,从而使经验、 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同时他也意识 到实验心理学的不足之处,注意民族心理学的建 设,从而重视了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合并:指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 复合体,例如当我们听到枪声时,脑海里就会 出现枪的形象,同时也产生恐惧。
(2)统觉
联想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 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 合方式。通过联想,儿童可以 流畅地背诵诗歌,但对诗歌的 内容却并不理解。只有通过一 个更为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 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 注意,才有可能理解这一内容 和意义。这一过程就是冯特所 说的统觉。
• 社会习俗、神话、以及文 化语言是组成民族心理学 的三要素,它们是集体意 识的产物,通过对它们的 分析和研究,对人类心理 的进化过程就能获得一种 理解,从而推演出高级心 理过程的规律。
• 冯特把民族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人 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 展的阶段。民族心理学既要研究每一阶段的心理 特点,也要研究阶段之间过渡状态的心理特点。
(二).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
• 冯特认为实验室研究必然要限制在直接意识经验 这个范围之内,因此实验的心理学并不能成为一 门完整的心理学,心理学应该有一个更宽泛的研 究目标。
• 冯特希望研究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比如学习、思 维、语言以及文化的影响,但他认为这些过程和 人的个人生活史、文化史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对它们不能在实验室里进行控制研究,而只能通 过观察、跨文化的比较、历史分析以及案例研究 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需要民族心理学。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及习题(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20f5763f18583d0496459af.png)
第17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17.1 复习笔记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一)哲学背景1.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研究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学者就在记忆和思维等问题的研究上阐发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导致了认识论发展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对现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2.经验论与唯理论(1)经验论主张人的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
感觉经验给人提供了简单观念,通过联想,简单观念就可以组成复杂观念。
现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就受到了联想原理的启发。
(2)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贬低感觉经验,主张“天赋观念说”。
其观点对现代认知心理学有直接的影响。
(3)乔姆斯基(Chomsky)在解释语言的获得时,提出人先天具有一种语法的转换生成结构。
乔姆斯基的观点可以看作是唯理论在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中的继续。
3.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康德认为任何知识都是由质料和形式两种成分构成的。
质料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而形式则是先验的。
质料只有依靠这种先天的范畴的整理才具有规律性和可靠性。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所假设的“认知”结构与康德的理性范畴具有类似的功能。
(二)心理学背景1.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精神、方法和课题,提出了“口述报告法”或“出声思考法”。
2.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心理的内部机制,注重信息的破译、编码和整合,强调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行为主义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在新行为主义的S-O-R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入-内部信息加工-输出这种可与计算机的操作相类比的认知模式,从而保持了对心理过程探讨的可操作性,使其研究体现出客观性。
4.皮亚杰学派的影响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信息加工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在一定的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加工,它强调认知模型、心理定势在信息选择、接受、编码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采纳了皮亚杰所提出的先天图式概念,并将其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机制。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2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2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d4278b3ff00bed5b8f31d47.png)
观察,因此柏拉图的哲学对科学的推动甚少,甚至还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是他的许多观点
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他的理念论心理学思想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4.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贡献及局限性。 答:(1)贡献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 体的研究发生关系; 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使灵魂成为活跃的生物的一种表现,而活跃的生物又是 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了以前的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 ③具体描述和解释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论述了觉醒、睡眠、做梦、记忆、情绪和人际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课后习题和详解
1.试析古希腊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答:哲学内的起源发端于 2000 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公元前 6~5 世纪。古希腊人在理解自然和人类自身问题时,超越了古代先民们流行已久的泛灵论、迷信 或魔法等超自然的思维方式,而逐渐转向了以自然主义和经验观察的方法理解、预测和改造 自然界。他们以人间的勤劳和智慧头脑,创造了人类灿烂辉煌的先进文明。 (1)重要性: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对宇宙的本质和起源问题,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其中“孕育了两种重要的理智张力”:一种张力是“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另一种 是在“存在与形成”的哲学之间。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一些古希腊哲学家,否认感知经验的 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企图从人类内在的理性和固有观念中确立知识、真理 的可靠基础;而以恩培多克勒为代表的一批思想者,则从感性经验出发思考世界的本原和多 样性特征。在有关“存在与形成”的哲学问题上,主张存在论的学者坚信世界上具有永恒和 超越的真理与价值,而坚持形成论的思想家则否认永恒真理和永远不变的存在,认为只能在 不断变化的经验中寻找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两种理智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从古希腊 以来一直激发着西方人的智慧生活,至今仍然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2)影响:古希腊早期的哲学流派有米利都学派、比达哥拉斯学派、爱非斯学派、爱 利亚学派、元素论学派等,这些流派都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古希腊早期哲学开掘了西 方思想的源头,集中关注自然问题,并逐渐转向关心人间的问题,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 吸引并激发了后来的思想家的许多智慧,不仅明显地在生物学、物理学上,而且也在后来独
叶浩生版心理学史
![叶浩生版心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5ebee9402b160b4e767fcfea.png)
心理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一、有关冯特的著作:(了解)冯特的《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被认为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是一部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著作。
二、冯特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学的对象:人类的直接经验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内省法(2)民族心理学的方法三、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感情四、对冯特的评价(重点)⑴历史贡献:(1)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2)创立了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⑵历史局限:(1)理论体系庞杂又混乱(2)主观唯心主义倾向(3)具有内省主义倾向(4)具有元素主义倾向第二节艾宾浩斯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过程:首先,艾宾浩斯创造了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
其次,艾宾浩斯创造了节省法。
第三章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一.哲学基础: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联想主义二.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1研究对象:直接经验2.研究任务: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是什么:意识经验:感觉、感情和意象怎么样:寻求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接近律为什么:身心关系——身心平行论3.研究方法:系统内省法: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4.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
三.铁钦纳的构造注意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继承:1.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将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发展为主导经验和丛书经验)2.关注人类情绪和情感问题(将冯特的感情三维度说发展为一个维度:愉快—不愉快)3.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发扬:1.把元素主义推向极端2.扩大了内省法的研究范围(研究记忆和思维等高级活动)3.发展了冯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体系4.突出了冯特心理学的分析性改造:把综合作为验证心理元素分析是否正确的一个途径。
四.对铁钦纳及构造心理学的评价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派2.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资料3.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了一批有建树的心理学家局限:1.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只局限于意识经验)2.反对应用心理学,脱离了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3.具有内省主义和元素主义倾向第二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哲学和科学基础: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心理学思想(1)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2)心理适应机能(3)行为选择(4)个别差异高尔顿的差异心理学思想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环境决定的一.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一)研究对象:心理生活的现象和条件(二)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内容1、意识流学说:(1)意识是私人的(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4)意识具有选择性2、自我理论: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主体自我是客体自我的觉知者3、习惯与本能习惯的功能:(1)简化达到一个既定目的的行为,使行为更加准确和省力(2)习惯可以减少行为所需的意识性注意(3)习惯具有社会功能本能,受习惯的抑制,具有可变性,受心理活动的调节与习惯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记忆。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35ffa1c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c.png)
《⼼理学史》(第2版)叶浩⽣主编绪论●⼼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时期:实验⼼理学建⽴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理学时期和实验⼼理学建⽴之后的科学⼼理学时期。
●⼼理学史的发展⼤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理学研究。
第⼆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理学史作为⼀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以罗伯特·华⽣为代表的⼼理学史家对这⼀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组织,建⽴⼼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章古希腊早期●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切皆流,⽆物常住”,“没有⼈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原⼦论学派:德谟克⾥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苏格拉底的名⾔:认识你⾃⼰●柏拉图认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理学思想全⾯揭开了欧洲⼼理学史的序幕,在西⽅⽂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迹●欧洲⼼理学史上第⼀本⼼理学专著是亚⾥⼠多德的《论灵魂》●亚⾥⼠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因、⽬的因。
(质料表⽰事物的性质和内容,形式表⽰事物的存在的⽅式或状态,动⼒表⽰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量,⽽⽬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标状态或缘由)●亚⾥⼠多德的记忆观。
从⽇常观察⼊⼿,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
并且,⼈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个⼈的回忆效果。
⽂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量”。
哲学总结●唯物主义代表⼈物有:泰勒⼠、亚⾥⼠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唯⼼主义代表⼈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理学完全可以成为⼀门科学)●⼼⾝关系问题:⼀元或⼆元●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理整体特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的争论有什么意义?⼀,巩固脑是⼼理的器官的概念。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 课后习题(第1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第3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 课后习题(第1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第3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5aa8e7852458fb760b5632.png)
第1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课后习题和详解1.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何重要意义?答:(1)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如果没有理论思维,仅凭经验实证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心理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的训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仅仅懂得方法和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选择研究的课题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
(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2.试简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九大范畴的基本含义。
答:(1)人贵论人贵论是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理论。
它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
人贵论有四种学说:①得气说;②智慧说;③道德说;④能劳动、直立、语言说。
(2)形神论形神论即心身论,是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关系问题的思想理论。
(3)心物论心物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心理和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心物论思想认为“物”决定着“心”,客观事物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但不同思想家的具体提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①“遇物而能貌之”说;②“精合感应”说;③“感而后应”和“感而后知”说;④“物至神应,应与物接”说;⑤“内外之合”说;⑥“在外之资”、“缘外而起”说。
(4)性习论性习论是关于人的生性与习性关系的思想理论,它跟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问题有密切联系。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1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1章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7a5268a76eeaeaad1f330b7.png)
第1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课后习题和详解1.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何重要意义?答:(1)学习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如果没有理论思维,仅凭经验实证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心理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的训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仅仅懂得方法和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选择研究的课题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
(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2.试简述中国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九大范畴的基本含义。
答:(1)人贵论人贵论是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理论。
它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
人贵论有四种学说:①得气说;②智慧说;③道德说;④能劳动、直立、语言说。
(2)形神论形神论即心身论,是说明心和身、心理和生理关系问题的思想理论。
(3)心物论心物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心理和客观事物相互关系的思想理论。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心物论思想认为“物”决定着“心”,客观事物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但不同思想家的具体提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①“遇物而能貌之”说;②“精合感应”说;③“感而后应”和“感而后知”说;④“物至神应,应与物接”说;⑤“内外之合”说;⑥“在外之资”、“缘外而起”说。
(4)性习论性习论是关于人的生性与习性关系的思想理论,它跟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问题有密切联系。
【叶浩生】【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心理学起源
![【叶浩生】【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心理学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a743806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4.png)
西方心理学史教案━━━━━━━━━━━━━━━━━━━━━━━━━━━━━━━━━━━━━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大的思想渊源,一是哲学;二是科学亦即医学、生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在哲学内的起源在1879年科学的心理学独立之前,有关心理学问题的阐述主要是由哲学家来完成的。
哲学的认识论同心理学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许多哲学家在阐发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对心理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哲学心理学”,以便同科学的实验心理学相区别。
(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在使用“哲学心理学”这一标签时,往往带有贬低的含义。
因为哲学心理学是思辩的、抽象的,是一种纯理论的推测,是"扶手椅上的心理学",缺乏实验的基础。
实际上,科学心理学也离不开思辩和理论的推测,同时,哲学心理学尽管没有实验,但也有经验的支持。
哲学同科学的关系:融合---分离---整体化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感性世界和理念世界感性世界: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理念世界:先于感性世界和独立于感性世界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变化的,转瞬即逝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东西应该是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理念。
理念来源于理念世界,它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心理之外,比具体事物更实在、更真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具体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不能明确表达其意义。
例如,个别的人与一般的人即人的理念的关系。
既然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那么我们的感官知觉就不可能是真实可靠的,例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感觉,这说明感官知觉不可靠,所得到的知识不真实。
真实的知识应该来源于理念世界,亦即依靠理性得到的知识。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c0a72c7af1ffc4ffe47acdb.png)
绪论一、研究心理学史的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1.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它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
2.心理学史对于心理学系学生来说,是把握当代心理学全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从历史进程中发现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是克服心理学的分裂困境,实现心理学统一的必要途径。
(二)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而实践证明心理学史的学习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为在学习心理学史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心理学史上的理论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论证观点的考察,通过对心理学流派来龙去脉的梳理,必然使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的理论素养。
(三)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
二、心理学的历史观(一)库恩的范式理论1.范式的基本含义(1)从心理方面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
(2)从理论方法上来说,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库恩认为,范式的形成是学科成熟的标志。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依据“范式”概念,库恩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1)前科学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范式还没有形成,学科内部学派林立。
依据库恩的观点,心理学目前就处在这一阶段。
(2)规范科学时期。
稳定的科学范式开始形成。
大部分科学家依据范式进行研究,对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3)反常与危机时期。
当与范式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出现时,科学家对于范式的信心逐渐动摇,产生了分歧和混乱,学科由此丧失了共同的研究基础。
叶浩生心理学史笔记(郝兴昌)
![叶浩生心理学史笔记(郝兴昌)](https://img.taocdn.com/s3/m/ecca19355a8102d276a22fb6.png)
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 ----艾宾浩斯心理学派的历史发展引自《现代心理学史》(美杜•舒尔茨)第11页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
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
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
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
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3、斯多噶学派(芝诺)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一)概述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
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叶浩生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叶浩生](https://img.taocdn.com/s3/m/0491a21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2.png)
1、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①米利都学派: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②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③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源;“一切皆流,无物常在”,“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④爱利亚学派:塞诺芬尼是先驱,批判当时人们对神的看法,主张从心灵和形体上区分人和神,反对神的拟人化;巴门尼德则以“存在”和“非存在”的哲学范畴,对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做出了进一步分析;2、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①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精神自我;“产婆术”②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③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3、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P26①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②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3、冯特对意识经验的分析①冯特认为,人类的各种意识状态都是以复合的形式出现的,人类复杂的意识内容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即心理元素;心理元素构成了意识过程,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感;②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由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所引起,它具有强度和性质两方面的特性;按照这两种特性的不同,可以对感觉进行分类,如温觉、冷觉、光觉、触觉等;③情感是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而产生,是感觉的主观补充,如我们看、听、尝、触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但它并非像感觉那样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这也是情感和感觉的区别所在;④冯特根据自己的内省观察,提出了著名的情感三维说;实验用一个能发出有节奏声音的节拍器来进行;冯特报告说,在一组有节律的滴答声结束时,有一些节奏比另一些节奏听起来更愉快或更悦耳;冯特的结论是,任何这样一种节奏的经验的一部分乃是一种愉快——不愉快的主观情感;沿着愉快到不愉快的连续系列,可以定出情感状态所处的点;冯特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情感的另外两个维度,即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他认为情感就是由这三个维度来界定的,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三维说曾激起广泛的研究,推动了情绪研究的进展;4、对冯特的评价贡献:①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冯特最大的贡献;②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广招门徒,霍尔、卡特尔、安吉尔、斯皮尔曼、铁钦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成为各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冯特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首创内容心理学派;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因素;提出情感三维说;这些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局限:①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②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复杂又混乱;5、艾宾浩斯创造了填充测验法;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6、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主要分歧1、研究对象上的分歧①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②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2、研究方法上的分歧①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内省法;②机能主义重视客观的方法,虽不取消内省法,但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3、研究内容上的分歧①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②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哥伦比亚学派认为研究意识内容是为研究意识的机能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此外还研究个体差异;4、身心关系上的分歧①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②机能主义认为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7、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①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②心理适应机能③行为选择④个别差异(2)高尔顿的差异心理学思想主张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修改后:提出由遗传获得的那些天赋和智力必须与适当的环境相结合才可发挥作用;高尔顿的优生学;设计心理测量问卷;8、华生1913年撰写的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9、托尔曼:把认知和行为主义联系起来;10、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托尔曼介于环境刺激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学过程称为中介变量11、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P13812、观察学习理论P14813、顿悟就是理解和领会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情境有了新的认识,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式塔;14、弗洛伊德的人格论一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①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本我不考虑外界现实的情况,不考虑时间、地点,不考虑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活动,而是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本我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客观的要求行事;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而本我所代表的是情欲;但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来自本我,自我是用来帮助本我并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的;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分成两部分,一种是执行的自我,即自我的本身,另一种是监督的自我,即超我;超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其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超我的监督作用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实现的;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①②③属前生殖阶段③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④潜伏期5~12岁⑤生殖期12~20岁△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固着和倒退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评价积极意义: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缺陷: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15、社会兴趣阿德勒阿德勒在后期的研究中把个体和社会联系了起来;他相信,社会性是人的本性,社会兴趣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他认为,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阿德勒强调,社会兴趣根植于每个人的潜能中,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能否形成成熟的社会兴趣;阿德勒指出,可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1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P21917、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2.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它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结构基础,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所取代;依据: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性的内化动作;3.运算具有守恒性;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18、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P255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1、纯先天的反射行为期0—1个月2、动作习惯和知觉的形成期1—4.5个月3、有目的动作形成期4.5—9个月4、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期9—12个月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2—18个月6、智力的综合时期18个月—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2、直觉思维阶段5—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19、模式识别的理论P2781、模板匹配模型2、原型匹配模型3、特征分析模型20、口语报告分析法21、高峰体验: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22、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治疗方法是“患者中心疗法”;这种方法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而不是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以治疗者为中心;与传统方法的不同:①打破了以往疾病论断的界限,不作疾病论断和鉴别,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精神病人,而称为来访者;②强调治疗环境和气氛,而不太重视治疗技术技巧;③主张治疗师不以专家、医生自居,而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访者;2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1、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2、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中介的3、心理发展的活动说4、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一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维果茨基极力反对静态的智力测量,认为静态的智力测量所测的只是智力发展的已有发展水平,忽视了智力发展的过程,不能探测儿童的潜能和智力的可能发展;最近发展区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改变了了解儿童学习准备性的观念和方法,把儿童的潜在水平和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的“宽度”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激励了这一方向的深化研究;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超越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受纳者,信息从教师到学生单项传递;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教师视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将学生视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将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为知识生成的重要机制;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下,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序模式; 1.支架教学搭建支架是帮助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一种技巧;支架理论假设,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上,并快速掌握它们;教师并没有简化任务,但是,“通过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干预”,学生的作用被简化了;在一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开始阶段教师需要承担大部分工作,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逐步撤走支架,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最初教师进行活动的示范,随后教师和学生将轮流当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活动,让能力水平不同的儿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交互式教学强调了社会交往和教学互动在学生技能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确保儿童在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并获得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技能;。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3章 皮亚杰学派)【圣才出品】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3章 皮亚杰学派)【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7cbe21969dc5022aaea00df.png)
第13章皮亚杰学派一、单项选择题1.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
A.卡尔B.皮亚杰C.奈瑟D.罗杰斯【答案】B【解析】皮亚杰学派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始创,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2.他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受到普遍重视,他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是难以替代的。
这位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艾里克森C.维果茨基D.班杜拉【答案】A【解析】皮亚杰学派又称日内瓦学派,由皮亚杰创立,强调发展与内外因的统一,强调智力发展要趋向一个理想化的终点。
3.皮亚杰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A.认知发展B.生理发展C.性欲说D.主导活动【答案】A【解析】皮亚杰的理论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图景,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4.下列特征中,()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
A.思维不可逆性B.思维缺乏同一性C.思维缺乏互补性D.思维的可逆性【答案】D【解析】前运算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等符号形式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当思维是直觉的时候,就不能进行抽象操作,因而不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
5.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其中2~7岁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思维阶段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获得了“客体永存性”概念;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自我中心性”的认知特点;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自我中心性”,出现“观点采择”,获得思维上的“守恒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思维具有了抽象性。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
![叶浩生心理学史 皮亚杰理论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2cd08102de2bd97058819.png)
第二个原因是受到生物学的启示。皮亚杰的研究 是从生物学开始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给了 皮亚杰以重要的启发。皮亚杰观察到,动物为了 适应生存的环境,可以导致形体的改变,以这种 观点解释认识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生活实 践中不断根据变化的条件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便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客观条件保持一致。在 这里,无论是动物形体的改变还是儿童认知结构 的改变,都是在环境的作用下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所以,皮亚杰借用了生物学的这一术语来说明智 慧的本质。
皮亚杰曾反复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 种最高形式的适应。
皮亚杰为什么要以适应来解释智慧的本质呢?其 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进化 论得到广泛传播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注重意 识的适应功能和意识对人类适应环境的意义和价 值。
第28页/共91页
皮亚杰接受了适应的观 点,认为不仅存在着生 理水平上的适应,在心 理水平上和在认识水平 上也存在着有机体对环 境的适应,有机体通过 同化与顺应,使认识与 环境协调一致。正是在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人 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发 展和提高。
第14页/共91页
二. 皮亚杰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图式(schema)
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但是这种结构并非解剖学 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动作 也不是仅指行为的动作,它包括思维等认知的动 作,如运算等等。 个体所以能对刺激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是 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 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体具有什么样的认 知图式。
同化和顺应的图示:
第23页/共9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
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
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
二,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
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冯特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在《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阐述了他关于实验心理学的主张,主张建立一门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并在此书中首次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并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被认为是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在《心理学大纲》第一次提出“感情三维度说”。
感情三维度说: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冯特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最基本的单位,即心理元素。
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感情。
●对冯特的评价:贡献:1.冯特的最大贡献是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2.冯特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历史局限:1.理论体系庞杂混乱;2.以经验取代客观事实,具有唯心主义倾向;3.无法摆脱实验法与直接经验之间的矛盾,最后只保留了内省法,并将内省法置于更重要的地位;4.具有元素主义倾向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趋于稳定的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这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量之间是函数关系,遗忘量是时间的函数。
(艾宾浩斯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三章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詹姆斯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意识流学说是詹姆斯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意识具有以下特征:意识是私人的、是变动不居的、具有认识的(cognitive)特性、具有选择性。
●意识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关系性。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心理学思想:(1)动物和人类心理学的连续性(2)心理适应机能。
机能主义吸收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观点,将生物适应性转换成心理适应性。
(3)行为选择。
根据进化论“优胜劣汰”的原则,机能主义提出了依据结果选择行为的模式,如桑代克的效果律。
(4)个别差异。
进化论的启示使个体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机能主义的研究领域之一。
●高尔顿是“差异心理学之父”,认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决定的。
发明和设计了许多心理实验、问卷以及测量仪器和工具,将双生子比较法和统计技术引入心理学研究,显示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功能,并使个体差异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芝加哥大学机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和卡尔(P85)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人物有桑代克、伍德沃斯(P89)●桑代克三条学习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第四、五章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1.行为主义是在当时美国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政治改良要求下产生的;2.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的反映;3.行为主义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
二、哲学背景(一)机械唯物主义1.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将生物体视为机器;2.笛卡尔、拉·美特利的观点;3.华生:“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
(二)实证主义✓基本原则:“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孔德)✓“整个行为主义精神是实证主义的,甚至可以说行为主义乃是实证主义的心理学”(黎黑)(三)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一种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的哲学,其要点是立足于现实生活,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华生把人的行为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把有效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三、神经生理学背景(一)谢切诺夫的研究(1829-1905)1.俄国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自然科学流派的奠基人;2.心理学研究也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3.反射不仅是动物活动的方式,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方式;4.发现中枢抑制现象;5.1863年《脑的反射》:为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巴甫洛夫的研究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2.由神学转向生理学3.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研究4.假饲——条件反射(诺贝尔奖)5.第二信号系统学说(三)别赫切列夫(1857-1927)1.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病理学家、精神病学家2.1885年建立俄国第一个心理生理学实验室3.提出“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
四、心理学背景——内部矛盾(一)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1.学术上的纷争+实践上的无能+社会的不满2.麦独孤:第一次将心理学界定为行为科学3.1910年年会后,美国心理学反思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定义4.华生:顺应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二)动物心理学的发展1.摩尔根:动物心理学研究新观点——吝啬律2.洛布:向性学说3.桑代克:客观的机械学习理论4.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三)机能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
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外部公开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3.行为完全独立于与意识的关系,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社会实验法●华生认为:意识经验不是情绪行为的必要构成因素,情绪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
华生认为婴儿有三种内在的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亲爱,而且每种情绪都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中介变量(124页)托尔曼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这种介于环境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称为中介变量。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斯金纳)研究对象及任务:斯金纳把行为本身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其任务就是要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发现和描述行为的规律)。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书上147页)(一)贡献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概念,并以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
2.对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和社会实际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局限1.忽视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范围太窄,忽视行为的很多方面3.环境决定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149页)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问:注意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答:榜样、观察者、示范事件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概念-匹配过程)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环境、行为、及个人的内在因素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一)整体论的传统思想: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二)社会背景:新崛起的德国的意识形态是强调统一和主观能动,加强对整体的研究(三)哲学理论背景:康德的先验论;胡塞尔的现象学(四)科学背景:物理学中的“场论”(五)心理学背景:马赫:反元素主义的见解;形质学派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59页)(一)马克斯·惠特海默(1880-1943):(二)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三)库特·考夫卡(1886-1941):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和贡献韦特海默通过似动研究确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础;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并主张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了伦理学问题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顿悟学习;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化●明确认定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在发展心理学中考夫卡贯彻完形理论(考夫卡行为三类:真正行为、外显、现象行为P161)●格式塔研究方法:(一)整体观察法(二)实验现象学方法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